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478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管桩。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社会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太阳能产品应用越来与广泛,光伏发电的应用更加普遍。现有地面使用太阳能光伏支架在固定时,通常采用打地桩或者用水泥墩固定的形式,地桩因为其便捷性比水泥墩应用更广泛。

而太阳能发电板安装支架的基础通常使用混凝土材质或钢制的管桩,但是这样的材质存在以下问题:

1.混凝土管桩是水泥制品,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风化,一方面降低管桩本身的承载能力;

2.混凝土材质的地桩容易风化,其风化物掉落在土壤中会改变土壤性质,破坏水质,不环保;

3.普通钢制管桩容易锈蚀,使用寿命短,污染土壤,采用不锈钢材质成本过高,无法实现工程推广应用;

4.不管是混凝土材质的管桩还是钢制的管桩,当其不再使用时,将其从土壤中取出的难度相对较大,工作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轻质高效、无污染且可重复利用的新型管桩。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管桩,包括管桩本体,所述管桩本体的顶端设置有中间板和可与支撑太阳能支架的连接装置,所述管桩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的顶端穿设并固定中间板,该加强筋的底部连接有钻头,所述管桩本体呈圆筒状,该管桩本体的底部呈刀刃状。

根据以上方案,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管桩本体侧壁上对应加强筋的位置固定有连接件,所述加强筋通过连接件与管桩本体固定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钻头的尖端朝下,该钻头的材料为金属材质,从而达到有效的固定管桩本体以及轻便地将管桩打入地下。

根据上述的方案,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管桩本体的材质采用非金属材料,该非金属材料为玻纤树脂或TPU或塑料,从而达到管桩轻质并具有高强度,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达到可循环利用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方案,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连接装置为法兰。

根据上述的方案,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中间板焊接在管桩本体的顶部,该中间板的直径大于管桩本体的直径,所述中间板的边缘开设有取件孔,所述连接装置连接在中间板上,从而达到可以通过中间板来轻松取出管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纤树脂或TPU或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圆筒状管桩本体来达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可循环利用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管桩本体上设置加强筋来保证管桩本体的承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管桩本体与土壤的摩擦力,接着采用加强筋配合钻头以及将管桩本体底部设计成刀刃状来达到达到方便将管桩打入地面,提升施工的便捷率,减少工作量,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管桩,包括管桩本体1,为了克服现有的管桩本体1因为材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所述管桩本体1的材质采用非金属材料,该非金属材料为玻纤树脂或TPU或塑料,从而达到管桩轻质并具有高强度,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达到可循环利用的效果,所述管桩本体1呈圆筒状,该管桩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中间板3和可与支撑太阳能支架的连接装置2,所述中间板3焊接在管桩本体1的顶部,为了达到通过中间板3来轻松地将管桩取出,所述中间板3的直径大于管桩本体1的直径,所述中间板3的边缘开设有取件孔5,从而通过中间板3以及取件孔5来达到轻松将管桩取出的目的,所述连接装置2连接在中间板3上,所述连接装置2为法兰,为了加强管桩本体1的承载力,所述管桩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4,该加强筋4的顶端穿设并固定中间板3,所述管桩本体1侧壁上对应加强筋4的位置固定有连接件6,所述加强筋4通过连接件6与管桩本体1固定连接,同时,为了便于将管桩轻松打入地下,所述加强筋4的底部连接有钻头7,所述钻头7的尖端朝下,该钻头7的材料为金属材质,以及所述管桩本体的1底部呈刀刃状,从而提升施工的便捷率,减少工作量。

工作时,先将太阳能支架与连接装置2连接,然后利用太阳能支架同时对管桩本体1施加压力,然后在保持压力的基础上采用电机驱动施加扭矩,使得管桩本体1进入土壤,到达目标深度后停止加载,实现对上层建筑结构的支承作用;当太阳能支架不再使用时,可先将太阳能支架拆除,同时通过连接取件孔5采用施加向上的拉力和反向的扭矩,将管桩拔出水面,对土质没有影响,管桩则可以重复利用,管桩不需要或到达塑料使用年限后可回收再生利用,利于环保。

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纤树脂或TPU或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圆筒状管桩本体来达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可循环利用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管桩本体上设置加强筋来保证管桩本体的承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管桩本体与土壤的摩擦力,接着采用加强筋配合钻头以及将管桩本体底部设计成刀刃状来达到达到方便将管桩打入地面,提升施工的便捷率,减少工作量,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