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刀片螺旋地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1579发布日期:2021-03-05 12:40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弯曲刀片螺旋地锚的制作方法
弯曲刀片螺旋地锚
1.分案申请信息
2.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2月3日、申请号为201410728051.6、发明名称为“弯曲刀片螺旋地锚”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3.本发明针对于一种地锚,其具有从所述地锚轴向延伸的刀片及径向向外延伸的螺旋状板。特定来说,本发明针对于一种具有地面啮合刀片的地锚,所述地面啮合刀片相对于所述地锚的纵向轴线向外弯曲且具有旋转扭曲或螺旋。


背景技术:

4.地锚通常用于支撑各种结构且供公用事业用于锚定支撑件、电线杆等等。锚通常具有拥有正方形或圆形横截面的伸长的轴。轴的顶部端具有用于耦合到旋转驱动组合件的驱动连接。底部地面啮合端具有固定到毂的一或多个螺旋状向外延伸的负载支承板。
5.颁予哈密尔顿(hamilton)等人的第4,981,000号美国专利揭示一种具有螺旋状板及扁平前导尖端的地锚。如所展示的前导尖端的中心显现为与中心轴线对准。切削刃的角度经定位使得顶点通向第二切削刃与螺旋状刀片之间的相交点以促进土壤围绕所述毂的移动。图7展示从中心轴线向外成角度且与螺旋的前缘对准的前尖端的面。
6.在颁予迪茨克(dziedzic)的第4,334,392号美国专利中揭示螺旋锚的一个实例。此装置为具有拥有一或多个专门化锚部件的伸长的杆的模块化螺旋锚。轴还包含倾斜定向的斜面土壤穿透前导件以促进安装于岩土中。所述锚具有管状杆接纳毂,所述毂具有多边形横截面。向外延伸的螺旋状刀片固定到所述毂。
7.颁予哈密尔顿等人的第5,408,788号美国专利揭示一种具有用于接纳扳手的中空毂的螺旋锚。螺旋状负载支承元件从所述毂向外突出。伸长的尖头铲从端远离所述毂延伸。所述铲在所述毂的相反侧上具有两个直径相对的有角切削缘。
8.颁予邦德(bond)等人的第4,617,692号美国专利揭示一种用于在墙壁中钻出一孔的钻孔尖端及膨胀锚。使螺纹轴沿第一方向旋转以在钻孔尖端附接到轴的端的情况下使锚膨胀。接着使所述轴沿相反方向旋转以将所述轴从所述尖端旋开。
9.颁予吉亭(geeting)的第4,750,571号美国专利揭示一种具有可弃式尖端的钻孔设备。可弃式切削尖端附接到定位于地屏内的螺旋钻区段。尖端通过剪切销或栓附接到螺旋钻。当从地面移除螺旋钻时剪切销断开,借此将钻孔尖端留在地面中。
10.颁予巴尔(barr)的第4,898,252号美国专利揭示一种用于旋转式钻头的切削尖端。所述钻头包含附接到形成用于切削元件的载体的多个板的磨损表面。随着切削刃磨损,所述板脱离以增加切削刃的后部分的余隙且减小磨损表面的大小以减小钻孔阻力。
11.颁予卢克斯(lukes)的第5,899,123号美国专利揭示一种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具有通过脆弱线连接到所述螺纹紧固件的钻孔尖头。钻孔尖端穿过工件钻出一孔直到钻孔尖端啮合倾斜表面为止,借此致使钻孔尖端脱离螺纹紧固件。
12.颁予温特沃斯(wentworth)等人的第6,588,515号美国专利揭示一种岩石钻头,所述岩石钻头具有耙入到钻头的切口中的多个切削齿。所述齿成约30
°
的角度以提供剪切切削力。所述齿的布置减少施加到壳体的冲击及振动。
13.颁予泷口(takiguchi)等人的第7,182,556号美国专利揭示一种具有可弃式嵌件尖端的钻孔机。所述钻孔机具有钻孔主体及附接到所述主体的嵌件。主体的端具有如图2中所展示的多个导引凹槽。可移除尖端具有啮合导引凹槽的凸部分。所述钻孔机不具有脆弱或脱离部分。
14.颁予乔丹(jordan)等人的第8,109,700号美国专利揭示一种用于钻头或螺旋钻的可替换尖端。如图1中所展示,可替换尖端具有旋入到螺旋钻的轴中的螺纹孔中的螺纹轴。在图5中所展示的实施例中,螺旋钻具有可移除地耦合到螺旋钻的轴的端部分。螺旋钻的尖端不包含脆弱部分。
15.尽管这些先前装置通常已适合于其既定用途,但业内持续需要经改进的地锚。


技术实现要素:

16.本发明针对于一种螺旋地锚及用于将地锚驱动到地面中的组合件。特定来说,本发明针对于一种螺旋地锚,其具有在所述地锚的远端处的地面啮合刀片,所述地面啮合刀片沿着相对于所述地锚的纵向旋转轴线倾斜地形成的轴线延伸。
