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以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229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以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以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家用电器(例如,厨房用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下文以电压力锅为例,由于电压力锅自身的特点,使得电压力锅几乎成了厨房必不可少的厨房用具。

一般地,电压力锅包括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关于组合结构传统的有两种结构形式,其中一种是,干簧管和传感器分开独立设置,如图1所示,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包括干簧管组件1和传感器组件2,其中,为了将干簧管组件1连接至相应产品的控制板,需要通过第一中间连接结构4′实现,第一中间连接结构4′包括用于与干簧管组件1连接的第一插接头41′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头4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插接口43′连接的第一中间连接线42′,其中第一插接口43′用于连接产品的电路板。同理,为了将传感器组件2连接至相应产品的电路板,需要通过第二中间连接结构3′实现,所述第二中间连接结构3′包括用于与传感器组件2连接的第二插接口31′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插接口3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插接头33′连接的第二中间连接线32′,其中第二插接头33′用于连接产品的电路板。

关于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的另一种形式是,如图2所示,这种结构是将干簧管和传感器组合为一体,具体的,干簧管本体11和传感器本体21通过第三中间连接线13′连接为一体,干簧管本体11和传感器本体21分别通过第四中间连接线15′和第五中间连接线16′连接至第三插接口14′,然后通过第三中间连接结构2′连接至相应的产品,其中,第三中间连接结构2′包括用于与第三插接口14′配合的第三插接头21′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三插接头21′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插接口23′连接的第六中间连接线22′,第四插接口23′用于连接产品的电路板。

然而上述两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对于第一种结构,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使用的导线和接线端子较多;而对于第二种结构虽然相比于第一种结构节省了导线和接线端子,但是却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是干簧管厂家与温度传感器厂家往往为两个不同厂家,物料需要在两个不同厂家间流转而带来很大不便,二是干簧管与温度传感器组合过程中改变了原来温度传感器封装工艺,使温度传感器封装端口极易出现缺胶而导致的温度传感器失效不良,具体地,第二种结构的组装工艺是先安装温度传感器和热缩套管,然后加热固封温度传感器(也称为热敏电阻)与热缩套管,最后安装第三插接口14′,这种工艺顺序决定了在安装第三插接口14′之前由于温度传感器处已经安装了热缩套管,所以无法检查传感器封装端口,从而容易导致温度传感器失效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以及容易导致温度传感器失效不良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的家用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所述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包括干簧管组件、传感器组件以及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干簧管组件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用于与所述传感器组件电连接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为输出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以及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干簧管组件包括干簧管本体以及与所述干簧管本体电连接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本体以及与所述传感器本体电连接的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第四连接线,所述第四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传感器本体电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线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热缩套管;和/或,所述传感器本体为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为接线端子的插接头,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者为能够与接线端子的所述插接头配合的插接口。

优选地,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中的一者为接线端子的插接头,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中的另一者为能够与接线端子的所述插接头配合的插接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中的一者为插接头,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中的另一者为插接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包括所述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家用电器的控制板。

优选地,所述家用电器为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中的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干簧管组件与传感器组件均通过连接结构将信号输出,即连接至相应的产品,而连接结构包括三个连接端(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根连接线(即,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线以及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线),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干簧管组件与传感器组件是分开独立设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在不改变原干簧管组件与传感器组件结构的前提下(这样就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第二种结构存在的温度传感器失效的问题),降低了成本(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一种结构的中间连接结构节省了连接线和接线端子),同时优化了安装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干簧管组件; 11:干簧管本体;

12:第五连接线; 13:第四连接部;

2:传感器组件; 21:传感器本体;

22:第四连接线; 23:第五连接部;

24:热缩套管; 3:连接结构;

31:第二连接部; 32:第三连接部;

33:第一连接线; 34:第二连接线;

35:第三连接线; 36:第一连接部;

13′:第三中间连接线; 14′:第三插接口;

15′:第四中间连接线; 16′:第五中间连接线;

2′:第三中间连接结构; 21′:第三插接头;

22′:第六中间连接线; 23′:第四插接口;

3′:第二中间连接结构; 31′:第二插接口;

32′:第二中间连接线; 33′:第二插接头;

4′:第一中间连接结构; 41′:第一插接头;

