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脚手架梯子合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517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脚手架梯子合一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手架梯子合一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可折叠式脚手架梯子合一装置,属于施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施工现场为工作人员操作并解决垂直或水平运输而搭建的各种支撑架子,主要为了方便施工人员上下作业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然而,梯子是指借力登高工具,用于攀爬。目前,现有的脚手架和梯子都是独立设备,各自独立、分开使用,没有结合在一起使用;当需使用两者时,将两者进行简单捆绑组合,其安全性能差,结构单一并且笨重,占用空间大,尤其是其特殊的结构,不利于搬运,进而影响使用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脚手架梯子各自独立使用,安全性能差、结构单一且笨重、占用空间大、无法折叠、不利于搬运、使用效率低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脚手架梯子合一装置,将脚手架与梯子组合使用,弥补各自缺陷,使其功能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脚手架梯子合一装置,其主要包括:踏梯装置、梯架装置、支架脚装置、平台装置、第一铆钉、第二铆钉、第三铆钉、踏梯架、铰接器、防滑脚、踏板、连杆、拉杆、第四铆钉、第五铆钉、梯框结构、支架脚框架、卡位装置、平台框架、铰接头、支撑板、销柱、卡位座、调节螺钉、弹簧、卡球;

所述的踏梯装置的顶部与梯架装置的顶部通过第一铆钉活动铆接,形成人字形;所述的梯架装置的底部一处通过第三铆钉与踏梯装置的拉杆末端活动铆接;所述的平台装置一端活动安装在踏梯装置与梯架装置交接处,并通过第一铆钉活动铆接,另一端卡接在支架脚装置的顶部;所述的支架脚装置的底部与梯架装置底部一处通过第二铆钉活动铆接,支架脚装置与平台装置、梯架装置形成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平台装置处于水平,支架脚装置处于竖直。

上述的踏梯装置由踏梯架、铰接器、防滑脚、踏板、连杆、拉杆、第四铆钉和第五铆钉组成,其中,所述的踏梯架中部设置有五块踏板,平均分布,并通过第四铆钉活动铆接;所述的踏板的两外侧与连杆通过第五铆钉活动铆接,构成平衡连杆机构;所述的连杆上端一处与拉杆一端通过第五铆钉活动铆接,形成推拉结构;所述的踏梯架底端设置有防滑脚,防滑脚底部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的踏梯架顶端设置有铰接器,铰接器的内接触侧设置有卡齿。

上述的梯架装置由铰接器、防滑脚和梯框结构组成,其中,所述的梯框结构的两底端分别设置有防滑脚,所述的梯框结构的两顶端分别设置有铰接器,所述的梯框结构的底端两处开设有铆接圆孔。

上述的支架脚装置由支架脚框架和卡位装置组成,其中,所述的支架脚框架的两顶端分别设置有卡位装置,且卡口平衡朝上;所述的支架脚框架的两底端一处开设有铆接圆孔。

上述的平台装置由平台框架、铰接头、支撑板和销柱组成,其中,所述的平台框架的两顶端分别设置有铰接头,平台框架的末端底部两侧设置有两块支撑板,支撑板一处开设有圆孔,且支撑板的圆孔同轴线;所述的销柱固定在支撑板的圆孔上。

上述的卡位装置由卡位座、调节螺钉、弹簧和卡球组成,其中,所述的卡球、弹簧、调节螺钉依次安装在卡位座的两侧;所述的卡位座的中间开设有锥形槽口,顶部开设有坡口,卡位座的两侧开设有柱孔,在与锥形槽口交接处,逐步缩小,略小于卡球的直径;柱孔的外端内侧设置有螺纹,与调节螺钉的螺纹相咬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其一将脚手架和梯子结合在一起组成合一装置,节省材料,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安全性能;其二采用多重折叠结构,减少占用空间,同时也利于搬运;其三踏梯装置采用平衡连杆机构,增大踏板面积,降低爬梯难度,提高站立稳定性,方便操作者使用;其四满足梯子、脚手架两用,当只用梯子时,则无需展开脚手架,使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脚手架梯子合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折叠脚手架梯子合一装置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折叠脚手架梯子合一装置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踏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梯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支架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平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卡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踏梯装置,2.梯架装置,3.支架脚装置,4.平台装置,5.第一铆钉,6.第二铆钉,7.第三铆钉,8.踏梯架,9.铰接器,10.防滑脚,11.踏板,12.连杆,13.拉杆,14.第四铆钉,15.第五铆钉,16.梯框结构,17.支架脚框架,18.卡位装置,19.平台框架,20.铰接头,21.支撑板,22.销柱,23.卡位座,24.调节螺钉,25.弹簧,26.卡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折叠脚手架梯子合一装置,其主要包括:踏梯装置1、梯架装置2、支架脚装置3、平台装置4、第一铆钉5、第二铆钉6、第三铆钉7、踏梯架8、铰接器9、防滑脚10、踏板11、连杆12、拉杆13、第四铆钉14、第五铆钉15、梯框结构16、支架脚框架17、卡位装置18、平台框架19、铰接头20、支撑板21、销柱22、卡位座23、调节螺钉24、弹簧25、卡球26;

