上盖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959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上盖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盖及一种具有该上盖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为提高饭煲类产品的清洗效果,一般采用将饭煲的盖板做成可拆卸结构的方式以便于用户将盖板取下清洗,在目前市售的此类饭煲产品中,对盖板的安装固定方式多种多样,其目的在于,在确保对盖板安装稳固性的同时,兼顾其便于拆、装的使用功能,如此就使得对盖板装配位置处的装配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装配效率,且因零件数量的增加而容易出现零件丢失的情况,此外,也因为结构需要的原因而导致盖板装配结构位置处的外观显得不协调,从而影响到产品美观性和精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盖,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外盖与所述内盖相连接,且所述外盖与所述内盖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内盖的侧壁上设有贯穿的连通孔;盖板,所述盖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盖可拆卸地相连;和弹片,安装在所述间隙内,所述弹片上形成有扣接部,所述扣接部穿过所述连通孔,并能够凸出所述内盖的内表面与所述盖板的第二端相卡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在确保对盖板安装稳固性的同时,可兼顾盖板便于拆卸的使用功能;且在本结构中,该使用功能主要由产品上增设的弹片实现,其涉及零部件少,这可便于产品的装配,以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另外,本方案中将弹片隐藏设计在内盖与外盖之间的间隙内,仅使弹片的扣接部从连通孔穿出与盖板配合,该设计使得产品的盖板与内盖装配处的外观面上仅扣接部为可见结构,如此可有效提高产品外观的协调性和产品整体的精致性,且相对于装配零件外置的结构而言,该设计可以进一步避免装配零件脱落和丢失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上盖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片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内盖或所述外盖上,所述弹片的第二端呈自由状,所述扣接部位于所述弹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弹片的第二端之间;其中,所述弹片的第二端绕其第一端旋转时,所述扣接部在所述连通孔的轴向上运动。

在本方案中,值得说明的是,弹片可为金属材质的薄壁结构,其扣接部可由弹片的局部冲压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对盖板进行装配时,在盖板向装入内盖的方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盖板对弹片的扣接部的挤压作用可使弹片弹性变形以对盖板的运动让位,此处将弹片设计呈悬臂结构,以相对提高弹片弹性变形时的挠度,从而保证扣接部在连通孔轴向上的行程,这样在确保盖板装配便利性的同时,可适当增加扣接部位置的冲压深度,如此以保证扣接部在与盖板相卡合状态下可有效限制盖板从内盖上脱落,从而相对提高盖板的装配稳固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盖的外表面上设有插槽,所述弹片的第一端插接在所述插槽内。

在本方案中,插接结构不仅具有装配方便等特点,通过弹片的第一端与插槽插接配合,可以在弹片的第二端发生弹性的挠曲变形时,利用插槽与弹片之间的干涉作用向弹片的第一端提供反向的弯矩,以确保弹片的稳定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片的第一端设有倒扣,所述倒扣能够支撑在所述弹片的表面与所述插槽的槽壁之间,以使所述弹片的第一端与所述插槽过盈配合。

在本方案中,具体地,倒扣设置在弹片上与插槽相配合的部位,且随着弹片插入插槽内,弹片上的倒扣支撑在弹片的表面与插槽的槽壁之间,以使弹片的第一端与插槽过盈配合连接,这样可有效防止弹片在插槽内移动或从插槽内脱出的问题,进而可以避免出现弹片脱落或弹片卡死等情形,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倒扣包括:扣板,所述扣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弹片的表面,所述扣板的另一端呈自由状,且所述扣板的板面相对所述弹片的表面倾斜;其中,所述扣板位于所述弹片的一个侧面上,所述扣接部位于所述弹片上相对设置有所述扣板的另一侧面上。

