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中生用课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737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中生用课桌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学习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中生用课桌。



背景技术:

课桌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辅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由于教育资源的紧缺,一般学校的教室学生的数量较大,导致学生之间的课桌摆放空间较小,学生在进行存放书包时通常需要侧身才能完成,使用非常不变,且高中生学习任务重,课桌上摆放资料较多,使用书立摆放,易发生滑落伤人的情况,而一般课桌自带的书立结构,导致课桌结构较大,不便于运输和打扫,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中生用课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中生用课桌,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高中生用课桌具有易存放和具有书立易收纳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中生用课桌,包括桌箱和桌面,所述桌箱的下端面两侧设有桌腿,所述桌面包括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所述第二桌面固定安装于桌箱的后侧,所述第一桌面的下端面一侧与桌箱的上侧铰接,所述第一桌面的下端面另一侧设有弹性卡扣,所述桌箱的另一侧设有对应弹性卡扣的卡槽,所述第一桌面位于第二桌面的前侧,所述第二桌面的上端面一侧留有矩形状的孔槽,所述孔槽的槽壁后侧铰接有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的下侧设有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呈九十度角,且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通过三角挡板连接,所述孔槽的槽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后侧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后侧与凹槽的槽底连接,所述限位块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手柄,所述第二桌面的上端面留有用于连接杆滑动的滑道,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侧壁留有对应限位块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三角挡板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连接于第一面板的两端和中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设有限位槽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第二桌面的上端面一侧设有储物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课桌采用第一桌面铰接的结构,便于学生存放书包,避免学生需要侧身存放,使用方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构成的书立结构,使学生摆放资料更加方便,且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与第二桌面活动安装,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构成的书立结构在不使用时能够进行收纳,便于运输和打扫,降低课桌成本,适合普遍推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桌箱,2、桌面,21、第一桌面,22、第二桌面,3、桌腿,4、弹性卡扣,5、卡槽,6、孔槽,7、第一面板,8、第二面板,9、三角挡板,10、凹槽,11、限位块,12、弹簧,13、手柄,14、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中生用课桌,包括桌箱1和桌面2,所述桌箱1的下端面两侧设有桌腿3,所述桌面2包括第一桌面21和第二桌面22,所述第二桌面22固定安装于桌箱1的后侧,所述第一桌面21的下端面一侧与桌箱1的上侧铰接,所述第一桌面21的下端面另一侧设有弹性卡扣4,所述桌箱1的另一侧设有对应弹性卡扣4的卡槽5,采用第一桌面21铰接的结构,便于学生存放书包,避免学生需要侧身存放,使用方便,所述第一桌面21位于第二桌面22的前侧,所述第二桌面22的上端面一侧留有矩形状的孔槽6,所述孔槽6的槽壁后侧铰接有第一面板7,所述第一面板7的下侧设有第二面板8,所述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之间呈九十度角,且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之间通过三角挡板9连接,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构成的书立结构,使学生摆放资料更加方便,所述三角挡板9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连接于第一面板7的两端和中部,所述孔槽6的槽壁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内腔设有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的后侧连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后侧与凹槽10的槽底连接,所述限位块11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手柄13,所述第二桌面22的上端面留有用于连接杆滑动的滑道,所述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的侧壁留有对应限位块11的限位槽14,所述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设有限位槽14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的侧壁,且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与第二桌面22活动安装,使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构成的书立结构在不使用时能够进行收纳,便于运输和打扫,降低课桌成本,适合普遍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包含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