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封式防臭型积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89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封式防臭型积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积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行业管道中使用的排水
管道的水封式防臭型积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楼房中广泛使用降板式排水,其沉降箱中的积水没有很好的方法排出,存在 积水过多渗漏到下一层住户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沉降箱中的积水自然排入立管且
主立管不回流、不返臭、不侵蚀填充层、不结垢堵塞的水封式防臭型积水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封式防臭型积水处理装置,外筒由
大头筒和小头筒组成,在所述的大头筒内套装有内筒,在所述的内筒与所述的大头筒之间
设有水封,所述的水封设有水封盖,所述的水封盖靠近所述的内筒侧壁的位置设有从外部
流向所述的水封的进水孔,所述的水封靠近所述的外筒侧壁的位置设有流向所述的外筒的
内部的出水孔,在所述的小头筒内设有下管定位环。 所述的水封的水封高度为5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水封式防臭型积水处理装置,将其安装在楼板上,水封式防 臭型积水处理装置的水封的进水孔与沉降箱对应连通,外筒的小头筒和内筒均与总立管连 通,沉降箱中的积水经进水孔进入水封,再经水封、出水孔流入到外筒内进入到总立管,处 理降板式厨房、卫生间沉降箱中的积水排出,解决了因沉降箱中积水过多向下一层住户渗 漏的隐患。同时,水封达50mm,水封效果好。解决了返臭、结垢堵塞、侵蚀填充层、回流等技 术难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将沉降箱中的积水自然排入立管。同时主立管不回 流、不返臭、不侵蚀填充层、不结垢堵塞的技术产品,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且容易施 工,安装方便,推广应用市场广阔。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装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外筒7由大头筒5和小头筒9组成,在大头筒5内套装有内筒2,在内筒 2与大头筒5之间设有水封4,水封4的水封高度为50mm,水封4设有水封盖1,水封盖1靠 近内筒2侧壁的位置设有从外部流向水封4的进水孔3,水封4靠近外筒7侧壁的位置设有流向外筒7的内部的出水孔6,在小头筒9内设有下管定位环8。整个装置采用PVC、 PHDE 或金属加工制作。 参见图2,将水封式防臭型积水处理装置11安装在楼板12上,水封式防臭型积水 处理装置11的水封4的进水孔3与沉降箱13对应连通,外筒7的小头筒9和内筒2均与 总立管10连通,沉降箱13中的积水经进水孔3进入水封4,再经水封4、出水孔6流入到外 筒7内进入到总立管。
权利要求一种水封式防臭型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外筒(7)由大头筒(5)和小头筒(9)组成,在所述的大头筒(5)内套装有内筒(2),在所述的内筒(2)与所述的大头筒(5)之间设有水封(4),所述的水封(4)设有水封盖(1),所述的水封盖(1靠近所述的内筒(2)侧壁的位置设有从外部流向所述的水封(4)的进水孔(3),所述的水封(4)靠近所述的外筒(7)侧壁的位置设有流向所述的外筒(7)的内部的出水孔(6)。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封式防臭型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封(4)的 水封高度为50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封式防臭型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小头 筒(9)内设有下管定位环(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封式防臭型积水处理装置,外筒(7)由大头筒(5)和小头筒(9)组成,在所述的大头筒(5)内套装有内筒(2),在所述的内筒(2)与所述的大头筒(5)之间设有水封(4),所述的水封(4)设有水封盖(1),所述的水封盖(1靠近所述的内筒(2)侧壁的位置设有从外部流向所述的水封(4)的进水孔(3),所述的水封(4)靠近所述的外筒(7)侧壁的位置设有流向所述的外筒(7)的内部的出水孔(6)。解决了返臭、结垢堵塞、侵蚀填充层、回流等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且容易施工,安装方便,推广应用市场广阔。
文档编号E03C1/28GK201474029SQ20092030544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日
发明者张超 申请人:张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