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桥梁伸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20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桥梁伸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伸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桥梁伸缩装置。
技术背景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装置,该装置要求伸缩装置在平行、垂直于桥梁轴线的两个方向,均能自由伸缩,牢固可靠,车辆行驶过时应平顺、无突跳与噪声;要能防止雨水和垃圾泥土渗阻塞;安装、检查、养护、消除污物都要简易方便。但现有的桥梁伸缩装置,基本是采用基座两端面设置相互啮合的突齿,这种结构使车辆行驶时不太平顺、存在突跳与噪声,不能起到很好的防雨水和垃圾泥土渗阻塞的效果,且桥梁伸缩装置两端通过定位杆埋入桥梁两端的水泥中,只靠一根定位杆受力,易变形。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能很好的与桥梁或道路的端面贴合,且不存在突跳与噪声,有效防止雨水和垃圾泥土渗入阻塞,且不易受压变形的新型桥梁伸缩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桥梁伸缩装置,包括两条并排设置的基座,两基座间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呈U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底部中心向内突起,其突起的最高点与连接件的上端平齐,且连接件上表面覆盖有防尘网,基座相背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数条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外壁设有防滑凸棱,与基座垂直设置,且斜向下与水平面呈15°到45°的夹角,定位杆两侧设有倒刺,所述倒刺一端固定在定位杆上,另一端朝向基座。作为优选所述倒刺与定位杆呈30°夹角。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的宽度为15到25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连接件底部中心向内突起,其突起的最高点与连接件的上端平齐,使两基座间的过渡更丰富,形变更平缓,更不易产生突跳与噪声,连接件上表面覆盖有防尘网,避免雨水和垃圾泥土渗入阻塞,定位杆斜向下与水平面呈15°到45°的夹角,主要是和桥梁上受到向下的压力向抗衡,定位杆两侧设有倒刺,所述倒刺一端固定在定位杆上,另一端朝向基座,使基座受到较大压力而形变时,产生向远离基座方向的抓持力,连接件的宽度为15到25厘米,宽度较小,又完全满足形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连接件;3、防尘网;4、定位杆;5、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 :参见图I,一种新型桥梁伸缩装直,包括两条并排设直的基座I,两基座I间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呈U形的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底部中心向内突起,其突起的最高点与连接件2的上端平齐,且连接件2上表面覆盖有防尘网3,基座I相背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数条定位杆4,所述定位杆4外壁设有防滑凸棱,与基座I垂直设置,且斜向下与水平面呈15°到45°的夹角,定位杆4两侧设有倒刺5,所述倒刺5 —端固定在定位杆4上,另一端朝向基座1,所述倒刺5与定位杆4呈30°夹角,所述连接件2的宽度为15到25厘米。连接件2底部中心向内突起,其突起的最高点与连接件2的上端平齐,使两基座I间的过渡更丰富,形变更平缓,更不易产生突跳与噪声,连接件2上表面覆盖有防尘网3,避免雨水和垃圾泥土渗入阻塞,定位杆4斜向下与水平面呈15°到45°的夹角,主要是和桥梁上受到向下的压力向抗衡,带有防滑凸棱,有一定的抓持、防滑效果,定位杆4两侧设有 倒刺5,所述倒刺5 —端固定在定位杆4上,另一端朝向基座I,使基座I受到较大压力而形变时,产生向远离基座I方向的抓持力,连接件2的宽度为15到25厘米,宽度较小,又完全满足形变。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桥梁伸缩装置,包括两条并排设置的基座,两基座间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呈U形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底部中心向内突起,其突起的最高点与连接件的上端平齐,且连接件上表面覆盖有防尘网,基座相背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数条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外壁设有防滑凸棱,与基座垂直设置,且斜向下与水平面呈15°到45°的夹角,定位杆两侧设有倒刺,所述倒刺一端固定在定位杆上,另一端朝向基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与定位杆呈30°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宽度为15到25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桥梁伸缩装置,包括两条并排设置的基座,两基座间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呈U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底部中心向内突起,其突起的最高点与连接件的上端平齐,且连接件上表面覆盖有防尘网,基座相背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数条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外壁设有防滑凸棱,与基座垂直设置,定位杆两侧设有倒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使两基座间的过渡更丰富,形变更平缓,防尘网避免雨水和垃圾泥土渗入阻塞,定位杆斜向下与水平面呈15°到45°的夹角,主要是和桥梁上受到向下的压力向抗衡,定位杆两侧设有倒刺,所述倒刺一端固定在定位杆上,另一端朝向基座,使基座受到较大压力而形变时,产生向远离基座方向的抓持力。
文档编号E01D19/06GK202787062SQ2012203453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杨立 申请人:四川奥格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