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间接加热锅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01197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介质间接加热锅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加热制熟食品的锅。



背景技术:

自人们发明用锅将食品加热制熟以来,都是直接用火焰烧锅底,如烧柴、烧煤、烧气等可燃物的明火焰。明火焰的温度约在700至2000摄氏度之间,例如天燃气炉灶火焰的温度1840℃度以上,所以在熬制稀饭、豆浆之类的食品时尽管火头很小也容易糊锅。尤其豆浆最容易糊锅串味,失去原有的香味。例如,用油炸制油条等食品时,沉入锅底的油渣容易炸糊,使整锅油变黑,产生致癌物,不能继续多次使用,造成浪费。自发明电以来,又有了用电加热锅底的炉具,如较早的电阻丝加热炉、现在的电磁炉、光波炉、还有一体式的电热锅等等,虽然温度可调,但也都是直接加热锅底,难免造成糊锅现象。还有的情况是,熬制豆浆时怕糊锅用电控制的温度很低,因豆浆温度接近93℃就在锅内沸腾,存在假沸现象,会认为豆浆已煮熟,未煮熟的豆浆存在含量较高的有害物质,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失活率是40%,未达到100%失活率的要求,食用是不安全的。因此,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对锅的加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设计一种利用介质间接加热的锅。通过间接加热使锅底避免用火焰直接烧烤,而且温度可控,避免糊锅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介质间接加热锅,它的锅体由锅底和锅身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底和锅身均为双层锅体,使锅底和锅身形成夹层,在锅身的顶部设有向夹层中注油的注油口,注油口并作为减压出气口;锅底夹层中注有导热油,导热油至少应接触到锅底内层,锅身夹层的空间体积应满足导热油热膨胀后多余的体积,防止导热油热膨胀后从减压出气口溢出。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介质间接加热锅,它的锅体由锅底和锅身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底为带有夹层的双层锅体、锅身为单层锅体,锅底的外层设有注油口,注油口上连接有储油壶,通过油壶为锅底的夹层补充加油;储油壶的体积应大于导热油的热膨胀后多余的体积,使导热油热膨胀后储存在储油壶里,储油壶的底部高度应高于锅底内层的高度。

进一步,技术方案一所述的双层锅体,是由一大一小两个单层锅体组成,连接方式有两种:

一是,小锅体的顶部有向外突出的缘口,小锅体套入大锅体中并使缘口直接支撑在大锅体的上口上,小锅体可以从大锅体中自由取出。

二是,两个单层锅体的上口连接成整体。

进一步,为了防止锅身散热,技术方案一和技术方案二所述的锅身上都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为了适时掌握锅腔内的加热温度,在技术方案一和技术方案二所述的锅的锅腔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温度报警显示器上。

进一步,为了适时掌握锅底夹层导热油的加热温度,在技术方案一和技术方案二所述的锅底夹层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温度报警显示器上。

进一步,为了方便电加热,在技术方案一和技术方案二所述的锅底夹层中都设有电加热管,成为电/火双用介质间接加热锅。

更进一步,为了自动控制电加热温度,还包括电子温控开关,电加热管的电源连接在电子温控开关上,锅底夹层中的温度传感器的电信号传输给电子温控开关,电子温控开关根据热介质的加热温度,自动控制电加热管电源的通断,成为自动控温电/火双用介质间接加热锅。

进一步,技术方案一和技术方案二所述的锅身的水平断面为圆形,圆形锅适合熬制食品,并在锅身的下部可设一个水嘴。

进一步,技术方案一和技术方案二所述的锅身的水平断面为长方形,长方形锅适合炸制食品,由于目前市场上电加热管的长度所限,所以电加热管是在长方形锅底的宽度方向上平均布置有多根。

一种如方案一、二所述的介质间接加热锅的使用方法,如下:首次使用时,先从注油口或注油壶向锅底夹层中注入导热油,导热油的注入量应接触到锅底内层,然后向锅内添加被加热物质,加热导热油;待导热油自然消耗至漫不到锅底内层时,及时补充。

本发明积极效果是:

1.根据国际化标准分类,矿物型导热油的最高温度使用温度不超过320℃,目前多数该油品的最高使用温度为300℃。所以,通过导热油介质间接加热,内层锅底不直接与火焰接触,温度限制在300摄氏度以下可调,所以不会糊锅,例如饭店食堂熬制豆浆时能保持原有的香味,炸制油条等食品时沉入锅底的油渣不会炸糊,保持整锅油的清亮无致癌物,可继续多处使用。

