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拉合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5505发布日期:2021-01-01 13:2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拉合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帘开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拉合门。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场所的门帘在人来回行走时,需要人手动打开,很多人触摸,门帘上的细菌较多,很不卫生,并且在人双手提东西的时候,再去开门帘,很不方便,虽然有自动开合的感应门,解决了人需要手动开门的问题,但是自动开合的感应门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拉合门,解决了人需要手动开门的问题,并且制作成本低,节能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拉合门,包括至少一组成对配合使用的帘门,每对帘门皆包括左帘门、右帘门、顶框、左主拉绳、右主拉绳、前分拉绳和后分拉绳,所述左帘门上端通过左转柱与顶框转动连接,左转柱上设有左复位扭簧;所述右帘门上端通过右转柱与顶框转动连接,右转柱上设有右复位扭簧;

所述左主拉绳一端固定在左转柱上并绕左转柱缠绕多圈后通过第一左导向轮竖直向下,左主拉绳另一端分别连接前分拉绳、后分拉绳的左端;所述前分拉绳与左主拉绳连接后绕过第二左导向轮朝水平方向伸展,朝水平方向伸展的前分拉绳绕过第三左导向轮后与前踩压装置连接;所述后分拉绳与左主拉绳连接后绕过第二左导向轮朝水平方向伸展,朝水平方向伸展的后分拉绳绕过第四左导向轮后与后踩压装置连接;

所述右主拉绳一端固定在右转柱上并绕右转柱缠绕多圈后通过第一右导向轮竖直向下,右主拉绳另一端分别连接前分拉绳、后分拉绳的右端;

所述前分拉绳右端与右主拉绳连接后绕过第二右导向轮朝水平方向伸展,朝水平方向伸展的前分拉绳绕过第三右导向轮后与前踩压装置连接;所述后分拉绳的右端与右主拉绳连接后皆绕过第二右导向轮朝水平方向伸展,朝水平方向伸展的后分拉绳绕过第四右导向轮后与后踩压装置连接;

所述前分拉绳的中部与前踩压装置连接,所述后分拉绳的中部与后踩压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踩压装置包括地筒、压块和踏板,压块顶部连接踏板,所述踏板外径大于地筒上方的开口,压块下部套设于地筒内,压块底部通过复位弹簧与地筒连接,压块底部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地筒内设有滑槽,压块上设有与滑槽适配的凸起。

优选的,所述左主拉绳与前分拉绳、后分拉绳的连接点为左节点,所述左节点距离第二左导向轮的距离不小于拉动左帘门打开所需左主拉绳拉伸的位移量。

优选的,所述右主拉绳与前分拉绳、后分拉绳的连接点为右节点,所述右节点距离第二右导向轮的距离不小于拉动右帘门打开所需右主拉绳拉伸的位移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左导向轮、第二左导向轮皆位于左边框内;所述第一右导向轮、第二右导向轮皆位于右边框内。

优选的,成对配合使用的帘门为一组。

优选的,成对配合使用的帘门为2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需要手动开门的问题,并且制作成本低,节能环保。

2.本实用新型中的左节点距离第二左导向轮的距离与拉动左帘门打开所需左主拉绳拉伸的位移量一致;右节点距离第二右导向轮的距离与拉动右帘门打开所需右主拉绳拉伸的位移量一致,这样,前分拉绳、后分拉绳的右端能够互为独立使用。

3.本实用新型中的地筒内设有滑槽,压块上设有与滑槽适配的凸起,很好的确保压块相对地筒的移动为竖直向下移动,压块底部设有卡槽,方便卡固前分拉绳、后分拉绳中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踏板和压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左节点01,右节点02,左帘门101,左转柱102,第一左导向轮104,第二左导向轮105,第三左导向轮106,右帘门201,右转柱202,第一右导向轮204,第二右导向轮205,顶框300,左主拉绳501,右主拉绳502,前分拉绳503,后分拉绳504,地筒601,压块602,卡槽6021,凸起6022,导向槽6023,踏板603,复位弹簧60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拉合门,包括至少一组成对配合使用的帘门,每对帘门皆包括左帘门101、右帘门201、顶框300、左主拉绳501、右主拉绳502、前分拉绳503和后分拉绳50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成对配合使用的帘门为一组,左帘门101上端通过左转柱102与顶框300转动连接,左转柱102与顶框300连接处设有左复位扭簧,左转柱102与顶框300转动通过左复位扭簧转动连接,左帘门101下端自由下垂。右帘门201上端通过右转柱202与顶框300转动连接,右转柱202与顶框300连接处设有右复位扭簧,右转柱202与顶框300转动通过右复位扭簧转动连接,右帘门201下端自由下垂。

左主拉绳501一端固定在左转柱102上并绕左转柱102缠绕多圈后通过第一左导向轮104竖直向下(四圈),左主拉绳501另一端分别连接前分拉绳503、后分拉绳504的左端,左主拉绳501与前分拉绳503、后分拉绳504的连接点为左节点01,前分拉绳503与左主拉绳501连接后绕过第二左导向轮105朝水平方向伸展,左节点01距离第二左导向轮105的距离不小于拉动左帘门101打开所需左主拉绳501拉伸的位移量,优选的,左节点01距离第二左导向轮105的距离与拉动左帘门101打开所需左主拉绳501拉伸的位移量相同。朝水平方向伸展的前分拉绳503绕过第三左导向轮106后与前踩压装置600连接;后分拉绳504与左主拉绳501连接后绕过第二左导向轮105朝水平方向伸展,朝水平方向伸展的后分拉绳504绕过第四左导向轮后与后踩压装置连接。