所述的踏梯装置1的顶部与梯架装置2的顶部通过第一铆钉5活动铆接,形成人字形;所述的梯架装置2的底部一处通过第三铆钉7与踏梯装置1的拉杆13末端活动铆接;所述的平台装置4一端活动安装在踏梯装置1与梯架装置2交接处,并通过第一铆钉5活动铆接,另一端卡接在支架脚装置3的顶部;所述的支架脚装置3的底部与梯架装置2底部一处通过第二铆钉6活动铆接,支架脚装置3与平台装置4、梯架装置2形成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平台装置4处于水平,支架脚装置3处于竖直。

所述的踏梯装置1由踏梯架8、铰接器9、防滑脚10、踏板11、连杆12、拉杆13、第四铆钉14和第五铆钉15组成,其中,所述的踏梯架8中部设置有五块踏板11,平均分布,并通过第四铆钉14活动铆接;所述的踏板11的两外侧与连杆12通过第五铆钉15活动铆接,构成平衡连杆机构;所述的连杆12上端一处与拉杆13一端通过第五铆钉15活动铆接,形成推拉结构;所述的踏梯架8底端设置有防滑脚10,防滑脚10底部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的踏梯架8顶端设置有铰接器9,铰接器9的内接触侧设置有卡齿。

所述的梯架装置2由铰接器9、防滑脚10和梯框结构16组成,其中,所述的梯框结构16的两底端分别设置有防滑脚10,所述的梯框结构16的两顶端分别设置有铰接器9,所述的梯框结构16的底端两处开设有铆接圆孔。

所述的支架脚装置3由支架脚框架17和卡位装置18组成,其中,所述的支架脚框架17的两顶端分别设置有卡位装置18,且卡口平衡朝上;所述的支架脚框架17的两底端一处开设有铆接圆孔。

所述的平台装置4由平台框架19、铰接头20、支撑板21和销柱22组成,其中,所述的平台框架19的两顶端分别设置有铰接头20,平台框架19的末端底部两侧设置有两块支撑板21,支撑板21一处开设有圆孔,且支撑板21的圆孔同轴线;所述的销柱22固定在支撑板21的圆孔上。

所述的卡位装置18由卡位座23、调节螺钉24、弹簧25和卡球26组成,其中,所述的卡球26、弹簧25、调节螺钉24依次安装在卡位座23的两侧;所述的卡位座23的中间开设有锥形槽口,顶部开设有坡口,卡位座23的两侧开设有柱孔,在与锥形槽口交接处,逐步缩小,略小于卡球26的直径;柱孔的外端内侧设置有螺纹,与调节螺钉24的螺纹相咬合。

下面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一个描述:首先用双手张开踏梯装1置和梯架装置2,展开到最佳位置,形成人字梯,同时踏板11在拉杆13与连杆12共同作用下,处于水平平衡位置,然后平台装置4往上展开,支架脚装置3往竖直方向展开,把平台装置4里的销柱22卡在支架脚装置3的卡位上,达到锁紧平台,此时平台装置4处于水平状态,支架脚装置3处于竖直状态,最后使用者沿踏板11爬上脚手架的平台装置4;若不需使用一种折叠脚手架梯子合一装置,只需反顺序折叠即可。踏梯装置1、梯架装置2、支架脚装置3以及平台装置4均可旋转折叠,结构灵活,减少了占地空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踏梯装置1与梯架装置2的铰接器9处采用内卡齿咬合,且配合防滑脚10使用,其目的是防止在使用过程人字梯自动闭合,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卡位座23采用锥形槽口与坡口组合设计,对销柱22卡位有导向作用,易实现快速卡位及松开。而卡位装置18采用卡球26、弹簧25及调节螺钉24组成,其目的是可微量调节卡球26的压力,防止卡位或松开时出现过紧或过松现象,从而确保了安全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