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452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经常饮用一些液体,如水、豆浆、果汁、粥和汤等,通常会采用加热的方式对液体进行消毒灭菌,这种方式对绝大多数的有害微生物有效,但是,仍有部分有害微生物在高温下依然能够存活,导致消毒灭菌不够彻底,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方式对液体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旨在提高液体加热容器杀灭有害微生物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置腔;手柄,包括与所述壶体的侧壁连接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把手部;紫外线发生器,包括供电组件及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或安装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侧壁之间的发射头,所述发射头的发射面朝向所述侧壁设置,以将发射的紫外线透过所述侧壁射入所述容置腔。优选地,所述侧壁与所述发射头的发射面相对的位置为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窗口,所述侧壁对应所述透明窗口的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透明窗口通过密封圈卡接于所述安装孔处。优选地,所述壶体的侧壁由透明材料一体制成。优选地,所述透明材料为玻璃或耐高温的PC塑料。优选地,所述发射头的发射面贴合所述侧壁,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侧壁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发射头远离所述侧壁的一端插入所述限位槽中。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侧壁之间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发射头固定于所述固定孔中,所述发射头的发射面贴合所述侧壁,且所述发射头远离所述侧壁的一端贴合所述连接部。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呈长条形并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把手部呈C型,所述把手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上下两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紫外线发生器的供电组件设于所述把手部内。优选地,所述壶体的底部设有底盘,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导线和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设于所述底盘内,所述供电装置为电池或变压装置,所述变压装置用于将接入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所述导线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壶体之间延伸至所述底盘中,并与所述底盘内设置的供电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发射头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发射头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与所述容置腔开口处的距离为d1的位置处,所述d1≤80mm,另一个设置在与所述容置腔底部的距离为d2的位置处,所述d2≤80mm。优选地,所述d1的取值范围是:30mm≤d1≤60mm,所述d2的取值范围是:20mm≤d2≤50mm。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连接部上或在连接部和侧壁之间设置一发射紫外线的发射头,该发射头的发射面朝向侧壁设置,以将发射的紫外线透过侧壁射入容置腔,如此,发射头发出的紫外线射入容置腔中时,能够杀灭液体加热容器的液体中具有耐高温能力的有害微生物,如有害细菌和病毒,从而提高了液体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以保证人们喝上更加安全健康的液体;同时,由于发射头是安装在连接部上或安装在连接部和侧壁之间,即发射头是不直接与容置腔接触的,如此,可防止液体加热容器工作时,高温液体或高温蒸汽与发射头的直接接触,而该接触必然会提高发射头的温度,该高温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降低发射头的使用寿命,即本实用新型间接地提高了发射头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为电热水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为电热水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1容置腔12侧壁13底盘20发射头30导线40壶盖50手柄51连接部511限位槽52把手部60缓冲件61固定孔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其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可以是电热水壶,但不局限于电热水壶,也可以是电热水瓶、煮茶壶、养生壶。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以电热水壶的结构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该电热水壶包括壶体、壶盖40和手柄50,壶体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置腔11,该容置腔11用于容置液体,一般来说,该液体是指人体饮用的液体,如水、粥和汤等。其中,手柄50包括与壶体的侧壁12连接的连接部51和与连接部51连接的把手部52;该电热水壶还包括紫外线发生器,紫外线发生器包括供电组件和发射头20,发射头20安装在连接部51上或安装在连接部51和侧壁12之间,发射头20的发射面朝向侧壁12设置,以将发射的紫外线透过侧壁12射入容置腔11。其中,壶体还可包括设在侧壁12外的保护壳体。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连接部51上或在连接部51和侧壁12之间设置一发射紫外线的发射头20,该发射头20的发射面朝向侧壁12设置,以将发射的紫外线透过侧壁12射入容置腔11,如此,发射头20发出的紫外线射入容置腔11中时,能够杀灭液体加热容器的液体中具有耐高温能力的有害微生物,如有害细菌和病毒,从而提高了液体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以保证人们喝上更加安全健康的液体;同时,由于发射头20是安装在连接部51上或安装在连接部51和侧壁12之间,即发射头20是不直接与容置腔11接触的,如此,可防止液体加热容器工作时,高温液体或高温蒸汽与发射头20的直接接触,而该接触必然会提高发射头20的温度,该高温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降低发射头20的使用寿命,即本实用新型间接地提高了发射头20的使用寿命。