17.本发明的地锚具有地面啮合端,所述地面啮合端形成能够使锚稳定且通过地面中的驱动组合件而穿透地面的尖头刀片或铲状尖端。所述地锚还包含毂,所述毂具有用于支撑负载及/或用于锚定缆索、牵索或其它结构的螺旋状负载支承螺状物。具有尖头刀片的地面啮合端具有能够穿透各种土壤及岩石条件中的地面同时将经松动土壤直接引导到螺旋状板的成角度面。
18.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能够穿透地面以支撑负载或锚定结构的地锚,其中所述地锚可用于硬及软土壤中。地锚的地面啮合端处的刀片以一角度定向以辅助穿透地面且使土壤松动以允许螺旋状板穿透地面。
19.本发明还针对于一种可与常规驱动设备一起使用而不需要修改现有驱动或钻孔设备的地锚。
20.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提供一种具有刀片的地锚,所述刀片可在软及硬土壤中使用且也能够高效地穿透较硬底土而不需要替换钻头或从地面移除组合件以更换组合件或锚定部件。
21.本发明的螺旋地锚组合件具有拥有负载支承螺旋状螺板的毂及地面啮合刀片端,所述地面啮合刀片端能够穿透地面以辅助将负载支承螺状物驱动到地面中达支撑所要辅助或锚定既定结构所必需的深度。
22.本发明的地锚具有从毂轴向延伸的刀片,其中所述刀片具有会聚到形成地面啮合轴向面的尖端的倾斜侧面。所述轴向面可具有实质上垂直于地锚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钝平坦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片具有相对于地锚的纵向轴线以倾斜角度朝向所述轴向面会聚的至少两个相反螺旋主面。所述刀片的基底部分具有实质上梯形形状而所述轴向面具有实质上矩形形状。
23.所述刀片的侧面优选地具有在被驱动到地面中时沿着地锚的旋转方向发生的螺
旋曲率。所述螺旋表面形成具有扭曲的螺旋配置的刀片。刀片的前切削刃定向于螺旋状板的前缘的前方以朝向螺旋状板的前缘引导经松动土壤。所述前切削刃从刀片的地面啮合轴向面以螺旋延伸到螺旋状板的前缘上方且在其前面的点。
24.所述刀片的侧面相对于所述刀片沿轴向及纵向方向扭曲及螺旋以提供具有与螺旋状板的螺旋互补的螺旋形状的刀片。所述螺旋侧面相对于刀片的纵向轴线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刀片的纵向轴线优选地相对于地锚的纵向中心轴线倾斜地定向,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界定地锚的旋转轴线。刀片的主侧面沿着刀片的纵向长度在刀片的基底部分处的相应边缘与轴向面的侧边缘之间形成约25
°
到约35
°
且通常约30
°
的螺旋。所述轴向面沿着刀片的主面的侧边缘沿地锚在穿透地面时的旋转方向从主面在刀片的基底部分处的对应底部边缘旋转约25
°-
35
°
且通常约30
°

2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刀片具有耦合到地锚的本体的具有实质上梯形形状的基底部分及具有实质上矩形形状的外轴向面。所述侧面的远端边缘不平行于刀片的基底部分的边缘以形成螺旋形侧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侧面的远端边缘相对于在刀片的基底部分处的相应边缘成约30
°
的角度。刀片的纵向轴线相对于地锚的纵向中心轴线及地锚的旋转轴线以约15
°-
25
°
及优选地约20
°
的角度定向。
26.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方面基本上通过提供一种地锚来实现,所述地锚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顶部面及地面啮合底部面以及界定所述地锚的旋转轴线的中心纵向轴线。刀片从所述本体的所述底部面延伸。所述刀片具有第一主面、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反的第二主面、在所述第一与第二主面之间延伸的第一副面及在所述第一与第二主面之间延伸的第二副面。所述主面及副面中的每一者会聚到地面啮合轴向面。所述刀片具有从所述刀片的基底延伸到所述轴向面且相对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纵向轴线以倾斜角度定向的纵向中心轴线以使所述轴向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从所述第一及第二主面径向向外定向。