在本方案中,将扣板悬臂设置,以使扣板形成可绕其固定端发生弯曲变形的弹性结构,则在弹片插装到插槽内的过程,通过使扣板的两端分别与弹片和插槽的槽壁抵靠以使弹片与插槽形成过盈配合连接;此外,本方案通过将扣板和扣接部分别设置于弹片的相背设置的两个侧面上,这样可以利用扣板的弹性作用促使弹片向内盖的外表面靠近,如此可相对提高扣接部凸出内盖的内表面的长度,以提高扣接部对盖板的固定稳定性。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根据具体的设计和使用需求,可以在弹片的相背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该扣板,或者将扣板和扣接部设置在弹片的同一侧的表面上。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片的第一端的端部向所述内盖所在的一侧延伸形成折边,所述折边搭接在所述内盖的上端面上。

在本方案中,在弹片上设置折边,且使折边搭接在内盖的上端面上,通过该结构一方面可以对弹片与插槽的配合过程定位,即通过折边搭接在内盖的上端面上示意弹片安装到位,另一方面,可以理解的是,在扣接部与内盖相扣合的状态下,扣接部对内盖具有支撑作用,通过此处设计的折边结构可以将内盖作用于弹片的载体分担到弹片的折边上,以此降低弹片上与插槽配合部位受到的载荷,这样可以相对降低弹片上局部变形的概率,提高产品的品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盖或所述外盖上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内盖的外表面相间隔设置,所述弹片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内盖的外表面与所述限位筋之间。

在本方案中,设置限位筋以将弹片的第二端的移动位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此可以避免外力因素导致弹片的第二端的移动位移量过大而出现弹片无法弹性回复的问题,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间隙内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弹片;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弹片一一对应且相配合的盖板扣。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设计中,设置盖板的第一端与内盖插接,另外,在间隙内设置一个弹片,该弹片的扣接部与盖板的第二端相卡合,以实现对盖板的固定;在本方案的另一个具体设计中,在间隙内设置多个弹片,其中,可以设置盖板的第一端与内盖插接,另外,将弹片集中布置且使多个弹片的扣接部与盖板的第二端相卡合以实现对盖板的固定,或者,可以设置多个弹片相对盖板的两端分散布置,以使盖板的第一端和其第二端分别与与之对应的弹片的扣接部相卡合以实现对盖板的固定。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盖板的第一端和所述内盖中的一个上设有容纳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容纳槽相配合的插接部。

在本方案中,设置盖板的第一端与内盖通过插接方式配合,利用插接配合组装方便的特点,可有效提高对盖板拆、装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盖。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盖,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盖与弹片的配合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所示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中所示弹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弹片的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上盖,10外盖,20内盖,21连通孔,22插槽,23避让空间,24限位筋,30盖板,31盖板扣,32插接部,40弹片,41连接部,411扣板,42悬臂部,421扣接部,43折边,50间隙,6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100,包括:外盖10、内盖20、盖板30和弹片40。

具体地,外盖10与内盖20卡接相连,且外盖10与内盖20之间形成有间隙50,如图8和图10所示,内盖20的侧壁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连通孔21;盖板30的一端与内盖20可拆卸地相连;弹片40安装在间隙50内,弹片40上形成有扣接部421,扣接部421穿过连通孔21,并能够凸出内盖20的内表面与盖板30的另一端相卡合。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上盖100还可包括设置在盖板30上的密封圈60。

具体而言,在需要将盖板30装配到内盖20上时,将盖板30的一端通过插接或卡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与内盖20连接;随后控制盖板30的另一端向装入内盖20的方向运动,在该过程中,盖板30能够与扣接部421抵靠并抵抗弹片40的弹力使扣接部421沿连通孔21的轴向向外侧运动,以对盖板30的运动让位;在盖板30装配到位后,盖板30停止与扣接部421抵靠,此时弹片40弹性恢复以使扣接部421沿连通孔21的轴向向内侧运动,并凸出内盖20的内表面与盖板30的另一端相卡合,如此实现内盖20与盖板30的可靠固定。

