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梁和地下综合管廊合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1136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高架桥梁和地下综合管廊合建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础建设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架桥梁和地下综合管廊合建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结构的基础工程和综合管廊等地下结构一般分开建设,并且分开建设时相互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会相互成为对方的障碍。

目前综合管廊有将雨水、污水纳入建设的要求,但是雨污水如管廊后便需要隔一定距离设置检修井等,建设费用大大增加,而且检修井往往设在道路机动车道位置,对道路行车等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架桥梁和地下综合管廊合建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架桥梁和地下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包括桥梁,所述桥梁为由若干个桥板单元形成的组合式桥梁或整体浇筑形成的一体式桥梁,所述桥梁的支撑基础为沉井单元,所述桥梁的下端均匀设有若干个所述沉井单元,所述沉井单元包括井壁,所述井壁沿桥梁长度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开孔,所述井壁的上端通过一组竖杆连接有横支撑杆,所述横支撑杆的上端面与桥梁的下端面相抵,相邻的两个位于不同沉井单元上的开孔通过矩形管道相互连接,形成桥隧一体的立体综合走廊,根据管廊尺寸不同,分别可作为管线综合管廊、雨水污水综合管廊,以及城市地下道路等。

进一步地,所述井壁的下端设有刀刃状的刃脚。

进一步地,所述横支撑杆的长度与桥板单元的宽度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管道和开孔连接处进行密封和加强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沉井元为圆形沉井或矩形沉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高架桥梁和地下综合管廊合建的形式后,大大提高城市空间综合利用效率,可有效解决大型城市中交通、各类管线以及雨水、污水的综合需求。

2、沉井单元既作为桥梁基础,又作为地下结构的工作检修井,桥梁的荷载可满足地下结构的抗浮需求,地下结构的浮力起到支撑桥梁结构的作用,互补的结构形式可以显著降低工程综合造价。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沉井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桥梁,2-沉井单元,201-井壁,202-开孔,203-竖杆,204-横支撑杆,3-矩形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架桥梁和地下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包括桥梁1,桥梁1为由若干个桥板单元形成的组合式桥梁或整体浇筑形成的一体式桥梁,桥梁1的支撑基础为沉井单元2,桥梁1的下端均匀设有若干个沉井单元2,沉井单元2包括井壁201,井壁201沿桥梁1长度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开孔202,井壁201的上端通过一组竖杆203连接有横支撑杆204,横支撑杆204的上端面与桥梁1的下端面相抵,相邻的两个位于不同沉井单元2上的开孔202通过矩形管道3相互连接,形成桥隧一体的立体综合走廊,根据管廊尺寸不同,分别可作为管线综合管廊、雨水污水综合管廊,以及城市地下道路等。

其中,井壁201的下端设有刀刃状的刃脚,横支撑杆204的长度与桥板单元1的宽度相配合,矩形管道3和开孔202连接处进行密封和加强处理,沉井单元2为圆形沉井。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采用高架桥梁和地下综合管廊合建的形式后,大大提高城市空间综合利用效率,可有效解决大型城市中交通、各类管线以及雨水、污水的综合需求;沉井单元2既作为桥梁1基础,又作为地下结构的工作检修井,桥梁1的荷载可满足地下结构的抗浮需求,地下结构的浮力起到支撑桥梁结构的作用,互补的结构形式可以显著降低工程综合造价。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应用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沉井单元2为矩形沉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