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雪装置和除雪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9367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除雪装置和除雪铲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除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雪装置。



背景技术:

除雪装置是除雪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选配的驱动装置,组成功能完整的除雪设备,应用于积雪的清除。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除雪装置,在障碍避让时,避让机构的回转圆心位置,在除雪铲刃部与障碍相撞交点的后方,因此,避让机构回转时,不仅有撞击力的影响,回转过程中除雪铲需克服其自重并产生向上跳跃的现象,因此产生的冲击力影响了驾驶操控安全。并且,在除雪铲的横断面上,避让机构为整体结构,局部障碍却影响全面;设备与障碍的安全受到威胁。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除雪装置,除雪铲竖断面虽近似于弧形设计,但靠近路面的下部分,弧度较小,且近乎垂直于路面。

采用这种结构的不良后果是,除雪作业时,除雪板前进的动能,不能有效转化为积雪抛撒的动能,积雪只能被推挤着前行。

除雪铲横截面均为直线造型,积雪容易在板面上滞留。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除雪装置,作业/转场状态转换时,过程复杂,且支撑轮调整需要人工辅助;除雪铲与路面的距离、压力的调整,仅在产品生产或检修时进行,不能根据实际需求随机调节。

目前国内外现有除雪装置的连接机构,缺乏消除驱动装置与除雪铲间水平方向左右倾斜、偏摆的功能;缺乏缓和驱动装置与除雪铲间瞬间冲击功能。这种缺失影响了驾驶操控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雪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除雪装置,包括除雪铲、调节机构、障碍避让机构、连接机构和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除雪铲连接;

所述障碍避让机构设置在所述除雪铲靠近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

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除雪铲靠近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

所述障碍避让机构包括回旋臂、复位结构和第一转动座;

所述第一转动座固定设置在所述除雪铲上;

所述回旋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除雪铲连接;

所述复位结构分别连接所述除雪铲和所述回旋臂,能够在所述回旋臂远离所述除雪铲时,给所述回旋臂一个靠向所述除雪铲的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座与所述回旋臂转动轴的轴心竖直投影投射在所述副板远离所述回旋臂的一端的刃部;

或;

所述第一转动座与所述回旋臂转动轴的轴心竖直投影投射在所述副板远离所述回旋臂的一端,且与所述副板不相交。

进一步的,所述回旋臂上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

所述第一缓冲装置与所述复位调整螺栓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除雪铲包括机架、主板和副板;

所述主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主板的竖截面为弧形;

所述主板的竖截面的弧形中心设置在远离所述机架的一侧;

所述副板滑动设置在所述主板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副板为多块并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部、转动部、调节部和定位部;

所述转动部、所述调节部和所述定位部依次首尾转动连接,能够通过改变所述调节部的长度来改变所述转动部和所述定位部之间的夹角;

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上,且与所述调节部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与所述定位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缓冲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障碍避让机构还包括转动弹簧座;

所述转动弹簧座与所述定位部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弹簧座相抵,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部相抵;

所述调节部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相抵的一端同轴设置有滑动杆;

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套设在所述滑动杆上;

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调节部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弹簧座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滑动机构和转向机构;

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滑动机构的一侧连接,能够随所述滑动机构内进行上下滑动;

所述转向机构的摆动方向与所述滑动机构的滑动方向垂直;

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轨、滑轮和滑动架;

所述滑轮滚动设置在所述滑轨内;

所述滑动架与所述滑轮固定连接,能够通过所述滑轮在所述滑轨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固定部、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滑动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摆动臂和所述第二摆动臂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相对的两端;

所述第一摆动臂和所述第二摆动臂均为伸缩臂。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支架;

所述第一摆动臂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摆动臂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均通过第三缓冲装置与所述连接支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缓冲装置包括转动座、缓冲弹簧、第一固定盖和第二固定盖;

所述转动座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架的端部;

所述第一摆动臂或所述第二摆动臂与所述转动座的滑动孔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盖和所述第二固定盖均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摆动臂或所述第二摆动臂上;

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摆动臂或第二摆动臂上;

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座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盖或所述第二固定盖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滑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抛撒调向结构;

所述抛撒调向结构包括与除雪铲连接的第一抛撒调向板和与固定部连接的第二抛撒调向板;

所述第一抛撒调向板与所述第二抛撒调向板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抛撒调向板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抛撒调向板与所述固定部的转动轴线平行。

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除雪装置,能够在除雪铲遇到障碍时,只将与障碍相对应的副板,利用回旋臂向后滑动避让即可,这种滑动避让措施,有效降低了因除雪铲刃部与障碍物碰撞产生的不良影响,保证了除雪作业的操控安全;同时,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还能够使得副板在越过障碍后进行复位,保证了除雪铲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除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除雪装置中的障碍避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障碍避让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障碍避让机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除雪装置中的障碍避让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除雪装置中的障碍避让机构的遇到障碍物时的副板状态参考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除雪装置中的除雪铲的主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的除雪铲的侧视图;

图9为图7所示的除雪铲的仰视图;

图10为图7所示的除雪铲的后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除雪装置中的除雪铲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除雪装置中的调节机构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调节机构的右视图;

图14为图12所示的调节机构的左视图;

图15为图12所示的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除雪装置中的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除雪装置中的连接机构的主视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连接机构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7所示的连接机构的仰视图;

图20为图17所示的连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21为图17所示的连接机构的a-a剖视图;