27.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及优点还通过提供一种地锚来实现,所述地锚包括毂,所述毂具有地面啮合螺旋状板,所述地面啮合螺旋状板具有用于穿透地面的前缘及尾缘。所述螺旋状板具有用于在地面中支撑负载的尺寸。具有顶部面的本体耦合到所述毂且具有地面啮合底部面。所述本体具有延伸穿过所述地锚的中心纵向轴线。刀片从所述本体的所述底部面延伸,其中所述刀片具有:基底部分,其具有与所述本体的所述中心轴线对准的中心轴线;及多个螺旋侧表面,其会聚到地面啮合轴向面中。所述刀片具有相对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纵向轴线倾斜地延伸的纵向轴线。
28.本发明的目标及优点进一步通过提供一种地锚来实现,所述地锚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拥有用于与旋转式驱动装置耦合的轴的顶部面及地面啮合底部面。所述本体具有延伸穿过所述地锚的界定所述地锚的旋转轴线的中心纵向轴线。地面啮合刀片从所述本体的所述底部面延伸。所述刀片具有会聚到实质上平坦的地面啮合轴向面中的多个螺旋表面。所述刀片具有在所述本体的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轴向面的中心之间延伸的纵向中心轴线,其中所述刀片的所述纵向轴线相对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纵向轴线以倾斜角度延伸。所述轴向面具有与所述本体的外边缘实质上轴向对准的最外边缘。
29.本发明的各种目标、优点及突出特征根据形成最初揭示内容的部分的本发明的附图及详细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30.以下是对图式的简洁描述,其中:
31.图1是地锚及用于将地锚安装到地面中的驱动组合件的分解透视图;
32.图2是地锚的前视图,其展示刀片相对于螺旋状板的角度;
33.图3是在一个实施例中与毂及螺旋状板分离的螺旋地锚的侧视图;
34.图4是图3的螺旋地锚的仰视端视图;
35.图5是螺旋地锚及螺旋状板的端视图;
36.图6是地锚的前视图,其展示经松动土壤沿着刀片及螺旋状板的表面的路径;
37.图7是从图6的左边截取的螺旋地锚的侧视图;
38.图8是图6的螺旋地锚的侧视图;
39.图9是图6的螺旋地锚的右侧视图;且
40.图10是图6的螺旋地锚的后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本发明针对于用于穿透地面以锚定或支撑结构的铲状尖头螺旋地锚。如图1及2中所展示,使用市售钻孔设备将地锚10驱动到地面中达选定深度。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的钻孔设备包含用于与地锚10配合的具有正方形横截面的驱动部件。一旦地锚被驱动到地面中,便移除驱动部件12,如图1中所展示。锚定杆耦合到地锚且连接到支撑件或牵索以用于锚定既定结构。在第4,334,392号、第5,408,788号及第5,575,122号美国专利中揭示钻孔设备及锚定组合件的实例,所述美国专利特此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42.参考图式,地锚10包含地面啮合铲状尖头前导件18及毂20。前导件18及毂20通过焊接而如图1-10中所展示耦合在一起。在所图解说明的实施例中,如所展示的毂20具有实质上正方形横截面,具有用于接纳驱动部件12的中空内部。毂20具有用于与驱动部件12配合的顶部端24及耦合到地面啮合前导件18的底部端26。如图1及2中所展示,螺旋状螺板28固定到毂20的外面以用于穿透地面且锚定及/或支撑所述结构。螺旋状螺板28具有足以锚定及支撑所要结构的尺寸。在一个实施例中,螺旋状螺状物具有耦合到地面啮合前导件18的一部分的前缘30及靠近毂20的顶部端24的尾缘32。
43.地锚10的地面啮合前导件18具有本体部分34,本体部分34具有顶部面36及底部面38。本体部分34的顶部面36包含沿向上方向轴向延伸的轴40,如图4中所展示。轴40具有拥有轴向孔的实质上圆柱形状,如此项技术中已知。轴向孔通常具备用于与锚杆或支撑结构配合的内螺纹。
