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250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水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尤其涉及一种水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流程中基本上都包含紫外线消毒的环节,即在水渠中安装紫外线发生器,将污水通入水渠中通过紫外线对污水进行消毒。紫外线消毒装置在工作时,如果水位超过最低正常水位5cm,将严重削弱紫外线消毒装置的消毒效果,甚至于整体消毒处理效果不能达标。而通常情况下,待消毒水的流量很难保证恒定,尤其CASS、SBR水处理工艺,其排水是间歇的,流量波动特别大,如果用一般的固定堰肯定无法保证水位控制在5cm之内,无法使紫外消毒装置正常运行。因此保持消毒水渠的水位相对稳定非常重要,即将水位稳定在一个范围内,一般不超过最低正常水位5cm,不低于最低正常水位。

专利申请号为CN200820200677.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水位控制调节门,多用于污水处理厂紫外线消毒渠的自动平衡水位的调节门,在门框上沿的转动轴上设置有两条支承臂及一个调节门,两条支承臂的端头分别设置有平衡箱,调节门位于两条支承臂夹角的反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流动的水来达到调节门的开启或关闭,以完成水位自动调节,达到自动平衡水位的目的。

上述无动力水位自动调节门主要是利用水流速度变化来调节调节门的开合程度,从而调节水渠中的水位,若是出现水流平缓时,此时水位过高或者过低水位将会得不到调节,则不能保证水渠中的水位稳定在所需的水位范围内。同时上述无动力自动调节门在制造好之后,为不可调节的结构,若所需稳定的水位改变,上述无动力自动调节门不能作出相应的调整。某些情况下水位需要稳定在另一个范围时,就无法通过上述装置来调整,因此上述无动力水位自动调节门并不能较好的适用于紫外线消毒的水渠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水位调节装置,以解决紫外线消毒水渠中,水位不能一直保持在稳定范围内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水位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门、门框和与门框的上端转动连接的转轴,调节门的上端与转轴固定连接,还包括平衡架、多个左配重块和多个右配重块,所述平衡架两端设有左支架和右支架,所左支架和右支架形成“V”字形,所述平衡架中部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左配重块与左支架配合连接,所述右配重块与右支架配合连接。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使用时,将本装置安装于水渠内,具体位于紫外线发生器的下游。门框固定于水渠的内,转轴与门框转动连接,调节门和平衡架均与转轴固定连接。通过左配重块或者右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于平衡架两侧,可调整调节门绕门框转动的位置,从而改变流经本装置的水量,实现调节水渠内的水位。平衡架两端设有左支架和右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形成“V”字形,左配重块与左支架和右支架配合连接,所述右配重块与右支架配合连接。通过在左支架或者右支架上添加对应的左配重块或者右配重块实现调节平衡架。

若水位过低,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左支架上的左配重块,或者右支架上的右配重块,使得调节门与门框的角度减小,通过本装置的水量减少,因此本装置上游的水位将会升高,保证水位在所需范围内。若水位过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左支架或者右支架上的左配重块或者右配重块,使得调节门与门框的角度增大,流经本装置的水量将会增大,因此本装置上游的水位将会降低,保证水位在所需范围内。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平衡架调节调节门的转动位置,使得调节门与开门框的角度改变,从而改变流过本装置的水量,实现水位的调节。通过添加或者取出左配重块或者右配重块,来调节平衡架的的摆动位置,其调节速度非常快,调节过程也操作容易操作,非常方便快捷;同时在人为操作本装置调整水位时,可通过肉眼直观的查看水位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能非常有效的把控水位。平衡架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与调节门固定连接,通过调节平衡架来控制调节门在门框上转动的角度,调整过程易操作,水位调节的效果实现也非常快速有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能实现快速有效的对水位调节进行调节。

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左支架包括两个左支杆,所述左配重块上设有与左支杆卡合的左卡孔。配重块与两个左支杆同时卡合,一是可以防止左配重块绕左支杆转动,二是可以更牢固的的固定左配重块,防止左配重块从左支杆滑脱。

方案三:作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右支架上用于放置右配重块的横槽,所述横槽内设有用于将右配重块固定的横杆,所述右配重块上设有横杆卡合的右卡孔。右配重块通过横槽固定于右支架上,可保证右配重块不随本装置的晃动而移动,有效的防止了由于右配重块的晃动对本装置调节水位带来的印象。右配重块通过横杆固定于横槽内,可将右配重块更牢固的固定于右支架上。

方案四:作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左支杆设有与用于固定左配重块固定环,所述横杆两端为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套有用于固定右配重块的螺母。固定环与螺母非常牢固的将左配重块和右配重块固定于平衡架,严格的防止了左配重块和右配重块脱落。

