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冷却式座椅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3583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束组装作业。
[0128]根据实施例7,发挥与上述实施例6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在实施例7中,由于能够在座椅1F的组装后,将装拆单元61组装在座垫11上,所以加热冷却装置30F相对于座椅1F的组装是容易的。
[0129]实施例8
[0130]关于实施例8的加热冷却式座椅,基于图10的(a)、图10的(b)进彳丁说明。图10的(a)表示实施例8的加热冷却式座椅1G的加热冷却装置30G的分解结构,与图8的(a)对应地表示。图10的(b)表示将图10的(a)的加热冷却装置30G组装在该座椅1G上而成的结构,与图8的(b)对应地表示。
[0131]实施例8的加热冷却式座椅1G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图8?图9所示的实施例7的加热冷却装置30F变更为图10所示的实施例8的加热冷却装置30G,由于关于其他结构与上述图8?图9所示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0132]具体来说,实施例8的加热冷却装置30G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7相同,其特征在于,为易于将装拆单元61G相对于嵌入单元51G定位的结构。该加热冷却装置30G由预先组入于座垫11内的嵌入单元51G、和能够相对于该嵌入单元51G及座垫11装拆的装拆单元6IG构成。
[0133]该嵌入单元51G与上述实施例7同样地由热传导部件34和固定板52构成。该固定板52的缘部与树脂制的环状的支架53 —体成型。该支架53固定在缓冲材料21上。其结果是,固定板52经由支架53而固定在缓冲材料21上。该环状的支架53的内周面53a形成为从下端朝向上方而前端变细的锥面状。在该环状的支架53的下端形成有凸缘54。
[0134]该装拆单元61G由散热器63和珀尔帖元件32构成,去掉了热传导板33F(参照图8的(a))。该珀尔帖元件32的缘部被树脂制的定位部68包围。该定位部68例如与散热器63的上表面63a —体成型。该定位部68的外周面68a形成为从下端朝向上方而前端变细的锥面状。该定位部68的外周面68a的锥角与环状的支架53的内周面53a的锥角一致。
[0135]对于将加热冷却装置30G组装在座椅1G上,首先,在支架53内插入定位部68。其结果是,通过定位部68的外周面68a与支架53的内周面53a的嵌合,来决定装拆单元61G相对于嵌入单元51G的位置。此时,散热器63的上表面63a与支承板23的下表面23b重叠。接下来,通过螺栓62将散热器63与支承板23结合。最后,通过螺栓64将支架53的凸缘54和散热器63结合而完成组装作业。
[0136]根据实施例8,发挥与上述实施例7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在实施例8中,由于装拆单元61G相对于嵌入单元51G的定位容易实现,所以加热冷却装置30G相对于座椅1G的安装变得更加容易。
[0137]实施例9
[0138]关于实施例9的加热冷却式座椅,基于图11进行说明。图11与图10的(b)对应地表示。实施例9的加热冷却式座椅1H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图10的(a)、(b)所示的实施例8的加热冷却装置30G变更为图11所示的实施例9的加热冷却装置30H,由于关于其他结构与上述图10所示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0139]具体来说,实施例9的加热冷却装置30H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8相同,其特征在于,在座垫11内及加热冷却装置30H中设有通气路径71。
[0140]详细地叙述,散热器63被罩72覆盖。该罩72与散热器63共同通过螺栓64而结合在支架53的凸缘54上。散热器63的多个导热片63b的开放端通过罩72封闭而形成送风路径66,并且能够将风扇67连接在送风路径66上。
[0141]该通气路径71在缓冲材料21的上表面21a与表皮22之间,沿落座面Ila形成有多条,而且从用于埋设热传导部件34的第3凹部24c通过而与罩72内连通。因此,能够经由通气路径71和第3凹部24c,通过风扇67吸引落座面Ila附近或热传导部件34附近的潮湿空气并向外部扩散。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落座于座椅1H上的人Mn(参照图2)的舒适性。
[0142]实施例10
[0143]关于实施例10的加热冷却式座椅,基于图12的(a)及图12的(b)进彳丁说明。图12的(a)与图1对应地表示。图12的(b)表示图12的(a)所示的加热冷却装置30。
[0144]上述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加热冷却式座椅10是具有一个加热冷却装置30的结构。与此相对,实施例10的加热冷却式座椅101的特征在于,沿落座面Ila排列有多个实施例1的加热冷却装置30,由于关于其他结构与上述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0145]具体来说,实施例10的座椅101将多个加热冷却装置30排列在第I排列区域Al、Al中,使得即使在落座的人的位置(落座位置)相对于落座面Ila偏移的情况下,也会对于落座的人高效地冷却或加热。该第I排列区域Al、Al是由较细的虚拟线包围的范围,是以沿着落座的人的大腿部的方式设定为落座面Ila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沿前后细长的区域。关于该第I排列区域Al、Al,落座面Ila中的靠座椅靠背12的后半部分宽度较窄,且靠座椅前端的前半部分宽度较宽。
