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齿轮式水杯吐出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0796发布日期:2019-06-28 22:3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星齿轮式水杯吐出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直饮式水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式水杯吐出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水杯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拥有多种形式,随身携带一个便携式水杯,为身体需要补水,成为很多追求健康人士的选择,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不同的使用年龄阶段、不同使用条件、不同的使用环境,对水杯吐出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如儿童在使用时,由于身体的特点,需求的是较小的流量,如人在喝热饮时,也需要合适的流量,人在出游或锻炼时,环境决定不容易得到水源,需要较小的,间歇的饮用,以节水满足旅途时间的需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人员设计了内拨动式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例如,申请号:201511002825.8名称为一种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及水杯,此结构虽然简单,但是调节部采用了3个可调节吐出孔,无法做到多极调节,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式水杯吐出调节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实施例一

一种行星齿轮式水杯吐出调节装置,包括:上壳、中壳、下壳、调节装置;

所述上壳为管状体,其下底面设置有环状的,其内部的中下部设置有圆盘体的隔层吐出盘,吐出盘把上壳1隔为两个空间,在吐出盘的上下壁面设置有贯穿其壁的截面为由小到大的水滴状吐出孔,吐出孔以上壳中心为阵列设置多个;

所述中壳为管状体,其上顶面设置有容纳上凸环的上环槽,其下低面设置有与上环槽结构相同的下环槽,上壳与中壳通过上凸环与上环槽镶嵌连接;

所述下壳为管状体,其内部设置有圆盘状的滤网隔板,下壳上底面设置有与下环槽镶嵌的下凸环;

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中壳的内部,包括:外圈齿、行星轮、太阳轮、行星架阻盘、中轴;

所述外圈齿固定设置在中壳的内壁面;

所述太阳轮设置在中壳中心处,太阳轮通过中轴固定设置在滤网隔板的中心;

所述行星轮围绕太阳轮外周侧设置多个,行星轮一侧太阳轮啮合,另一侧与外圈齿啮合;

所述行星架阻盘为圆盘体,其下底面通过圆柱体连接杆固定设置在行星轮中心处,行星架阻盘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底面贯通的矩形调节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吐出孔设置为多个横向截面为由小到大的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隔板下部的下壳内壁,设置内丝扣,与储水杯体口通过硅胶垫片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星架阻盘设置为陶瓷材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上部开放面设置为锥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壳圆周侧设置多个凸起/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轴与滤网隔板脱离,中轴上端贯穿行星架阻盘、吐出盘,并在吐出盘上端增设外径略大于中轴的圆柱体挡圈,使太阳轮与行星架阻盘活动连接;

实施例二

行星齿轮式水杯吐出调节装置,包括:上壳体、中壳体、下壳体、吐出调节装置;

所述上壳体为管状体,管状体的下底面,设置有环状的上凸部,在其内部的中下部设置有圆盘体的隔层吐出板,吐出板把上壳体隔为两个空间,在吐出板的上下壁面设置有贯穿其壁,截面为由小到大的水滴状吐出贯通孔,吐出贯通孔以上壳体中心为阵列设置多个;

所述中壳体为管状体,其上顶面设置有容纳上凸部的上连接槽,其下低面设置有与上上连接槽结构相同的下连接槽,上壳体与中壳体通过上凸部与上连接槽镶嵌连接;

所述下壳体为管状体,下壳体上底面设置有与下连接槽镶嵌的下凸部;

所述吐出调节装置设置在中壳体内部,包括:行星架、外圈齿、行星轮、太阳轮、太阳轮阻盘、中轴、挡圈、弹簧;

所述外圈齿固定设置在中壳体的内壁面;

所述太阳轮设置在中壳体中心处;

所述行星轮围绕太阳轮外周侧设置多个,行星轮一侧与太阳轮啮合,另一侧与外圈齿啮合,多个行星轮齿轮中心通过圆柱体连接到行星架;

