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电机分动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051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双电机分动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椅子,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电机分动椅。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办公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而椅子是提升办公舒适度最佳方式。在这一趋势下,催生了椅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动椅子。传统的电动沙发椅只有一个电动机,往往都是联动的,在靠背后仰的同时,腿部也会前伸,而且传统的双电机沙发椅部容易做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操作方便,成本低,靠背后仰和搁脚前伸分动的防倾倒双电机分动椅。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1.一种新型双电机分动椅,包括底座,靠背机构,搁脚装置,中间机构和防倾倒装置,底座包括两个沿座椅前后方向设置的底座纵杆和与底座纵杆两端部固定连接的两个底座横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纵杆的前部、中部分别铰接有前摆动杆和后摆动杆,下部前摆动杆的长度高于下部后摆动杆,每侧的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上端部铰接有用以安装座板的座板安装件,所述座板安装件的前端与搁脚装置连接,所述座板安装件的后端与背靠安装件的中部铰接,两侧的搁脚装置之间安装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与位于座椅中部的第二联动杆之间连接有用以调节搁脚装置位置的第一电动推杆;

所述座板安装件的后部分别铰接有背靠安装件,每个背靠支撑杆的上端部与同侧座板安装件的后端部之间连接有用以安装背靠的背靠安装件,每个背靠支撑杆的下端部铰接有背靠固定杆,背靠固定杆固定于底座纵杆上,背靠固定杆、背靠安装件与背靠支撑杆、座板安装件均铰接;座椅横杆与位于座椅中部的第二联动杆之间连接有一个用以调整背靠位置的第二电动推杆;

所述的搁脚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和搁脚安装件;两个所述座板安装件的前部铰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前端部铰接有一个第三连杆,第二连杆的前端铰接有一个第四连杆,第三连杆的前端铰接有一个第五连杆,第五连杆的前端铰接有一个第六连杆,并且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相铰接,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相铰接;所述第四连杆和第六连杆的前端部连接有用以安装搁脚板的搁脚安装件,搁脚安装件与第四连杆、第六连杆均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座板安装件共同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述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第五连杆共同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述的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及搁脚安装件共同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侧的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有一个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与第一联动杆之间连接有一个用以调整搁脚板位置的第一电动推杆;

靠背安装件的可调角度与水平面呈35°-80°,斜框的前端水平,后端与前端夹角为85° -95°。

作为优选:所述的座板安装件可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0-23cm。

作为优选:所述的每个座板安装件的外侧都安装有木框安装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所述的靠背安装件和搁脚机构分别通过一个电机推杆来控制其后仰和前伸,实现了靠背后仰和搁脚前伸分动的效果;2、所述的靠背后仰时,座板带动椅背向前移动,当椅子靠墙放置时,靠背能够实现后仰;3、所述的两个电动推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休息需求;4、背靠装置采用背靠固定杆连接于背靠支撑杆,使得背靠实现35°-80°调节的同时,尽可能的缩短了背靠支撑杆的长度,增加了强度,也减少了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5、所述的前摆动杆比后摆动杆长,使座板安装件与地面保持3°-5°,达到人的舒适地坐姿;6、所述的椅子都采用连杆机构,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靠背前倾、搁脚前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靠背前倾、搁脚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靠背后仰、搁脚前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靠背后仰、搁脚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底座;11、底座纵杆;12、底座横杆;21、背靠支撑杆;22、背靠安装件;31、下部前摆动杆;32、背靠固定杆;33、下部后摆动杆;34、座板安装件;35、第一联动杆;36、第二联动杆;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第三连杆;44、第四连杆;45、第五连杆; 46、第六连杆;47、搁脚安装件;6、限位钉;71、第一电动推杆;72、第二电动推杆;8、木框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倾倒双电机分动椅,包括有矩形底座1,靠背机构,搁脚装置,中间机构和防倾倒装置,所述的矩形底座包括有两个沿座椅前后方向设置的底座纵杆11,以及与两个底座纵杆两端部固定连接的两个底座横杆12;

两个所述的底座纵杆的前部、后部分别铰接有下部前摆动杆31和下部后摆动杆33,下部前摆动杆的长度高于下部后摆动杆,每侧的下部前摆动杆和下部后摆动杆上端部铰接有用以安装座板的座板安装件34,所述座板安装件的前端与搁脚装置4连接,所述座板安装件的后端与背靠安装件22的中部铰接,两侧的搁脚装置之间安装第一联动杆35,所述第一联动杆与位于座椅中部的第二联动杆36之间连接有用以调节搁脚装置位置的第一电动推杆71;

所述座板安装件的后部分别铰接有背靠安装件22,每个背靠支撑杆的上端部与同侧座板安装件的后端部之间连接有用以安装背靠的背靠安装件,每个背靠支撑杆的下端部铰接有背靠固定杆32,背靠固定杆固定于底座纵杆上,背靠固定杆、背靠安装件与背靠支撑杆、座板安装件均铰接;座椅横杆与位于座椅中部的第二联动杆36之间连接有一个用以调整背靠位置的第二电动推杆72;

所述的搁脚装置4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和搁脚安装件;两个所述座板安装件的前部铰接有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的前端部铰接有一个第三连杆43,第二连杆的前端铰接有一个第四连杆44,第三连杆的前端铰接有一个第五连杆45,第五连杆的前端铰接有一个第六连杆46,并且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相铰接,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相铰接;所述第四连杆和第六连杆的前端部连接有用以安装搁脚板的搁脚安装件47,搁脚安装件与第四连杆、第六连杆均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座板安装件共同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述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第五连杆共同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述的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及搁脚安装件共同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侧的第一连杆之间连接有一个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与第一联动杆之间连接有一个用以调整搁脚板位置的第一电动推杆;

所述的背靠安装件可调角度与水平面呈35°-80°。

所述的座板安装件可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0-23cm。

所述的每个座板安装件的外侧都安装有木框安装件8。

本实用新型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二电动推杆不动,使搁脚机构以及背靠装置受到制衡,搁脚机构不会伸出,背靠不会倒下。

当背靠需要后仰时,打开电动开关,使第二电动推杆开始伸长,此时,座板安装件向前移动,带动背靠安装件实现后仰;同时由于背靠支撑杆的作用,可以使背靠达到最大后仰角度,而不会靠墙;返回时候,使用者按下电动推杆收缩按钮,第二电动推杆开始收缩,后摆动杆顺时针旋转,带动座板安装件后移,背靠返回到最初状态。

当搁脚机构需要前伸时,按下控制按钮,使第一电动推杆开始伸长,带动第一联动杆开始运动,搁脚机构开始打开,使得搁脚板达到水平位置,此时的搁脚机构处于完全打开状态;返回时,按下控制开关,第一电动推杆开始收缩,带动第一联动推杆开始运动,并通过带动各个连杆的作用带动支腿机构收缩,使得搁脚机构回到初始位置。

当第一电动推杆缩回时,搁脚装置开始收拢;当搁脚装置的第二连杆上的限位钉与第三连杆相切,第一电动推杆达到最小安装尺寸,此时的搁脚装置处于完全收拢状态;因为此搁脚装置采用了多杆机构,运动轨迹均匀,不存在扯布的现象。

当第二电动推杆开始伸长时由于座板安装件向前移动,前摆动杆和后摆动杆均逆时针旋转,同时带动座板安装件向前运动。背靠安装件随着座板安装件的向前运动,会向后倾倒;但前摆动杆或后摆动杆与前限位螺钉想切时,第二电动推杆运动到极限,停止继续前伸。

在第二电动推杆缩回时,其过程与第二电动推杆伸长时相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