值得一提的是,该供电组件包括供电装置,以及连接在发射头20和供电装置之间的导线30,其中供电装置可以是电池,也可以是变压装置,如电源转换电路,变压装置用于将接入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该变压装置用于将接入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以驱动发射头20工作的直流电;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供电组件采用无线供电的方式,如可通过供电装置发射电磁波对发射头20进行供电,此时就不需要导线30。由于手柄50内一般具有多余的空间,如此,可方便将紫外线发生器的供电装置(未图示)设于把手部52内,然后通过导线30将发射头20与供电装置连接,以驱动发射头20工作,该供电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在把手部52内设置一采用无线供电方式的供电组件,给发射头20进行无线供电,此时可避免导线30的走线带来的不便。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也可在壶体的底部设有底盘13,供电组件包括导线30和供电装置,供电装置设于底盘13内,供电装置为电池或变压装置,变压装置用于将接入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导线30从连接部51与壶体之间延伸至底盘13中,并与底盘13内设置的供电装置连接。考虑到液体加热容置的加热体(电热膜或电热丝)一般是设于底盘13中,此时,需将外界的交流电从底盘13引入,如此,当紫外线发生器的供电装置是变压装置时,可方便变压装置接入交流电。当然,供电装置也可是设置在底壁中的电池。值得一提的是,该底盘13的侧部也是壶体中侧壁12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发射头20发射的紫外线贯穿侧壁12射入容置腔11内,可设置侧壁12与发射头20的发射面相对的位置为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窗口(未图示),侧壁12对应透明窗口的位置设有安装孔(未图示),透明窗口通过密封圈(未图示)卡接于安装孔处。即发射头20发射的紫外线透过的侧壁12与侧壁12其它部分是分体设置的,此时侧壁12上除了透明窗口之外的部分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如不锈钢或陶瓷。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也可设置整个侧壁12由透明材料一体成型制成,此时,可避免单独制作透明窗口的步骤,而且可方便用户从外面查看容置腔11也加热的情况。具体地,上述中提到的透明材料优选为玻璃或耐高温的PC塑料,该材料比较常见,成本较低,可降低液体加热容器的生产成本。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发射头20设于侧壁12和连接部51之间的稳定性,设置发射头20的发射面贴合侧壁12,连接部51与侧壁12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槽511,发射头20远离侧壁12的一端插入限位槽511中,如此,发射头20与连接部51连接的部分插入限位槽511中,可有效防止发射头20出现移位的问题,而导致发射头20发出的紫外线不能射入容置腔11。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连接部51和侧壁12之间设置缓冲件60,如硅胶垫或橡胶垫,从而防止连接部51和侧壁12直接接触而磨损或压坏侧壁12,还可填充连接部51和侧壁12之间的间隙。此时,可在缓冲件60上设置固定孔61,将发射头20固定于固定孔61中,且设置发射头20的发射面贴合侧壁12,发射头20远离侧壁12的一端贴合连接部51,从而实现固定发射头20的目的。如图1和3所示,为了加强把手部52结构的牢固性,设置连接部51呈长条形并沿上下方向设置,连接部5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侧壁12固定连接,设置把手部52呈C型,把手部5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部51的上下两端连接。此时,可将紫外线发生器的供电装置设于把手部52中。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设置把手部52呈L型。如图3和4所示,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本实用新型中发射头20的杀灭有害微生物的能力,设置至少两个发射头20,且至少两个发射头20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与容置腔11开口处的距离为d1的位置处,d1≤80mm,另一个设置在与容置腔11底部的距离为d2的位置处,d2≤80mm。如此,与容置腔11开口处的距离为d1的发射头20可对从外界进入液体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杀灭处理,与容置腔11底部的距离为d2的发射头20可对容置腔11底部液体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杀灭处理。具体地,可设置d1的取值范围是:30mm≤d1≤60mm,d2的取值范围是:20mm≤d2≤50mm。经试验,该距离的发射头20杀灭有害微生物的能力较佳。其中,该发射头20的工作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成多样化。如可设置发射头20在液体加热容器工作的过程中发射紫外线,即在加热的同时,利用紫外线进行杀灭有害微生物;也可设置紫外线为随用随开的工作模式,如设置一控制紫外线发生器工作的开关,可随时控制发射头20发射紫外线,如此,当容置腔11中的液体放凉的过程中,空气中的细菌会进入到液体中,并在水中进行快速繁殖,使得人们无法饮用安全的液体时,可单独打开紫外线发生器,利用发射头20发出的紫外线对液体进行杀灭有害微生物的处理。为了使紫外线发生器具有较强杀灭有害微生物的能力,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紫外线发生器发射的紫外线的波长为200-290nm,波长在该范围内的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灭有害微生物的能力。为了保证发射头20稳定地发出较强的紫外线,设置紫外线发生器的发射头20的发射功率大于等于0.1mW,从而达到较好的杀灭有害微生物的效果。同时,考虑到如果紫外线发生器的发射头20的发射功率过大,可能会使发出的紫外线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为此,设置紫外线发生器的发射头20的发射功率小于等于0.1W,如此,还能起到节能的作用。一般地,紫外发生器的发射头20为汞灯,本实施例所选择的紫外线发生器的发射头20为紫外LED灯,由于紫外LED灯占用空间比较小,也可减小发射头20在容置腔11中的占用空间;同时紫外LED灯的功耗比较小,而且紫外LED灯无毒。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