42′:第一中间连接线; 43′:第一插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存在的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以及容易导致温度传感器失效不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及包括该组合机构的家用电器,下文将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并结合相应的附图对该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及家用电器进行详细的说明。

适当地参考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包括干簧管组件1、传感器组件2以及连接结构3,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第一连接部36、用于与干簧管组件1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以及用于与传感器组件2电连接的第三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6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部31、第三连接部32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6的第二端为输出端,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连接部36用于连接至相应的产品,例如电压力锅等,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与第三连接部32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干簧管组件1与传感器组件2均通过连接结构3将信号输出,即连接至相应的产品,而连接结构3包括三个连接端(第一连接部36、第二连接部31、第三连接部32)和3根连接线(即,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与第三连接部32之间的连接线、第一连接部36与第二连接部31之间的连接线以及第一连接部36与第三连接部32之间的连接线),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干簧管组件1与传感器组件2是分开独立设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在不改变原干簧管组件1与传感器组件2结构的前提下(这样就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第二种结构存在的温度传感器失效的问题),降低了成本(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一种结构的中间连接结构节省了连接线和接线端子),同时优化了安装工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时,先固封传感器,然后检查固封工艺,确认有无缺陷,套上热缩套管加热固封,最后安装传感器组件2的用于与第三连接部32连接的连接部,也就是下文中的第五连接部23)。

具体的,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第一连接线33、第二连接线34以及第三连接线35,所述第一连接线3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部31、第三连接部32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6、第二连接部31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线3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6、第三连接部32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线33的一端焊接固定或绑扎固定或通过紧固件压紧固定于第二连接部31上,所述第一连接线3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或绑扎固定或通过紧固件压紧固定于第三连接部32上,这样可以在保证第二连接部31和第三连接部32电连接的基础上,防止第一连接线33的松动。同理,所述第二连接线34的一端焊接固定或绑扎固定或通过紧固件压紧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上,所述第一连接线3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或绑扎固定或通过紧固件压紧固定于第一连接部36上。类似地,所述第三连接线35的一端焊接固定或绑扎固定或通过紧固件压紧固定于第三连接部32上,所述第一连接线33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或绑扎固定或通过紧固件压紧固定于第一连接部36上。

其中,所述干簧管组件1可以包括干簧管本体11以及与干簧管本体11电连接的第四连接部13,所述第四连接部13能够与第二连接部31电连接。具体的,干簧管本体11可以通过第五连接线12与第四连接部13电连接。类似地,所述传感器组件2包括传感器本体21以及与传感器本体21电连接的第五连接部23,所述第五连接部23能够与第三连接部32电连接,其中,传感器本体21可以通过第四连接线22与第五连接部23电连接(关于第四连接线22的相关内容将在下文介绍)。

具体地,所述传感器组件2包括第四连接线22,所述第四连接线22的一端与传感器本体21电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线22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接部23电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线22与传感器本体21的连接处设置有热缩套管24,以用于对传感器本体21的保护。其中,所述传感器本体21为温度传感器。其中,这里的接线方式也可以采用上文提到的焊接固定或绑扎固定或通过紧固件压紧固定等方式实现。

其中,所述第四连接部13与第二连接部31的连接可以采用接线端子的方式实现,具体的,所述第四连接部13与第二连接部31中的一者为接线端子的插接头,所述第四连接部13与第二连接部31中的另一者为能够与所述接线端子的所述插接头配合的插接口。类似地,所述第五连接部23与第三连接部32的连接也可以通过接线端子实现,即,所述第五连接部23与第三连接部32中的一者为接线端子的插接头,所述第五连接部23与第三连接部32中的另一者为能够与接线端子的插接头配合的插接口。

更具体地,为了防止接线错误,也就是说为了防止将第四连接部13与第三连接部32连接,而第五连接部23与第二连接部31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与第三连接部32中的一者为插接头,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与第三连接部32中的另一者为插接口,也就是说,使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与第三连接部32的结构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部32为插接口,第二连接部31为插接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个方面,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家用电器包括上述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36的所述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家用电器的控制板。其中,所述家用电器可以是电压力锅,这样所述干簧管和传感器的组合结构的第一连接部36的第二端可以连接到电压力锅的控制板中,从而实现开合盖检测与锅内温度控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