44.如图1及2中所展示,本体34具有实质上对应于毂20的尺寸的外尺寸且通过例如焊接等适合手段耦合到毂20。本体34具有从顶部面36沿着本体的顶部边缘的径向区段向下螺旋的螺槽部分42。如图3中所展示,螺槽部分42形成前导件18的外表面以用于支撑螺旋状板28的前缘。螺槽42具有用于在地锚的旋转期间向上朝向螺旋状板导引经松动土壤的倾斜底部表面44。如图式中所展示,螺旋状板28的前端沿着螺槽部分42延伸超过毂22的底部面38。螺旋状板的前缘通常通过焊接固定到螺槽部分42的外径向面。
45.地面啮合刀片46从本体34的底部面38轴向延伸。如图式中所展示,刀片46具有会聚到刀片46的底部端或远端处的轴向端面48的锥形侧。界定刀片46的近端的顶部端处的基
底部分50与本体34整体地形成。
46.刀片46具有朝向轴向端面48会聚的第一主面52及第二相反主面54。第一副面56及第二副面58会聚到轴向端面48。第一副面56在第一主面52与第二主面54之间且沿着所述主面的第一侧边缘延伸。第二副面也在第一主面52与第二主面54之间沿着主面的相反侧边缘延伸。所述主面及副面中的每一者界定沿着刀片46的纵向轴线延伸的螺旋表面,以使得刀片46具有用于穿透地面的扭曲或螺旋配置。轴向端面48通常具有位于垂直于地锚及本体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中的平坦表面。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轴向端面48具有由主面52及54以及副面56及58的底部边缘界定的实质上矩形配置。
47.刀片46在刀片的接合本体34的基底部分50处具有实质上梯形横截面。如图5的实施例中所展示,基底部分50实质上以纵向中心轴线64为中心。第一主面50及第二主面52相对于彼此倾斜,且第一副面54及第二副面56相对于彼此倾斜。第一及第二副面也相对于第一及第二主面倾斜地形成。如图式中所展示,刀片的面中的每一者从实质上梯形基底部分50会聚到实质上矩形轴向端面48。
48.第一主面52及第一副面56会聚以形成前切削刃62。前切削刃62具有从刀片46的基底部分50延伸到轴向面48的弯曲螺旋形状。前切削刃62界定刀片46的径向最外边缘。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主面52以径向远离中心轴线64的角度倾斜。如图式中所展示,前切削刃62及第一主面52延伸到螺旋状板28的前缘30的顶部表面上方。在优选实施例中,整个切削刃62及第一主面52在螺旋状板的前缘30的前方定向,如图7中所展示。
49.本体34具有延伸穿过毂20的中心轴线及地锚10的纵向轴线的中心纵向轴线64。当地锚10被驱动到地面中时,轴线64对应于所述地锚的纵向旋转轴线。刀片46具有纵向轴线66,纵向轴线66相对于地锚10的纵向轴线64以倾斜角度延伸以使得刀片46相对于本体34及纵向轴线64沿径向向外及轴线方向延伸。刀片46的纵向轴线66与纵向轴线64相交,如图6中所描绘。
50.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刀片46的轴向端面48具有在实质上垂直于中心轴线64的平面中延伸以形成钝端面的实质上平坦表面。如图1及2中所展示,刀片46在本体部分34上经定向使得基底部分50实质上定位于本体部分34的中心。轴向端面48为偏心的且从中心轴线64径向间隔开使得刀片46的切削刃从中心纵向轴线径向向外间隔开。轴向端面48在地锚10的旋转期间以圆形路径围绕中心轴线旋转,如图4中的线60所描绘。轴向端48具有能够在将地锚安装于地面中的初始阶段期间穿透土壤且允许刀片46穿透地面并防止地锚从既定穿透位点移动或行移直到地锚的螺旋状板能够穿透地面为止的表面积及尺寸。轴向面48从中心轴线64径向向外间隔开,以使得轴向端面的最外边缘与本体34的径向外边缘35实质上对准,使得刀片46及轴向面48以实质上对应于本体34的直径的路径松动土壤,如图6中的线82所描绘。
51.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刀片46的邻接螺旋面中的每一者在所述面之间形成螺旋刃。如图式中所展示,第一副面56与第二主面54接合以界定螺旋刃68,螺旋刃68相对于地锚10的旋转方向(由图4中的箭头69指示)尾随前切削刃62。第二主面54与第二副面58接合以界定螺旋刃70。第二主面58与第一主面52接合以界定螺旋刃72。如图6中所展示,螺旋刃72相对于地锚在安装于地面中期间的旋转方向从前切削刃62径向向内间隔开。
52.刀片46被定向为其纵向轴线66相对于地锚及本体的纵向轴线64成倾斜角度,以使