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除雪装置中的连接机构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提供的除雪装置中的连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障碍避让机构;1-1:第一转动座;1-2:回旋臂;1-3:复位结构;1-4:连接杆;1-5:第一缓冲装置;1-6:复位调整螺栓;1-7:障碍物;2:除雪铲;2-1:主板;2-2:副板;2-3:间隙;2-4:机架;2-5:上横梁;2-6:竖梁;2-7:中横梁;2-8:下横梁;3:调节机构;3-1:定位部;3-2:滑动杆;3-3:转动弹簧座;3-4:第二缓冲装置;3-5:调节部;3-6:第一转动轴;3-7:支撑架;3-8:支撑轮;3-9:转动部;3-10:第一转动耳;3-11:第一螺母;3-12:定位孔;3-13:第二转动耳;3-14:第二转动轴;4:连接机构;4-1:第一摆动臂;4-2:连接主板;4-3:滑轨;4-4:滑动架;4-5:第二摆动臂;4-6:第三缓冲装置;4-7:滑轮;4-8:固定部;4-9:第一抛撒调向板;4-10:第二抛撒调向板;4-11:连接支架;4-12:竖直转轴;4-13:固定板;4-14:限位调整螺栓;4-15:限位调整弹簧;4-16:楔形调节板;4-17:水平转轴;4-18:第二螺母;4-19:第一固定盖;4-20:缓冲弹簧;4-21:第二转动座;4-22:第二固定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2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雪装置,包括除雪铲2、调节机构3、障碍避让机构1、连接机构4和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通过连接机构4与除雪铲2连接;

障碍避让机构1设置在除雪铲2靠近驱动装置的一侧;

调节机构3设置在除雪铲2靠近驱动装置的一侧;

障碍避让机构包括回旋臂1-2、复位结构1-3和第一转动座1-1;

第一转动座1-1固定设置在除雪铲2上;

回旋臂1-2的一端与第一转动座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除雪铲2连接;

复位结构1-3分别连接除雪铲2和回旋臂1-2,能够在回旋臂1-2远离除雪铲2时,给回旋臂1-2一个靠向除雪铲2的力。

回旋臂1-2的一端连接在机架2-4的第一转动座1-1上,回旋臂1-2的另一端与副板2-2固定连接,且在回旋臂1-2上设置有复位结构1-3,通过复位结构1-3使得整个回旋臂1-2在经过转动将副板2-2带离机架2-4时,能够自主回位。

当除雪铲2副板2-2前端触到障碍时,连接副板2-2的回旋臂1-2,克服复位结构1-3的阻力,以回旋臂1-2连接轴为回旋圆心,朝前进相反的方向回旋,直至滑过障碍,而后在复位结构1-3的作用下快速复位。

避开障碍的高度为除雪铲2的副板2-2垂直高度。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转动座1-1与回旋臂1-2转动轴的轴心竖直投影投射在副板2-2远离回旋臂1-2的一端的刃部;

或;

第一转动座1-1与回旋臂1-2转动轴的轴心竖直投影投射在副板2-2远离回旋臂1-2的一端,且与副板2-2不相交。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障碍避让机构1的回转圆心位置(即第一转动座1-1与回旋臂1-2之间的转动轴轴心)的竖直垂线投影,落在除雪铲2的刃部(即副板2-2远离回旋臂1-2的一端)与障碍物1-7相撞交点的前方或交点上。

而如果不是如本发明的设置方式,那么,除雪铲2的刃部与障碍物1-7相撞所产生力的分解,不是回转圆心、圆心垂线路面交点、除雪铲2的刃部所形成的直角三角形。除雪铲2的刃部与障碍物1-7相撞对驱动装置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再不是除雪铲2的刃部与圆心垂线路面交点的连线,障碍避让时,除正常力的分解外,还需承担除雪铲2自重对力的分解所产生的影响。

而本发明中的障碍避让机构1,其回转圆心位置,在除雪铲2的刃部与障碍物1-7相撞交点的前方;或圆心垂线与路面交点和除雪铲2的刃部重合。因此,障碍避让时除雪铲2的刃部与障碍物1-7相撞对驱动装置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仅为克服复位结构1-3的阻力。因其阻力较小,所以较为平顺。这种结构,能够实现平滑避让。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机架2-4上设置有复位调整螺栓1-6;

复位调整螺栓1-6与回旋臂1-2对应设置,能够消除因制造、装配产生的误差;

或,

回旋臂1-2上设置有复位调整螺栓1-6,能够消除因制造、装配产生的误差。

在本实施例中,在机架2-4上设置有复位调整螺栓1-6,复位调整螺栓1-6与回旋臂1-2相对应设置,即每一根回旋臂1-2均在机架2-4上对应设置有复位调整螺栓1-6,进而能够消除因制造、装配产生的误差,使副板2-2与机架2-4、与主板2-1之间,处在设计的理想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机架2-4上设置有螺纹孔,复位调整螺栓1-6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螺纹孔内,且在复位调整螺栓1-6上设置有定位第一螺母3-11,通过定位第一螺母3-11对复位调整螺栓1-6在螺纹孔外露出的长度进行限定,同时也能够起到固定复位调整螺栓1-6的作用。

复位调整螺栓1-6还可以是设置在回旋臂1-2上,在回旋臂1-2上对复位调整螺栓1-6进行调整。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回旋臂1-2上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1-5;

