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遮阳效能的卷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5693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提升遮阳效能的卷帘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帘的遮阳结构,特别指一种可提高遮阳效果的卷帘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卷帘结构及斑马帘结构的帘面设计,通常在帘面上交错设有透光面与遮光面,不遮阳时则利用透光面对应另层透光面,使阳光由透光面射入。若欲遮阳则调整布帘,使遮光面与遮光面交错,令阳光受遮光面内外阻挡,达到遮阳的效果。

由于传统卷帘或斑马帘的遮光面设计,系以错开型态的遮阳面阻挡阳光射入,若欲以珠炼座调整到遮阳面能够对齐而完全遮阳并不容易,常发生有透光隙缝的情形,使得阳光会由该隙缝射入,影响遮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遮阳效能的卷帘结构,其结构简单,装卸便利,能有效提高遮阳效能。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升遮阳效能的卷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由窗帘控制卷筒控制上下动作的两面垂帘及数层衔接两垂帘的横帘和分别装设在两垂帘末端的下摆;其中该横帘包含上帘布和下帘布,所述上帘布的两侧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有一较大面积的第一向上遮阳布面和一较小面积的第二向上遮阳布面,而所述下帘布的两侧端则分别对应上帘布的两侧端向下弯折延伸有一较小面积的第一向下遮阳布面和一较大面积的第二向下遮阳布面,所述第一向上遮阳布面的下端和第一向下遮阳布面的上端以及第二向上遮阳布面的下端和第二向下遮阳布面的上端分别上下叠合后以同高状态与两垂帘缝固在一起,从而横帘的一端形成凸起的弧形,另端则自然下垂构成斜态连接,从而上帘布和下帘布之间产生一个能放置不透光遮阳布层的容置空间。

其中,该横帘成S型结构。

其中,所述下摆包两相对应结合的壳体。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利用两垂帘受窗帘控制卷筒旋动贴近使横帘垂立遮阳外,更使两侧遮阳布面形成重叠,而消除两垂帘间的透光缝隙产生,提高遮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卷帘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卷帘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卷帘装设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卷帘正面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卷帘装置正面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逆时针动作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遮蔽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遮阳反射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顺时针动作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遮蔽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的帘布重叠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反射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下摆另一实施例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的下摆另一实施例的遮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提升遮阳效能的卷帘结构(参阅图1、2、3所示),主要包含由窗帘控制卷筒1旋转控制上下运动的两垂帘2、20及数层等距连接两垂帘2、20的横帘3和分别设于两垂帘2、20末端的下摆4、40所组成;其中该横帘3包含上帘布30和下帘布31(参阅图2所示),所述上帘布30的两侧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有一较大面积的第一向上遮阳布面32和一较小面积的第二向上遮阳布面33,而所述下帘布31的两侧端则分别对应上帘布30的两侧端向下弯折延伸有一较小面积的第一向下遮阳布面34和一较大面积的第二向下遮阳布面35,所述第一向上遮阳布面32的下端和第一向下遮阳布面34的上端以及第二向上遮阳布面33的下端和第二向下遮阳布面35的上端分别上下叠合后以同高状态与两垂帘2、20缝固在一起,从而横帘3的一端形成凸起的弧形,另端则自然下垂构成斜态连接,从而上帘布30和下帘布31之间产生一个可放置不透光遮阳布层5的容置空间50,以该容置空间50依遮阳需求放入不同透光程度或完全不透光的遮阳布层5,而两垂帘2、20则具有不同遮蔽面积的遮阳布面(参阅图3、4、5)。

如图4所示,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向上遮阳布面32和第二向下遮阳布面35的高度均可等于A,从而两者面积基本相等,所述第一向下遮阳布面34和第二向上遮阳布面33的高度均可等于B,从而两者面积基本相等。

当欲遮阳以逆时针方向旋动窗帘控制卷筒1时(如图6),使一侧垂帘20向上卷起后,而另侧垂帘2则受卷筒1卷收而向相对的垂帘20靠拢贴合(如图7);此时,即使横帘3由横向变成垂立型态,而较小面积的遮阳布面34,则对应重叠到另一较小面积遮阳布面35,以横帘3阻挡大部分的阳光射入,而较小面积遮阳布面34、35的重叠遮阳,则可防止遮阳操作时遮阳缝隙的发生,令阳光无法射入室内,提高遮阳效果(如图8)。

若以顺时针旋动窗帘控制卷筒,使该两垂帘2、20相同靠拢贴合进行遮阳时(如图9),横帘3以垂立型态进行遮阳,而较大面积的遮阳布面32即对应重叠较大面积的遮阳布面35,相同可防止遮阳操作时遮阳缝隙的发生(如图10、11、1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遮阳结构设计,不论窗帘控制卷筒采逆时针操作或顺时针操作,皆可防止遮阳帘在遮阳操作时发生遮阳缝隙,使遮阳效果大幅度提高。

请参阅图13、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两垂帘连接的下摆实施例,该下摆6由上下壳体60、61组合而成,而以两垂帘2、20由下摆两侧端穿入连接,使下摆6受两垂帘2、20连动形成开启的横式型态或遮阳封闭的垂立型态(参考图1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