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支护式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0888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半支护式挡土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木工程领域的挡土墙,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基上的半支护式挡土墙。



背景技术: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挡土墙,为满足基坑的安全稳定,开挖坡比往往较缓,墙后形成的开挖面较大,因而需要较宽的临时征地,甚至还会对周边已有建筑物的安全产生影响,导致工程建设难度增大;如采用临时措施进行围护,如钢板桩、密排桩等,则临时支护费用将显著增加,工程建设工期也将延长,且当开挖基坑深度较大时,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软土地基上现有挡土墙技术中常规大开挖或纯基坑支护方案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永临结合、投资低廉的半支护式挡土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半支护式挡土墙,包括有上部混凝土挡土墙、下部支护桩和混凝土面板;下部支护桩根据其功能的不同,由单纯起支护作用的支护短桩、兼起支护作用和承载作用的支承长桩组成,其中下部支护桩的桩距、排距、排数、支护短桩、支承长桩的数量需根据挡土高度、土体性质、地下水情况等通过计算确定。下部支护桩即支护短桩和支承长桩组成深基础,支护短桩、支承长桩的主筋分别与上部混凝土挡土墙的底板受力钢筋焊接牢固;混凝土挡土墙底板前趾处需预留连接缺口并设置连接钢筋,同时对位于前排的下部支护桩沿桩体高度方向每隔一定间距设立支护桩植筋,在上部挡土墙底板下部与位于前排的下部支护桩之间设置混凝土面板,混凝土面板受力钢筋需与混凝土挡土墙连接钢筋、支护桩植筋焊接牢固;所述下部支护桩、上部混凝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三者形成整体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半支护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案如下:先将地基整平至下部支护桩实施高程,在整平的地基上按设计要求施打下部支护桩;然后剥离出下部支护桩主筋,并与上部混凝土挡土墙的底板受力钢筋焊接,浇筑上部混凝土挡土墙,并在混凝土挡土墙底板前趾处预留连接缺口和连接钢筋;待上部混凝土挡土墙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前排的下部支护桩前土体至设计标高,并将开挖出的下部支护桩表面泥土清洗干净,再沿下部支护桩高度方向每隔一定间距进行植筋;将混凝土面板受力钢筋与混凝土挡土墙底板连接钢筋、下部支护桩植筋焊接牢固,然后浇筑混凝土面板;待混凝土面板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可进行墙后土方回填。所述下部支护桩可以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或其他具备支护性能的桩基;所述上部混凝土挡土墙可以为重力式、悬臂式、扶臂式、空箱式或其他具备挡土功能的结构;此外,还可以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在前排的下部支护桩前增设地基处理桩,在前排的下部支护桩后增设止水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永临结合、投资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1、图2所示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上部混凝土挡土墙;2-下部支护桩;3-混凝土面板;4-混凝土挡土墙底板连接钢筋;5-支护桩植筋;6-支护短桩;7-支承长桩;8-墙后土方;9-地基处理桩;10-止水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半支护式挡土墙,包括有上部混凝土挡土墙1、下部支护桩2和混凝土面板3;下部支护桩2根据其功能的不同,由单纯起支护作用的支护短桩6、兼起支护作用和承载作用的支承长桩7组成,下部支护桩2的桩距、排距、排数以及其中的支护短桩6、支承长桩7的数量需根据挡土高度、土体性质、地下水情况等通过计算确定。支护短桩6和支承长桩7组成深基础,支护短桩6、支承长桩7的主筋分别与上部混凝土挡土墙1的底板受力钢筋焊接牢固;混凝土挡土墙1底板前趾处需预留连接缺口并设置混凝土挡土墙底板连接钢筋4,同时对位于前排的下部支护桩2沿桩体高度方向每隔一定间距设立支护桩植筋5,在上部挡土墙1底板以下与位于前排的下部支护桩2之间设置混凝土面板3,混凝土面板3的受力钢筋需与混凝土挡土墙底板连接钢筋4、支护桩植筋5焊接牢固。所述下部支护桩2、上部混凝土挡土墙1、混凝土面板3三者形成整体框架结构。

实施例1的施工方案为:先将地基整平至下部支护桩2的实施高程,在整平的地基上按设计要求施打下部支护桩2;然后剥离出下部支护桩2主筋,并与上部混凝土挡土墙1的底板受力钢筋焊接,浇筑上部混凝土挡土墙1,并在混凝土挡土墙1的底板前趾处预留连接缺口和设置混凝土挡土墙底板连接钢筋4;待上部混凝土挡土墙1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前排的下部支护桩2前土体至设计标高,并将开挖出的下部支护桩2表面泥土清洗干净,再沿下部支护桩2高度方向每隔一定间距种植支护桩植筋5;将混凝土面板3的受力钢筋与混凝土挡土墙底板连接钢筋4、支护桩植筋5焊接牢固,然后浇筑混凝土面板3;待混凝土面板3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墙后土方8回填。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在前排的下部支护桩2前设置有地基处理桩9,在前排的下部支护桩2后设置有止水桩10。

实施例2的施工方案为:在整平的地基上按设计要求施打下部支护桩2、地基处理桩9、止水桩10;然后剥离出下部支护桩2主筋,并与上部混凝土挡土墙1的底板受力钢筋焊接,浇筑上部混凝土挡土墙1,并在混凝土挡土墙1的底板前趾处预留连接缺口和混凝土挡土墙底板连接钢筋4;待上部混凝土挡土墙1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前排的下部支护桩2前土体至设计标高,并将开挖出的下部支护桩2表面泥土清洗干净,再沿下部支护桩2高度方向每隔一定间距设立支护桩植筋5;将混凝土面板3的受力钢筋与混凝土挡土墙底板连接钢筋4、支护桩植筋5焊接牢固,然后浇筑混凝土面板3;待混凝土面板3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墙后土方8回填。

所述上部混凝土挡土墙1可以为重力式、悬臂式、扶臂式、空箱式或其他具备挡土功能的结构;所述支护桩2可以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或其他具备支护性能的桩基;所述地基处理桩9、止水桩10可以是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或其他满足功能的桩基。

上述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