第一缓冲装置1-5与复位调整螺栓1-6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复位调整螺栓1-6直接与回旋臂1-2或机架2-4进行碰撞,在与复位调整螺栓1-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了第一缓冲装置1-5,通过第一缓冲装置1-5来减缓在副板2-2复位时,复位调整螺栓1-6与回旋臂1-2或机架2-4的撞击。

在本实施例中,在回旋臂1-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1-5,也就是说,在回旋臂1-2的两侧均设置有复位调整螺栓1-6,以保证复位调整螺栓1-6的调整平衡性。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缓冲装置1-5为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装置1-5使用的是弹簧,具体的说,是橡胶弹簧。

橡胶弹簧是一种高弹性体,制作材料有普通橡胶。橡胶弹簧弹性模量小,受载后有较大的弹性变形,借以吸收冲击和振动。它能同时受多向载荷。橡胶弹簧的减振效果好,共振领域小,使用寿命长,成本低,还有良好的耐寒性,优良的气密性,防水性,电绝缘性,是减振的最佳选择。

由上述可以看出,橡胶弹簧具有的耐寒性和耐受多向载荷的特性,使得其作为第一缓冲装置1-5较为合适。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弹簧4-20为橡胶弹簧,但其不仅仅局限于橡胶弹簧,其也可以是其他弹簧,如螺旋弹簧等,其只要能够对机架2-4和回旋臂1-2之间产生缓冲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缓冲装置1-5可以是弹簧,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弹簧,其也可以是其他装置或结构,如还可以是弹片、海绵等,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对机架2-4和回旋臂1-2之间产生缓冲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回旋臂1-2、复位结构1-3、第一转动座1-1和副板2-2均为至少一个,且每块副板2-2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回旋臂1-2、复位结构1-3、第一转动座1-1。

在本实施例中,将副板2-2设置为多块,多块副板2-2之间设置有间隙2-3,且每块副板2-2上连接有两根回旋臂1-2,每根回旋臂1-2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一缓冲装置1-5,同时在机架2-4上对应设置有两个复位调整螺栓1-6,在每根回旋臂1-2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座1-1,同时,在每根回旋臂1-2上均连接有复位结构1-3。

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得副板2-2在遇到障碍物1-7,被障碍物1-7阻挡后,只有被障碍物1-7阻挡的那一块副板2-2向后滑动避让,而不会是所有的副板2-2都向后滑动避让,不会有太多的积雪遗留,保证了抛雪的效果还能降低因避让所产生的冲击力。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与同一块副板2-2连接的回旋臂1-2之间通过连接杆1-4连接,能够使得回旋臂1-2进行同步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副板2-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回旋臂1-2,两个回旋臂1-2之间通过连接杆1-4连接为一个整体,能够有效的增加回旋臂1-2的强度,同时使得同一块副板2-2上的两根回旋臂1-2能够同步转动,以保证不会使副板2-2在向后滑动避让使发生偏转,避免了相邻两个副板2-2之间的碰撞。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4为两根,在回旋臂1-2上安装的第一缓冲装置1-5的上方一根,下方一根,使其通过副板2-2一起将两根回旋臂1-2连接为一个整体。

需要指出的是,连接杆1-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回旋臂1-2的长度进行调整,当回旋臂1-2较长时,可以适当增加连接杆1-4的数量,当回旋臂1-2的长度较小时,可以减少或不使用连接杆1-4。

还需要指出的是,副板2-2上可以是与一个回旋臂1-2、一个转动座1-1以及一个复位结构1-3进行对应设置,进而不需要使用连接杆1-4。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复位结构1-3通过连接杆1-4与回旋臂1-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结构1-3通过连接杆1-4与回旋臂1-2连接,能够避免复位结构1-3在与回旋臂1-2连接时,对回旋臂1-2的强度的破坏。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复位结构1-3为弹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复位结构1-3为弹簧,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弹簧,其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如还可以是弹片、皮筋等,其只要能够将被障碍物1-7阻挡后,产生向后滑动避让的副板2-2进行复位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弹簧为拉簧。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结构1-3的弹簧使用的是拉簧,即将拉簧的一端通过挂钩方式与机架2-4连接,另一端挂在连接杆1-4上。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弹簧使用的是拉簧,其还可以是使用其他形式的弹簧,如压簧、扭簧等,其只要能够通过弹簧对副板2-2进行复位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障碍避让机构1,能够在除雪铲2遇到障碍时,只将与障碍相对应的副板2-2,利用回旋臂1-2向后滑动避让即可,这种滑动避让措施,有效降低了因除雪铲2刃部与障碍物1-7碰撞产生的不良影响,保证了除雪作业的操控安全;同时,在复位结构1-3的作用下,还能够使得副板2-2在越过障碍后进行复位,保证了除雪铲2的正常工作。

除雪铲2包括机架2-4、主板2-1和副板2-2;

主板2-1固定设置在机架2-4上;

主板2-1的竖截面为弧形;

主板2-1的竖截面的弧形中心设置在远离机架2-4的一侧;

副板2-2滑动设置在主板2-1的下端。

在本实施例中,副板2-2设置在最下方,用于将路面上的积雪铲起,随除雪装置的行进,副板2-2上的积雪会进入到转向段的下部,且从转向段的上部进入到导引段,从导引段抛出。

