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41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共交通系统,具体属于一种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 统。
背景技术
公共交通由通路、交通工具、站点设施等物理要素构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 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公共交通事业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环 节。现在,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对公共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 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由于道路资源的日趋紧张,家庭汽车的普及推广,堵车已经成为大 多数城市交通的老大难问题了,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不但浪费了人们的时间,而且浪 费了整个社会资源,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目前,公共交通事业中的交通方式主要有高架道路,地铁轻轨和普通道路,这些交 通形式通常单一实现,不但严重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并且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无法满 足现代人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改变传统高架道路 单层次的设计,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充分的立体空间,优化多种交通方式的统筹融 合,显著改善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人们的出行现状,缓解道路汽车拥堵的问题,满足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包括上层的城市 高架通道、中层的城市低架通道、地面的人行及非机动通道、地下的轨道及公交通道,所述 城市高架通道和城市低架通道高架桥墩桩统筹共同支撑,所述城市低架通道高于地面并与 地面完全隔离。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包括上层 的城市高架通道、中层的城市低架通道、地面的人行及非机动通道、地下的轨道及公交通 道,所述城市高架通道和城市低架通道高架桥墩桩统筹共同支撑,所述城市低架通道高于 地面并与地面完全隔离;所述轨道及公交通道采用箱式半沉结构,设有地铁轨道和公交专 用车道;所述人行及非机动通道分为人行通道和非机动车通道;所述轨道及公交通道与人 行及非机动通道设有相通的开放式出入口。本发明更详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包括上层 的城市高架通道、中层的城市低架通道、地面的人行及非机动通道、地下的轨道及公交通 道,所述城市高架通道和城市低架通道高架桥墩桩统筹共同支撑,所述城市低架通道高于 地面并与地面完全隔离;所述轨道及公交通道采用箱式半沉结构,设有地铁轨道和公交专 用车道;所述人行及非机动通道分为人行通道和非机动车通道;所述轨道及公交通道与人 行及非机动通道设有相通的开放式出入口 ;所述地铁轨道之间设置维护及应急通道;所述
3城市高架通道和城市低架通道在交通枢纽处设置中国结式立交;所述中国结式立交分为上 层通道和下层通道,所述上层通道和下层通道之间连接有调转方向的换向通道;所述四个 换向通道呈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和中心对称;所述每个换向通道包括一个与上层通道相通 的接口通道、一个与下层通道相通的接口通道、连接两接口通道的弯通道,所述同侧的同层 接口通道之间连接有直通道。本发明的优点是1.本发明在高架形式的城市主干道基础上设置低架通道,将低架通道与地面完全 隔离,这样有效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立体空间的优势,提高了车辆的可通行效 率,避免或缓解拥堵现象,同时行人与汽车实现了人车分离,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2.本发明在地面下采用轨道交通和公交通道,通过开放式站台与地面的人行通道 相通,这样实现了地铁、公交和行人三者的有机结合,使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3.本发明在路况比较复杂的交通枢纽处采用可以多向换行的立交形式,车辆可以 根据实际需要经不同的换向通道转向或调头,避免了驾驶人员因错误驾驶导致的无法调头 或者绕路转头等现象。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立交形式的示意图。其中1为城市高架通道;2为城市低架通道;3为高架桥墩;4为地铁轨道;5为公 交专用车道;6为维护及应急通道;7为人行通道;8为非机动车通道;9为上层通道;10为 下层通道;11为换向通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种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上层的城市高 架通道1、中层的城市低架通道2、地面的人行及非机动通道、地下的轨道及公交通道。所述 轨道及公交通道采用箱式半沉结构,设有地铁轨道4和公交专用车道5。所述人行及非机动 通道分为人行通道7和非机动车通道8。所述地铁轨道4之间设置维护及应急通道6。所 述轨道及公交通道与人行及非机动通道相通的开放式出入口供行人自由换乘地铁或者公 交车。所述上层城市高架通道1离地大约10m左右,中层城市低架通道2离地2m左右, 与地面完全隔离,地下的轨道及公交通道位于地表下3m 5m,所述城市高架通道1和城市 低架通道2通过高架桥墩桩3共同统筹支撑,该高架桥墩桩3可以深入地下60m,共同支撑 城市高架通道1和城市低架通道2以达到多次利用的目的。如图2所示,所述城市高架通道1和城市低架通道2在重要交通枢纽处设置中国 结式立交。所述中国结式立交分为上层通道9和下层通道10,所述上层通道9和下层通道 10之间连接有四个调转方向的换向通道11,所述四个换向通道11呈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和 中心对称。所述每个换向通道11包括一个与上层通道9相通的接口通道、一个与下层通道 10相通的接口通道、连接两接口通道的弯通道,所述同侧的同层接口通道之间连接有直通
