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优化导热结构的立体隐形加热石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7283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优化导热结构的立体隐形加热石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烹调器皿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具有优化导热结构的立体隐形加热石锅,特别是采用麦饭石制成的石锅。



背景技术:

传统烹饪过程是将锅具器皿放置在灶具上,该灶具通常采用柴、煤、气等可燃性燃料燃烧加热,或者通过电阻发热形式进行加热,但这些加热方式存在产生有害气体、热辐射、明火易燃等问题,且其热效率不高。电磁炉是一种高效节能厨具,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电磁炉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无火传导加热厨具,其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即具有导磁性的金属锅底)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但传统风味食物的烹饪一般都使用瓦罐、砂锅、汤煲、石锅等非铁质类器皿,这些非导磁性材料不能有效汇聚磁力线,几乎不能形成涡流,其无法在电磁炉上加热。

现有的一些方案试图解决上述问题,如在上述非铁质锅具内放置具有导磁性的金属片,通过该金属片对锅体内的食材加热。如上单独设置的金属片,虽然能够导磁加热,但其与锅体为分体结构,使用、清洁均不方便,锅体产品的完整度差;另外,金属片的加热和导热性能不理想,使上述锅具在使用时加热缓慢,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具有优化导热结构的石锅,尤其是麦饭石锅,其具有导热结构,能够将锅底部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锅壁,使锅体整体加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优化导热结构的立体隐形加热石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锅体包括锅底、锅壁;锅底外表面设有发热板,锅壁设有夹层,夹层内设有发热板和/或导热板。

所述发热板由导磁性材料制成,并通过导热硅脂和/或导热胶粘贴在锅底。

所述导热板由导热材料制成,导热板与夹层间设有填充材料。

所述填充材料包括导热硅脂和/或导热胶和/或铝(铝液)。

所述锅底外表面的四周和/或中心设有底脚。

所述夹层的顶部或底部开口,即夹层呈u形。

所述顶部开口的u形夹层的顶端设有环盖,用于将u形夹层的开口封闭。

所述发热板与导热板之间设有传热结构。

所述传热结构包括热管,热管一端与发热板连接,另一端与导热板连接;热管竖直放置;热管沿锅壁四周设有多个。

所述热管向上延伸到发热板的顶端。

所述锅体包括内锅、外锅,内锅嵌套在外锅内部,内锅外壁与外锅内壁之间形成中间层;中间层设有中锅,中锅的锅底由导磁性材料制成,锅壁由导热材料和/或导磁材料和/或传热结构制成。

所述中锅与内锅和外锅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导热硅脂和/或导热胶和/或铝(铝液)。

所述锅底呈球面,锅壁与锅底边缘平滑过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石锅上设计发热板、导热板,并在其间设置传热结构,使非导磁性材料的锅具能够在电磁炉上使用,且通过导热板及传热结构,将锅底部发热板的热量迅速传导至锅壁,使锅体内的水快速沸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锅体11锅底12锅壁13夹层14底脚15环封

2发热板

3导热板

4传热结构41热管

51内锅52中锅53外锅

6电磁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具有优化导热结构的立体隐形加热石锅,其锅体包括锅底、锅壁;锅底外表面设有发热板,锅壁设有夹层,夹层内设有发热板和/或导热板;发热板由导磁性材料制成,并通过导热硅脂和/或导热胶粘贴在锅底;导热板由导热材料制成,导热板与夹层间设有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包括导热硅脂和/或导热胶和/或铝(铝液)。

进一步地,所述锅底外表面的四周和/或中心设有底脚。

进一步地,所述夹层的顶部或底部开口,即夹层呈u形。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开口的u形夹层的顶端设有环封,环封沿锅壁上沿呈环状设置,用于将u形夹层的开口封闭。

上述结构中,锅壁内需开凿夹层,以将导热板和/或发热板置于该夹层内;考虑到锅体的结构稳定性、整体美观性等因素,夹层最好由锅壁的底部向上开凿,即磨具从锅底、与锅壁相对应的位置下刀,并向上进刀,进刀至锅壁上沿留有一定距离停止,使夹层上沿保持封闭。根据加工机械及工艺的水平,锅壁可以是平直的,也可以是弧形的,平直的锅壁形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而弧形的锅壁相对比较美观,且锅壁可向外延展,以增大锅体容积。进一步地,上述夹层用于放置导热层和/或发热层,导热层和发热层均用于给锅体内的液体加热,因此,开凿夹层时,可设置为夹层内侧锅壁较外侧锅壁厚,以使热量更多地向夹层内侧,即锅体内部辐射,减少热量损失。