在本实施例中,除雪铲2通过其机架2-4与除雪装置的连接机构4连接;连接机构4与选配的驱动装置连接。在除雪装置行进过程中,除雪铲2的副板2-2将积雪铲起,利用除雪铲2竖向断面弧形结构的特点,将积雪经由铲雪段、转向段、导引段,向除雪铲2前方抛撒,或者是通过对除雪铲2方向的控制,抛撒向道路一侧。由于本实施例中,主板2-1的横截面也设置为弧形,因此,其抛撒的方向就会发生偏差,进而不会向正前方进行抛撒,即实现了向理想抛撒方向的引导,提高了抛撒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主板2-1与机架2-4的固定方式为螺栓固定。

需要指出的是,其固定方式也可以是设置为其他的可拆卸固定方式,如销轴连接等。还需要指出的是,其也不仅仅局限于可以拆卸连接,其还可以是如焊接等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将主板2-1与机架2-4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主板2-1的竖截面弧形包括转向段和导引段;转向段的另一端与导引段一端相切。

在本实施例中,主板2-1的竖截面,即其由上而下的截面中,整体为c型结构,具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导引段、转向段。

积雪从前下方向进入到转向段,从前上方向滑出进而到导引段,通过导引段的导引,实现将积雪抛撒向路边。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主板2-1的横截面为弧形,积雪在进入到主板2-1时,已经开始产生倾斜方向的滑动,即向路边倾斜的方向进入到转向段,再继续倾斜的情况下,进入到导引段抛撒出。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段和导引段的连接位置均相切连接,进而能够保证积雪不会在主板2-1上积压,保证了积雪抛撒的效率和抛撒方向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段和导引段一体设置,即两者和为一个整体,不仅增加了主板2-1的强度,同时,也避免了因为拼接而造成积雪,保证了积雪的顺利抛撒。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转向段的轨迹为圆弧形;导引段的轨迹为渐开线。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段设置为圆弧状,能够使积雪从其下端进入,从其上端滑出。以除雪作业前进方向为坐标,进入时积雪的运动轨迹为向后、向上;滑出时积雪的运动轨迹则转向为向上、向前。

需要指出的是,转向段不仅仅局限于圆弧形,其也可以是其他的弧形结构,如渐开线等,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实现对积雪在主板2-1上的进行方向的改变,且不会在主板2-1上形成积压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抛雪的效果,即为了将积雪抛撒到更远的位置,将导引段设置为渐开线或抛物线的形状,能够有效的将积雪抛向较远的位置。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副板2-2与主板2-1相切。

在本实施例中,副板2-2与主板2-1相切,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拼接而造成的积雪在主板2-1与副板2-2连接处的堆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副板2-2为多块并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副板2-2设置为了多块,且多个并排设置后,分别与设置在机架2-4上的回旋臂1-2连接,再将弹簧的一端与回旋臂1-2连接,另一端与机架2-4连接,能够通过弹簧的作用,使得副板2-2在避开障碍后回复原位。

除雪作业时,副板2-2如采用整体式,它与路面的摩擦力、积雪的反作用力,需要弹簧有足够的力量予以平衡。但这种力量却不适合某些需要保护的道路设施,同时也对副板2-2的机械强度提出了过高的要求。采用多块分段设置的方式,不仅解决了以上问题,同时提高了除雪作业的平顺性。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副板2-2为弧形板或平板。

在本实施例中,当副板2-2为弧形板时,其弧形可以与主板2-1的弧形相同,也可以是不相同,能够在主板2-1靠近机架2-4的一侧进行滑动;进而在副板2-2遇到障碍物1-7时,能够向后上方滑动,以实现避障功能,不仅保护了副板2-2,重要是消除了与障碍碰撞对操控安全的影响。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相邻的副板2-2之间设置有间隙2-3。

在本实施例中,将相邻的副板2-2之间设置有间隙2-3,能够通过间隙2-3来保证各个副板2-2之间能够自由的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间隙2-3的设置尽量要小,使其在能够不影响相邻副板2-2之间的滑动的情况下,保证积雪不会从副板2-2之间漏下。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主板2-1的横截面为弧形;

主板2-1的横截面的弧形中心设置在靠近机架2-4的一侧;

或,

主板2-1的横截面为直线。

在本实施例中,主板2-1的横截面的弧形设置为圆弧,通过圆弧设置,在除雪铲2定向抛撒的倾斜角度确定的条件下,与横截面设置为平直的除雪铲2相比,不仅积雪不易在除雪铲2上滞留,同时增大了向道路一侧抛撒的角度。

需要指出的是,主板2-1的横截面的弧形可以是圆弧的形状,其也可以是渐开线或其他的弧形角度,其只要能够通过弧形的设计,使积雪不易在除雪铲2上滞留,有利于将积雪抛撒向道路一侧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横截面还可以为直线,对抛撒角度、积雪滑动性能略有影响,但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具有成本优势。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主板2-1的横截面为弧形,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弧形和直线,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起到推雪前进的作用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机架2-4包括上横梁2-5、中横梁2-7、下横梁2-8和竖梁2-6;

上横梁2-5和下横梁2-8分别固定设置在主板2-1的上下两端;

中横梁2-7固定设置在主板2-1上,且设置在上横梁2-5和下横梁2-8之间,并与上横梁2-5或下横梁2-8平行;

竖梁2-6固定设置在主板2-1上设置有上横梁2-5的一侧,且与上横梁2-5垂直设置;

竖梁2-6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2-5和下横梁2-8固定连接,且中部与中横梁2-7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现将除雪作业行进过程中,积雪获得抛撒动能的成因进行分析如下。

