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钢桁斜拉桥不等高弦杆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352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铁路钢桁斜拉桥不等高弦杆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钢桁斜拉桥,特别涉及ー种铁路钢桁斜拉桥不等高弦杆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现代斜拉桥自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开始修建以来,30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至今已建成上百座。而铁路斜拉桥的发展却十分缓慢。近年来,鉄路建设加快了步伐,在ー些新线的桥梁方案研究中提出了斜拉桥方案,特别是京沪高速鉄路前期工作的开展,使铁路斜拉桥的设计研究工作得以深入进行。目前所开展的鉄路斜拉桥研究跨度已覆盖从200多米到600多米的范围,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为鉄路斜拉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技术储备。迄今为止,世界上建成的鉄路斜拉桥为数不多。1980年建成的南联盟贝尔格莱德市萨瓦河桥为重载铁路斜拉桥,跨度250m ;日本第二千曲川桥为铁路矮塔斜拉桥,主跨134米。国内已经建成的公铁两用斜拉桥的最大跨度为504米(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四线铁路加六车道公路双层桥),正在修建的铜陵长江大桥主跨达630米(四线铁路加六车道公路双层桥),国外已经建成的公铁两用斜拉桥的最大跨度为丹麦厄勒海峡桥,主跨为490米。钢桁斜拉桥梁部梁部是用各种钢杆件组合而成的桁架梁,杆件在エ厂焊接,各杆件之间的连接用高强螺栓在エ地连接,具体由三个部分组成主桁、连接系、桥面系组成,其中主桁分为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组成。为了构造简单,主桁一般沿全桥跨度长度为等高杆件,但有些钢梁由于构造或受カ需要,需做成不等高杆件,因此需要ー种不等高弦杆连接构造形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铁路钢桁斜拉桥不等高弦杆连接构造,构造简単,能够有效地解决钢桁梁不等高弦杆连接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铁路钢祐1斜拉桥不等闻弦杆连接构造,其特征是在具有不同弦杆闻度的弦杆等高段、第二弦杆等高段之间设置弦杆过渡段,顶板、腹板采用直板、第二直板连接,底板采用斜板连接,并在首尾处设置弧线过渡;箱内等高高度处加劲肋采用第三直板连接,不等高高度处第二加劲肋在距离底板一定距离处断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构造简单,能够有效地解决不等高弦杆连接问题。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四幅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铁路钢桁斜拉桥不等高弦杆连接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0012]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中C-C线的剖视图。图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弦杆等高段L1、弦杆过渡段L2、第二弦杆等高段L3、顶板11、腹板12、底板13、加劲肋14、第二加劲肋15、桥面板16、主横梁腹板17、第二底板18、直板N1、第二直板N2、斜板N3、第三直板N4、高强螺栓N5、平板N6、第二平板N7、梯形板N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说明。參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铁路钢祐1斜拉桥不等闻弦杆连接构造,在具有不同弦杆高度的弦杆等高段L1、第二弦杆等高段L3之间设置弦杆过渡段L2,顶板11、腹板12采用直板N1、第二直板N2连接,底板13采用斜板N3连接,并在首尾处设置弧线过渡。箱内等高高度处加劲肋14采用第三直板N4连接,不等高高度处第二加劲肋15在距离底板13—定距离处断开。其构造简单,能够有效地解决不等高弦杆连接问题。所述弦杆与桥面板16采用焊接连接,与主横梁腹板17、主横梁第二底板18采用高强螺栓N5连接。弦杆过渡段L2外腹板为ー块平板N6,其内腹板由第二平板N7和ー块梯形板NS构成。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铁路钢桁斜拉桥不等高弦杆连接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铁路钢祐1斜拉桥不等闻弦杆连接构造,其特征是在具有不同弦杆闻度的弦杆等闻段(LI)、第二弦杆等高段(L3)之间设置弦杆过渡段(L2),顶板(11)、腹板(12)采用直板(NI)、第二直板(N2)连接,底板(13)采用斜板(N3)连接,并在首尾处设置弧线过渡;箱内等高高度处加劲肋(14)采用第三直板(N4)连接,不等高高度处第二加劲肋(15)在距离底板(13)—定距离处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钢桁斜拉桥不等高弦杆连接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弦杆与桥面板(16)采用焊接连接,与主横梁腹板(17)、主横梁第二底板(18)采用高强螺栓(N5)连接;弦杆过渡段(L2)外腹板为一块平板(N6),其内腹板由第二平板(N7)和一块梯形板(NS)构成。
专利摘要铁路钢桁斜拉桥不等高弦杆连接构造,构造简单,能够有效地解决不等高弦杆连接问题。在具有不同弦杆高度的弦杆等高段(L1)、第二弦杆等高段(L3)之间设置弦杆过渡段(L2),顶板(11)、腹板(12)采用直板(N1)、第二直板(N2)连接,底板(13)采用斜板(N3)连接,并在首尾处设置弧线过渡;箱内等高高度处加劲肋(14)采用第三直板(N4)连接,不等高高度处第二加劲肋(15)在距离底板(13)一定距离处断开。
文档编号E01D11/04GK202865730SQ20112054993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余浪, 许志艳, 郭建勋, 杨国静, 袁明, 杨平, 陈列, 陈建峰 申请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