2.当无电源的场合使用时,可放在各种火源炉灶上直接加热,例如使用无污染的天燃气、罐装煤气等,使用方便。当有电源时亦可采用电加热,并能自动控制温度。

3.当锅身的水平断面为长方形时,适合炸制食品,如炸制油条时,从头端放入,一根一根的顺序进行,至末端时正好炸熟透,一根接一根的取出。由于目前市场上电加热管的长度所限,所以电加热管是在长方形锅底的宽度方向上平均布置有多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构造图主视图;

图2是是本发明施例二的构造图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双层锅体连接方式之一示意图,图中显示小锅体套入大锅体中并使缘口直接支撑在大锅体的上口上;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双层锅体连接方式之二示意图,图中显示两个单层锅体的上口连接成整体;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外形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外形立体示意图。

图中:1-大锅体,2-小锅体,3-锅底,4-缘口,5-保温层,6-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温度报警显示器,9-电子温控开关,10-电加热管,11-导热油,12-注油口,13-锅身,14-储油壶,15-水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介质间接加热锅,该锅特别适合于熬制食品如豆浆的熬制。

它的构造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它由锅底3和锅身13组成;锅身的水平断面为图5所示的圆形,所述的锅底3和锅身13均为双层锅体,使锅底3和锅身13形成夹层,在锅身13的顶部设有注油口12并作为减压出气口;锅底3夹层中注有导热油11,导热油11至少应接触到锅底3内层,锅身13夹层的空间体积应满足导热油11热膨胀后多余的体积,防止导热油11热膨胀后从注油口12(即减压出气口)溢出。

如图3、4所示,上述的双层锅体,是由一大锅体1一和小锅体2两个单层锅体组成,连接方式有两种:一是如图3所示,小锅体2的顶部有向外突出的缘口4,小锅体2套入大锅体1中并使缘口4直接支撑在大锅体1的上口上,小锅体2可以从大锅体1中自由取出。二是如图4所示,小锅体2套入大锅体1后,两个单层锅体的上口连接成整体。

从图1看出,锅身上设有保温层5。为了适时掌握锅腔中的加热温度,锅腔中设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连接在温度报警显示器8上。为了适时掌握锅底夹层导热油11的加热温度,在锅底夹层中设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连接在温度报警显示器(图中未显示)上。为了方便电加热,在锅底3夹层中设有电加热管10。为了自动控制电加热温度,还包括电子温控开关9,电加热管10的电源连接在电子温控开关9上,温度传感器7的电信号传输给电子温控开关9,电子温控开关9根据热介质的加热温度自动控制电加热管10电源的通断。

从图5看出,锅身的下部设一个水嘴15,便于放出豆浆,不用掀盖勺子舀。

利用实施例一所述的介质间接加热锅熬豆浆的方法为,首次使用时,先从注油壶向锅底3夹层中注入导热油11,导热油11的注入量至少应接触到锅底3内层,然后向锅内添加生豆浆,加热导热油11,待导热油11自然消耗至漫不到锅底3内层时,及时补充。

实施例二:

一种介质间接加热锅,锅身的水平断面为长方形,适合炸制食品,如炸制油条时从头端放入,一根一根的顺序进行,至末端时正好炸熟透,一根接一根的取出。

它的构造如图2图6所示,它的锅体由锅底3和锅身13组成;所述的锅底3为带有夹层的双层锅体、锅身13为单层锅体,锅底3的外层设有注油口12,注油口12上连接有储油壶14,通过油壶14为锅底11的夹层补充加导热油11;储油壶14的体积应大于导热油11的热膨胀后多余的体积,使导热油11热膨胀后储存在储油壶14里。

从图2还看出,锅身上设有保温层5。为了适时掌握锅腔中的加热温度,锅腔中设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连接在温度报警显示器8上。为了适时掌握锅底夹层导热油11的加热温度,在锅底3外层上设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连接在另一温度报警显示器(图中未显示)上。为了方便电加热,在锅底3夹层中设有电加热管10。为了自动控制电加热温度,还包括电子温控开关9,电加热管10的电源连接在电子温控开关9上,温度传感器7的电信号传输给电子温控开关9,电子温控开关9根据热介质的加热温度自动控制电加热管10电源的通断,成为自动控温电/火双用介质间接加热锅。

从图6还显示出,电加热管10是在长方形锅底的宽度方向上平均布置有四根。

利用实施例二所述的介质间接加热炸油条的方法为,首次使用时,先从注油壶向锅底3夹层中注入导热油11,导热油11的注入量至少应接触到锅底3内层,然后向锅内添加被加热物质,加热导热油11,待油开锅时,从一端加入油条胚,边炸边依次移动油条,等炸熟后从另一端捞出即可,待导热油自然消耗至漫不到锅底3内层时,及时补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