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格及具有其的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7086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蒸格及具有其的蒸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格及具有其的蒸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烹饪食物的要求也是逐渐的在提升。以蒸煮的方式进行烹饪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而且蒸格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烹饪帮手。目前,市面上的蒸格较深,在用盘子蒸食物时非常不方便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格及具有其的蒸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盘子蒸食物时不易从蒸格中取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格,包括:蒸格主体,蒸格主体为筒状结构;蒸箅,蒸箅设置在蒸格主体的内壁上,蒸箅至蒸格主体的两端的距离不同以使蒸格主体内形成两个深度不同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两个容纳空间的深度比在1/4至4/9之间。

进一步地,蒸格还包括操作件,操作件可移动地套设在蒸格主体的周向外侧。

进一步地,操作件包括套设在蒸格主体外周壁的套环和设置在套环上的手柄,蒸格主体的两端均具有限位部以防止套环从蒸格主体脱出。

进一步地,限位部为翻边结构,套环的内径大于蒸格主体的外径且小于翻边结构的外径。

进一步地,套环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压环,压环能够压抵限位部,压环的内壁面滑动接触蒸格主体的外周面。

进一步地,套环包括套环主体和设置在套环主体的相对的两个表面的两个环形凸沿,套环主体的内径大于蒸格主体的外径且小于限位部的外径,各环形凸沿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蒸格主体的限位部的外径,各环形凸沿的高度大于一个限位部的高度。

进一步地,蒸格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蒸箅的支撑部,蒸箅能够从蒸格主体的第一端进入蒸格主体内并支撑在支撑部上,或者蒸箅能够从蒸格主体的第二端进入蒸格主体内并支撑在支撑部上。

进一步地,蒸箅固定地设置在蒸格主体的内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锅,包括锅体和蒸格,蒸格为上述的蒸格。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用碗蒸食物或者蒸的食物较高时,将碗或者较高食物放在蒸格的较高的容纳空间内,当用盘子蒸食物或者所蒸的食物较低时,将盘子或者较低的食物放在蒸格的较低的容纳空间内,这样方便盘子或者较低的食物从蒸格中取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有技术中的用盘子蒸食物时不易从蒸格中取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格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蒸格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蒸格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蒸箅放置在蒸格主体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操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锅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格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蒸格主体;11、翻边结构;12、凸环;20、蒸箅;30、操作件;31、套环;32、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一的蒸格包括:蒸格主体10和蒸箅20。蒸格主体10为筒状结构。蒸箅20设置在蒸格主体10的内壁上,蒸箅20至蒸格主体10的两端的距离不同以使蒸格主体10内形成两个深度不同的容纳空间。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当用碗蒸食物或者蒸的食物较高时,将碗或者较高食物放在蒸格的较高的容纳空间内,当用盘子蒸食物或者所蒸的食物较低时,将盘子或者较低的食物放在蒸格的较低的容纳空间内,这样方便盘子或者较低的食物从蒸格中取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有技术中的用盘子蒸食物时不易从蒸格中取出的问题。