得前切削刃62及轴向面48以从纵向中心轴线64径向向外间隔开的圆形路径60行进。刀片46可定向为所述刀片的纵向轴线与中心纵向轴线相交且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64以约15
°
到25
°
且优选地约20
°
的角度定向。在图6中所展示的实施例中,刀片46被定向为纵向轴线66与纵向中心轴线64成约20
°
且具有一长度使得前切削刃62及轴向面48的外拐角如6图中所展示从旋转轴线64界定实质上对应于本体34的平均半径的半径86。
53.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前切削刃62形成圆形切削路径60以使得圆形切削路径60的至少一部分从本体34的外边缘35径向向外间隔开,如图5中所展示。第一主面52形成轴向面48的边缘74且第一副面56形成轴向面48处的边缘76以界定轴向面48的前拐角切削刃78。拐角78界定轴向面48的切削刃且界定半径86上与纵向中心轴线64间隔最远的点,且形成由图4中的虚线60指示的切削圆圈。如图4中所展示,轴向面48的前拐角切削刃78与本体34的外边缘轴向对准以松动实质上等于本体34的面积的面积中的土壤以辅助螺旋状板28穿透地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前拐角切削刃78从第一主面52及第一副面56径向向外间隔开。优选地,所述轴向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本体34的中心纵向轴线64从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径向向外定向。
54.第一主面52及第二主面54沿着刀片46的相应面的纵向尺寸形成约25
°
到约35
°
的螺旋。第一主面52形成轴向面48处的第一边缘74且第二主面54形成轴向面48处的第二边缘90。第一边缘74及第二边缘90彼此实质上平行且相对于刀片46的基底50处的相应面的对应底部边缘形成约25
°-
35
°
的角度。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轴向面48的边缘74及90相对于刀片46的基底50处的相应面的底部边缘成约30
°
的角度。副面56及58在基底50处的相应面的底部边缘之间以类似方式螺旋。轴向面48的相应边缘76及94相对于相应面的底部边缘成约50
°-
70
°
的角度。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边缘76及94相对于刀片46的基底处的相应面的相应底部边缘成约60
°
的角度。
55.如图5及图6中所展示,刀片46的纵向轴线66的倾斜及刀片的轴向长度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64从第一主面52的顶部边缘径向向外定位前拐角切削刃78。第一主面52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64径向向外倾斜且相对于第一主面52的顶部边缘处的基底部分50向外倾斜。前切削刃62沿大体轴向方向且以从第一主面52径向向外延伸的倾斜角度以螺旋定向延伸,以使得轴向面48的前拐角切削刃78从第一主面52径向向外定向。如图2及图9中所展示,前切削刃62从刀片46的基底部分50径向向外弯曲到轴向面48以使得轴向面48的拐角从刀片46的基底部分50径向向外间隔开。
56.在使用期间,如同在先前实施例中将地锚10连接到旋转式驱动组合件且通过驱动设备的旋转驱动力将其驱动到地面中。钝轴向端48最初穿透表面处的土壤以将地锚10驱动到地面中。在地锚10被驱动到地面中时,刀片的螺旋面朝向螺旋状板28引导土壤。螺旋状板28穿透地面达用于锚定或稳定既定结构的所要深度。刀片48与本体34及螺旋状板28一起定向以使得前切削刃62及第一主面52倾斜以沿着主面52向上将土壤引导到螺旋状板28的前缘,如图6中的线84所指示。如图6中所展示,前切削刃62及第一主面52延伸到螺旋状板28在前缘处的顶部面上方。刀片46相对于地锚10的旋转方向在前缘30的前面与轴向面48成角度以朝向螺旋状板馈送经松动的土壤。
57.尽管已选择各种实施例来图解说明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做出各种改变及修改,此并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