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节能门窗辅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693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节能门窗辅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窗辅框,具体为一种新型节能门窗辅框。



背景技术:

门窗辅框是门窗框在墙体上固定且用于安装门窗的框子。按照门窗框固定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立口和塞口两种形式。立口:是当墙体砌至门窗设计高度时,先把门窗框支立在设计位置,用撑杆加以临时固定,然后继续砌墙,并把门窗框上的木拉砖砌入墙体内,以实现门窗框在墙体上固定的方法。塞口:则是在砌墙时按设计门窗洞口尺寸留好洞口,并按要求事先砌入木砖(一般间距650mm~750mm),安装门窗框时,把门窗框塞入洞口,先用木楔、铁钉初步固定,然后用水泥砂浆嵌实以实现门框在墙体固定的方法。

而市面上的辅框一般在使用时,需要与对应的门框进行安装设置,不同的门框安装的辅框也不同,导致辅框使用起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传统的辅框的材质并不环保,导致辅框的传热系数、隔声性能和水密性能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节能门窗辅框,可以有效解决实际应用中市面上的辅框一般在使用时,需要与对应的门框进行安装设置,不同的门框安装的辅框也不同,导致辅框使用起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传统的辅框的材质并不环保,导致辅框的传热系数、隔声性能和水密性能都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节能门窗辅框,包括窗框、节能辅框和墙体,所述窗框的内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通过紧固螺丝与连接架的一侧相连,所述连接架的一端通过紧固螺丝与节能辅框相连,所述节能辅框和窗框的底部均设有固定卡钩,所述窗框与连接架通过固定卡钩卡和连接,所述节能辅框设置在墙体内部,且节能辅框顶部的弯头伸出到墙体外部,所述节能辅框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节能辅框的底部通过固定卡钩与固定架卡和连接,且节能辅框和固定架通过紧固螺丝穿过螺纹孔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架的底部通过紧固螺丝与墙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节能辅框的边侧和弯头的顶部均设有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节能辅框由U-PVC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为半圆环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该种新型节能门窗辅框,适应性广泛,它与塑钢、铝合金、铝塑复合、铝木复合等不同材质的门窗,及50至120之间各规格系列的门窗都能匹配安装;门窗辅框采用U-PVC材料,起防渗漏水、隔热保温、隔音降噪作用;门窗辅框与平开、推拉、上悬、内倒、提升、固定等各种开启方式的门窗都能配套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节能门窗辅框与门窗一体化的安装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节能门窗辅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窗框;2、固定件;3、紧固螺丝;4、节能辅框;5、墙体;6、固定架;7、连接架;8、防滑纹;9、螺纹孔;10、固定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节能门窗辅框,包括窗框1、节能辅框4和墙体5,窗框1的内部设有固定件2,固定件2通过紧固螺丝3与连接架7的一侧相连,连接架7的一端通过紧固螺丝3与节能辅框4相连,节能辅框4和窗框1的底部均设有固定卡钩10,窗框1与连接架7通过固定卡钩10卡和连接,用于让窗框1与连接架7相互卡和,防止滑动。节能辅框4设置在墙体5内部,且节能辅框4顶部的弯头伸出到墙体5外部,节能辅框4上设有螺纹孔9,节能辅框4的底部通过固定卡钩10与固定架6卡和连接,且节能辅框4和固定架6通过紧固螺丝3穿过螺纹孔9进行固定,固定架6的底部通过紧固螺丝3与墙体5固定连接。

节能辅框4的边侧和弯头的顶部均设有防滑纹8,提高节能辅框4的稳定性,防止节能辅框4与墙体5发生滑动,并且也能方便密封胶更容易沾在节能辅框4上。

节能辅框4由U-PVC材料制成,采用U-PVC材料,传热系数K小于2.0(W/C·K);隔声性能为Rw≥35db;水密性能为ΔP≥700,具有防渗漏水、隔热保温、隔音降噪的作用。

具体的,在安装时,预先将节能辅框4和固定架6埋入墙体5中,并且节能辅框4和固定架6通过紧固螺丝3穿过螺纹孔9进行固定,节能辅框4的弯头部位伸出墙体5,将连接架7的一端通过紧固螺丝3固定在节能辅框4上,并且连接架7卡和在窗框1上,并通过紧固螺丝3与窗框1内的固定件2进行固定。

该种新型节能门窗辅框,适应性广泛,它与塑钢、铝合金、铝塑复合、铝木复合等不同材质的门窗,及50至120之间各规格系列的门窗都能匹配安装;门窗辅框采用U-PVC材料,起防渗漏水、隔热保温、隔音降噪作用;门窗辅框与平开、推拉、上悬、内倒、提升、固定等各种开启方式的门窗都能配套安装。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