如图2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两个容纳空间的深度比在1/4至4/9之间。这样两个深度不同的容纳空间,在蒸食物时很方便的取出,较深的容纳空间用于放置较深的食物容器,例如碗;较浅的容纳空间用于放置较浅的食物容易,例如盘子。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两个容纳空间的深度比为2/5。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蒸格还包括操作件30,操作件30可移动地套设在蒸格主体10的周向外侧。操作件30的设置使得蒸格容易取放操作,操作件30可移动地套设在蒸格主体10的周向外侧的结构使得蒸格在正、反放置时都非常方便拿取蒸格。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操作件30包括套设在蒸格主体外周壁的套环31和设置在套环31上的手柄32,蒸格主体10的两端均具有限位部以防止套环31从蒸格主体10脱出。限位部的设置使得操作件30不会从蒸格主体10上脱出。具体地,手柄32对称地设置在套环31的周向外侧,手柄32为两个。当使用蒸格时,操作人员的两个手搬动两个手柄32,这样操作件30会从蒸格主体10的下端提到上端,操作件30会在限位部的限位的作用下不会脱出蒸格主体10,然后将蒸格放至锅体上,操作件30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下降至蒸格主体10的下边沿,即下部的限位部的限位使得操作件30不会脱出。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因为蒸格可以正反使用,所以上端和下端是相对地可以颠倒使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限位部为翻边结构11,套环31的内径大于蒸格主体10的外径且小于翻边结构的外径。上述结构设置容易,制作成本较低。具体地,翻边结构11所形成的环形面与蒸格主体10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上述结构一方面使得翻边结构11方便加工,另一方面使得操作件30与翻边结构11的配合比较容易。进一步具体地,操作件30的套环31与翻边结构11的配合部为平面,这样的结构使得操作件30和翻边结构11均容易加工。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套环31包括套环主体和设置在套环主体的相对的两个表面的的两个环形凸沿,各环形凸沿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蒸格主体10的翻边结构11的外径,各环形凸沿的高度大于一个翻边结构11的高度。上述结构使得当多个蒸格在叠置使用时,上侧的蒸格和紧邻的下侧蒸格通过套环31就能够将相邻的两个蒸格固定在一起而不会发生轴向的错位。套环主体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压环,压环能够压抵限位部,压环的内壁面滑动接触蒸格主体10的外周面,套环主体的内径大于蒸格主体10的外径且小于限位部的外径。上述结构使得操作件30放置在蒸格主体10上时更加平稳。具体地,各环形凸沿的高度大于两个翻边结构11的高度之和。这样使得多个蒸格叠置使用时更加的安全。操作件30在自然状态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处于蒸格主体10的下端,这样操作件30上的环形凸沿能够将锅体和蒸格固定在一起。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蒸格主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蒸箅20的支撑部,蒸箅20能够从蒸格主体10的第一端进入蒸格主体10内并支撑在支撑部上,或者蒸箅20能够从蒸格主体10的第二端进入蒸格主体10内并支撑在支撑部上。上述结构方便了蒸格的拆装、清洁等。例如,当蒸格中的蒸箅20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蒸箅20而不需要全部更换蒸格,这样可以节省成本。上述结构的蒸箅20上设置有蒸汽通孔,这样有利于蒸汽通过蒸箅20。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支撑部为凸出于蒸格主体10的内壁的凸环12。上述结构加工容易,外观美观。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支撑部也可以为相间隔设置的向内凸出的其它结构,例如向内突出的凸板结构等等。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支撑部为蒸格主体10的侧壁内凹形成的。蒸格主体10上的凸环12为滚筋,滚筋把蒸格主体10分割为一高一矮两个容纳空间。上述结构平滑过渡,一方面使得蒸格主体的应力集中现象比较轻微,另一方面平滑过渡减少了操作者的危险因素。

如图7所示,实施例二的蒸格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蒸箅20固定地设置在蒸格主体10的内壁上。这样每次使用蒸格时不需要每次都将蒸箅20取出,上述结构还节省了蒸格的存放空间,即不需要再将蒸箅20单独寻找空间放置。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蒸箅20和蒸格主体10可以为焊接在一起的结构。

如图7所示,实施例二的蒸格包括:蒸格主体10和蒸箅20。蒸格主体10为筒状结构。蒸箅20设置在蒸格主体10的内壁上,蒸箅20至蒸格主体10的两端的距离不同以使蒸格主体10内形成两个深度不同的容纳空间。

应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当用碗蒸食物或者蒸的食物较高时,将碗或者较高食物放在蒸格的较高的容纳空间内,当用盘子蒸食物或者所蒸的食物较低时,将盘子或者较低的食物放在蒸格的较低的容纳空间内,这样方便盘子或者较低的食物从蒸格中取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有技术中的用盘子蒸食物时不易从蒸格中取出的问题。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两个容纳空间的深度比在1/4至4/9之间。这样两个深度不同的容纳空间,在蒸食物时很方便的取出,较深的容纳空间用于放置较深的食物容器,例如碗;较浅的容纳空间用于放置较浅的食物容易,例如盘子。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两个容纳空间的深度比为2/5。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蒸格还包括操作件30,操作件30可移动地套设在蒸格主体10的周向外侧。操作件30的设置使得蒸格容易取放操作,操作件30可移动地套设在蒸格主体10的周向外侧的结构使得蒸格在正、反放置时都非常方便拿取蒸格。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操作件30包括套环31和设置在套环31上的手柄32,蒸格主体10的两端均具有限位部以防止套环31从蒸格主体10脱出。限位部的设置使得操作件30不会从蒸格主体10上脱出。具体地,手柄32对称地设置在套环31的周向外侧,手柄32为两个。当使用蒸格时,操作人员的两个手搬动两个手柄32,这样操作件30会从蒸格主体10的下端提到上端,操作件30会在限位部的限位的作用下不会脱出蒸格主体10,然后将蒸格放至锅体上,操作件30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下降至蒸格主体10的下边沿,即下部的限位部的限位使得操作件30不会脱出。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因为蒸格可以正反使用,所以上端和下端是相对地可以颠倒使用。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限位部为翻边结构11。上述结构设置容易,制作成本较低。具体地,翻边结构11所形成的环形面与蒸格主体10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上述结构一方面使得翻边结构11方便加工,另一方面使得操作件30与翻边结构11的配合比较容易。进一步具体地,操作件30的套环31与翻边结构11的配合部为平面,这样的结构使得操作件30和翻边结构11均容易加工。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套环31包括套环主体和设置在套环主体的相对的两个表面的的两个环形凸沿,各环形凸沿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蒸格主体10的翻边结构11的外径,各环形凸沿的高度大于一个翻边结构11的高度。上述结构使得当多个蒸格在叠置使用时,上侧的蒸格和紧邻的下侧蒸格通过套环31就能够将相邻的两个蒸格固定在一起而不会发生轴向的错位。套环主体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压环,压环能够压抵限位部,压环的内壁面滑动接触蒸格主体10的外周面,套环主体的内径大于蒸格主体10的外径且小于限位部的外径。上述结构使得操作件30放置在蒸格主体10上时更加平稳。具体地,各环形凸沿的高度大于两个翻边结构11的高度之和。这样使得多个蒸格叠置使用时更加的安全。

