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袋装水预留出水口装置的袋装水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5104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袋装水预留出水口装置的袋装水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水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袋装水预留出水口装置的袋装水饮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饮水机大部分采用桶装水的形式,桶装水的饮水桶都是使用优质的聚碳酸酯或树脂材料制造。使用中水桶倒置在饮水机上,放水过程中形成负压,空气从桶口经过饮用水进入桶内,饮用水充当过滤器,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尘埃等有害物质被过滤在饮用水中。

目前所有的饮水机都有水槽和冷、热水胆,饮用水必须经过水槽、冷热水胆。上述部位是最容易积聚沉淀物及污染物的,沉淀物及污染物造成污染饮用水,饮用水的水质和损害饮用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内胆、节能环保、安全、健康、携带方便的带有袋装水预留出水口装置的袋装水饮水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带有袋装水预留出水口装置的袋装水饮水机,包括设置有冷水出水阀、热水出水阀带电加热开关的饮水机,所述的饮水机上设置有翻盖式储水桶,袋装水放入翻盖式储水桶内;所述的袋装水顶部设有袋装水预留出水口装置,该袋装水预留出水口装置上插入穿刺器,吸引水管和穿刺器相连接,所述的吸引水管一端与穿刺器连接,另一端与三通阀连接,三通阀与热水出水阀及冷水出水阀相连。所述的吸引水管为90度可任意弯转吸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袋装水预留出水口装置由多层叠加插入密封式硅胶袋口及水袋配重块组成,多层叠加插入密封式硅胶袋口及水袋配重块组合并与一次性水袋成为一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穿刺器的头端为45°斜角状。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袋配重块为不锈钢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袋装水袋为一次性使用水袋,具有预留出水口装置,该预留出水口装置由多层叠加插入密封式硅胶袋口及水袋配重块组成,具有插入穿刺器后水袋密封、防止水泄漏、防虫、卫生的优点;水袋和配重块相融,增加了水袋用水后份量减轻的压力,具有增重、加大压力出水畅通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具有无内胆、节能环保、安全、健康、携带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穿刺器的袋装水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袋装水结构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式储水桶结构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引水管在饮水机内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袋装水;2、多层叠加插入密封式硅胶袋口;3、水袋配重块;4、穿刺器;5、吸引水管;6、水袋;7、翻盖式储水桶;8、电加热开关;9、三通阀;10、热水出水阀;11、冷水出水阀;12、袋装水预留出水口装置;13、饮水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有冷水出水阀11、热水出水阀10带电加热开关8的饮水机13,所述的饮水机13上设置有翻盖式储水桶7,袋装水1放入翻盖式储水桶7内;袋装水1放入翻盖式储水桶7又多了层保护,能有效防止软质水袋在外力作用下的破损及细菌、昆虫的进入,并方便了水袋里饮用水用完后的换袋、更换操作。所述的袋装水1顶部设有袋装水预留出水口装置12,该袋装水预留出水口装置12上插入穿刺器4,吸引水管5和穿刺器4相连接,所述的吸引水管5一端与穿刺器4连接,另一端与三通阀9连接,三通阀9与热水出水阀10及冷水出水阀11相连。

所述的袋装水预留出水口装置12由多层叠加插入密封式硅胶袋口2及水袋配重块3组成,多层叠加插入密封式硅胶袋口2及水袋配重块3组合并与一次性水袋6成为一体,便于插入穿刺器4,吸引水管5和穿刺器4相连接。插入穿刺器4后具有有效密封作用及阻缓穿刺器4脱离水袋6的作用,使插入穿刺器4后水袋6成真空压力状态。克服了原有产品通过穿刺装置来刺破袋装水袋,通过软管补偿器相连并需要外置穿刺装置上的重力器铸铁块的重力下压来虹吸出水,这样容易造成刺破袋装水袋时外泄水源、刺破的口子太大了会产生空气,不能有效的密封,容易使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尘埃等有害物质被过滤在饮用水中,造成污染。

所述的穿刺器4的头端为45°斜角状,便于大面积接触水面增强吸引力度及插入水袋的穿刺锋利度和精确度。

所述的吸引水管5可以为90度可任意弯转吸管,类似饮料的吸管,可任意折弯,调节角度,其在饮水机13内所在位置如附图5所示。

所述的水袋配重块3为不锈钢块,不会产生生锈、腐蚀造成粉末污染。外置穿刺装置上的重力器铸铁块时间久了容易生锈造成在原有刺破袋装水袋时刺破的口子太大而使生锈的铸铁粉末进入水袋产生水质污染。外置穿刺装置上的重力器铸铁块重力下压,容易在人为外力的作用下而使水袋破裂、饮用水外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