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16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集尘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吸尘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尘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部份吸尘器的过滤系统采用的是直滤方式,即携带灰尘等杂质的风直接穿过过滤器。在吸尘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用上述方式进行过滤,如果灰尘等杂质较多,过滤器很容易堵塞,从而使吸力下降、吸尘器的效率降低、噪音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尘盒及具有其的吸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的过滤器容易堵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尘盒,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集尘腔,设置在壳体内;分离筒,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集尘腔的上方,分离筒与壳体之间形成分离腔,分离筒的上端开口并且下端封闭,分离筒的筒壁上设置有透风部,分离筒的内部通过其上端与出风口连通;过滤结构,设置在分离筒内;导风通道,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进风口和分离腔之间,导风通道与进风口和分离腔均连通,导风通道沿分离筒的周向外筒壁延伸,通过进风口进来的气体沿导风通道及分离腔流动并形成螺旋状。

进一步地,透风部对应分离腔设置。

进一步地,分离筒的上端设置有向其外侧凸出的安装凸缘,分离筒通过安装凸缘安装在壳体内。

进一步地,分离筒的周向外筒壁上设置有向其外侧凸出的第一分隔凸缘,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分隔凸缘相配合的弧形台阶部,第一分隔凸缘的上表面、弧形台阶部的朝上设置的台阶面、壳体的周向内壁、安装凸缘的下表面以及分离筒的周向外筒壁共同形成导风通道。

进一步地,分离筒的周向外筒壁上设置有向其外侧凸出的第二分隔凸缘,第二分隔凸缘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分隔凸缘的上表面、壳体的周向内壁、安装凸缘的下表面以及分离筒的周向外筒壁共同形成分离腔。

进一步地,安装凸缘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挡风部,挡风部遮挡住导风通道远离分离腔的一端。

进一步地,集尘盒还包括进风通道,导风通道通过进风通道与进风口连通,安装凸缘对应进风通道与导风通道连通处的部位和/或挡风部上设置有弧形导风面。

进一步地,集尘盒还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安装主体,连接在壳体的周向内壁上,安装主体具有对应分离筒的上端开口的避让缺口;放置部,设置在安装主体上并向下延伸至分离筒内,过滤结构设置在放置部上。

进一步地,透风部包括多个透风孔,各透风孔的纵截面呈锥形,并且透风孔对应分离筒的外筒壁的孔径大于透风孔对应分离筒的内筒壁的孔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集尘盒,集尘盒为上述的集尘盒。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壳体内设置分离筒和导风通道。上述分离筒位于集尘腔的上方,分离筒与壳体之间形成分离腔。导风通道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进风口和分离腔之间,导风通道与进风口和分离腔均连通。导风通道沿分离筒的周向外筒壁延伸。通过进风口进来的气体(携带灰尘等杂质)进入导风通道,并沿着该导风通道和分离腔流动。在导风通道的作用下,上述气体在分离筒的周向外侧形成螺旋状,产生旋风离心力。气体中携带的大部分杂质(通常为体积较大的杂质)在上述旋风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出来,并落入至集尘腔中。上述离心分离后的气体还携带有小部分杂质(通常为体积较小的杂质),此时,上述气体会通过透风部进入至分离筒的内部,并通过过滤结构将该部分杂质过滤掉。过滤之后的气体再通过分离筒的上端开口、出风口排出。上述结构可以将大部分杂质(体积较大的杂质)通过旋风离心力分离出来,小部分杂质(体积较小的杂质)通过过滤结构过滤掉,这样可以防止过滤结构堵塞,从而保证吸力及吸尘效率,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尘盒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集尘盒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集尘盒的另一角度的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集尘盒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集尘盒的分离筒的主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集尘盒的分离筒的左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集尘盒的分离筒的俯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5的集尘盒的分离筒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9示出了图8的集尘盒的分离筒的B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弧形台阶部;20、集尘腔;30、分离筒;31、透风部;311、透风孔;32、安装凸缘;33、第一分隔凸缘;34、第二分隔凸缘;35、挡风部;40、导风通道;50、分离腔;60、安装支架;61、安装主体;62、避让缺口;63、放置部;70、进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集尘盒包括壳体10、集尘腔20、分离筒30、过滤结构以及导风通道40。其中,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集尘腔20设置在壳体10内。分离筒30设置在壳体10内并位于集尘腔20的上方。分离筒30与壳体10之间形成分离腔50。分离筒30的上端开口并且下端封闭。分离筒30的筒壁上设置有透风部31。分离筒30的内部通过其上端与出风口12连通。过滤结构设置在分离筒30内。导风通道40设置在壳体10内并位于进风口11和分离腔50之间。导风通道40与进风口11和分离腔50均连通。导风通道40沿分离筒30的周向外筒壁延伸。通过进风口11进来的气体沿导风通道40及分离腔50流动并形成螺旋状。

