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轮式多用途工程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5798阅读:10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轮式多用途工程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轮式多用途工程车,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多功能工程车大多是以装载机、拖拉机和汽车为底盘,开发成挖掘装载机,因其减震差,不能满足高速行驶的需要,越野性能差,只能进行简单的挖掘与推土作业,也不具备防护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轮式多用途工程车。使工程车具有多种用途,提高车辆的机动能力、行驶速度和防护能力,在特殊环境下有效保护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速轮式多用途工程车,包括车架,车架前端设有装载作业装置、附属装置和散热系统;车架后端设有支腿和挖掘作业装置;车架底部经悬挂系统与传动系统连接;车架中部设有液压系统,液压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并经动力系统与装载作业装置和挖掘作业装置连接;车架顶部设有驾驶室,驾驶室设有防护装置。

前述高速轮式多用途工程车中,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前桥和后桥;前桥上设有支承座、阻尼减震器、空气弹簧器和缓冲橡胶垫;后桥上设有限位机构。

前述高速轮式多用途工程车中,所述悬挂系统为,全浮式非独立悬挂结构。

前述高速轮式多用途工程车中,所述传动系统中设有差速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工程车辆,同时配装有装载铲斗和反铲斗,配备的附属装置可实现推铲、松土、夹爪、破碎、叉举等多功能的作业;通过特殊的密封处理,使整机涉水深度达到760mm;悬挂系统采用空气减震技术,使整机拥有很好的减震效果,最高行驶速度可达100km/h,具备很强的越野、机动能力;全封闭式的司机室,具备防御普通弹近距离攻击的能力,在特殊环境下可有效保护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图5是悬挂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装载作业装置、2-散热系统、3-传动系统、4-液压系统、5-车架、6-支腿、7-附属装置、8-悬挂系统、9-动力系统、10-控制系统、11-防护装置、12-挖掘作业装置、13-后桥、14-限位机构、15-前桥、16-支承座、17-阻尼减震器、18-空气弹簧器、19-缓冲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一种高速轮式多用途工程车,如图1-4所示,包括车架5,车架5前端设有装载作业装置1、附属装置7和散热系统2;车架5后端设有支腿6和挖掘作业装置12;车架5底部经悬挂系统8与传动系统3连接;悬挂系统8为,全浮式非独立悬挂结构。悬挂系统8如图5所示,包括前桥15和后桥13;前桥15上设有支承座16、阻尼减震器17、空气弹簧器18和缓冲橡胶垫19;后桥13上设有限位机构14。传动系统3中设有差速锁。车架5中部设有液压系统4,液压系统4与控制系统10连接,并经动力系统9与装载作业装置1和挖掘作业装置12连接;车架5顶部设有驾驶室,驾驶室设有防护装置11。

实施例

本例如图1-4所示。由装载作业装置1、散热系统2、传动系统3、液压系统4、车架5、支腿6、附属装置7、悬挂系统8、动力系统9、控制系统10、防护装置11、挖掘作业装置12等构成。

装载作业装置1上配备的附属装置7,通过自带的快换装置实现多功能的转换。

悬挂系统8采用了非独立悬挂,全浮式的悬挂形式,主要由后桥13、限位机构14、前桥15、阻尼减震器17、空气弹簧器18等组成,其核心为空气弹簧减震机构,包括支承座16、空气弹簧器18、缓冲橡胶垫19。其工作原理主要靠空气弹簧18的充放气来实现保持车架的水平,空气弹簧18内的空气量取决于空气弹簧18上的载荷量,载荷增加时补充空气,载荷减少时排放空气,这样可保持车架的高度。传动系统3的主传动装置中增加差速锁,实现前桥15与传动系统3的接通与断开,增强复杂路面的通过性与越野性。通过在在驾驶室的表面加装防护装置11,能防御普通弹的近距离攻击。

本例的工程车在不同路况下,为实现高速行驶时整机的稳定性,通过对悬挂系统介入空气减震技术,使整机在高速行驶时,平稳舒适,使整机得到很好的减震效果。为增强工程车的越野性,驱动形式实现两驱与四驱的互换。为实现工程车的多功能性,通过装载臂前端的快换附属装置,实现功能间的互换,一机多用,使整机拥有推铲、松土、夹爪、破碎、叉举等功能。在特殊环境下,为了保护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驾驶室表面加装防护装置,实现防御轻型武器的近距离攻击。

为满足本例工程车高机动性能和多种作业功能要求,具体实施时对传动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保证整机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和较好的操控性,实现较高的行驶速度和较强的越野行驶能力,另一方面要确保装备能适应各种作业工况,满足低速大扭矩的功率输出。因此,空气弹簧的减震技术与驱动形式的差速控制技术实现了整机的机动灵活性;整机采用两头忙的前装载作业机构后挖掘作业机构的结构形式,同时通过其配备的附属装置,可一机多用,实现了推铲、装载、松土、夹爪、叉举等作业功能;司机室的防护功能,可以防御普通弹的近距离攻击,有效保护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