右主拉绳502一端固定在右上转柱202上并绕右转柱202缠绕多圈后通过第一右导向轮204竖直向下(四圈),右主拉绳502另一端分别连接前分拉绳503、后分拉绳504的右端。右主拉绳502与前分拉绳503、后分拉绳504的连接点为右节点02,前分拉绳503与右主拉绳502连接后绕过第二右导向轮205朝水平方向伸展,右节点02距离第二右导向轮205的距离不小于拉动右帘门201打开所需右主拉绳502拉伸的位移量,优选的,节点02距离第二右导向轮205的距离与拉动右帘门201打开所需右主拉绳502拉伸的位移量相同。朝水平方向伸展的前分拉绳503绕过第三右导向轮206后与前踩压装置连接,后分拉绳504与右主拉绳502连接后绕过第二右导向轮205朝水平方向伸展,朝水平方向伸展的后分拉绳504绕过第四右导向轮后与后踩压装置连接。

前分拉绳503的中部与前踩压装置连接,后分拉绳504的中部与后踩压装置连接。前踩压装置位于门帘前方且进门所必踏踩处的位置,后踩压装置位于门帘后方且进门所必踏踩处的位置。

前踩压装置与后踩压装置结构相同,前踩压装置中的地筒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三左导向轮和第三右导向轮;后踩压装置中的地筒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四左导向轮和第四右导向轮,图中未显示后踩压装置以及第四左导向轮和第四右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以前踩压装置为例,参考图2、图3,前踩压装置包括地筒601、压块602和踏板603,压块602顶部连接踏板603,压块602下部套设于地筒601内,压块602底部通过复位弹簧604与地筒601连接,压块602和踏板603形成截面为t字型的结构,踏板603外径大于地筒601上方的开口,这样踏板603不会进入地筒601,压块602底部设有卡槽6021,用于卡固前分拉绳503或后分拉绳504,前分拉绳503的中部、后分拉绳504的中部分别对应固定在前踩压装置、后踩压装置的卡槽6021处。

为了确保压块602相对地筒601竖直向下移动,本实施例中的地筒601内设有滑槽,压块602上设有与滑槽适配的凸起6022。

为了避免复位弹簧604受压形变时扭曲,本实施例将复位弹簧604套设在导向杆605外部,在压块60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供导向杆605上下运动的导向槽6023,导向杆605底部固定连接在地筒601上,导向杆605自由端伸入压块602上的导向槽6023,导向槽6023的深度不小于拉动右帘门201打开所需右主拉绳502拉伸的位移量,优选的,导向槽6023的深度与拉动右帘门201打开所需右主拉绳502拉伸的位移量一致。选择复位弹簧604时,复位弹簧604的形变压缩位移不小于拉动右帘门201打开所需右主拉绳502拉伸的位移量,踏板603不被踩压时,踏板603下表面距离地筒601上表面的距离与拉动右帘门201打开所需右主拉绳502拉伸的位移量相同。

第一左导向轮104、第二左导向轮105皆位于左边框内;第一右导向轮204、第二右导向轮205皆位于右边框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左节点01距离第二左导向轮105的距离与拉动左帘门101打开所需左主拉绳501拉伸的位移量一致;右节点02距离第二右导向轮205的距离与拉动右帘门201打开所需右主拉绳502拉伸的位移量一致,这样,前分拉绳503、后分拉绳504的右端能够互为独立使用,当脚同时踩踏到前踩压装置和后踩压装置上的踏板603时,左主拉绳501、右主拉绳502位移量仍与拉动左帘门101打开所需左主拉绳501拉伸的位移量一致。若先踩踏到前踩压装置时,前分拉绳503处于紧绷状态,后分拉绳504处于松弛状态,若此时再踏到后踩压装置时,左主拉绳501、右主拉绳502不会发生位移量。

工作原理:前踩压装置位于门帘前方且进门所必踏踩处的位置,后踩压装置位于门帘后方且进门所必踏踩处的位置,使用时,比如,人需要进门,那么,如图2所示,当脚步踩压到前踩压装置中的踏板603时,压块602下移,复位弹簧604被压缩,前分拉绳503左右两端拉着左主拉绳501、右主拉绳502下移,在左主拉绳501、右主拉绳502的拉动下,左转柱102、右转柱202转动(左/右复位扭簧形变),并带动左帘门101、右帘门201打开,当脚步离开前踩压装置中的踏板603时,左/右复位扭簧逐渐复位,带动左转柱102、右转柱202转动带动左帘门101、右帘门201逐渐关闭,人若此时再踩压到后踩压装置中的踏板603时,左帘门101、右帘门201会再次逐渐打开,直至人从门处进入后,左复位扭簧、右复位扭簧逐渐复位,带动左转柱102、右转柱202转动带动左帘门101、右帘门201逐渐复位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塑料帘,若干个塑料帘顶部连接在同一横杆上,在横杆上端设置相应转柱(左转柱、右转柱),下端与传统吊帘一样,处于自然下垂状态,共同连接在同一横杆上的若干个塑料帘共同组成一对门帘中的左帘门101、右门帘201单体。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实施例二中的成对配合使用的帘门为2组,a1和a2为一对配合使用的左帘门101、右帘门201,b1和b2为一对配合使用的左帘门101、右帘门201,此时第一左导向轮104、第二左导向轮105、第一右导向轮204、第二右导向轮205可皆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左导向轮104同轴设置,转动导向时互不影响,同时可起到分线排线的作用,同理,两个第二左导向轮105、第一右导向轮204、第二右导向轮205转动导向时互不影响,同时可起到分线排线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