4道。驾驶者可以通过换向通道11从上层通道9绕至下层通道10,或者从下层通道10 绕至上层通道9,并且可以经多个换向通道11进入不同方向的车道,在一个立交实现方便 的转向或调头。如图2所示,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以上层通道9正在由东至西 行驶的车辆为例,该车可以右转至西北侧的换向通道11,在西北侧的换向通道11上左转至 下层通道10由北向南行驶;该车也可以右转至西北侧的换向通道11后,然后直行至西南侧 的换向通道11,在西南侧的换向通道11上左转至上层通道9由西向东行驶;该车还可以右 转至西北侧的换向通道11后,然后直行至西南侧的换向通道11,接着直行至东南侧的换向 通道11,在东南侧的换向通道11上左转至下层通道9由南向北行驶。其他方向行驶的车辆 换向方法与上述相同。上述实施例中,在大型立体交通枢纽处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架通道的基础建设停车 场、商业中心或者换乘中心,充分利用高架通道的立体空间,降低成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本发明在高架形式的城市主干道基础上设置低架通道,将低架通道与地面完全隔 离,这样有效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立体空间的优势,提高了车辆的可通行效 率,避免或缓解拥堵现象,同时行人与汽车实现了人车分离,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本发 明在地面下采用轨道交通和公交通道,通过开放式站台与地面的人行通道相通,这样实现 了地铁、公交和行人三者的有机结合,使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本发明在路况比较复杂的交 通枢纽处采用可以多向换行的立交形式,车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经不同的换向通道转向或 调头,避免了驾驶人员因错误驾驶导致的无法调头或者绕路转头等现象。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 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 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的城市高架通道(1)、中层的城市低架通道(2)、地面的人行及非机动通道、地下的轨道及公交通道,所述城市高架通道(1)和城市低架通道(2)通过高架桥墩桩(3)统筹共同支撑,所述城市低架通道(2)高于地面并与地面完全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 及公交通道采用箱式半沉结构,设有地铁轨道(4)和公交专用车道(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 轨道(4)之间设置维护及应急通道(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 及非机动通道分为人行通道(7)和非机动车通道(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及公交通道与人行及非机动通道设有相通的开放式出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 高架通道(1)和城市低架通道(2)在交通枢纽处设置中国结式立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国 结式立交分为上层通道(9)和下层通道(10),所述上层通道(9)和下层通道(10)之间连接 有四个调转方向的换向通道(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 换向通道(11)呈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和中心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每个换向通道(11)包括一个与上层通道(9)相通的接口通道、一个与下层通道(10)相通 的接口通道、连接两接口通道的弯通道,所述同侧的同层接口通道之间连接有直通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位一体统筹式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包括上层城市高架通道、中层城市低架通道、地面人行及非机动通道、地下轨道及公交通道,城市高架通道、城市低架通道、地下轨道及公交通道通过高架桥墩桩统筹规划共同支撑;城市低架通道高于地面与地面隔离;轨道及公交通道与人行及非机动通道设有相通的开放式出入口;城市高架通道和城市低架通道设置中国结式立交。本发明有效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充分发挥立体空间优势,提高车辆通行效率,避免或缓解拥堵现象,实现地铁、公交和行人的有机统筹结合和有效分离,避免人车交通事故的发生;车辆根据需要经不同换向通道转向或调头,避免了驾驶人员因错误驾驶导致的无法调头或者绕路转头等现象。
文档编号E01C1/04GK101851886SQ201010201260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7日
发明者颜金龙 申请人:颜金龙;苏州颜博创意策划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