除雪铲2断面c型结构可分为三段,它们功能分别是:ab段为铲雪段;bc段为转向段;cd段为导引段。

除雪铲2快速行进的能量,反向作用于积雪,积雪在ab段经过堆积、摩擦,这种能量虽有所消耗,但大部分变成了积雪抛撒的动能。

在ab段获得抛撒动能的积雪,进入bc转向段,积雪从其下端进入,从其上端滑出。以除雪作业前进方向为坐标,进入时积雪的运动轨迹为向后、向上;滑出时积雪的运动轨迹则转向为向上、向前。向上、向前运动的积雪,进入cd导引段,积雪经导引段对其轨迹的修正,实现了较好的抛撒效果。

当行进速度、积雪重量确定时,要获得更高的抛撒动能,ab段与路面的夹角越小越好;ab段的长度越长越好。这里的“大”与“小”是相对的,是受除雪铲2整体结构尺寸制约的。

ab段与路面夹角的设计,要考虑与bc段、cd段的衔接、融合。

bc段设计,两端接口尽量圆融,长度要短,避免过度消耗动能。cd段弧面可借鉴抛物线或渐开线设计,以增大抛撒距离。

除雪铲2的主板2-1竖向竖断面设置为弧形。由于采用了有效的障碍避让措施,除雪铲2靠近路面部分,其与路面夹角较小,这种结构设计,容易使除雪时前进的能量,高效转化为积雪抛撒的动能。同时这种弧形结构,有利于建立一个抛撒的途径,提高抛撒效果。

由上可以看出,在本发明中,主板2-1采用竖向弧形结构设计,即竖断面设置为弧形。这种结构设计,容易使积雪获得抛撒动能,建立一个有利于抛撒的途径,提高抛撒效果;同时有利于建立一个抛撒的途径,提高抛撒效果。

在本发明中,主板2-1采用横向弧形结构设计,即横断面设置为弧形。与平直的除雪铲2相比,使得积雪不容易在弧面上滞留;不仅容易实现积雪的定向抛撒,同时增大了向路侧偏移的角度。

本发明提供的除雪铲2,除雪铲2的主板2-1竖向竖断面设置为弧形。由于采用了有效的障碍避让措施,除雪铲2靠近路面部分,其与路面夹角较小,这种结构设计,容易使除雪时前进的能量,高效转化为积雪抛撒的动能。除雪铲2主板2-1横向断面设置为弧形,与平直的除雪铲2相比,使积雪不容易在弧面上滞留;并且增大了向路侧抛撒的偏移角度。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调节机构3包括支撑部、转动部3-9、调节部3-5和定位部3-1;

转动部3-9、调节部3-5和定位部3-1依次首尾转动连接,能够通过改变调节部3-5的长度来改变转动部3-9和定位部3-1之间的夹角;

支撑部设置在转动部3-9上,且与调节部3-5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3-1与除雪铲2的主机架2-4固定连接在一起;支撑部与地面接触,且与转动部3-9远离定位部3-1的一端连接。当调节部3-5发生伸缩时,由于定位部3-1与除雪铲2固定不动,此时,转动部3-9相对定位部3-1发生转动,支撑部与地面接触,在转动部3-9的作用下,定位部3-1相对支撑部升高或降低,进而对定位部3-1的高度进行调整,进一步实现了对除雪铲2的高度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3-1与转动部3-9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耳3-10进行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耳固定设置在定位部3-1上,其上设置有两个圆孔,转动部3-9的一端也设置有一个圆孔,将转动部3-9的一端插入到转动耳的两个圆孔之间,使三个圆孔同轴,再使用转动轴插入到三个圆孔内,将其连接为一个整体,此时,在转动轴的两端进行插销或其他的方式进行限位,避免转动轴从圆孔内窜出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部3-9与调节部3-5的连接方式也和上述的方式相同,在转动部3-9上设置第二转动耳3-13,利用销轴的方式将调节部3-5与转动部3-9进行转动连接。

同理,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3-1与调节部3-5的连接方式也为销轴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3-1、调节部3-5和转动部3-9的两两之间均采用了销轴连接的转动连接方式,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样一种转动连接的方式,其还可以是其他的转动连接方式,如还可以是球连接等,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使得定位部3-1、调节部3-5和转动部3-9的两两之间进行转动连接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调节部3-5为伸缩杆或液压缸。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部3-5使用的是液压缸,液压缸的一端与转动部3-9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定位部3-1转动连接,利用液压缸的伸缩来改变转动部3-9与定位部3-1之间的夹角,进而达到调整定位部3-1的高度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部3-5为液压缸或伸缩杆,但其不仅仅局限于液压缸或伸缩杆,其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其只要能够调整转动部3-9与定位部3-1之间的夹角,进而达到调整定位部3-1的高度的目的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调节部3-5与定位部3-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缓冲装置3-4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部3-5为液压缸。

除雪装置从转场状态变为作业状态时,液压缸收缩,除雪铲2副板2-2的刃部刚接触路面,由于第二缓冲装置3-4的原因,此时除雪铲2对路面的压力可以视为零,但如没有第二缓冲装置3-4,此时除雪铲2对路面的压力可能为本身自重。只有液压缸杆继续缩回时,直至第二缓冲装置3-4完全释放,除雪铲2对路面的压力才变为本身自重。

