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推拉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740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升降推拉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拉门窗,具体涉及纵向推拉窗。



背景技术:

纵向移动的推拉通风门/窗,由于兼具采光、通风等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中。随着门窗制造业的发展,铝合金、塑料或塑钢窗户在固定建筑物上的使用非常普遍。现有技术中,这类窗户按不同开启方式分为推拉窗与平开窗两种。常见的推拉窗主要有水平的平动式推拉窗,记忆纵向推拉的推拉窗。

推拉窗一般由外框和内扇两部分组成,由于窗扇自身的重量较重,现有的纵向的推拉窗较多采用挂钩或滑轮的组合使其悬停,以实现开窗或关窗的作用。对于采用挂钩的方式或结合滑轮的方式,都需要人手动将较重的窗扇提升到一定高度,尤其是对于窗扇较大较重的时候,就不能很方便的提升,对于开窗也较麻烦。因此,现有的纵向开窗的方式较多采用带合页的推窗,以减少开窗时所施加的力。但是对于纵向开窗的需求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无法满足纵向开窗的需要。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升降推拉窗,该自动升降推拉窗能够实现自动开窗或关窗,而且能控制开窗的高度位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升降推拉窗,包括窗框体和滑动连接在窗框体内的窗扇,该窗扇包括两扇可相对纵向滑动的内窗体和外窗体,还包括自动移动组件,该自动移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对置设置的一对同步传输机构,所述电机驱动任一所述同步传输机构,两个所述同步传输机构通过同步轴同步转动;所述内窗体包括内窗框和内窗扇,该内窗框固定连接在所述同步传输机构的同一侧;所述外窗体包括外窗框和外窗扇,该外窗框固定连接在所述同步传输机构的同一侧;

在所述同步传输机构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所述同步轴;所述电机通过齿轮连接减速箱,该减速箱驱动所述同步传输机构运行;两个所述同步传输机构分别固定在所述窗框体的两侧,所述电机电连接控制开关。

所述外窗框内设置有两层外窗扇。

所述内窗框内设置有两层内窗扇。

在同步传输机构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阻挡结构,该阻挡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同步传输机构两侧的固定板和设置在该固定板上的阻挡块。

所述阻挡块上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机。

在所述同步传输机构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该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

所述控制器电连接GPRS通信模块。

所述同步传输机构的传输结构为皮带、链条、钢索或履带传动。

所述电机为变频电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推拉窗能较好的实现自动开窗或关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窗体较重难易提升的问题,能通过操作控制开关实现内窗体和外窗体的推拉开窗,自动实现,省力而且方便。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GPRS模块来控制控制开关的通断路,实现了窗体的远程控制开关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除窗框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除窗框体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窗体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自动升降推拉窗,包括窗框体1和滑动连接在窗框体1内的窗扇,该窗扇包括两扇可相对纵向滑动的内窗体2和外窗体3,还包括自动移动组件,该自动移动组件包括电机4和对置设置的一对同步传输机构5,所述电机4驱动任一所述同步传输机构5,两个所述同步传输机构5通过同步轴51同步转动;所述内窗体2包括内窗框21和内窗扇22,该内窗框21固定连接在所述同步传输机构5的同一侧;所述外窗体3包括外窗框和外窗扇,该外窗框固定连接在所述同步传输机构5的同一侧;在所述同步传输机构5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所述同步轴51;所述电机4通过齿轮连接减速箱6,该减速箱6驱动所述同步传输机构5运行;两个所述同步传输机构5分别固定在所述窗框体1的两侧,所述电机4电连接控制开关。如图3所示,内窗体2固定在同步传输机构的左侧,外窗体3固定在同步传输机构的右侧。本实用新型的实用状态以图2和图3为参考,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侧、右侧、顶端和底端等位置限定词均以图3为参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方式,手动操作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有三个触点,分别是正转、反转和空三个触点,处于正转触点时,电机正转;处于反转触点时,电机反转,处于空触点时,电机的电路中断。控制开关处于正转触点状态下,电机4通电并正转,带动同步传输机构转动,内窗体向上运动,外窗体向下运动。当两个窗体位于中部且重合时,此时的开窗处于最大量的位置;当内窗体继续向上运动,外窗体继续向下运动,此时通风量逐渐减少,逐渐关窗。减速箱为齿轮减速器,电机通过齿轮与齿轮减速器连接并驱动齿轮减速器转动,齿轮减速器带动同步传输机构运转。

参照图4,所述外窗框内设置有两层外窗扇;所述内窗框21内设置有两层内窗扇22。两层外窗扇或内窗扇,均是为了使得两窗扇内形成一定的密闭空间,该空间可以是真空状态,由于空气的热阻较大,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提高了窗体的隔热效果。而且两层的结构,能提高窗体的结构强度,提高刚性。

如图2,在同步传输机构5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阻挡结构7,该阻挡结构7包括连接在所述同步传输机构5两侧的固定板72和设置在该固定板72上的阻挡块71。所述阻挡块71上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机4。阻挡块71能抵挡住内窗体或外窗体的继续移动,防止内窗体或外窗体运动超过了行程。在阻挡块上设置的距离传感器将距离信号传输到控制器上,当距离传感器监测到内窗体或外窗体距离很近时,控制器自动调节控制开关断开,电机停止运转,窗体停止移动。距离传感器和控制器的结合和使用,是为了防止窗体运动超过行程范围而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使用方式,在所述同步传输机构5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距离传感器8,该距离传感器8电连接控制器,该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器电连接GPRS通信模块。此时的控制开关不仅具有三种触点,而且控制开关在控制器的配合下能自动实现正转、反转和空触点三种状态,无需手动操作控制开关。再结合距离传感器和GPRS通信模块,能通过远程操作,实现开窗和关窗,还可以实现通风量的大小可调。此外,本使用方法还可以结合手机app使用,通过手机就能控制开窗或关窗,还可以调节通风量。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同步传输机构为一类似定滑轮的结构,因此,内窗体一侧和外窗体一侧的重量相当,两侧的受力相当,对于电机的选用,可以选择较小功率的电机。而且,所述电机4为变频电机4,选择变频电机能调节电机的转动速度,就能调节开窗或关窗的速度。

如图2,所述同步传输机构5的传输结构为皮带、链条、钢索或履带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外窗体和内窗体绕着同步传输机构转动,当内窗体和外窗体处于图2所示状态时,处于关窗状态,即两窗的重合部分最小时,通风量最小而处于关窗;同样地,当内窗体位于同步传输机构的最高点,而外窗体位于同步传输机构的最低点,此时也处于关窗状态,而两窗体位于其他位置时,是开窗状态,当两窗体重合时,开窗达到最大状态,通风量也最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