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电热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8026发布日期:2020-09-29 09:2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电热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杯,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电热杯。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平常人们都是用水杯喝水,水杯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水杯一般体积较小,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单手拿起,杯底较宽大,可以稳定的放在桌子上。水杯采用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等坚固不溶于水的材料制作,可以安全容纳多种可食用的液体。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水杯相继出现,外观也越来越漂亮。平常人们上班和学生上课时都喜欢用水杯带一杯热水到办公室和寝室,以便口渴时喝,但是由于普通水杯都是单层的,杯体比较烫手,又没有加热保温功能,导致水容易凉,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

因此,现在亟需设计一种能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真空电热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电热杯。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电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电热杯包括:

真空杯体、杯盖和底盖以及发热组件;所述杯盖设置在所述真空杯体的顶部,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真空杯体的底部,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盖上;

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固定底座、控制板、温控器和发热盘;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面,所述温控器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面,所述发热盘盖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发热盘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真空杯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和内胆之间设有双层真空型腔,所述内胆的底部上下依次设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之间设有抽真空咀;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的上口部和下口部分别焊接,构成两头夹住中间贯通的双层真空型腔;所述真空杯体的杯口内设有滤网。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发热盘的边缘设有l型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台阶配合,所述折弯部焊接于所述第一台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包括:固定支架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与所述发热盘抵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盖的侧面分别设有电源位和按钮位,所述电源位上设有电源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上连接有电源接口和开关键,所述电源接口和所述电源位对应,所述开关键与所述按钮位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盖的底面还设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真空杯体、杯盖和底盖以及发热组件;所述杯盖设置在所述真空杯体的顶部,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真空杯体的底部,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盖上;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固定底座、控制板、温控器和发热盘;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面,所述温控器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面,所述发热盘盖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温控器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采用以上设计,使真空杯在具有保温功能的同时,还能对水进行加热处理,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品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真空杯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工作原理框图。

图中:

10、真空杯体;11、外壳;12、内胆;13、第一台阶;14、第二台阶;15、抽真空咀;16、滤网;

20、底盖;21、电源位;22、开关位;23、防滑垫;24、电源盖;

30、杯盖;

40、发热组件;41、固定底座;42、控制板;421、电源接口;422、开关键;43、温控器;431、固定支架;432、温度传感器;44、发热盘;441、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电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电热杯包括:

真空杯体10、杯盖30和底盖20以及发热组件40;所述杯盖30设置在所述真空杯体10的顶部,所述底盖20设置在所述真空杯体10的底部,所述发热组件40设置在所述底盖20上;

所述发热组件40包括:固定底座41、控制板42、温控器43和发热盘44;所述控制板42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41的底面,所述温控器43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41的顶面,所述发热盘44盖在所述固定底座41上,所述温控器43和所述发热盘44与所述控制板42电连接。

具体的,真空电热杯为不锈钢材质,杯盖30与真空杯体10的杯口螺纹连接,底盖20与真空杯体10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发热组件40通过螺丝与底盖20固定连接,其中发热组件40包括:固定底座41、控制板42、温控器43和发热盘44;固定底座41用于放置控制板42和温控器43,固定底座41通过螺丝与底盖20连接,固定底座41的上方通过螺丝连接温控器43,该温控器43用于检测和控制真空杯体10的温度,固定底座41的下方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控制板42,该控制板42用于接收温控器43的信号,控制发热盘44加热,发热盘44盖在固定底座41的上方与真空杯体10焊接固定,发热盘44用于对真空杯体1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温控器43和发热盘44分别与控制板42电连接,控制板42接收温控器43发出的信号并识别,在控制发热盘44做出相应的程序。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真空杯体10包括:外壳11和内胆12;所述外壳11和内胆12之间设有双层真空型腔,所述内胆12的底部上下依次设有第一台阶13和第二台阶14,所述第一台阶13和第二台阶14之间设有抽真空咀15;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的上口部和下口部分别焊接,构成两头夹住中间贯通的双层真空型腔;所述真空杯体10的杯口内设有滤网16。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发热盘44的边缘设有l型折弯部441,所述折弯部441与所述第一台阶13配合,所述折弯部441焊接于所述第一台阶13。

具体的,真空杯体10设有两层,分别为外壳11和内胆12,外壳11和内胆12的上口部和下口部分别焊接,构成两头夹住中间贯通的双层真空型腔,在内胆12的底部还设有抽真空咀15,用于从外界使用抽空设备对双层真空型腔进行抽真空处理;发热盘44盖在固定底座41上,发热盘44的外圈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折弯部441,使其的横截面呈倒“l”型,内胆12的底部上下依次设有第一台阶13和第二台阶14,抽真空咀15设置在第一台阶13和第二台阶14之间,折弯部441与第一台阶13配合,发热盘43通过焊接折弯部441与第一台阶13的表面而连接固定,这样既能固定发热盘44又不会破坏真空杯体10的真空度也不会造成漏水的问题,生产方便,成品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43包括:固定支架431和温度传感器432;所述固定支架431与所述固定底座41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432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431上与所述发热盘44抵触。

具体的,温控器43用于检测真空杯体10内液体的温度,其包括:固定支架431、和温度传感器432;固定支架431通过螺丝固定在固定底座41上,温度传感器432与固定支架431螺纹连接,温度传感器432的检测头与发热盘44抵触,温度传感器432与控制板42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盖20的侧面分别设有电源位21和按钮位22,所述电源位21上设有电源盖2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42上连接有电源接口421和开关键422,所述电源接口421和所述电源位21对应,所述开关键422与所述按钮位22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盖20的底面还设有防滑垫23。

具体的,控制板42上设有电源接口421和开关键422,底盖20的侧面设有与电源接口421和开关键422位置对应的电源位21和按钮位22,方便与外界电源连接和供使用者控制真空杯体10的启动和关闭,电源位21上还设有电源盖24,防止在未接通电源使用时进水影响使用者的安全,底盖20的底面还设有防滑垫23。

需要说明的,该开关键具有双色灯光闪烁提醒的功能,当接通电源后,处于待机状态时,白灯光闪烁,在闪烁状态时,长按三秒,进入保温档,白光长亮,保温档状态下单击一次,进入煮沸档,红光长亮,当真空杯内的液体达到沸点后自动进入保温档,其中煮沸档的状态下再次单击一次是默认为,达到沸点后转入保温档;

保温档默认温度为五十五度,默认时间为四小时;在保温档状态下长按三秒默认为进入待机状态;在煮沸档状态下长按三秒默认为进入待机状态。

煮沸档默认温度为一百度,当温度达到八十五度时自动进行高温沸点检测,十五秒内检测到沸点即完成工作,进入保温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真空杯体10、杯盖30和底盖20以及发热组件40;所述杯盖30设置在所述真空杯体10的顶部,所述底盖20设置在所述真空杯体10的底部,所述发热组件40设置在所述底盖20上;所述发热组件40包括:固定底座41、控制板42、温控器43和发热盘44;所述控制板42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41的底面,所述温控器43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41的顶面,所述发热盘44盖在所述固定底座41上,所述温控器43和所述发热盘44与所述控制板42电连接。采用以上设计,使真空杯在具有保温功能的同时,还能对水进行加热处理,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品率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