在需要将盖板30从内盖20上拆下进行清洗时,控制盖板30的另一端向离开内盖20的方向运动,在该过程中,盖板30能够与扣接部421抵靠并抵抗弹片40的弹力使扣接部421沿连通孔21的轴向向外侧运动,以对盖板30的运动让位,且随着盖板30的继续运动而使盖板30与扣接部421逐渐分离;在盖板30与扣接部421分离后,可以将盖板30与内盖20的可拆卸连接解除,使盖板30得以完全与内盖20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100,在确保对盖板30安装稳固性的同时,可兼顾盖板30便于拆卸的使用功能;且在本结构中,该使用功能主要由产品上增设的弹片40实现,其涉及零部件少,这可便于产品的装配,以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另外,本方案中将弹片40隐藏设计在内盖20与外盖10之间的间隙50内,仅使弹片40的扣接部421从连通孔21穿出与盖板30配合,如图1和图2所示,该设计使得产品的盖板30与内盖20装配处的外观面上仅扣接部421为可见结构,如此可有效提高产品外观的协调性和产品整体的精致性,且相对于装配零件外置的结构而言,该设计可以进一步避免装配零件脱落和丢失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图6、图11和图12所示,弹片40的第一端为其连接部41,该连接部41连接在内盖20上,且连接部41的局部向远离连接部41的方向延伸形成悬臂部42,该悬臂部42悬臂设置以使其端部呈自由状,且悬臂部42的端部为弹片40的第二端;扣接部421设在悬臂部42上,且位于弹片40的第一端与弹片40的第二端之间;其中,弹片40的第二端绕其第一端旋转时,扣接部421在连通孔21的轴向上运动。

在本方案中,值得说明的是,如图3和图4所示,弹片40可为金属材质的薄壁结构,其扣接部421可由弹片40的局部冲压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对盖板30进行装配时,在盖板30向装入内盖20的方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盖板30对弹片40的扣接部421的挤压作用可使弹片40弹性变形以对盖板30的运动让位,此处将弹片40整体设计呈悬臂结构,以相对提高弹片40弹性变形时的挠度,从而保证扣接部421在连通孔21轴向上的行程,这样在确保盖板30装配便利性的同时,可适当增加扣接部421位置的冲压深度,如此以保证扣接部421在与盖板30相卡合状态下可有效限制盖板30从内盖20上脱落,从而相对提高盖板30的装配稳固性。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此处优选将弹片40的连接部41与内盖20相连,如此可以提高组装产品中扣接部421与连通孔21处的配合精度,以避免因扣接部421与连通孔21处配合误差过大而出现弹片40卡死的问题。当然,在实际情况下,根据具体设计需求也可将弹片40设置在外盖10上。

进一步地,内盖20的外表面上设有插槽22,弹片40的第一端插接在插槽22内。

更具体而言,如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内盖20上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插槽22,且两个插槽22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23,弹片40的连接部41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插槽22内,而与连接部41的中部相连的悬臂部42位于避让空间23内,且能够在避让空间23内相对弹动。

在本方案中,插接结构不仅具有装配方便等特点,通过弹片40的第一端与插槽22插接配合,可以在弹片40的第二端发生弹性的挠曲变形时,利用插槽22与弹片40之间的干涉作用向弹片40的第一端提供反向的弯矩,以确保弹片4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弹片40的第一端设有倒扣,倒扣能够支撑在弹片40的表面与插槽22的槽壁之间,以使弹片40的第一端与插槽22过盈配合。

在本方案中,具体地,倒扣设置在弹片40上与插槽22相配合的部位,且随着弹片40插入插槽22内,弹片40上的倒扣支撑在弹片40的表面与插槽22的槽壁之间,以使弹片40的第一端与插槽22过盈配合连接,这样可有效防止弹片40在插槽22内移动或从插槽22内脱出的问题,进而可以避免出现弹片40脱落或弹片40卡死等情形,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更具体而言,如图3、图4、图5、图6、图11和图12所示,倒扣包括扣板411,扣板411的一端连接在弹片40的表面,扣板411的另一端呈自由状,且扣板411的板面相对弹片40的表面倾斜;其中,扣板411位于弹片40的一个侧面上,扣接部421位于弹片40上相对设置有扣板411的另一个侧面上。