应用本实施例的集尘盒,在壳体10内设置分离筒30和导风通道40。上述分离筒30位于集尘腔20的上方,分离筒30与壳体10之间形成分离腔50。导风通道40设置在壳体10内并位于进风口11和分离腔50之间,导风通道40与进风口11和分离腔50均连通。导风通道40沿分离筒30的周向外筒壁延伸。通过进风口11进来的气体(携带灰尘等杂质)进入导风通道40,并沿着该导风通道40和分离腔50流动。在导风通道40的作用下,上述气体在分离筒30的周向外侧形成螺旋状,产生旋风离心力。气体中携带的大部分杂质(通常为体积较大的杂质)在上述旋风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出来,并落入至集尘腔20中。上述离心分离后的气体还携带有小部分杂质(通常为体积较小的杂质),此时,上述气体会通过透风部31进入至分离筒30的内部,并通过过滤结构将该部分杂质过滤掉。过滤之后的气体再通过分离筒30的上端开口、出风口12排出。上述结构可以将大部分杂质(体积较大的杂质)通过旋风离心力分离出来,小部分杂质(体积较小的杂质)通过过滤结构过滤掉,这样可以防止过滤结构堵塞,从而保证吸力及吸尘效率,降低噪音。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集尘盒中,透风部31对应分离腔50设置。由于分离腔50位于导风通道40的下游,分离筒30的筒壁对应分离腔50的部分上设置有透风部31,而分离筒30的筒壁对应导风通道40的部分上并没有设置透风部31。当气体进入导风通道40后,导风通道40对上述气体进行导向,由于分离筒30对应导风通道40的部分不设置透风部31,这就防止导风通道40在对气体进行导向时发生流量损失,增强导向效果,从而更利于气体在分离腔50内形成螺旋状。当然,透风部31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分离筒的筒壁对应导风通道的部分上也可以设置透风部。

如图2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集尘盒中,分离筒30的上端设置有向其外侧凸出的安装凸缘32。壳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台阶,安装凸缘32朝向壳体10的内壁延伸,并且安装凸缘32的外侧边缘与壳体10的内壁上的限位台阶相配合。分离筒30通过上述安装凸缘32安装在壳体10内,装配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凸缘32的周向边缘与壳体10的周向内壁完全接触,也就是说,安装凸缘32封堵住分离筒30与壳体10的周向内壁之间的空间,这样可以防止气体未经分离过滤直接从出风口12排出。当然,分离筒30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分离筒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安装在壳体内,例如,可以在分离筒的底部设置安装架,通过安装架将分离筒安装在壳体内。

如图2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集尘盒中,分离筒30的周向外筒壁上设置有向其外侧凸出的第一分隔凸缘33。上述第一分隔凸缘33位于分离筒30的中部。壳体10内设置有与第一分隔凸缘33相配合的弧形台阶部13。第一分隔凸缘33的上表面、弧形台阶部13的朝上设置的台阶面、壳体10的周向内壁、安装凸缘32的下表面以及分离筒30的周向外筒壁共同形成导风通道40。上述导风通道40通过壳体10的内部结构以及分离筒30上的结构共同形成,将各部件装配之后即可形成导风通道40,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充分利用了壳体10的内部空间,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隔凸缘33为弧形凸缘,其长度占分离筒30相应位置的周长的四分之一左右,分离筒30对应上述四分之一位置的筒壁为实心筒壁,不设置透风部31,分离筒30对应其余四分之三位置的筒壁上设置透风部31。当然,导风通道40的形成方式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导风通道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形成,例如,可以在壳体内单独设置管路,该管路的内部形成导风通道。