实施例三的蒸格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支撑部为向内凸出的凸板,凸板间隔设置。凸板垂直于蒸格主体10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凸板与蒸格主体10的内壁焊接在一起。

实施例三的蒸格包括:蒸格主体10和蒸箅20。蒸格主体10为筒状结构。蒸箅20设置在蒸格主体10的内壁上,蒸箅20至蒸格主体10的两端的距离不同以使蒸格主体10内形成两个深度不同的容纳空间。

应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当用碗蒸食物或者蒸的食物较高时,将碗或者较高食物放在蒸格的较高的容纳空间内,当用盘子蒸食物或者所蒸的食物较低时,将盘子或者较低的食物放在蒸格的较低的容纳空间内,这样方便盘子或者较低的食物从蒸格中取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有技术中的用盘子蒸食物时不易从蒸格中取出的问题。

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两个容纳空间的深度比在1/4至4/9之间。这样两个深度不同的容纳空间,在蒸食物时很方便的取出,较深的容纳空间用于放置较深的食物容器,例如碗;较浅的容纳空间用于放置较浅的食物容易,例如盘子。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两个容纳空间的深度比为2/5。

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蒸格还包括操作件30,操作件30可移动地套设在蒸格主体10的周向外侧。操作件30的设置使得蒸格容易取放操作,操作件30可移动地套设在蒸格主体10的周向外侧的结构使得蒸格在正、反放置时都非常方便拿取蒸格。

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操作件30包括套环31和设置在套环31上的手柄32,蒸格主体10的两端均具有限位部以防止套环31从蒸格主体10脱出。限位部的设置使得操作件30不会从蒸格主体10上脱出。具体地,手柄32对称地设置在套环31的周向外侧,手柄32为两个。当使用蒸格时,操作人员的两个手搬动两个手柄32,这样操作件30会从蒸格主体10的下端提到上端,操作件30会在限位部的限位的作用下不会脱出蒸格主体10,然后将蒸格放至锅体上,操作件30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下降至蒸格主体10的下边沿,即下部的限位部的限位使得操作件30不会脱出。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因为蒸格可以正反使用,所以上端和下端是相对地可以颠倒使用。

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限位部为翻边结构11。上述结构设置容易,制作成本较低。具体地,翻边结构11所形成的环形面与蒸格主体10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上述结构一方面使得翻边结构11方便加工,另一方面使得操作件30与翻边结构11的配合比较容易。进一步具体地,操作件30的套环31与翻边结构11的配合部为平面,这样的结构使得操作件30和翻边结构11均容易加工。

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套环31包括套环主体和设置在套环主体的相对的两个表面的的两个环形凸沿,各环形凸沿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蒸格主体10的翻边结构11的外径,各环形凸沿的高度大于一个翻边结构11的高度。上述结构使得当多个蒸格在叠置使用时,上侧的蒸格和紧邻的下侧蒸格通过套环31就能够将相邻的两个蒸格固定在一起而不会发生轴向的错位。套环主体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压环,压环能够压抵限位部,压环的内壁面滑动接触蒸格主体10的外周面,套环主体的内径大于蒸格主体10的外径且小于限位部的外径。上述结构使得操作件30放置在蒸格主体10上时更加平稳。具体地,各环形凸沿的高度大于两个翻边结构11的高度之和。这样使得多个蒸格叠置使用时更加的安全。操作件30在自然状态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处于蒸格主体10的下端,这样操作件30上的环形凸沿能够将锅体和蒸格固定在一起。

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蒸格主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蒸箅20的支撑部,蒸箅20能够从蒸格主体10的第一端进入蒸格主体10内并支撑在支撑部上,或者蒸箅20能够从蒸格主体10的第二端进入蒸格主体10内并支撑在支撑部上。上述结构方便了蒸格的拆装、清洁等。例如,当蒸格中的蒸箅20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蒸箅20而不需要全部更换蒸格,这样可以节省成本。上述结构的蒸箅20上设置有蒸汽通孔,这样有利于蒸汽通过蒸箅20。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蒸锅。根据本申请的蒸锅包括锅体和蒸格,蒸格为上述的蒸格。这样本申请的蒸锅在使用高容器蒸食物或者低容器蒸食物时,取放都比较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