所述行星架为环形管状体,其外周侧固定设置下壳体内壁,通过栓钉连接到多个行星轮齿轮中心处,且栓钉与行星架活动连接;

所述太阳轮阻盘为圆盘体,其下底面通过圆柱体连接杆固定设置在行星轮中心处,太阳轮阻盘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底面贯通调节孔;

所述中轴一端与太阳轮中心处固定设置,另一端贯穿太阳轮阻盘,并与太阳轮阻盘固定连接,中轴继续向上贯穿吐出板,伸出到吐出板外,且在中轴的顶端设置有外径略大于中轴的圆柱体挡圈;

所述弹簧上端抵接在挡圈的下底面,另一端抵接在吐出板的中心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轴与吐出板采用封闭轴承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栓钉与行星架采用密封轴承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使用多种行星齿轮变式,实现了手指调节时,不与饮料接触,杜绝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2、本发明做到了无极调节吐出量,增强了使用者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爆炸图与组装后的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部分结构扩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力爆炸图与组装后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发明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与本发明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行星齿轮式水杯吐出调节装置,包括:上壳1、中壳2、下壳3、调节装置;

如图2所示,所述上壳1为管状体,其下底面设置有环状的上凸环13,其内部的中下部设置有圆盘体的隔层吐出盘11,吐出盘11把上壳1隔为两个空间,在吐出盘11的上下壁面设置有贯穿其壁的截面为由小到大的水滴状吐出孔12,吐出孔12以上壳1中心为阵列设置多个;

所述中壳2为管状体,其上顶面设置有容纳上凸环13的上环槽21,其下低面设置有与上环槽21结构相同的下环槽22,上壳1与中壳2通过上凸环13与上环槽21镶嵌连接;

所述下壳3为管状体,其内部设置有圆盘状的滤网隔板31,下壳3上底面设置有与下环槽22镶嵌的下凸环32;

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中壳2的内部,包括:外圈齿41、行星轮42、太阳轮43、行星架阻盘44、中轴45;

所述外圈齿41固定设置在中壳2的内壁面;

所述太阳轮43设置在中壳2中心处,太阳轮43通过中轴45固定设置在滤网隔板31的中心;

所述行星轮42围绕太阳轮43外周侧设置多个,行星轮42一侧太阳轮43啮合,另一侧与外圈齿41啮合;

所述行星架阻盘44为圆盘体,其下底面通过圆柱体连接杆固定设置在行星轮42中心处,行星架阻盘44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底面贯通的矩形调节孔441。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吐出孔12设置为多个横向截面为由小到大的槽,实现对吐出量无极调节。

如图1所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滤网隔板31下部的下壳3内壁,设置内丝扣,与储水杯体口102通过硅胶垫片103密封,增加与储水杯体口102连接方式。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行星架阻盘44设置为陶瓷材质,以获得更好的高密封、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的特性;

如图3所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上壳1上部开放面设置为锥形101,利于饮料流体的流出过度。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中壳2圆周侧设置多个凸起/凹槽,增加手指调节时的摩擦力。

如图3所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中轴45与滤网隔板31脱离,中轴45上端贯穿行星架阻盘44、吐出盘11,并在吐出盘11上端增设外径略大于中轴45的圆柱体挡圈451,使太阳轮43与行星架阻盘44活动连接,当转动中壳2带动外圈齿41,行星轮42,行星轮42,不仅带动行星架阻盘44转动,还会带动太阳轮43转动,此时挡圈451为太阳轮43定位上下高度,增加调节装置4不同的应用模式。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

①如图2所示,第一种方式,动力从外圈齿41输入,从行星架阻盘44输出,太阳轮43锁死,操纵者旋转中壳2外壁,带动外圈齿41,行星轮42的转动,而太阳轮43被中轴45固定在滤网隔板31的中心,行星轮42围绕太阳轮43转动,进而带动行星架阻盘44转动,调节孔441在行星架阻盘44带动下与吐出孔12发生位移,由于吐出孔12是由小到大的结构,调节孔441与吐出孔12重叠位置发生变化,而实现了吐出量调节;

