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索端头渗水封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0608阅读:19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索端头渗水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基坑支护桩锚结构施工过程中,预应力锚索张拉预留PVC管、张拉段注浆不密实等因素,使锚索端头渗水无法避免。这种渗水现象看似无大影响,然而若放置不进行处理,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一是大量渗水影响现场施工;二是地下水位下降、基坑周围建筑安全无法保障。鉴于以上原因,尝试探索方法进行渗水封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锚索端头渗水封堵结构,要解决传统的结构易发生渗水对现场施工的影响以及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周围建筑安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锚索端头渗水封堵结构,设置在锚索端头位置处;包括有压在腰梁侧面、套接在锚索套管端部的垫板和套接在锚索上、紧压在垫板外部的锚具;所述腰梁侧面上、垫板的周围设有一层混凝土毛面;所述封堵结构还包括有覆盖在混凝土毛面、垫板和锚具外侧的锥形防水层以及用以引流的排水软管;所述锥形防水层的底部边缘延伸至混凝土毛面的外边缘,锥形防水层的顶部位于排水软管的中轴位置处;所述排水软管有一组,排水软管的一端埋设在锥形防水层中、锚索端头渗水点位置处;排水软管的另一端伸出锥形防水层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毛面为垫板周围腰梁侧面混凝土凿毛区,且混凝土毛面的外边缘超出垫板外边缘至少5cm。

优选的,所述排水软管的数目与锚索端头渗水点数目相适应,且通过粘接剂粘接在锚索端头渗水点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锚索端头渗水点位置位于垫板与腰梁之间的接缝处和/或垫板与锚具之间的接缝处和/或锚索与锚具外侧面之间的接缝处。

优选的,所述排水软管的数目与锚索端头渗水点数目相适应,且通过粘接剂粘接在锚索端头渗水点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排水软管的直径为12mm~18 mm,长度为0.5m~0.8 m。

优选的,所述锥形防水层的中轴与腰梁侧面垂直,锥形防水层的顶部底部的距离为15cm~20cm。

优选的,所述排水软管伸出锥形防水层的外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加长管,加长管的自由端延伸至基坑内集水井中或基础周围的水沟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锚索端头渗水点位置处连接排水软管,利用管道将渗水引出结构外,减小了水压对封堵结构产生的破坏和渗水对现场施工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水软管在进行漏水封堵的前对多个渗水点进行引流,从而不会由于渗水点的渗水对封堵造成影响,使得后续封堵工作顺利进行。

3、本实用新型在排水软管端部接加长管,将渗水回灌至地基中,避免了地下水位下降对基坑周围建筑安全造成的影响,保证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排水软管、2-锚索套管、3-锚索、4-垫板、5-锚具、6-混凝土毛面、7-防水层、8-腰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这种锚索端头渗水封堵结构,设置在锚索3端头位置处;包括有压接在腰梁8侧面、锚索套管2端部的垫板4和套接在锚索3上、紧压在垫板4外部的锚具5;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8侧面上、垫板4的周围设有一层混凝土毛面6;所述封堵结构还包括有覆盖在混凝土毛面6、垫板4和锚具5外侧的防水层7以及用以引流的排水软管1;所述防水层7的底部边缘延伸至混凝土毛面6的外边缘,防水层7的顶部位于排水软管1的中轴位置处;所述排水软管1有一组,排水软管1的一端埋设在防水层7中、锚索3端头渗水点位置处;排水软管1的另一端伸出防水层7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毛面6为垫板4周围腰梁8侧面混凝土凿毛区,且混凝土毛面6的外边缘超出垫板4外边缘至少5cm。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软管1的数目与锚索3端头渗水点数目相适应,且通过粘接剂粘接在锚索3端头渗水点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锚索3端头渗水点位置位于垫板4与腰梁8之间的接缝处和/或垫板4与锚具5之间的接缝处和/或锚索3与锚具5外侧面之间的接缝处。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软管1的直径为12mm~18 mm,长度为0.5m~0.8 m。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7的中轴与腰梁8侧面垂直,防水层7的顶部底部的距离为15cm~2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软管1伸出防水层7的外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加长管,加长管的自由端延伸至基坑内集水井中或基础周围的水沟中。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本次施工中,所用的排水软管1为PVC排水软管;当然在其他施工中,也可以选用其他材质的排水软管1。

步骤一、将垫板4周边至少5cm范围内的腰梁8侧面混凝土凿毛。

步骤二、在锚索3端头渗水点用粘接剂粘接直径15mm、长0.5m的PVC排水软管,将锚索夹片处、锚具5与垫板4缝隙处的渗水引入排水软管1中,必要时可增加排水软管1的数量,也可选择排水软管1的材质和尺寸。

步骤三、制备防水层材料,从垫板4的外缘凿毛处开始涂抹。外围水不漏稍微凝结后,再往锚具5中心涂抹,直至将垫板4、锚具5完全覆盖,涂抹防水层7呈圆锥形并挤压密实、稳固;防水层7的覆盖范围为垫板4凿毛区域及垫板4范围,最大厚度15cm(含锁具厚),渗水从PVC排水软管排出。

步骤四、防水层7凝固后,将排水软管1每间隔一个弯折扎紧,观察一段时间,看锚索3端头或周边是否渗水;如渗水,将排水软管1接长引至基坑内集水井或水沟;如不渗水,将水量较大的软管都弯折扎紧。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