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气的炸锅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509149阅读:来源:国知局
得注意的是,空气引导部也由壳体部件或元件提供,其不再详细示出,因此没有标有附图标记。为了更好地理解,简化的循环空气流140被表示。例如,由于引导部138,从空气移动装置14离开的热空气稍微改变其方向,另外,空气流在底壁28下方改变其方向,如使用弯曲部140所示。接下来,空气流流过待制备食品并在离开食品时,即在空气排放开口 32处,如通过另外的弯曲部144所指示的方向的另外的变化被提供。一旦到达侧壁上方的一部分,另外的弯曲部146指示另外的引导部。更进一步地,设置在空气移动装置14内的弯曲部148指示空气流方向的另外改变被提供。
[0085]根据一示例,第一引导部,例如引导部138,被设置在下游,跟随空气移动装置14,并且第二引导部,例如引导部146,被设置在空气移动装置14前方的上游。第一引导部138比第二引导部146提供更低程度的空气流方向变化。
[0086]例如,用于空气流的具有最尖锐弯曲的引导部被设置在空气移动装置,例如风扇的吸入侧。最不尖锐的弯曲被设置在空气移动装置的出口附近。
[0087]在一个示例中,从空气管道布置的所有引导部,第二引导部提供最大程度的空气流方向改变,并且第一引导部提供最小程度的空气流方向改变。
[0088]优选的是,引导部为最大气流提供最小数目的弯曲,即提供最小化的空气流动阻力。在一个示例中,空气管道布置设置有引导部,其提供大约360°的弯曲总和。
[0089]在进一步的示例中,也与图4相关联示出,壳体结构100包括用于从顶部插入容器结构22的上部开口 150。盖装置152,例如盖子被提供用于在食品制备过程中封闭开口 150。例如,容器结构22被设置为可移动锅或篮154,其具有更容易握住的把手或握持部156。
[0090]在进一步的示例中,也与图4相关联示出,传感器装置160与空气移动装置14相关联被设置,用于检测由空气移动装置供给的空气流的空气温度14。例如,传感器装置160是设置在空气移动装置14的壳体结构内部的传感器。该传感器装置也可以被设置在空气移动装置下游,在空气出口和容器结构的底壁之间。该传感器可以检测被加热装置加热的空气是否例如由于加热装置的故障而太热。
[0091]根据进一步的示例,也与图4相关联被示出,可移除盘结构170至少部分地被设置在食品制备室下方。例如,食品制备室12至少部分地被插入可移除盘结构170内。空气引导管道172被设置在可移除盘结构170和底壁28之间。空气引导管道172被提供用于引导从空气出口,例如径向空气出口 74,到空气进入开口 30的加热空气流。
[0092]空气引导管道由可移除盘结构和底壁作为物理特征提供;食品制备室涉及由容器壁限定的空间或区域,其至少部分地包围食品制备室。
[0093]在一个示例中,可移除盘结构被设置为一个可移除盘。在另一个示例中,设置了两个或多个可移除盘。
[0094]在进一步的示例中,不可移除盘结构,例如固定到壳体的盘被提供,并提供了单独的可移除的小的油和颗粒收集容器。
[0095]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图4示出了以上在单个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方面,它提供的是,例如引导部的方面、传感器装置的方面、离心式风扇的方面,可移除盘结构的方面可以与相应的其他特征相结合,或在没有相应的其他特征的情况下,即以不同的变化组合被提供。
[0096]在参照示出其它实施例的以下附图之前,本发明的一些一般方面应在下面进行说明。
[0097]术语“在视线之外”涉及这样一种布置,其中加热装置和接收容积,即,特别是设置在接收容积中的食品之间的直接(线性)线是不可能的,因为直接连接线被其它结构件阻止。
[0098]由加热装置所提供的热能主要通过热对流被传递。空气流输送并传递热能到待制备的食品。然而,一些来自加热装置的辐射可以被例如盖子反射。然而,所得到的呈该辐射热形式的能量流比对流部分低得多。例如,加热装置相对于被制备的食品以隐蔽的方式被设置。在一个示例中,侧壁相对于接收容积遮蔽来自加热装置的辐射热,即相对于加热装置和接收容积之间的直接连接线,侧壁是屏障。这避免了食品被来自于加热装置的直接辐射加热,而是仅由所产生的热空气所提供热量加热。虽然如此,食品顶部的反射器可被提供用于由加热空气提供给食品的热能的改进使用。接收容积不会经历来自加热装置的直接辐射的任何热传递。
[0099]“空气移动装置”也被称为风扇装置或通风装置。空气移动装置以循环方式提供被加热空气的移动,用于加热待制备的食品。在一个示例中,空气移动装置提供空气的移动,而不改变其它空气参数。在另一示例中,空气移动装置还提供对其它空气特性/参数的影响或调节,例如诸如湿度、氧含量、再用空气和新鲜空气输入的比值。被加热空气可以被提供给具有不同插入温度的食品。例如,在施加热空气到冷冻炸薯条的情况下,所得到的空气流可以是在0°C以下的温度下,至少对于第一时间跨度,例如对于第一个10至30秒,因为由加热器提供给加热空气的热能几乎完全转移到冷冻炸薯条。在食品制备过程结束时,空气温度可达到140°C至200°C或以上。空气温度是可以调节的,这取决于食品的种类。