方案五:作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右支架包括两个右支杆,所述右配重块上设有与右支杆配合的右卡孔。与左支架采用相同的结构,一是方便制造左支架、右支架、左配重块和右配重块;二是操作本装置调节水位时更为便捷。方案六:作为方案五的优选,所述左支杆和右支杆上端均设有杆套,所述杆套与左支杆或者右支杆转动连接,所述杆套上设有凸起,所述左卡孔和右卡孔的形状与与杆套外部相匹配。由于在使用本装置过程中,左支架和右支架均会随着平衡架左右移动,配重块很容易从左支杆或者右支杆上滑脱。在左支杆和右支杆的上端都设置转动连接的杆套,杆套外部还设有凸起,左卡孔和右卡孔的形状与杆套外部匹配,在装配左配重块或者右配重块时将左卡孔或者右卡孔穿过左支架或者右支架,转动杆套,可十分有效的保证配重块不从左支架或者右支架上滑脱;同时使得本装置的操作过程快速便捷,无需再操作螺母或者固定套来固定左配重块或者右配重块。由于右配重块与左配重块结构相同在制造本装置时,也无需特别区分右配重块与左配重块,可大大缩短本装置的制造加工程序。

方案六:作为基础方案至方案六任一项的优选,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角度在90°至180°之间。可以更好的实现调整平衡架,同时也便于使用本装置时,添加或者拆下配重块。

方案七:作为方案六的优选,所述调节门与转轴一体式连接。在本装置中,调节门与转轴需要固定连接,使其一体式成型可便于制造,同时还能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位调节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位调节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平衡架的结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左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调节门10、门框20、转轴30、左配重块40、左卡孔41、右配重块50、平衡架60、左支杆71、固定环72、右支杆81、横槽82、横杆83、螺母85、杆套90、凸起91。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水位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门10、转轴30、门框20、平衡架60、若干个左配重块40和配重块,调节门10与转轴30一体式制造,平衡架60中部与转轴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转轴30与调节门10框的上端转动连接。平衡架60左端设有左支架,平衡架60的右端设有右支架,左支架与右支架呈“V”形设置,其中间的角度为150°。左支架包括两个左支杆71,左支杆71上固定有用于固定左配重块40的固定环72。左配重块40为长方体形,每个左配重块40上设有与两个左支杆71卡合的左卡孔41。右支架上用于放置右配重块50的横槽82,横槽82内设有用于将右配重块50固定的横杆83,横杆83两端为螺纹杆,螺纹杆上套有用于固定右配重块50的螺母85。右配重块50为圆柱形,右配重块50上的中心处设有横杆83卡合的右卡孔。

具体实施时,将本装置安装在紫外线发生器下游的水渠内,门框20固定于水渠的内壁,垂直于水渠安装。在左支架上适当的添加左配重块40,或者在右支架上固定适当数量的右配重块50,使本装置上游的水位可以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拆装左配重块40时,将左配重块40从左支杆71上取下或者添加上,然后通过固定环72将左配重块40固定于左支架上。拆装右配重块50时,将右配重块50从横槽82内取下或者添加上,然后通过横杆83和螺母85将右配重块50固定于右支架上。

当水位有所改变时,若上游的水位过低,可在左支架上添加左配重块40,或者拆下右支架上的右配重块50。左配重块40和右配重块50的重力作用于平衡架60,使得调节门10与门框20 的角度减小,通过本装置的水量减少,本装置上游的水流将会被调节门10挡住,因此上游水位将会升高,水位则恢复至所需的稳定范围内。

若水位过高,可拆取下左支架上的左配重块40,或者在右支架上添加右配重块50,左配重块40和右配重块50的重力作用于平衡架60,使得调节门10与调节门10框的角度增大,流经本装置的水量将会增大,本装置上游的水流将会从调节门10与门框20的开口处流走,因此上游的水位位将会降低,保证水位在所需范围内,水位恢复至所需的稳定范围内。

若水位的稳定值需要调整,也能通过上述步骤,将水位保持在所需的范围内。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没有固定环72、横槽82、横杆83和螺母85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右支架包括两个右支杆81,右配重块50上设有与右支杆81配合的右卡孔。左支杆71和右支杆81上端均设有杆套90,即一共设有四个杆套90,杆套90与左支杆71或者右支杆81的上端转动连接,杆套90上设有凸起91,左卡孔41和右卡孔的形状与与杆套90外部相匹配,如图4所示。实施例1的平衡架60左右两侧结构不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平衡架60如图3所示,平衡架60的左右两侧结构相同,即左支架与右支架结构相同,且左支杆71和右支杆81上均设有杆套90,同时左配重块40与右配重块50结构相同,均为长方体形。

具体实施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无需在添加或者拆卸左配重块40时,使用固定环72将左配重块40固定于左支架上,也无需使用螺栓和横杆83将右配重块50固定于横槽82内。在使用本装置调节水渠中的水位需要拆装左配重块40或者右配重块50时,只需将左配重块40套置于左支杆71上,套置时注意将左卡孔41与杆套90外对齐,在左配重块40拆装好之后,转动杆套90即可有效防止左配重块40从左支杆71上滑脱,操作过程方便快速、省时省力。右支架与左支架、右配重块50与左配重块40结构相同,因此拆装右配重块50的过程与拆装左配重块40的方法相同。由于右配重块50与左配重块40结构相同在制造本装置时,也无需特别区分右配重块50与左配重块40,可大大缩短本装置的制造加工程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