因此,在合理选取缓冲装置刚性的条件下,控制液压缸杆伸、缩长度,便可实现除雪铲2对路面的压力的调节,选取合理的压力,为适应不同的除雪作业现场创造条件。

调节机构3作用还在于作业状态与转场状态间的互换。从作业状态变为转场状态,液压缸杆伸出,直至除雪铲2升至设计高度。在转场状态,调节弹簧仍起到缓冲作用,以保证行进中的平顺。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二缓冲装置3-4为压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缓冲装置3-4使用的是压簧,即利用将压簧的一端与液压缸的端部相抵,另一端与定位部3-1直接或间接相抵,在液压缸进行伸缩时,能够通过压簧给定位部3-1以及除雪铲2对路面的压力进行调节。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缓冲装置3-4为压簧,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压簧,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弹性结构或弹性装置,如还可以是橡胶弹簧,也可以是拉簧、扭簧等,其只要能够给调节板和定位部3-1之间进行缓冲,能够实现除雪铲2的高度调节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障碍避让机构1还包括转动弹簧座3-3;

转动弹簧座3-3与定位部3-1转动连接;

第二缓冲装置3-4的一端与转动弹簧座3-3相抵,另一端与调节部3-5相抵;

调节部3-5与第二缓冲装置3-4相抵的一端同轴设置有滑动杆3-2;

第二缓冲装置3-4套设在滑动杆3-2上;

滑动杆3-2远离调节部3-5的一端与转动弹簧座3-3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座的两端设置有转动轴,且两根转动轴转动设置在定位部3-1上方的转动孔内,能够使得弹簧座与定位部3-1之间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弹簧座3-3上设置有滑动通孔,滑动通孔与压簧同轴设置。且有一端设置有螺纹的滑动杆3-2穿过滑动通孔后,通过双第一螺母3-11与滑动杆3-2配合、锁紧。压簧套设在滑动杆3-2上,并同心设置,压簧一端与转动弹簧座3-3相抵,另一端与液压缸相抵,滑动杆3-2的一端与液压缸固定连接,在液压缸伸缩时,滑杆的另一端,可在滑动通孔内进行滑动。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支撑部包括支撑架3-7和支撑轮3-8;

支撑架3-7与转动部3-9连接;

支撑轮3-8转动设置在支撑架3-7上,能够对支撑架3-7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包括支撑架3-7和支撑轮3-8,通过支撑架3-7将支撑轮3-8与转动部3-9进行连接。

除雪装置从转场状态变为作业状态时,液压缸收缩,除雪铲2的副板刃部刚接触路面,由于第二缓冲装置3-4的原因,此时除雪铲2对路面的压力可以视为零,此时,支撑轮3-8在承担除雪铲2的全部重量;液压缸杆继续缩回时,直至第二缓冲装置3-4完全释放,除雪铲2的全部重量则由路面承担。第二缓冲装置3-4的释放过程,是除雪铲2重量相对于作用对象重新分配的过程。第二缓冲装置3-4未释放时,除雪铲2的重量全部由支撑轮3-8承担;随着液压缸杆继续缩回,第二缓冲装置3-4开始释放,由支撑轮3-8承担的除雪铲2重量,逐渐转变为由路面承担。第二缓冲装置3-4的释放是可控的渐变,因此,实现了除雪铲2对路面的压力的调整。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支撑架3-7与转动部3-9通过第一转动轴3-6转动连接;

第一转动轴3-6与支撑轮3-8的第二转动轴3-14不在同一平面上;

第二转动轴3-14设置在第一转动轴3-6远离定位部3-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将支撑架3-7与转动部3-9进行转动连接,能够在除雪装置带动除雪铲2进行转弯时,使支撑轮3-8通过第一转动轴3-6进行转动变向,进而使得转向变得较为方便。

第一转动轴3-6的轴心与支撑轮3-8的第二转动轴3-14的轴心,如以前进方向为参照基点,第二转动轴3-14只能在第一转动轴3-6的轴心的后方,并且距离越远转动越灵活。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转动轴3-6的轴心与第二转动轴3-14的轴心不同心即可;且两轴心距离越远转动越灵活,也就是说,其可视为万向轮,没有方向性。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支撑部包括支撑架3-7和万向调节轮;

支撑架3-7与转动部3-9连接;

万向调节轮设置在支撑架3-7上,能够对支撑架3-7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还可以是利用支撑架3-7和万向调节轮来进行支撑,即万向调节轮与地面接触,通过支撑架3-7与转动部3-9连接。

将万向轮作为与地面接触的部件,其能够进行任意方向的转动,进而能够使得除雪铲2可以进行任意方向的转向而不会受到支撑部的限制,保证了除雪作业的灵活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和上述实施例中,支撑部分别采用了支撑轮3-8和万向调节轮进行在地面上的支撑,但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种方式,其还可以是其他的支撑结构,其只要能够在地面上对除雪铲2进行支撑,且不影响其移动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定位部3-1上设置有固定孔,用于将定位部3-1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3-1上设置有定位孔3-12,能够将定位部3-1与除雪铲2的主机架2-4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耳3-10设置在四个定位孔3-1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3设置在除雪铲2后方,在调节过程中,除雪铲2自身重量会使其出现俯仰,克服俯仰现象,使其水平升降的技术措施,是除雪铲2与驱动装置连接的滑板、导槽结构。

当调节除雪铲2升降时,滑板在导槽内升降,虽然除雪铲2较重,但滑板在导槽内只能垂直升降,其他方向均限位的特性,实现了水平升降的设计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调节机构3,通过调节部3-5的伸缩,改变转动部3-9与定位部3-1的夹角,由于定位部3-1与除雪铲2固定连接,因此,转动部3-9的转动,会在支撑部的支撑下,带动定位部3-1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除雪铲2上升或下降,进而实现作业状态与转场状态间的变换;实现除雪铲2对路面高度和压力的调整。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连接机构4包括滑动机构和转向机构;

