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散体吨袋堆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5064阅读:1176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散体吨袋堆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木工程静载试验检测时涉及到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压重反力使用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人工压重堆载装置,尤其是一种整体式散体吨袋堆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压重反力主要来自1、锚拉桩、锚杆;2、人工堆载;3、利用试验桩自身的摩阻力(自平衡荷载箱)。但由于场地条件限制,锚拉桩或锚杆不能施工,自平衡荷载箱也由于桩身摩阻力远远小于端承力等原因,使用也受限制。人工地面压重堆载基本上不受场地条件和桩身自身摩阻力和端承力比例的影响,在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中广泛采用,下面重点讲述压重堆载。

但散体材料堆载时往往堆不高,易垮塌,不安全,堆载量也上不去。

压重堆载法能适应多种情况,适应性最广,使用最多。目前压重堆载方式有砂、石、土、水袋和砂、石、土、水箱,金属材料,混凝土预制件,条石块石等,为了大大降低堆载成本,压重反力装置很少考虑采用运输量庞大的预制金属材料和预制混凝土块,更多的是考虑施工现场的现成材料如泥土,砂、石料或水等,现场有钢筋也可用于压重堆载。目前压重堆载主要问题是,所有堆载都是属于散体堆载,其特点在于:1、堆载物间没有有效连接,堆不高,即使堆高了稳定性也差,不安全,无法检测。2、因其安全性,堆载重量上不去。3、上面的堆载物压下面的堆载物,堆在下面的堆载物要承受来自上面堆载物的巨大的重量,对下面堆载物承受压力的能力要求很高。4、若下面的堆载物是泥土,砂石、块石或是水箱(袋)等,堆高时,堆载物要横向运动,危险性增大。若是金属材料或混凝土预制件堆载可以实现较大吨位,国内大吨位基桩检测压重堆载基本上都是这两种堆载材料实施的。但金属材料或混凝土预制件也有很大缺点,就是运输量太大,而且是来回往复运输,运输时基本是大吨位车辆,且满载运输,对运输车辆损害大,对公路、桥梁造成很大负担甚至是伤害,同时吊装工作量也很大,运输费吊装费很高。施工现场运输对施工便道要求也很高,加固施工便道很费时费力。

因此,现有土木工程基桩检测时涉及到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压重反力使用的人工压重堆载设备存在缺陷。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经济、快捷且能实现较大吨位现场散体材料堆载的整体式散体吨袋堆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通过圈围的方式将散体材料集中,并通过散体材料的自重加载在钢绳网上形成内拉,让散体吨袋能有效的堆高,实现较大吨位现场散体材料堆载(堆重),并且有效防止散体吨袋垮塌。堆得越高,底部越厚重,钢绳网中心凹陷越明显,内拉力量越强;散体吨袋越向平台中心聚集。该装置底部为钢结构平台,平台四周为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网格墙间由多层钢绳网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平台与堆载平台搭建方式相似,不同的是放好次梁后,与次梁垂直方向铺设通长钢板,钢板间有效连接,钢板边缘焊接14号槽钢。钢板长边方向(次梁端头方向)吊放网格钢钢结构墙片,墙脚放在钢板边缘的槽钢里,墙片用支杆与地面支撑,墙片垂直。吊装另2边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片,并与原先安装的2片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片螺栓连接。吊装吨袋,满铺一层吨袋后,在吨袋上放满放钢绳网,钢绳网与四周钢结构组合网格墙槽钢长螺杆连接,并拉紧钢绳网。然后堆第二层吨袋,在第二层吨袋上再安钢绳网,并拉紧钢绳网,然后堆码上一层,直到堆载重量满足检测要求。当四周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片高度不能满足堆码要求时,再在原钢结构组合网格墙上安装上一层钢结构组合网格墙,上下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用柱连接器连接,堆码最后一层吨袋并安好钢绳网后该装置构成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由槽钢焊接而成,单片高1.1米,长为6米、9米、12米等,单片墙边用20号槽钢,中间用10号槽钢,边柱用200mm×200mm方柱。安装时可将2片单片钢结构墙用钢板焊接,组成2.2米高的双片钢结构墙,以便加快安装速度,运输也方便。但上下单片墙间留40间隙,以便安装钢绳网。以上金属材料规格可根据具体堆载高度和堆载散体材料进行加固或另选其他规格型材。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利用检测平台作为装置底座;2、四周钢结构组合网格墙分层组合加高,墙脚利用平台作为内拉;3、钢绳网作为内拉,又对吨袋进行一定程度分层。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是:吨袋堆码时多为施工现场材料,如泥土,砂、石料等。如果是泥土,其侧向变形大,利用平台次梁和钢板的内拉力可有效防止底部吨袋的侧向变形和侧向移动,使底层吨袋稳定。钢绳网拉紧后可提供较大内拉力,可防止上层吨袋侧向向平台外变形和侧向向平台外移动。