如图2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集尘盒中,分离筒30的周向外筒壁上设置有向其外侧凸出的第二分隔凸缘34。上述第二分隔凸缘34位于分离筒30的底部。第二分隔凸缘34的上表面、壳体10的周向内壁、安装凸缘32的下表面以及分离筒30的周向外筒壁共同形成分离腔50。携带灰尘等杂质的气体通过导风通道40的导向之后,流动至分离腔50内并在分离筒30的周向外侧形成螺旋状,产生旋风离心力。气体中携带的大部分杂质(通常为体积较大的杂质)在上述旋风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出来,由于第二分隔凸缘34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分离出来的灰尘可以通过该间隙落入至集尘腔20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分隔凸缘34呈环形,第二分隔凸缘34与第一分隔凸缘33之间还形成一个小腔体,分离筒30对应该小腔体的筒壁为实心筒壁。虽然通过导风通道40导向之后的气体在第二分隔凸缘34的上方均会呈螺旋状,但是由于气体从导风通道40出口至上述小腔体的过程中,气体中的大部分已经通过透风部31、分离筒30的上端开口以及出风口12排出,流动至小腔体内的气体量已经大大减少,因此,流动至小腔体内的气流速度非常小。当然,第二分隔凸缘34的形状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分隔凸缘可以呈弧形,但是需要保证第二分隔凸缘的长度足够大,也就是说,需要保证第二分隔凸缘的上部的分离腔的大小足以使气体形成旋风。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集尘盒中,壳体10内设置有竖直设置的进风通道70。进风口11位于上述进风通道70的下端。进风通道70的上端与导风通道40的下部连通。导风通道40通过进风通道70与进风口11连通。安装凸缘32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挡风部35。挡风部35遮挡住导风通道40远离分离腔50的一端。上述挡风部35可以将导风通道40的一端遮挡住,这样可以使导风通道40内的气体朝一个方向流动。在本实施例中,导风通道40与进风通道70的连通口位于弧形台阶部13上,挡风部35位于上述连通口的一侧。上述结构可以使从进风通道70进来的气体均向一个方向流动,从而增强对气体的导向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集尘盒中,安装凸缘32对应进风通道70与导风通道40连通处的部位(安装凸缘32位于进风通道70和导风通道40的连通口的上方的部位)以及挡风部35上均设置有弧形导风面。其中,安装凸缘32上的弧形导风面与挡风部35上的弧形导风面均匀过渡连接。上述弧形导风面对从进风口11进来的气体起到导向作用,并且弧形面与气体接触使得气体的能量损失较小。当然,弧形导风面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弧形导风面可以仅设置在安装凸缘对应进风通道与导风通道连通处的部位,或者仅设置在挡风部上。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集尘盒中,集尘盒还包括安装支架60。安装支架60包括安装主体61和放置部63。其中,安装主体61连接在壳体10的周向内壁上。安装主体61具有对应分离筒30的上端开口的避让缺口62。放置部63设置在安装主体61上并向下延伸至分离筒30内。安装主体61朝向壳体10的内壁延伸,安装主体61的周向边缘与壳体10的周向内壁完全接触,也就是说,安装主体61封堵住分离筒30与壳体10的周向内壁之间的空间。安装凸缘32与安装主体61的下表面相贴合,安装凸缘32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台,安装主体61对应该凸台的位置同样向上凸出,并在其下表面形成凹槽。安装凸缘32上的凸台嵌入至安装主体61的凹槽内。上述结构形成便于消费者取下安装支架60和分离筒30的手持部。在本实施例中,放置部63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纵向连接杆以及设置在上述连接杆底部的连接圆环。过滤结构设置在放置部63的周向内侧面。上述过滤结构可以为过滤棉、过滤网等。经过离心分离后的气体会通过透风部31进入至分离筒30的内部,并通过上述过滤结构将气体中的剩余杂质过滤掉。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集尘盒中,透风部31包括多个透风孔311。各透风孔311的纵截面呈锥形,并且透风孔311对应分离筒30的外筒壁的孔径大于透风孔311对应分离筒30的内筒壁的孔径。将上述透风孔311的纵截面设置为锥形,可以更加方便模具出模,并且透风孔311的锥形孔壁可以对气体起到引导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透风孔311分为三组,三组透风孔311沿分离筒30的周向在其四分之三的部位上均匀分布。将多个透风孔311设置为三组,更加便于成型,并且相邻的两组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可以增强分离筒30的强度。此外,透风孔311的孔壁边缘处还设置有倒角,这样更加便于对气体的引导,同时减少与气体的碰撞产生的能量损失。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图中未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吸尘器的实施例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上述机体上的集尘盒,集尘盒为上述的集尘盒。在本实施例中,吸尘器为立式吸尘器,集尘盒位于机体的下方。机体中设置有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集尘盒内,并从出风口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