如图3所示,第二种方式,动力外圈齿41输入,分两路从太阳轮43和行星架阻盘44输出,在中轴45与滤网隔板31脱离下,中轴45上端贯穿行星架阻盘44、吐出盘11,并在吐出盘11上端增设挡圈451,使太阳轮43与行星架阻盘44活动连接操纵者旋转中壳2外壁,带动外圈齿41,行星轮42,行星轮42不仅带动行星架阻盘44转动,还会带动太阳轮43转动,同上所述,行星轮42围绕太阳轮43转动,进而带动行星架阻盘44转动,调节孔441在行星架阻盘44带动下与吐出孔12发生位移,由于吐出孔12是由小到大的结构,调节孔441与吐出孔12重叠位置发生变化,而实现了吐出量调节。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一种行星齿轮式水杯吐出调节装置,包括:上壳体200、中壳体300、下壳体400、吐出调节装置;

所述上壳体200为管状体,管状体的下底面,设置有环状的上凸部203,在其内部的中下部设置有圆盘体的隔层吐出板201,吐出板201把上壳体200隔为两个空间,在吐出板201的上下壁面设置有贯穿其壁,截面为由小到大的水滴状吐出贯通孔202,吐出贯通孔202以上壳体200中心为阵列设置多个;

所述中壳体300为管状体,其上顶面设置有容纳上凸部203的上连接槽301,其下低面设置有与上上连接槽301结构相同的下连接槽302,上壳体200与中壳体300通过上凸部203与上连接槽301镶嵌连接;

所述下壳体400为管状体,下壳体400上底面设置有与下连接槽302镶嵌的下凸部402;

所述吐出调节装置设置在中壳体300内部,包括:行星架500、外圈齿501、行星轮502、太阳轮503、太阳轮阻盘504、中轴505、挡圈506、弹簧507;

所述外圈齿501固定设置在中壳体300的内壁面;

所述太阳轮503设置在中壳体300中心处;

所述行星轮502围绕太阳轮503外周侧设置多个,行星轮502一侧与太阳轮503啮合,另一侧与外圈齿501啮合,多个行星轮502齿轮中心通过圆柱体连接到行星架500;

所述行星架500为环形管状体,其外周侧固定设置下壳体400内壁,通过栓钉508连接到多个行星轮502齿轮中心处,且栓钉508与行星架500活动连接;

所述太阳轮阻盘504为圆盘体,其下底面通过圆柱体连接杆固定设置在行星轮502中心处,太阳轮阻盘504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底面贯通调节孔5041;

所述中轴505一端与太阳轮503中心处固定设置,另一端贯穿太阳轮阻盘504,并与太阳轮阻盘504固定连接,中轴505继续向上贯穿吐出板201,伸出到吐出板201外,且在中轴505的顶端设置有外径略大于中轴505的圆柱体挡圈506;

所述弹簧507上端抵接在挡圈506的下底面,另一端抵接在吐出板201的中心处,此设置使太阳轮阻盘504上表面始终抵接在吐出板201下底面;

如图4所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中轴505与吐出板201采用封闭轴承连接,减少摩擦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栓钉508与行星架500采用密封轴承连接,减少摩擦力。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

如图4所示,动力从外圈齿501输入,从太阳轮503输出,行星架500锁死在下壳体400内壁,操作者旋转中壳体300外壁,带动外圈齿501,行星轮502的转动,进而带动太阳轮503转动,太阳轮503的转动带动太阳轮阻盘504,太阳轮阻盘504转动,使调节孔5041与吐出贯通孔202发生相对位移,由于吐出贯通孔202是由小到大的结构,调节孔5041与吐出贯通孔202重叠位置发生变化,实现了吐出量调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