转向机构与滑动机构的一侧连接,能够随滑动机构内进行上下滑动;

转向机构的摆动方向与滑动机构的滑动方向垂直;

滑动机构包括滑轨4-3、滑轮4-7和滑动架4-4;

滑轮4-7滚动设置在滑轨4-3内;

滑动架4-4与滑轮4-7固定连接,能够通过滑轮4-7在滑轨4-3内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机构与一端除雪铲2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机构连接,同时,转向机构能连同滑动机构进行上下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除雪铲2通过转向机构进行左右的摆动转向,实现除雪作业的定向抛撒;通过滑动机构进行上下滑动,既能适应不同的除雪作业现场,也是消除除雪铲2与驱动装置间姿态错位的影响,同时提高了除雪作业的安全性能。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滑动机构包括滑轨4-3、滑轮4-7和滑动架4-4;滑轮4-7滚动设置在滑轨4-3内;滑动架4-4与滑轮4-7固定连接,能够通过滑轮4-7在滑轨4-3内滑动。连接机构4还包括连接主板4-2;滑轨4-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滑动架4-4的两端;两个滑轨4-3固定设置在连接主板4-2的同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机构包括两个滑轨4-3、四个滑轮4-7和一个滑动架4-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图20和图21所示,两个滑轨4-3设置在连接主板4-2同一侧,且竖直设置在连接主板4-2的相对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主板4-2远离滑轨4-3的一侧与除雪装置的驱动部分连接,用于带动整个除雪装置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滑轨4-3为c型槽状,两个滑轨4-3的槽口相对设置,且每个滑轨4-3的槽内设置有两个滑轮4-7,四个滑轮4-7两两设置在滑动架4-4相对的两侧,能够通过滑轮4-7在滑轨4-3的槽内滚动而带动滑动架4-4做上下移动。

滑动架4-4上的四个滑轮4-7,分两边、上下安装在导轨内,导轨的c型槽结构,使滑动架4-4上下可以自由滑动,其他方向均受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滑轨4-3的上下两端可以设置有挡板,能够防止滑轮4-7从滑轨4-3中脱离,同时还能够限定滑动架4-4上下滑动的极限距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机构为上述的滑轮4-7和滑轨4-3组合的结构,但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其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其只要能实现滑动架4-4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除雪铲2进行上下移动,进一步满足对除雪铲2上下高度的调整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除雪铲2可以是通过滑动机构进行上下水平移动,但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式,如其可以将滑动机构设置为铰接方式,即除雪铲2相对于铰接轴心,在调节部件带动下进行上下俯仰移动,进而使得除雪铲2能够实现除雪作业与转场间的状态转换;实现除雪装置与驱动装置间姿态错位的消除。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8和图19所示,转向机构包括固定部4-8、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

固定部4-8与滑动机构固定连接;

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分别设置在固定部4-8相对的两端;

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均为伸缩臂。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固定部4-8左右两端的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将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的另一端均与除雪铲2进行转动连接,通过伸缩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来对除雪铲2的水平方向进行调整。

当第一伸缩臂的长度等于第二摆动臂4-5的长度时,除雪铲2的方向摆向正前方;当第一伸缩臂的长度小于第二伸缩臂的长度时,除雪铲2的方向摆向靠近第一伸缩臂的一侧;当第一伸缩杆的长度大于第二伸缩臂的长度时,除雪铲2的方向摆向第二伸缩臂的一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左右摆动的方式是利用两个伸缩臂进行驱动而实现的摆动,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方式,其还可以有其他的摆动方式,如还可以利用转动的方式,即将除雪铲2绕中心轴进行设置而实现转向,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实现除雪铲2进行左右方向的摆动调整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均为液压缸。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均使用液压缸进行伸缩,但其不仅仅局限于液压缸,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具有伸缩功能的结构,如还可以是气缸、伸缩套筒等结构,也就是说,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只要能够进行伸缩,进而利用伸缩实现除雪铲2的左右方向上的摆动调整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还包括连接支架4-11;

第一摆动臂4-1远离固定部4-8的一端、第二摆动臂4-5远离固定部4-8的一端均通过第三缓冲装置4-6与连接支架4-11转动连接。

俯视抛雪铲与车辆的连接,左右方向不存在错位,要求液压转向机构根据除雪作业现场需要,将抛雪铲调整倾斜至道路任何一侧。

为实现上述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通过连接支架4-11与除雪铲2连接,具体的说,是通过连接支架4-11上固定设置在固定板4-13与除雪铲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4-11包括与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转动连接的横架和两根与除雪铲2固定连接的纵架。

在本实施例中,纵架与横架垂直且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摆动臂4-1和/或第二摆动臂4-5上设置第三缓冲装置4-6,使驱动装置受力平稳。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除雪铲2的两侧端面遇到障碍时,能够通过连接机构4的第三缓冲装置4-6进行避让,减缓冲击,提高了除雪装置对复杂路面的适应范围,提高了除雪作业的安全操控性能。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三缓冲装置4-6包括第二转动座4-21、缓冲弹簧4-20、第一固定盖4-19和第二固定盖4-22;

第二转动座4-21转动设置在连接支架4-11的端部;

第一摆动臂4-1或第二摆动臂4-5与第二转动座4-21的滑动孔滑动连接;