[0100]容器结构可以通过提供底壁和周围连续侧壁或多个侧壁部分地包围呈锅或盘的形式的食品制备室。
[0101]容器结构可以通过不仅提供底壁和侧壁,而且提供封闭的上部结构诸如盖或盖子完全包围呈封闭锅或盘的形式的食品制备室。
[0102]在任何情况下,规定使被加热空气流即经由空气进入开口进入食品制备室,并且还使空气即经由空气排放开口离开食品制备室。
[0103]与空气流相关联的术语“开口”涉及空气通过的能力。这可以例如通过筛子、栅格或网状结构被提供。术语“被加热空气”涉及空气在食品制备过程结束时,或在温度峰值,被加热到约80至200°C的温度范围内。该空气可设置有不同量的相对湿度。例如,可提供5至100%的相对湿度范围。
[0104]术语“食品制备室的侧向”指的是空气移动装置在水平方向上在食品制备室一侧或旁边的布置。例如,空气移动装置紧邻食品制备室的侧壁定位。空气移动装置还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被侧向定位并且向上移位,使得空气移动装置在容器结构上方延伸。
[0105]术语“水平面”涉及在正常运行时的水平面或轴线。术语“垂直面”涉及相应的垂直平面或轴线。
[0106]例如,术语水平面涉及例如在厨房中的桌子表面或工作表面。在另一示例中,术语垂直面涉及相对于水平的垂直线。
[0107]例如,空气排放开口 32由容器结构22的侧壁部分提供。
[0108]在一个示例中,排放开口 32被提供作为容器结构22的向上定向开口。在另一示例中,排放开口 32由容器结构22的侧壁部分提供。
[0109]术语“底壁”指的是在正常操作状态下,面向下的下部提供的壁段或壁区域。术语“侧壁”还指的是具有连续侧壁或者多个侧壁段的侧壁布置。
[0110]关于离心式风扇,术语“轴向空气入口”涉及空气移动装置的空气入口或吸入口,例如设置在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轴线附近,或者在轴流式风扇的旋转轴线附近。如果是离心式风扇,空气入口可以被设置在旋转轴线和通过离心式风扇的旋转叶片(或导叶)描绘的圆周之间。
[0111]在一个示例中,空气移动装置被设置在加热装置的下游。在另一示例中,加热装置被设置在空气移动装置的下游。在进一步的示例中,加热装置被设置在空气移动装置的上游和下游。
[0112]空气出口可以被提供为径向空气出口,如上面已经提到的。然而,空气也可以具有切向移动分量地被吹出。
[0113]在一个示例中,接收容积24是食品制备室12的子容积(即容积的一部分)。
[0114]空气移动装置14的倾斜设置提供的效果是,空气流的循环部分设置有空气管道或空气路径的最小化程度的弯曲,并且最尖锐的弯曲位于风扇的空气入口。这意味着对空气流的最小化的阻力,从而改善了空气流速。
[0115]图6示出了另一示例,其中具有收集容积182的收集装置180被设置在食品制备室12的下方,用于收集残留材料。术语“残留材料”是指例如油和颗粒。
[0116]在进一步的示例中,空气引导元件184被设置,其在向上的方向上朝向空气进入开口 30引导容器结构22下方的水平空气流186。收集装置180在空气引导元件184旁边,被设置在背离水平空气流186的一侧188。
[0117]收集装置180被设置在空气引导元件的背风侧,即空气导引元件提供被加热空气流的遮蔽。在一个示例中,收集装置由可移除或可拆卸盘中的至少一个凹槽提供。在一个示例中,可移除盘内的凹槽设置有排水开口,并且可移除收集容器被设置在开口的下方(未进一步示出)。
[0118]在另一示例中,收集装置被设置为单独的嵌件,其被放入可移除盘的凹槽内(也未进一步示出)。
[0119]图7以图7A的横截面和图7B的透视图不出了另一不例。空气分配管道190被设置在底壁28的空气进入开口 30下方。空气引导件192被提供为设置在空气进入开口 30下方的空气分配管道190的下表面194上的隆起。例如隆起延伸穿过空气分配管道190的横截面。在一个示例中,隆起延伸穿过横截面的至少三分之一,例如在一个段内或还在分开的段内。在进一步的示例中,隆起延伸穿过横截面的至少一半。例如,如图所示,隆起延伸穿过横截面的整个宽度,如图7B所示。空气引导件192以歪斜的方式被设置,由使用第一虚线198表示的线性延伸和垂线(或空气分配管道的整体或平均方向的矩形角度)之间的角度196表示,垂线使用第二虚线200表示。空气引导件以歪斜方式196关于空气出口的吹出方向的垂直方向被设置,使得在空气进入开口 30下方,提供均匀分布的空气流。这使用图7B中的三个空气流指示箭头202表示。
[0120]“歪斜方式”涉及相对于吹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