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滑隧道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493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尤其是一种抗滑隧道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已通车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隧道路面采用了水泥混凝土或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随着通车时间的增长,隧道内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温湿环境,水泥混凝土表面构造逐渐磨平,在这种温湿环境下,隧道路面的抗滑性能急剧降低,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由于隧道管状结构的特点,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由于受隧道管状结构空间的限制,当前提高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技术有:①人工凿毛;②精铣刨;③嵌固式抗滑处治等技术。这些技术只能采用在耐磨集料的水泥砼上,如果水泥混凝土集料采用的是非耐磨集料例如石灰岩等,采用凿毛和精铣刨无异于雪上加霜,因为集料裸露后表面更光滑。这些技术的缺陷为:这些技术都是采用外力工艺,增加路面的粗糙度,适用面窄。但随着通车时间的增长,在温湿环境下抗滑性能又迅速下降,抗滑性能再次下降后就没有什么技术来解决了。同时这些方法会对轮胎磨损加大,加大了行驶的危险性,行车噪音更大,行车的舒适性大大降低。

当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技术从根本上解决隧道路面的抗滑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抗滑隧道路面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滑隧道路面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水泥路面、抗裂贴结构、应力吸收层、沥青砼罩面。

优选地,所述抗裂贴结构为玄武岩纤维布。

优选地,所述应力吸收层的厚度为0.3~0.6cm。

优选地,所述应力吸收层为稀浆封层的应力吸收层。

更优选地,所述应力吸收层为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应力吸收层。

优选地,所述沥青砼罩面的厚度为0.8cm~1.2cm。

本实用新型抗滑隧道路面结构厚度超薄,应力吸收层、沥青砼罩面两层厚度只有1.0cm~1.8cm,克服了隧道空间的限制。

优选地,所述沥青砼罩面为密级配沥青砼罩面。

本实用新型密级配沥青砼罩面,表面粗糙、内部密实,具有优越的抗滑性能,是一层表面摩擦力很好的磨耗层,并且不受隧道空间的限制,在温湿环境下仍然有很好的抗滑性能;本实用新型抗滑隧道路面结构加铺沥青砼罩面后,隧道路面与轮胎接触的界面材料由水泥砼改变为沥青砼,从本质上改善了隧道路面的摩擦系数,该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隧道路面抗滑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超薄层给隧道路面增加了保护层,有效保护原隧道路面结构,延长了使用寿命;且由于结构简单,工艺施工简便,施工速度快,对交通影响小。

优选地,所述抗裂贴设于所述水泥路面的横缝和纵缝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抗滑隧道路面结构的一种施工工艺,其工艺如下:

步骤一:对有严重病害常规补强,铲除标线,采用高压吸尘器或抛丸工艺清理隧道路面表面的积尘;

步骤二:在水泥路面的横缝、纵缝上贴抗反射裂缝玄武岩纤维布贴;

步骤三:用稀浆封层车摊铺厚0.3~0.6cm的稀浆式应力吸收层;

步骤四:待应力吸收层破乳后,采用3~5t的小型压路机压实整形;

步骤五:待养生3-8小时可以通车后开始铺筑厚0.8cm~1.2cm冷拌冷铺的超薄密级配沥青砼罩面;

步骤六:养生2-4小时,破乳后确认表面不粘轮胎时,采用吸水无纺布铺在超薄密级配沥青砼罩面上面,再用3~5t的小型压路机压实整形后,清理吸水无纺布;

步骤七:根据当处的自然因素,养生5-12小时后开放交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抗滑隧道路面结构加铺沥青砼罩面后,隧道路面与轮胎接触的界面材料由水泥砼改变为沥青砼,从本质上改善了隧道路面的摩擦系数,该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隧道路面抗滑问题;

(2)本实用新型抗滑隧道路面结构厚度超薄,应力吸收层、沥青砼罩面两层厚度只有1.0cm~1.8cm,克服了隧道空间的限制;

(3)本实用新型密级配沥青砼罩面,表面粗糙、内部密实,具有优越的抗滑性能,是一层表面摩擦力很好的磨耗层,并且不受隧道空间的限制,在温湿环境下仍然有很好的抗滑性能;

(4)本实用新型结构超薄层给隧道路面增加了保护层,有效保护原隧道路面结构,延长了使用寿命;且由于结构简单,工艺施工简便,施工速度快,对交通影响小;

鉴于以上几点,本实用新型抗滑隧道路面结构可以解决隧道路面的抗滑性能,避免因抗滑性能不足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在浙江大溪隧道内成功的实施了该结构,且效果很好,符合路面技术规范的各项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抗滑隧道路面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泥路面;2、抗裂贴结构;3、应力吸收层;4、沥青砼罩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述抗滑隧道路面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抗滑隧道路面结构如附图1所示,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水泥路面1、玄武岩纤维布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应力吸收层3、密级配沥青砼罩面4,玄武岩纤维布2设于水泥路面1的横缝和纵缝上,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应力吸收层3的厚度为0.3cm,密级配沥青砼罩面的厚度为0.8cm。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所述抗滑隧道路面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抗滑隧道路面结构如附图1所示,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水泥路面1、玄武岩纤维布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应力吸收层3、密级配沥青砼罩面4,玄武岩纤维布2设于水泥路面1的横缝和纵缝上,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应力吸收层3的厚度为0.6cm,密级配沥青砼罩面的厚度为1.0cm。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所述抗滑隧道路面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抗滑隧道路面结构如附图1所示,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水泥路面1、玄武岩纤维布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应力吸收层3、密级配沥青砼罩面4,玄武岩纤维布2设于水泥路面1的横缝和纵缝上,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应力吸收层3的厚度为0.45cm,密级配沥青砼罩面的厚度为1.2cm。

实施例1~3中的抗滑隧道路面结通过以下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步骤一:对有严重病害常规补强,铲除标线,采用高压吸尘器或抛丸工艺清理隧道路面表面的积尘;

步骤二:在水泥路面的横缝、纵缝上贴抗反射裂缝玄武岩纤维布贴;

步骤三:用稀浆封层车摊铺厚0.3~0.6cm的稀浆式应力吸收层;

步骤四:待应力吸收层破乳后,采用3~5t的小型压路机压实整形;

步骤五:待养生3-8小时可以通车后开始铺筑厚0.8cm~1.2cm冷拌冷铺的超薄密级配沥青砼罩面;

步骤六:养生2-4小时,破乳后确认表面不粘轮胎时,采用吸水无纺布铺在超薄密级配沥青砼罩面上面,再用3~5t的小型压路机压实整形后,清理吸水无纺布;

步骤七:根据当处的自然因素,养生5-12小时后开放交通。

本实用新型抗滑隧道路面结构加铺沥青砼罩面后,隧道路面与轮胎接触的界面材料由水泥砼改变为沥青砼,从本质上改善了隧道路面的摩擦系数,该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隧道路面抗滑问题;

本实用新型抗滑隧道路面结构厚度超薄,应力吸收层、沥青砼罩面两层厚度只有1.0cm~1.8cm,克服了隧道空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密级配沥青砼罩面,表面粗糙、内部密实,具有优越的抗滑性能,是一层表面摩擦力很好的磨耗层,并且不受隧道空间的限制,在温湿环境下仍然有很好的抗滑性能。

本实用新型结构超薄层给隧道路面增加了保护层,有效保护原隧道路面结构,延长了使用寿命;且由于结构简单,工艺施工简便,施工速度快,对交通影响小。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