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修复的抗压井盖及安装其的方法_2

文档序号:9520139阅读:来源:国知局
36]图4是本发明又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图4中区域X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6是圈体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7是图6中区域W的局部放大图;
[0040]图8是圈体又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 ]图9是盖体的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10是盖体的又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11是图10中区域T的局部放大图。
[0044]图中:
[0045]100、圈体;110、开口 ;120、第一包边;121、第一导流槽;130、第二包边;131、第二导流槽;140、挂钩;150、转动槽;160、起吊孔;170、加强筒;171、支托环;1711、第二锁止部;181、第一加强肋板;182、第二加强肋板;190、第一盖体开启口 ;
[0046]200、盖体;210、防滑凸起;220、第三包边;221、第三导流槽;231、第三加强肋板;232、第四加强肋板;240、开启通孔;250、第二盖体开启口 ;
[0047]311、销轴;312、固定板;3121、第一转动通孔;313、转动板;3131、第二转动通孔;400、托盘;500、锁止板;5001、第一锁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优选实施方式
[0049]如图1-图11所示,一种用于修复的抗压井盖,包括横截面为环形的薄板状的圈体100和盖合在所述圈体的通孔的盖体200,圈体100的宽度至少为16cm ;
[0050]圈体的外侧壁和所述圈体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包边120和第二包边130,所述第一包边120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包边120的下表面分别超出所述圈体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包边130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包边130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包边130的下表面分别超出所述圈体的上表面和所述圈体的下表面,所述盖体的周侧设有第三包边220,所述第三包边220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三包边220的下表面分别超出所述盖体的上表面和所述盖体的下表面,通过第一包边120保证圈体与路面之间无缝隙并且保证圈体的边缘的强度,防止圈体的边缘被碾碎,通过第二包边130和第三包边220保证圈体的内边缘和盖体的外边缘的强度,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0051]所述圈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圈体加强机构,所述盖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盖体加强机构,通过圈体加强机构保证圈体的强度,通过盖体加强机构保证盖体的强度。
[0052]圈体的上表面和盖体的上表面均设有防滑凸起210或防滑凹槽。通过防滑凸起210或防滑凹槽的设置,防止行人、车辆行走或行驶在本发明上时侧滑,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抗压性能,还可增大圈体的宽度。
[0053]第一包边120的上部、所述第二包边130的上部和所述第三包边220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一导流槽121、第二导流槽131和第三导流槽221,所述第一导流槽121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导流槽131的下表面均与所述圈体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三导流槽221的下表面与所述盖体的上表面平齐。通过第一导流槽121、第二导流槽131和第三导流槽221的设置保证第三包边220的内部、第二包边130的内部和第一包边120的内部与第一包边120的外部可以连通起来,方便排水或对水进行导流。
[0054]盖体盖合在圈体的通孔上的方式有多种,本处就盖体铰接在圈体的通孔的结构做以下详细说明,铰接时,本发明还包括销轴311,所述圈体的内壁上设有转动槽150,所述圈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板312,两个所述固定板312上均设有与所述销轴311配合的第一转动通孔3121,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转动槽150间隙配合的转动板313,所述转动板313上设有与所述销轴311间隙配合的第二转动通孔3131,所述销轴311依次穿过设置在一个所述固定板312上的第一转动通孔3121、所述第二转动通孔3131和设置在另一个所述固定板312上的第一转动通孔3121将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圈体上。
[0055]本发明还包括第一盖体开启机构,所述第一盖体开启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盖体上的开启通孔240和固定在所述盖体的下表面的托盘400,所述托盘400的边缘向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延伸以将所述开启通孔240罩设在内,所述开启通孔240设置在所述转动板313的相对侧的边缘。通过第一开启机构可以将盖体打开。其具体打开方式为:使用带有钩子的杆状工具,将钩子从开启通孔240穿入托盘400与盖体围成的空间内,然后向上提拉钩子,从而使得盖体绕销轴311转动,以打开盖体。
[0056]圈体的外边缘的形状、圈体的内边缘的形状、盖体的外边缘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等任意形状,只要保证圈体的内边缘的形状与盖体的外边缘的形状相同即可,同时为了保证圈体与盖体的间隙配合,在圈体与盖体之间留有宽度相等的间隙,圈体的外边缘围成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圈体的内边缘围成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相应地,所述盖体的外边缘围成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0057]第二包边130的下部向下延伸出所述圈体的下表面以形成筒状的加强筒170,所述加强筒170的延伸端到所述圈体的下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包边120的下表面到所述圈体的下表面的距离。通过加强筒170的设置,提高了圈体的强度。
[0058]圈体加强机构包括第一加强肋板181和第二加强肋板182,其中:
[0059]所述第一加强肋板181为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强筒170的外壁另一端延伸向所述第一包边120的内侧壁的条状肋板,所述第一加强肋板18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包边120的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一加强肋板18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圈体的通孔的形状中心对称,并且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延伸方向指向所述圈体的通孔的中心对称轴;所述第二加强肋板182为横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的肋板,所述第二加强肋板182的与顶点相对的一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强筒170的外侧,所述第二加强肋板182的顶点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包边120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加强肋板18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加强肋板182的延伸方向指向所述圈体的通孔的中心对称轴;所述第一加强肋板181的数量为所述第二加强肋板182的数量的η倍,其中η为整数,所述第一加强肋板181和所述第二加强肋板182间隔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强肋板182之间的第一加强肋板181的数量为η个,所有的所述第一加强肋板181以所述加强筒170的的中心对称轴为轴线均匀布置,位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加强肋板181间的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强肋板182的角度相等。
[0060]圈体圈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圈体起吊机构,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盖体起吊机构,所述起吊机构包括若干开设在所述圈体的外表面的起吊孔160,所述起吊孔160为盲孔,所述起吊孔160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或卡扣,形成所述起吊孔160的壁的底部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加强肋板181,以保证盖体在起吊孔160处的强度。
[0061]所述盖体加强机构包括第三加强肋板231和第四加强肋板232,其中:所述盖体关于一与所述盖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垂直的轴线中心对称,所述第三加强肋板231围成关于所述盖体的中心对称轴中心对称的封闭的圆形或正多边形;所述第四加强肋板2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加强肋板231的外缘,所述第四加强肋板232的另一端延伸向所述第三包边220的内缘,所述第四加强肋板232的延伸端的下部延伸至所述第三包边220的内缘,所述第四加强肋板232的延伸端的上部与所述第三包边220的内缘之间留有让位空间,所述第四加强肋板232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的所述第四加强肋板232以所述盖体的中心对称轴为轴线均匀布置,所述第四加强肋板232的长度方向指向所述盖体的中心对称轴。所述第四加强肋板232的上边缘到所述盖体的下边缘的高度沿远离所述盖体的中心对称轴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四加强肋板232的下部与所述第四加强肋板232的上部的连接处设有圆弧过渡。
[0062]本发明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锁止板500,所述锁止板50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盖体的下表面,所述锁止板500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三包边22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第一锁止部5001,所述锁止板500的数量为多个,所有的所述锁止板500以所述盖体的中心对称轴为轴线均匀布置;所述加强筒170的内壁上设有环状的支托环171,所述支托环17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止部5001 —一对应并过盈配合的第二锁止部1711。通过第一锁止部5001与第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