重要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绳网对吨袋有大型网袋作用。因此,压重泥土装在吨袋内,吨袋又装在网袋内。最后压重泥土、吨袋和钢绳网形成了一种特殊结构。对土体类似于有结构层的加筋土,对于堆载结构形成土体变形竖向向下、侧向变形向外与装置内拉向内移动形成互锁效应。从而使整个堆载装置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实用新型的堆载多层时,第二层吨袋在钢绳网上要引起钢绳网向下变形,变形量中部最大,边缘最小,这将产生两种作用:第一种作用是:钢绳网的变形对钢结构组合网格墙产生向内拉力,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的向内拉力限制泥土的侧向变形和位移,也对泥土的竖向变形起限制作用。第二种作用是:由于中部变形大,吨袋将向装置中部内倾斜,减小了泥土吨袋的向装置外侧的侧压力和侧向位移。因此吨袋可持续堆码加高而保持稳定,保证堆载重量的实施和安全。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散体吨袋堆载装置,具有压重堆载基体,所述压重堆载基体为钢结构平台,所述钢结构平台四周固定安装有钢结构组合网格墙,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将钢结构平台圈围构成吨袋容纳腔,所述吨袋容纳腔内至少设置有一层与钢结构平台平行的钢绳网,所述钢绳网的钢绳直径为5-30mm,所述钢绳网的四周边缘固定有长螺杆,所述钢绳网的四周的长螺杆通过螺母和钢板垫子与钢结构组合网格墙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垂直方向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可以具有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用柱连接器。以便于让钢结构组合网格墙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叠加,以增高钢结构组合网格墙高度,满足堆码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可以由槽钢焊接而成,具有墙边、墙面和边柱,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的墙边采用20号槽钢,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的墙面采用10号槽钢,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的边柱采用200mm×200mm方柱,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单片墙边高1.1米,长为6~12米。

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散体吨袋堆载装置,安全、经济、快捷且能实现较大吨位现场散体材料堆载。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整体式散体吨袋堆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中整体式散体吨袋堆载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整体式散体吨袋堆载装置,具有压重堆载基体,所述压重堆载基体为钢结构平台1,所述钢结构平台1四周固定安装有钢结构组合网格墙2,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2将钢结构平台1圈围构成吨袋容纳腔3,所述吨袋容纳腔3内设置有一层与钢结构平台1平行的钢绳网4,所述钢绳网4的钢绳直径为5-30mm,所述钢绳网4的四周边缘固定有长螺杆5,所述钢绳网4的四周的长螺杆5通过螺母和钢板垫子与钢结构组合网格墙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2垂直方向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具有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用柱连接器6。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2由槽钢焊接而成,具有墙边、墙面和边柱,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的墙边采用20号槽钢,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的墙面采用10号槽钢,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的边柱采用200mm×200mm方柱,所述钢结构组合网格墙单片墙边高1.1米,长为12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