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111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锅。



背景技术:

锅是人们日常中常用到的厨具。现有技术中的锅柄一般上固定在锅上。

现有技术中,对锅内的食物加热后,此时使用人员需要通过设置于锅下端的锅柄才能将锅子拿取,但是现有技术中,在需要对锅内的食物简单的加热时,由于锅柄的存在,容易导致使用人员误碰到,影响锅内实物的均匀加热,甚至导致锅的掉落,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能够实现锅柄的自由使用,有效避免了在不需要使用锅柄使用时,使用人员误碰到锅柄影响锅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锅,包括锅本体以及设置于锅本体两侧的锅手柄,所述锅本体开设有供锅手柄放置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于靠近其上侧面的一侧设置有铰接轴且所述铰接轴转动连接于放置槽的左右侧壁,所述锅手柄一体连接于铰接轴,所述放置槽的侧壁厚度大于锅手柄的厚度。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放置槽的设置方便了工作人员在需要使用锅手柄的时候将锅手柄放置入放置槽,有效完成了对锅手柄的限位,避免了使用人员在不需要使用锅手柄的时候,由于自身的原因误碰到锅手柄,导致锅损坏的可能性,同时由于铰接轴设置在靠近放置槽的上侧壁位置,所以锅手柄提起来以后,由于锅手柄抵接于放置槽的上侧壁,可以继续使用锅手柄。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铰接轴的中心位置且套设于铰接轴并固定连接于放置槽的底部的定位轴。

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定位轴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强铰接轴的稳定性,而由于铰接轴一体连接于锅手柄,所以通过提高铰接轴使用时的稳定性,能够有效保证锅手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放置槽的下侧壁设置有穿孔,所述锅本体于靠近穿孔位置处开设有滑移槽且所述滑移槽内滑移连接有用于穿出穿孔的穿杆,所述穿杆于滑移槽内设置有限位圆环且所述限位圆环的直径大于穿孔的直径,还包括设置于穿杆和滑移槽的底部之间且分别固定连接于穿杆和滑移槽以实现穿杆穿射出穿孔的压缩弹簧;

当所述锅手柄放置入放置槽,所述穿杆于放置槽开口的最小距离小于锅手柄和放置槽开口的最小距离,所述锅手柄的握持部分和定位轴的距离和穿杆穿出穿孔的距离总和大于放置槽上侧壁和下侧壁的垂直距离。

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穿杆有效实现对放置槽内的锅手柄进行限位,避免锅手柄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出现在放置槽的外侧,影响使用人员的正常使用。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体连接于穿杆且延伸出滑移槽的拨动板。

采用上述方案,这里由于拨动板的设置方便了工作人员在需要的时候通过拨动拨动板更加准确的使穿杆穿入至穿孔内完成限位,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拨动板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拨板上防滑纹路的设置使工作人员在拨动拨动板的时候,不会由于拨动板过于光滑而导致拨动失败的可能性。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轴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铰接轴于穿设在定位轴位置处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孔径相同的第二螺纹孔,还包括用于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的螺栓;

当所述锅手柄处于水平使用时,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完全连通,所述螺栓依次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

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螺栓的设置可以实现对锅手柄使用时的固定,进一步保证了锅手柄使用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锅手柄于握持部分呈圆弧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这里通过锅手柄在握持部分呈圆弧,不仅有效方便了工作人员握持的舒服度,还避免了锅手柄由于其表面的不光滑而影响工作人员握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这里通过定位轴上设置的第一螺纹孔以及设置在铰接轴上设置的第二螺纹孔,有效实现了锅手柄处于正常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锅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锅的剖视图。

图中:1、锅本体;2、锅手柄;3、放置槽;4、铰接轴;5、定位轴;6、穿孔;7、穿杆;8、限位圆环;9、压缩弹簧;10、拨动板;11、防滑纹路;12、第一螺纹孔;13、第二螺纹孔;14、螺栓;15、滑移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锅,包括锅本体1以及设置于锅本体1两侧的锅手柄2,锅本体1开设有供锅手柄2放置的放置槽3,放置槽3于靠近其上侧面的一侧设置有铰接轴4且铰接轴4转动连接于放置槽3的左右侧壁,锅手柄2一体连接于铰接轴4,放置槽3的侧壁厚度大于锅手柄2的厚度以实现锅手柄2的完全放置,锅手柄2于握持部分呈圆弧设置以方便使用人员快速的握持,这里的铰接轴4呈圆柱设置。

锅还包括设置于铰接轴4的中心位置且套设于铰接轴4并固定连接于放置槽3的底部的定位轴5,定位轴5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2,铰接轴4于穿设在定位轴5位置处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12孔径相同的第二螺纹孔13,还包括用于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12、第二螺纹孔13的螺栓14;当锅手柄2处于水平使用时,第二螺纹孔13和第一螺纹孔12完全连通,螺栓14依次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12、第二螺纹孔13。

放置槽3的下侧壁设置有穿孔6,锅本体1于靠近穿孔6位置处开设有滑移槽15且滑移槽15内滑移连接有用于穿出穿孔6的穿杆7,穿杆7于滑移槽15内设置有限位圆环8且限位圆环8的直径大于穿孔6的直径,还包括设置于穿杆7和滑移槽15的底部之间且分别固定连接于穿杆7和滑移槽15以实现穿杆7穿射出穿孔6的压缩弹簧9;当锅手柄2放置入放置槽3,穿杆7于放置槽3开口的最小距离小于锅手柄2和放置槽3开口的最小距离,锅手柄2的握持部分和定位轴5的距离和穿杆7穿出穿孔6的距离总和大于放置槽3上侧壁和下侧壁的垂直距离,还包括一体连接于穿杆7且延伸出滑移槽15的拨动板10,拨动板10上设置有防滑纹路11。

具体的使用过程可分解为使用过程以及收纳锅手柄2的过程:

锅手柄2的使用过程:

第一步:首先拨动相应的拨动板10使穿杆7滑移入滑移槽15内。

第二步:然后锅手柄2绕着定位轴5进行转动,由于此时铰接轴4铰接于锅手柄2,所以通过转动铰接轴4即可快速的将锅手柄2取出来。

第三步:当锅手柄2处于水平放置时,此时第二螺纹孔13和第一螺纹孔12相互连通,此时只需要通过螺栓14即可实现锅手柄2的定位,完成锅手柄2的使用。

收纳锅手柄2的过程:

第一步:在上述基础上,首先需要将螺栓14取出,使锅手柄2不再处于定位状态。

第二步:然后转动锅手柄2至靠近放置槽3的位置,然后用手拨动相应的拨动板10,使穿杆7滑入至滑移槽15内,此时然后将锅手柄2放置入放置槽3内。

第三步:此时只需要松开拨动板10即可,穿杆7在压缩弹簧9的作用下将触动穿杆7滑出穿孔6,此时即完成了锅手柄2的限位。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