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课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0539发布日期:2019-12-03 17:04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课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课桌,具体涉及一种组装方便、结构稳定、加工和安装均非常方便的课桌。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室内装饰风格开始被大众接受。在简约风格的家装设计中,造型简单,安装方便、结构稳定往往是设计师所追求的极致。桌椅是每个家庭或公众场合中都必不可少的家具,特别是可供多人使用的长桌长椅,其实际使用率都很高。如何设计出结构稳定,组装方便,简约美观的长桌长椅一直是大家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结构稳定、加工和安装均非常方便的课桌。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课桌,所述课桌包括:桌面板、四根桌脚;四根桌脚分别是三根长脚和一根短脚,四根桌脚和桌面板之间均采用紧固装置固定在一起;短脚的最底端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安装有调节高度的调节装置;所述桌面板与四根桌脚连接的地方的桌表面和桌背面都打沉孔,桌背面的沉孔分两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四根桌脚和桌面板接触的部位固定有圆铁片,圆铁片上开有圆铁片螺杆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带螺杆孔的圆片和螺杆,在安装时,螺杆一端旋进圆片的螺杆孔,另一端穿过旋进桌面板1进入四根桌脚上端的圆铁片螺杆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脚垫和调节螺杆,调节脚垫上开有脚垫调节螺杆安装孔,短脚上开有短脚调节螺杆安装孔,在安装时,调节螺杆一端旋进脚垫调节螺杆安装孔,另一端旋进短脚调节螺杆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桌面板的桌表面和桌背面的沉孔处的中心距离桌边的距离为整个课桌宽度的1/1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四根桌脚为圆杆,四根桌脚的直径范围为4-10c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课桌中的紧固装置和调节装置中的螺杆均为标准件,加工和安装均非常方便。在本实用新型中,桌板与桌脚连接的地方上下都打沉孔,保证圆形紧固件与桌面上部齐平,桌脚上的圆铁片与桌板下部齐平;桌面板下部沉孔分两级,第一级沉孔保证桌脚上的圆铁片与桌板下部齐平,第二级台阶是为了桌脚在与桌板链接时,使桌脚上的圆铁片产生微变形,从而保证桌脚与桌面板的紧固连接,不容易松动;装在短脚上的调节脚垫通过螺杆的旋进与旋出而保证桌子不跳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课桌,包括桌面板1、四根桌脚2;四根桌脚分别是三根长脚201和一根短脚202,四根桌脚2和桌面板1之间均采用紧固装置3固定在一起;短脚202的最底端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安装有调节高度的调节装置4;桌面板1与四根桌脚2连接的地方的桌表面和桌背面都打沉孔,桌背面的沉孔分两级。

四根桌脚2和桌面板1接触的部位固定有圆铁片5,圆铁片5上开有圆铁片螺杆孔。

紧固装置3包括带螺杆孔301的圆片302和螺杆303,在安装时,螺杆303一端旋进圆片302的螺杆孔301,另一端穿过旋进桌面板1进入四根桌脚2上端的圆铁片螺杆孔(图中没有示意出)。调节装置4包括:调节脚垫401和调节螺杆402,调节脚垫401上开有脚垫调节螺杆安装孔403,短脚202上开有短脚调节螺杆安装孔2021,在安装时,调节螺杆402一端旋进脚垫调节螺杆安装孔403,另一端旋进短脚调节螺杆安装孔2021。

在本实用新型中,桌表面和桌背面的沉孔处的中心距离桌边的距离为整个课桌宽度的1/10-1/5,四根桌脚2为圆杆,四根桌脚2的直径范围为4-10cm。以上参数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的紧固装置3和调节装置4中的螺杆均为标准件,加工和安装均非常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中,桌板与桌脚连接的地方上下都打沉孔,保证圆形紧固件与桌面上部齐平,桌脚上的圆铁片与桌板下部齐平;桌面板1下部沉孔分两级,第一级沉孔保证桌脚上的圆铁片与桌板下部齐平,第二级台阶是为了桌脚在与桌板链接时,使桌脚上的圆铁片产生微变形,从而保证桌脚与桌面板1的紧固连接,不容易松动;装在短脚上的调节脚垫通过螺杆的旋进与旋出而保证桌子不跳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