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桥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墩耐腐蚀的斜拉桥。
背景技术:
斜拉桥是目前通用的先进桥梁设计,比如美国旧金山大桥和上海南浦大桥均采用的斜拉桥式结构,斜拉桥包括了桥面、主塔、桥墩和钢索,在现有技术中,斜拉桥的桥墩与主塔之间通常是分离式设计的,然后将桥面分别与主塔以及桥墩进行固定,随后再将主塔和桥墩再进行一次固定,造成桥梁建造工期的延长,另外由于主塔与桥墩是分离式设置的,主塔的重量是由桥面与桥墩共同承担的,会对主塔的稳定性以及桥面的平整度造成很大的影响,会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此外,现有的桥墩通常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来浇筑,水泥桥墩具有较大的空隙,潮湿的空气等容易侵蚀到桥墩的内部,造成对桥墩的腐蚀,使其刚性下降,从而引起桥面牢固性的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桥墩耐腐蚀的斜拉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桥墩耐腐蚀的斜拉桥,包括有桥面,在所述桥面的桥长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钢筋混凝土主塔,所述钢筋混凝土主塔下连接有中心桥墩,所述中心桥墩也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其一端与所述钢筋混凝土主塔连接成一体,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主塔和中心桥墩的接合部形成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高度与所述桥面的厚度相等,所述桥面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
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主塔包括了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底部对称固定在桥面桥宽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的顶部通过一塔顶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支脚、第二支脚的中部还架设有横梁;
在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沿桥长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若干钢索,所述钢索一端固定在钢筋混凝土主塔上,另一端固定在桥面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支脚、第二支脚同一侧上的所有钢索均平行设置;
在所述桥面下方还设置有两座耐腐蚀桥墩,所述的两座耐腐蚀桥墩分别对称设置在桥长方向的两端,所述耐腐蚀桥墩由不锈钢制成,且在所述耐腐蚀桥墩的表面涂抹有防锈漆,所述耐腐蚀桥墩包括第一弧形体和第二弧形体,所述第一弧形体和所述第二弧形体对称设置在桥宽方向的两侧,并且呈拱形架设在地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第一弧形体和第二弧形体之间连接有加强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耐腐蚀桥墩与所述桥面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所有支撑杆均平行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桥面下方设置耐腐蚀桥墩,可以防止桥墩受空气中的潮湿水汽以及盐分都影响,受到腐蚀,对整座桥面的牢固性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桥墩耐腐蚀的斜拉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中桥墩耐腐蚀的斜拉桥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桥墩耐腐蚀的斜拉桥,包括有桥面1,在所述桥面的桥长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钢筋混凝土主塔2,在钢筋混凝土主塔下连接有中心桥墩3,上述的中心桥墩也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其一端与所述钢筋混凝土主塔连接成一体,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主塔和中心桥墩的接合部形成有一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的高度与所述桥面的厚度相等,所述桥面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
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主塔包括了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2,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底部对称固定在桥面桥宽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的顶部通过一塔顶5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支脚、第二支脚的中部还架设有横梁6;
在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沿桥长方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若干钢索7,所述钢索一端固定在钢筋混凝土主塔上,另一端固定在桥面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支脚、第二支脚同一侧上的所有钢索均平行设置;
在所述桥面下方还设置有两座耐腐蚀桥墩8,所述的两座耐腐蚀桥墩分别对称设置在桥长方向的两端,所述耐腐蚀桥墩由不锈钢制成,且在所述耐腐蚀桥墩的表面涂抹有防锈漆,所述耐腐蚀桥墩包括第一弧形体81和第二弧形体82,所述第一弧形体和所述第二弧形体对称设置在桥宽方向的两侧,并且呈拱形架设在地面上。在所述第一弧形体和第二弧形体之间连接有加强梁9,加强梁9由高强度金属制成,用于对桥面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在所述耐腐蚀桥墩与所述桥面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杆10,所有支撑杆均平行设置。
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