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1467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属于基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大型钢结构梁、地铁基坑或大型深基坑的围护支护中,现场环境恶劣,钢支撑安装难度大,工程安全和人员安全必须得到保证,基坑土壤的不确定性,使在工程中完成基坑支护混凝土浇注时,围坎护架强度要求高, 这样往往加大基坑空间,增加用钢量和支护工件数,造成安装拆卸困难,结构造价高。现有的钢围护结构存在整体刚度低、稳定性差等缺点。

公开号为CN2026108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整体稳定易拔H型钢围护结构,包括H型钢,H型钢一端的腹板两侧分别设有起拔顶砧,H型钢一端的翼板上沿轴向设有一字长孔,相邻的两支H型钢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这种钢围护结构虽整体围护强度高,稳定性好,但是连接处的防水能力太差,容易造成基坑渗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基坑围护结构的整体刚度、稳定性、防水能力,而且构件可回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

一种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包括围护桩,所述围护桩由一H型钢和两个第一U型钢组成,所述H型钢为中空结构,且两侧分别焊接有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一U型钢,所述第一U型钢位于H型钢的两翼板之间,并与两翼板的端部焊接连接,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板上均设有通孔,相邻的围护桩之间通过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一U型钢卡接连接,并通过设在通孔内的螺栓进行固定,相邻的两个第一U型钢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H型钢一端的腹板两侧设有起拔顶砧。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四个。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还包括拐角连接桩,所述拐角连接桩由一中空矩形钢和两个第二U型钢组成,所述中空矩形钢相邻两面的外侧设有与围护桩的第一U型钢相互配合的第二U型钢。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拐角连接桩一端的相对两面的内侧设有起拔顶砧。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起拔顶砧上设有两个起拔孔。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U型钢与第一U型钢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密封垫的材质为橡胶或聚氯乙烯。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H型钢两翼板的厚度与H型钢腹板长度之和等于H型钢的翼板长度。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邻两围护桩之间、围护桩与拐角连接桩之间均通过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U型钢卡接,并通过螺栓进行进一步加固,整体刚度强,稳定性高,且U型钢连接处设有密封垫,防水性能好,而且围护桩和拐角连接桩均可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基坑围护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拐角连接桩与围护桩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H型钢,2、第一U型钢,3、通孔,4、密封垫,5、起拔顶砧,6、中空矩形钢,7、第二U型钢,8、起拔孔,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包括围护桩,所述围护桩由一H型钢1和两个第一U型钢2组成,所述H型钢为中空结构,且两侧分别焊接有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一U型钢,所述第一U型钢位于H型钢的两翼板之间,并与两翼板的端部焊接连接,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板上均设有通孔3,相邻的围护桩之间通过两个开口方向相反的第一U型钢卡接连接,并通过设在通孔内的螺栓9进行固定,相邻的两个第一U型钢连接处设有密封垫4。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H型钢一端的腹板两侧设有起拔顶砧5,便于围护桩的回收。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四个,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还包括拐角连接桩,所述拐角连接桩由一中空矩形钢6和两个第二U型钢7组成,所述中空矩形钢相邻两面的外侧设有与围护桩的第一U型钢相互配合的第二U型钢7。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拐角连接桩一端的相对两面的内侧设有起拔顶砧5。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起拔顶砧上设有两个起拔孔8,便于围护桩的回收。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U型钢与第一U型钢连接处设有密封垫,保证围护桩与拐角连接桩之间的防水性能。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密封垫的材质为橡胶或聚氯乙烯,防水性能高。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H型钢两翼板的厚度与H型钢腹板长度之和等于H型钢的翼板长度,结构稳定。

具体施工方法:

如图1至图3所示,先将第一U型钢2和H型钢1焊接连接,构成围护桩,将中空矩形钢6和第二U型钢7焊接连接,构成拐角连接桩,将围护桩和拐角连接桩按需要通过静压施工方法压入到土体中,并保证相邻围护桩的两个开口相反的第一U型钢2相互卡接、拐角连接桩的第二U型钢7与围护桩的第一U型2钢相互卡接,将螺栓9穿入通孔3内,使其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形成基坑围护体系,在基坑围护工程结束后,利用起拔装置与起拔顶砧5、起拔孔8配合,将围护桩和拐角连接桩回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