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基础补强处的叠合层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79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基础补强处的叠合层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上与待形成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的交界面和待叠合处的凿毛面;

设置于待补强处底部的夯实素土上的新垫层,设置于所述新垫层的上表面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新防水层;

旧防水层与所述新防水层的交接处涂有液体橡胶,其中,所述旧防水层位于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与其下部的旧垫层之间;

在待形成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的位置焊接有与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中的旧钢筋连接的新钢筋,所述焊接部位涂有环氧树脂;

在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上与待形成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上的待叠合处绑扎有分别与所述旧钢筋和新钢筋连接的叠合板钢筋,并在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上与待形成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的待叠合处植入有г形剪切销钉;

在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与待形成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的交界面上和待叠合处连续闭合布置有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由水泥钉固定并用氯丁橡胶粘结剂粘结,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上涂有缓涨剂;

在待形成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的位置浇筑有包覆所述新钢筋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同时在所述待叠合处浇筑有包覆叠合板钢筋的混凝土叠合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制作质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凿毛面的凹凸深度约为6mm,所述交界面和待叠合处的凿毛面不低于9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制作质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防水层的厚度为1.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制作质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钢筋的直径为12mm,间距为150mm,所述г形剪切销钉的直径为6mm,间距为300mm,所述г形剪切销钉的植入深度为50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构件制作质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的膨胀面朝向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

6.一种适用于基础补强处的叠合层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上与待形成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的交界面和待叠合处进行凿毛处理;

将待补强处底部的素土夯实,在所述素土上浇筑新垫层,在新垫层的上表面刷一道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新防水层;

在旧防水层与所述新防水层的交接处涂液体橡胶,其中,所述旧防水层位于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与其下部的旧垫层之间;

在待形成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的位置焊接与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中的旧钢筋连接的新钢筋,在焊接部位涂环氧树脂;

在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上与待形成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上的待叠合处绑扎分别与所述旧钢筋和新钢筋连接的叠合板钢筋,并在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上与待形成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的待叠合处植入г形剪切销钉;

在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与待形成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的交界面上和待叠合处连续闭合布置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水泥钉固定并用氯丁橡胶粘结剂粘结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上涂缓涨剂;

在待形成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的位置浇筑包覆所述新钢筋的新混凝土底板或承台,同时在所述待叠合处浇筑包覆叠合板钢筋的混凝土叠合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基础补强处的叠合层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凿毛处理的凹凸深度约为6mm,所述交界面和待叠合处不低于90%的凿毛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基础补强处的叠合层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防水层的厚度为1.5mm。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基础补强处的叠合层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钢筋的直径为12mm,间距为150mm,所述г形剪切销钉的直径为6mm,间距为300mm,所述г形剪切销钉的植入深度为50mm。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基础补强处的叠合层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的膨胀面朝旧混凝土底板或承台。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