第一固定盖4-19和第二固定盖4-22均同轴设置在第一摆动臂4-1或第二摆动臂4-5上;

缓冲弹簧4-20套设在第一摆动臂4-1或第二摆动臂4-5上;

缓冲弹簧4-20的一端与第二转动座4-21相抵,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盖4-19或第二固定盖4-22相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盖4-19远离缓冲弹簧4-20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螺母4-18,通过两个紧固螺母4-18的作用,能够使得第一固定盖4-19在第一摆动臂4-1或第二摆动臂4-5上的位置可调,进而使得缓冲弹簧4-20的刚性可调整。

除雪作业时,道路两侧的路牙石等障碍物1-7,超出除雪装置跨越障碍的范围,与除雪铲2两端面发生擦碰。

如右侧发生擦碰,右侧第二转动座4-21后方的缓冲弹簧4-20和左侧第二转动座4-21前方的缓冲弹簧4-20将被压缩,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的原来设定长度发生了变化,即右侧缩短、左侧延长;由于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的端部共有四个连接点,且与其他结构均为转动连接,除雪铲2便会向右侧少许偏转,因此,有效降低了因擦碰产生的影响。如左侧发生擦碰,动作则反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缓冲装置4-6在除雪铲2与连接机构4之间,创建了一个可控的、小范围的非稳态环境,有效降低了因擦碰产生的影响,提高了操控安全性能。在积雪抛撒不畅,某端阻力变大时,除雪铲2便会向该端少许倾斜,提高了积雪抛撒的效果。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固定部4-8远离滑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抛撒调向结构;

抛撒调向结构包括与除雪铲2连接的第一抛撒调向板4-9和与固定部4-8连接的第二抛撒调向板4-10;

第一抛撒调向板4-9与第二抛撒调向板4-10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抛撒调向结构包括第一抛撒调向板4-9和第二抛撒调向板4-10,第一抛撒调向板4-9和第二抛撒调向板4-10分别与连接支架4-11和固定部4-8连接,且第一抛撒调向板4-9和第二抛撒调向板4-10通过竖直转轴4-12转动连接,进而能够在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进行伸缩时,使得除雪铲能够跟随连接支架4-11,进一步跟随抛撒调向结构进行转动,以实现除雪作业的定向抛撒。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抛撒调向板4-9与第二抛撒调向板4-10连接实施方式可以是现在的平板对平板;也可以一方为平板,另一方为u型槽;或两方均为u型槽。

在本实施例中,在抛撒调向机构与连接支架4-11间还设置有楔形调节板4-16。置楔形调节板4-16作用在于消除加工、装配过程中的误差,调整驱动装置与抛雪铲间的俯仰关系,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二抛撒调向板4-10与固定部4-8转动连接;

第二抛撒调向板4-10与固定部4-8的转动轴线平行。

在立交桥等特殊现场作业时,路面横坡引起除雪装置与驱动装置间的倾斜错位,这种现象不能消除,只能顺应。

第二抛撒调向板4-10与固定部4-8为轴、孔连接,第二抛撒调向板4-10相对固定部4-8可左右旋转,即第二抛撒调向板4-10与固定部4-8通过水平转轴4-17进行转动连接。当除雪装置与驱动装置两者因横坡不能处在一个水平面上,发生扭曲时,这种通过轴、孔连接的方式,能够更灵活的适应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二抛撒调向板4-10上,进而能够使得与第一摆动臂4-1和第二摆动臂4-5连接的连接支架4-11,也能够在第二抛撒调向板4-10与固定部4-8进行转动时,跟随第二抛撒调向板4-10一同转动,实现除雪铲2左右方向的水平调整。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二抛撒调向板4-10上设置有限位调整螺栓4-14;

限位调整螺栓4-14与第二抛撒调向板4-10螺纹连接,且其穿过第二抛撒调向板4-10与固定部4-8相抵;

限位调整螺栓4-14的轴线与第二抛撒调向板4-10与固定部4-8的转动轴线垂直。

这样的设置,第二抛撒调向板4-10的旋转幅度将受到限位调整螺栓4-14的制约,避免了由于过度旋转而无法作业的情况出现,进而保证了除雪铲2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限位调整螺栓4-14与固定部4-8的硬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在限位调整螺栓4-14的下方,与固定部4-8的上方设置有限位调整弹簧4-15,限位调整螺栓4-14转动到一定角度后,会与限位调整弹簧4-15进行抵接,减少了直接的碰撞,对固定部4-8和限位调整螺栓4-14进行了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调整弹簧4-15为橡胶弹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调整弹簧4-15为橡胶弹簧,但其不仅仅局限于橡胶弹簧,其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弹簧,如还可以是压簧等,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对限位调整螺栓4-14与固定部4-8之间的碰撞进行缓冲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通过限位调整弹簧4-15对限位调整螺栓4-14进行缓冲,但其不仅仅局限于弹簧,其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如还可以是垫片等,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对限位调整螺栓4-14与固定部4-8之间的碰撞进行缓冲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机构4,通过滑动机构和转向机构,能够进行上下的滑行和左右转向摆动,进而使得除雪装置的除雪铲2在使用时能够更加的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地势,进而增加了除雪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除雪装置的适用性。

同时,本发明实现了除雪作业时的定向抛撒;尤其是利用其活动的关节、缓冲结构等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除雪铲2与驱动装置间姿态错位产生的不良影响,降低、减缓除雪铲2对驱动装置非正常的反作用力,以提高除雪作业的安全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