[0146]另外,已知在人体中的大腿部通有粗血管。当将大腿部冷却或温暖时,通过血流将全身冷却或温暖。另一方面,当人体中的肛门附近被冷却时会有不舒适感。立足于这些点,在实施例10中,为了增加落座的人的舒适性,以将大腿部高效地冷却或加热的方式而将多个加热冷却装置30排列在第2排列区域A2中。该第2排列区域A2是在落座面Ila的前半部分且在座椅宽度的大致整体范围内设定的横长的区域。
[0147]从上观察落座面11a,该第I排列区域A1、A1的前半部分与该第2排列区域A2重叠。全部加热冷却装置30中,热传导部件34的水平部34c、34c位于座椅前后方向。例如,在该第I排列区域Al、Al的后半部分,分别排列有两个加热冷却装置30、30。右侧的两个加热冷却装置30、30和左侧的两个加热冷却装置30、30相互向前开方向倾斜。从上观察落座面11a,右侧的两个加热冷却装置30、30彼此沿座椅宽度方向重叠。左侧的两个加热冷却装置30、30彼此也是同样的。在第2排列区域A2中,沿座椅宽度方向将4个加热冷却装置30排列成I列。
[0148]实施例11
[0149]关于实施例11的加热冷却式座椅,基于图13进行说明。图13与图1对应地表示。在图13中通过虚拟线表示的实施例11的加热冷却式座椅1J与上述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I的加热冷却式座椅10实际上是相同结构(基本结构相同)。该加热冷却式座椅1J由座垫IlJ和座椅靠背12J构成,搭载于例如汽车等车辆上。以下将该加热冷却式座椅1J简称为“座椅10J”。
[0150]从上观察座垫IlJ的上表面、即落座面Ila时,该座垫IlJ没有被座椅靠背12J遮盖。因此,实施例11的落座面Ila整体与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座垫11中的俯视下能落座的范围lib”相当。因此,在实施例11中,其特征在于,在落座面Ila的整体范围内,沿着落座面Ila排列有多个实施例1的加热冷却装置30,由于关于其他结构与上述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说明。此外,座椅靠背12J的有无是任意的。
[0151]具体来说,从上观察落座面11a,实施例11的座垫IlJ的前半部分形成为前部收窄状。遍布地排列多个加热冷却装置30,使得即使在落座的人的位置(落座位置)相对于这样的落座面Ila偏移的情况下,也会高效地对于落座的人进行冷却或加热。
[0152]详细地叙述,该多个(例如8个)加热冷却装置30在落座面Ila上排列为后列、中央列、前列这3列。全部加热冷却装置30中,热传导部件34的水平部34c、34c位于座椅前后方向上。
[0153]在后列中,3个加热冷却装置30沿座椅宽度方向以等间距排列。在中央列中,3个加热冷却装置30与后列以相同相位排列。在前列中,两个加热冷却装置30沿座椅宽度方向以等间距排列。该前列的各加热冷却装置30位于中央列的各加热冷却装置30之间,并且位于沿座椅前后方向与该中央列的各加热冷却装置30的大体一半左右重叠的位置。
[0154]实施例12
[0155]关于实施例12的加热冷却式座椅,基于图14及图15进行说明。图14与图1对应地表示。实施例12的加热冷却式座椅1K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加热冷却装置30也设置在图14及图15所示那样的座椅靠背12上,由于关于其他结构与上述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以下将该加热冷却式座椅1K简称为“座椅10K”。
[0156]具体来说,在实施例12中,在座垫11与座椅靠背12双方中具有加热冷却装置30、30。设置在座垫11中的加热冷却装置30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设置在座椅靠背12中的加热冷却装置30埋设于该座椅靠背12的内部,是与设置在座垫11上的加热冷却装置30相同的结构。
[0157]详细地叙述,该加热冷却式座椅1K由座垫11和座椅靠背12构成。当从正面观察座椅靠背12时,没有被座垫11遮盖的范围12b是能够供落座的人Mn的背Ba的至少一部分抵接的部位。以下,将该范围12b适当地称为“座椅靠背12中的能够供落座的人Mn的背Ba的至少一部分抵接的主视下的抵接范围12b”或“能倚靠的部位12b”。
[0158]座椅靠背12由缓冲材料81和覆盖该缓冲材料81的表皮82构成。该缓冲材料81由例如聚氨酯泡沫构成。该表皮82由具有柔软性的薄膜构成。
[0159]而且,该座椅1K具有支承座椅靠背12的背面12c的支承板83。该支承板83是未图示的座椅架的一部分,由金属制(例如钢板制)的大致平的平板构成。
[0160]在缓冲材料81中形成有用于埋设加热冷却装置30的埋设凹部24。该加热冷却装置30通过珀尔帖元件32和与该珀尔帖元件32结合的热传导部件34而对座椅靠背12进行加热或冷却。
[0161]详细地叙述,该加热冷却装置30由以下部件构成:以紧密接触的方式与支承板83的正面83a重叠的一个第I热传导板31 ;与该第I热传导板31的正面重叠且结合的一个珀尔帖元件32 ;与该珀尔帖元件32的正面32a (前表面32a。与图2所示的座垫11所具有的珀尔帖元件32的上表面32a相当)重叠且结合的一个第2热传导板33 ;和与该第2热传导板33的正面重叠且结合的一个热传导部件34。
[0162]该珀尔帖元件32位于座椅靠背12的背面12c侧。而且,该珀尔帖元件32配置于座椅靠背12中的主视下的抵接范围12b (能够倚靠的部位12b)。例如,该珀尔帖元件32位于座椅靠背12的下半部分的座椅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带状的该热传导部件34将平坦的带面朝向座椅前后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