所述锅底外表面的四周和/或中心设有底脚。发热板是通过导热硅脂和/或导热胶粘贴(构成粘结层)在锅底的,发热板产生电磁感应、涡旋电流从而发热,并将热量传导出去,因此发热板始终处于较高温度状态。为避免在此较高温度下,用于粘结发热板的导热硅脂和/或导热胶出现软化、变形,导致发热板粘结不牢,可通过底脚支撑锅体,避免发热板长时间受挤压、变形。底脚高度在1~10毫米为宜,结合电磁炉的加热原理,锅底的发热板应与电磁炉面板紧贴,以使发热板磁通量最大,因此,底脚的最佳高度为:底脚下沿与发热板底面平齐,即底脚高度等于发热板厚度与粘结层厚度之和。

进一步地,锅底中心处的设有底脚,该底脚可有效支撑锅体重量,且根据电磁炉的磁场分布特点,电磁炉中心处的电磁感应现象较弱,基于此,可将发热板的中心开孔,并将发热板通过该孔固定在锅底中心处的底脚上,从而大大增强发热板与锅底的连接牢固程度。

进一步地,锅体各转角处可做圆角处理,可使锅体应力分布均匀,清洗方便,且锅体美观。

【实施例二】

如图2、3、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发热板与导热板之间设有传热结构,传热结构用于将发热板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至导热板,使锅体的锅底和锅壁同时发热,以加快锅内液体被加热、沸腾。

上述传热结构,其作用是将发热板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至导热板,因此传热结构可以是任何已知的形式,具体地,传热结构可以通过任何将发热板与导热板焊接、拼接、浇铸为一体结构的现有技术来制作、实现,即传热结构为采用上述技术的焊接板、拼接板、浇铸块。所述传热结构包括热管,热管一端与发热板连接,另一端与导热板连接;热管竖直放置;热管沿锅壁四周设有多个。热管向上延伸到发热板的顶端。

热管是利用介质在热端蒸发后在冷端冷凝的相变过程(即利用液体的蒸发潜热和凝结潜热),使热量快速传导。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一端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汽化,蒸气在热扩散的动力下流向另外一端,并在冷端冷凝释放出热量,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作用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不止,直到热管两端温度相等(此时蒸汽热扩散停止)。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采用热管将发热板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至导热板,可有效利用电磁功率,最大程度上减少热量的损失,从而加快锅体内液体沸腾。因导热板是置于锅壁的夹层内的,所以热管也需要设置在夹层内。具体置入方法有多种形式,如在夹层内开凿相应的凹槽,将热管放置在凹槽内;还可以将热管与导热板加工成一体结构,简化夹层的加工工艺。

【实施例三】

如图5、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锅体包括内锅、外锅,内锅嵌套在外锅内部,内锅外壁与外锅内壁之间形成中间层;中间层内设有中锅,中锅的锅底由导磁性材料制成,锅壁由导热材料和/或导磁材料和/或传热结构制成。中锅与内锅和外锅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导热硅脂和/或导热胶和/或铝(铝液)。

本实施例中,发热板与导热板合为一体,形成中锅,且发热板置于锅底中部。由此,即可将锅体分为内锅、外锅两部分,内锅外壁与外锅内壁形状、轮廓吻合,内锅与外锅可嵌套在一起;将中锅(发热板和导热板)置于内锅与外锅之间,并通过导热硅脂和/或导热胶进行粘合固定,或通过金属液体浇铸形式进行封闭、固定。上述结构具有众多优点,一方面,三层锅相互嵌套,其整体性强,结构稳定,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另一方面,将发热板、导热板和传热结构设计成一体式的中锅,使热传导效率更高,且中锅的加工制造工艺更加简化,所述锅体的制造更加快捷。

上述实施例中填充所用的铝(铝液),是指将液态铝或铝合金通过浇灌、注入等方式填充到上述夹层、空隙中,以使各构件紧密连接,减少空隙,加强导热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具有优化导热结构的立体隐形加热石锅,其锅体的锅底呈球面,锅壁与锅底边缘平滑过渡。上述球面形的锅底可以大大增大锅底与电磁炉的接触面积,产生更强的电磁感应及涡旋电流,从而加强锅底的加热效果;同时,平滑过渡的锅体更有利于传导热量,还能够加速锅体内流体的对流,可缩短加热时间。

基于上述球面形锅体的设计,本实施例还需要与之配套、专用的电磁炉,该电磁炉具有凹形球面的面板(即线圈),可以实现对上述球面形锅体的充分加热。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