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性伸缩缝连接组件修正桥梁错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29659阅读:10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性伸缩缝连接组件修正桥梁错位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缓冲性伸缩缝连接组件修正桥梁错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公路和桥梁作为重要的市政工程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是在实际运输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影响路桥使用效果的问题,比如桥梁连接处的跳车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相互对接的两段桥梁因为变形量不同而产生伸缩缝的错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缓冲性伸缩缝连接组件修正桥梁错位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设计的核心思想是,设计一种柔性的伸缩缝结构,在夏天通过液氮来实现伸缩缝两段桥面的冷却,并利用车辆经过时产生的挤压力对靠在一起的桥体进行补偿复位,最终解决传统的型钢伸缩缝和齿状伸缩缝不能够解决桥体的错位问题。

一种缓冲性伸缩缝连接组件修正桥梁错位的方法,通过定子1推动动子2后移,第一液氮缸体9内部的活塞13会把部分液态氮气排出到第一冷凝管24和第二冷凝管25中,液氮在冷凝管中气化吸热;经过气化后的氮气通过第二进液阀15和第三进液阀21进入到液化缸体17内后,依靠过往车辆的重力实现对氮气的压缩液化,液化后的氮气通过第二排液阀14和第一进液阀12重新回流到第一液氮缸体9,起到阻尼作用阻止伸缩缝的减小或者在外界温度降低时帮助槽楔内液化缸体17的活塞复位。包括液化缸体,液化缸体内部有液化活塞,液化活塞通过连杆连接浮板,浮板为弧形,位于第一桥体和第二桥体的连接处,在正常情况下,浮板的弧形顶面与第一桥体和第二桥体的顶面平齐,液化缸体筒壁上有第二进液阀和第三进液阀,第二进液阀和第三进液阀为单向阀,阀门开启方向为由外向内,液化缸体底部有第二排液阀,第二排液阀为单向阀,阀门开启方向为由内向外,第二进液阀和第三进液阀通过管路与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连接,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为空心钢管,埋设在第一桥体和第二桥体内,第一桥体有左侧端板,第二桥体有右侧端板,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有腰型孔,液化缸体安装在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上;浮板与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之间有复位弹簧。

第一桥体上有定子和动子,定子有凹槽,凹槽阵列排布,动子有槽楔,槽楔的宽度等于定子凹槽的宽度。

定子凹槽内有第一磁铁,动子内部有第一液氮缸体,第一液氮缸体伸出顶杆,顶杆顶部有第二磁铁,第一液氮缸体内部有活塞,第一液氮缸体的缸壁上有第一排液阀和第一进液阀。

第一排液阀与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连接,第一进液阀与液化缸体的第二排液阀连接。

定子上有第一防尘罩,动子上有第二防尘罩,第二防尘罩和第一防尘罩能够叠合在一起。

本发明的一种缓冲性伸缩缝连接组件修正桥梁错位的方法,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传统得桥体伸缩缝只能够起到连接作用,而本设计中当桥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伸缩缝之间的缝隙减小,第一液氮缸体内部体积变小压力增大,会把部分液态氮气排出到冷凝管中,液氮在冷凝管中气化吸热,能够为桥体散热降温。

2)传统的桥体伸缩缝之间多采用弹性材料实现充填,经历多次挤压后材料会疲劳变性,而本设计中进入到液化缸体的气态氮气经过压缩后会变为液态回流到第一液氮缸体内,保证了在外界温度降低后,槽楔能够实现复位。

3)依靠经过的车辆实现氮气的压缩液化,充分了利用了过往车辆的重力势能,不需要外界复位能源,降低了系统的制造成本。

4)传统的伸缩缝往往只能抵抗水平方向上的变形,而对于竖直方向上的变形补偿量很小,而本设计中使用槽与槽楔结构能够保证第一桥体和第二桥体出现垂直方向的错位时,系统依然能够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定子和动子三维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定子和动子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结构液化机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结构定子和动子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定子,2、动子,3、第一防尘罩,4、第二防尘罩,5、第一法兰,6、第二法兰,7、第一磁铁,8、第二磁铁,9、第一液氮缸体,10、第一排液阀,11、液氮腔体,12、第一进液阀,13、活塞,14、第二排液阀,15、第二进液阀,16、左侧端板,17、液化缸体,18、浮板,19、液化活塞,20、右侧端板,21、第三进液阀,22、第一桥体,23、第二桥体,24、第一冷凝管,25、第二冷凝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种缓冲性伸缩缝连接组件修正桥梁错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定子1推动动子2后移,第一液氮缸体9内部的活塞13会把部分液态氮气排出到第一冷凝管24和第二冷凝管25中,液氮在冷凝管中气化吸热;经过气化后的氮气通过第二进液阀15和第三进液阀21进入到液化缸体17内后,依靠过往车辆的重力实现对氮气的压缩液化,液化后的氮气通过第二排液阀14和第一进液阀12重新回流到第一液氮缸体9,起到阻尼作用阻止伸缩缝的减小或者在外界温度降低时帮助槽楔内液化缸体17的活塞复位。包括液化缸体17,液化缸体17内部有液化活塞19,液化活塞19通过连杆连接浮板18,浮板18为弧形,位于第一桥体22和第二桥体22的连接处,在正常情况下,浮板18的弧形顶面与第一桥体22和第二桥体22的顶面平齐,液化缸体17筒壁上有第二进液阀15和第三进液阀21,第二进液阀15和第三进液阀21为单向阀,阀门开启方向为由外向内,液化缸体17底部有第二排液阀14,第二排液阀14为单向阀,阀门开启方向为由内向外,第二进液阀15和第三进液阀21通过管路与第一冷凝管24和第二冷凝管25连接,第一冷凝管24和第二冷凝管25为空心钢管,埋设在第一桥体22和第二桥体22内,第一桥体22有左侧端板16,第二桥体22有右侧端板20,左侧端板16和右侧端板20有腰型孔,液化缸体17安装在左侧端板16和右侧端板20上;浮板18与左侧端板16和右侧端板20之间有复位弹簧。

第一桥体22上有定子1和动子2,定子1有凹槽,凹槽阵列排布,动子2有槽楔,槽楔的宽度等于定子1凹槽的宽度。

定子1凹槽内有第一磁铁7,动子2内部有第一液氮缸体9,第一液氮缸体9伸出顶杆,顶杆顶部有第二磁铁8,第一液氮缸体9内部有活塞13,第一液氮缸体9的缸壁上有第一排液阀10和第一进液阀12。第一排液阀10与第一冷凝管24和第二冷凝管25连接,第一进液阀12与液化缸体17的第二排液阀14连接。

定子1上有第一防尘罩3,动子2上有第二防尘罩4,第二防尘罩4和第一防尘罩3能够叠合在一起。

在工作的过程中,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桥体温度会随之升高而导致体积增大,第一桥体22和第二桥体22伸缩缝之间的缝隙减小,定子1推动动子2后移,第一液氮缸体9内部的活塞13会把部分液态氮气排出到第一冷凝管24和第二冷凝管25中,液氮在冷凝管中气化吸热,能够为桥体散热降温。

经过气化后的氮气通过第二进液阀15和第三进液阀21进入到液化缸体17内后,依靠过往车辆的重力实现对氮气的压缩液化,液化后的氮气通过第二排液阀14和第一进液阀12重新回流到第一液氮缸体9,起到阻尼作用阻止伸缩缝的减小或者在外界温度降低时帮助槽楔内液化缸体17的活塞复位。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该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