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落窗帘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4894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防脱落窗帘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脱落窗帘带,属于装饰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窗帘带窗帘安装中应用较为广泛,然而常规的窗帘带都是先将窗帘顶端穿入扣环中实现窗帘带与窗帘的连接,然后将装饰带安装于窗户的顶端,即实现窗帘的悬挂,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然而缺陷在于:安装过程中,由于罗马杆多为光滑结构,窗帘带在安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滑动现象,导致脱落。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窗帘带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安装牢度好的防脱落窗帘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防脱落窗帘带,包括带体和设置于带体上的上配带、中配带和下配带,所述的上配带上设置有上配孔,中配带上设置有中配孔,下配带上设置有下配孔,上配孔、中配孔和下配孔对应设置;所述的上配带上穿设有上拉条,上拉条固定在上配孔与中配孔之间,且与上配孔对应的位置固定在带体形成上防滑条;中配带上穿设有中拉条,中拉条位于中配孔上方,且在该部位固定形成中防滑条;下配带上穿设有下拉条,下拉条位于下配孔与中配孔之间,且与下配孔对应的位置固定在带体形成下防滑条。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上配带与中配带之间的带体上设置有辅带,辅带与上配孔、中配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辅孔。更优选的,所述的上配带与中配带之间的带体上设置有上辅带,上辅带与上配孔、中配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辅孔;下配带与中配带之间的带体上设置有下辅带,下辅带与上配孔、中配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辅孔。

所述的上配孔两侧的上配带与带体固定连接,上配孔所对应位置的上配带与带体不连接。

所述的中配孔两侧的中配带与带体固定连接,中配孔所对应位置的中配带与带体不连接。

所述的下配孔两侧的下配带与带体固定连接,下配孔所对应位置的下配带与带体不连接。

所述的上配带上,相邻两个上配孔之间,上拉条交错穿设于上配带与带体之间,即部分突出在上配带上,部分向内穿过带体后,再向外穿出在上配带上;上配孔对应的位置则穿设于上配带内外表之间,即由上配带上向内穿至上配带内后,再向外传出在上配带上。这种设置方式,既方便了上拉条的拉动,又避免上拉条拉出并脱离上配带。

所述的中配带上,相邻两个中配孔之间,中拉条交错穿设于中配带与带体之间,即部分突出在中配带上,部分向内穿过带体后,再向外穿出在中配带上;中配孔对应的位置则穿设于中配带内外表之间,即由中配带上向内穿至中配带内表(即中配孔的顶部)后,再向外传出在中配带上。这种设置方式,既方便了中拉条的拉动,又避免中拉条拉出并脱离中配带。

所述的下配带上,相邻两个下配孔之间,下拉条交错穿设于下配带与带体之间,即部分突出在下配带上,部分向内穿过带体后,再向外穿出在下配带上;下配孔对应的位置则穿设于下配带内外表之间,即由下配带上向内穿至下配带内后,再向外传出在下配带上。这种设置方式,既方便了下拉条的拉动,又避免下拉条拉出并脱离下配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的正面图;

图3为本申请的截面图。

其中标号:1.带体;2. 上配带;21. 上配孔;3. 中配带;31. 中配孔;4. 下配带;41. 下配孔;5. 上拉条;51. 上防滑条;6. 中拉条;61. 中防滑条;7. 下拉条;71. 下防滑条;8. 辅带;8a. 上辅带;8b. 下辅带;81. 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防脱落窗帘带,结合图1和图2,包括带体1和设置于带体1上的上配带2、中配带3和下配带4,上配带2上设置有上配孔21,中配带3上设置有中配孔31,下配带4上设置有下配孔41,上配孔21、中配孔31和下配孔41对应设置;上配带2上穿设有上拉条5,上拉条5固定在上配孔21与中配孔31之间,且与上配孔21对应的位置固定在带体1上并形成上防滑条51;中配带3上穿设有中拉条6,中拉条6位于中配孔31上方,且在该部位固定形成中防滑条61;下配带4上穿设有下拉条7,下拉条7位于下配孔41与中配孔31之间,且与下配孔41对应的位置固定在带体1上并形成下防滑条71。其中,上配孔21两侧的上配带2与带体1固定连接,保证上配孔21左右两侧与带体1形成封闭结构,上配孔21所对应位置的上配带2与带体1不连接,报出上配孔21在其所对应的位置上下贯通,确保穿套;中配孔31两侧的中配带3与带体1固定连接,中配孔31所对应位置的中配带3与带体1不连接;下配孔41两侧的下配带4与带体1固定连接,下配孔41所对应位置的下配带4与带体1不连接。

结合图3,上配带2上设置若干个上配孔21,相邻两个上配孔之间,上拉条5交错穿设于上配带2与带体1之间,即部分突出在上配带2上,部分向内穿过带体1后,再向外穿出在上配带2上;上配孔21对应的位置则穿设于上配带2内外表之间,即由上配带2上向内穿至上配带2内后,再向外传出在上配带2上。这种设置方式,既方便了上拉条5的拉动,又避免上拉条5拉出并脱离上配带2。

中配带3上设置若干个中配孔31,相邻两个中配孔之间,中拉条6交错穿设于中配带3与带体1之间,即部分突出在中配带3上,部分向内穿过带体1后,再向外穿出在中配带3上;中配孔31对应的位置则穿设于中配带3内外表之间,即由中配带3上向内穿至中配带3内表(即中配孔31的顶部)后,再向外传出在中配带3上。这种设置方式,既方便了中拉条6的拉动,又避免中拉条6拉出并脱离中配带3。

下配带4上设置若干个下配孔41,相邻两个下配孔之间,下拉条7交错穿设于下配带4与带体1之间,即部分突出在下配带4上,部分向内穿过带体1后,再向外穿出在下配带4上;下配孔41对应的位置则穿设于下配带4内外表之间,即由下配带4上向内穿至下配带4内后,再向外传出在下配带4上。这种设置方式,既方便了下拉条7的拉动,又避免下拉条7拉出并脱离下配带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上配带2与中配带3之间设置有辅带8,辅带8与带体1固定,其与上配孔21、中配孔3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辅孔8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上配带2与中配带3之间设置有上辅带8a,上辅带8a与上配孔21、中配孔3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辅孔;下配带4与中配带3之间设置有下辅带8b,下辅带8b与上配孔21、中配孔3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辅孔;上辅带8a与下辅带8b统称为辅带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