在本方案中,将扣板411悬臂设置,以使扣板411形成可绕其固定端发生弯曲变形的弹性结构,则在弹片40插装到插槽22内的过程,通过使扣板411的两端分别与弹片40和插槽22的槽壁抵靠以使弹片40与插槽22形成过盈配合连接;此外,本方案中优选设置扣板411和扣接部421分别位于弹片40的相背设置的两个侧面上,这样可以利用扣板411的弹性作用促使弹片40向内盖20的外表面靠近,如此可相对提高扣接部421凸出内盖20的内表面的长度,以提高扣接部421对盖板30的固定稳定性。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根据具体的设计和使用需求,可以在弹片40的相背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该扣板411,或者将扣板411和扣接部421设置在弹片40的同一侧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图6、图11和图12所示,弹片40的第一端的端部向内盖20所在的一侧延伸形成折边43,折边43搭接在内盖20的上端面上。

在本方案中,在弹片40上设置折边43,且使折边43搭接在内盖20的上端面上,通过该结构一方面可以对弹片40与插槽22的配合过程定位,即通过折边43搭接在内盖20的上端面上示意弹片40安装到位,另一方面,可以理解的是,在扣接部421与内盖20相扣合的状态下,扣接部421对内盖20具有支撑作用,通过此处设计的折边43结构可以将内盖20作用于弹片40的载体分担到弹片40的折边43上,以此降低弹片40上与插槽22配合部位受到的载荷,这样可以相对降低弹片40上局部变形的概率,提高产品的品质。

如图3、图4、图5、图6、图9和图10所示,内盖20或外盖10上设有限位筋24,限位筋24与内盖20的外表面相间隔设置且相对应,弹片40的第二端位于内盖20的外表面与限位筋24之间。

在本方案中,设置限位筋24以将弹片40的第二端的移动位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此可以避免外力因素导致弹片40的第二端的移动位移量过大而出现弹片40无法弹性恢复的问题,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间隙50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弹片40;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内盖20上设有与弹片40一一对应且相配合的盖板扣31。

具体地,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设置盖板30的第一端与内盖20插接,另外,在间隙50内设置一个弹片40,该弹片40的扣接部421与盖板30的第二端相卡合,以实现对盖板30的固定。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本方案还可在间隙50内设置多个弹片40,其中,可以设置盖板30的第一端与内盖20插接,另外,将弹片40集中布置且使多个弹片40的扣接部421与盖板30的第二端相卡合以实现对盖板30的固定,或者,可以设置多个弹片40相对盖板30的两端分散布置,以使盖板30的第一端和其第二端分别与与之对应的弹片40的扣接部421相卡合以实现对盖板30的固定。

优选地,如图7所示,内盖20上设有容纳槽(图中未示出),盖板30的第一端设有与容纳槽相配合的插接部32。

在本方案中,设置盖板30的第一端与内盖20通过插接方式配合,利用插接配合组装方便的特点,可有效提高对盖板30拆、装的便利性;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其还可在盖板30的第一端设置容纳槽,在内盖20上设置与该容纳槽相配合的插接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盖100。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盖100,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在确保对盖板安装稳固性的同时,可兼顾盖板便于拆卸的使用功能;且在本结构中,该使用功能主要由产品上增设的弹片实现,其涉及零部件少,这可便于产品的装配,以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另外,本方案中将弹片隐藏设计在内盖与外盖之间的间隙内,仅使弹片的扣接部从连通孔穿出与盖板配合,该设计使得产品的盖板与内盖装配处的外观面上仅扣接部为可见结构,如此可有效提高产品外观的协调性和产品整体的精致性,且相对于装配零件外置的结构而言,该设计可以进一步避免装配零件脱落和丢失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设置该上盖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