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式桥墩脚手架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4726发布日期:2018-10-26 19:5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脚手架搭设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提升式桥墩脚手架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脚手架的种类越来越多。从搭设材质上来说,有竹、木和钢管脚手架;钢管脚手架中又分扣件式、碗扣式、门式、工具式;按搭设的立杆排数,又可分单排架、双排架和满堂架。按搭设的用途,又可分为砌筑架、装修架;按搭设的位置可分为外脚手架和内脚手架。在桥梁墩身施工中广泛采用外脚手架也就是落地式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墩身有多高,其搭设的高度就有多高,不仅浪费材料,费时耗工,而且对水文地址要求很高,当桥墩较高时,其安全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升式桥墩脚手架施工工法,设备投入少,安拆方便,不受水文地质影响;材料损耗小、可节约成本;保护措施到位,安全可靠。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提升式桥墩脚手架施工工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步骤s2:主梁、纵、横梁安装;

步骤s3:钢管脚手架安装;

步骤s4:墩身施工;

步骤s5:上下人行通道施工;

步骤s6:脚手架提升;

步骤s7:脚手架拆除。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脚手架设计及受力检算;具体是指:荷载取值计算、脚手架承载力检算、纵梁验算、横梁验算、主梁验算、钢棒验算;

步骤s12:材料准备;具体是指:单个脚手架包括两根主梁、8根横梁、钢棒4根、精扎螺纹钢、作为立杆和横杆的φ48钢管、扣件、脚手板、安全网;主梁采用工字钢32a、横梁采用槽钢14a。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2具体是指已施工完的承台顶面为基面,安装主梁、横梁、纵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基面的两个对称侧面通过钢棒与主梁连接;主梁安装在钢棒上。

步骤s22:在基面的四周布置依次连接的横梁,主梁用于对横梁进行支撑;同侧的两根横梁相互平行且通过螺纹钢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将首节立杆与横梁焊接,同时立杆的间距、接长、立杆与横杆相交处连接;

步骤s32:在横梁上满铺两层脚手板,不得存在探头板的现象;

步骤s33:采用铁丝将脚手板与脚手架连接;

步骤s34:在立杆远离基面的一侧满铺细目式安全防护网,横梁远离立杆的一侧安装两层安全平网。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4具体是指:按照建筑施工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时预留安装钢棒的预留孔四个。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采用落地式脚手架搭设,底部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硬化处理;通道按照建筑施工相关规范要求设置安全网、扶手、挡脚板和防滑条;

步骤s52:在墩身施工作业层位置采用两层5cm厚的木板与脚手架相连,形成国人通道,过人通道随墩身施工高度逐步调整。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当墩身混凝土接近脚手架时,采用4台5t手拉葫芦在四角将主梁均匀缓慢提升,直至最顶层模板下方;

步骤s62:将钢棒插入预留孔中,用于支撑主梁,同时手拉葫芦将主梁对拉防止失稳。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7具体是指:按照安装相反的工序进行施工,拆除的材料集中堆放,并用吊车调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备投入少,安拆方便,不受水文地质影响;

(2)本发明材料损耗小、可节约成本;

(3)本发明保护措施到位,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提升式桥墩脚手架施工工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步骤s2:主梁、纵横梁安装;

步骤s3:钢管脚手架安装;

步骤s4:墩身施工;

步骤s5:上下人行通道施工;

步骤s6:脚手架提升;

步骤s7:脚手架拆除。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脚手架设计及受力检算;具体是指:荷载取值计算、脚手架承载力检算、纵梁验算、横梁验算、主梁验算、钢棒验算;

荷载取值计算:

1)恒载

立杆采用φ48的钢管,壁厚为3.5mm;钢管的3.14*(0.0242-0.02252)*7850*10=17.2n/m

立杆的自重为:

q立=12*(9+3)*2*2*17.2=9.91kn;

横杆自重,横杆为7层,

横杆的自重为:

q横=7*(7.6+1.7)*2*2*17.2=8.81kn;

长90cm横短杆自重:

q横短=6*0.9*17.2*60=5.57kn;

连接螺纹钢自重:

q连接=3.856*1*17.2*10=3.1kn;

扣件自重:扣件为700个;每个取重量最大的1.6kg,

q扣件=1.6*700*10=11.2kn;

脚手架自重为;

q=9.91+8.81+5.57+3.1+11.2=38.59kn;

脚手板自重按满铺取0.15kn/m2*7=1.05kn/m2

横梁自重为:

q横梁=14.53*2*2*10=0.6knkn/m;

主梁自重为:

52.69*10=0.5kn/m;

恒载转为线荷载后合计为:

q线=38.59÷(10.7+7.6)÷2+0.6+0.5+1.05*0.8=2.99kn/m;

2)活载

施工人员等荷载:1.0kpa*0.8=0.8kn/m;

荷载组合: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载分项系数取1.4;

q活=2.99*1.2+0.8*1.4=2.39kn/m;

脚手架承载力检算

1)脚手板、挡脚板及外挂细密式安全网产生的轴向力:

n1=7*(0.15*1.3*0.9÷0.5+0.14*1.3)+0.01*1.3*12=3.89kn

2)脚手架自重:

n2=38.59kn;

3)施工荷载:

n3=7*0.8*1.3*1.9÷2=3.89kn;

4)立杆轴向力:

n=1.2*(n1+n2)+1.4*n3=55.568kn;

按以上立杆轴向力全部作用在靠墩身短边一侧的脚手架上,并考虑将该工况作为最不利于工况情况来验算,为此单根立杆轴向力为55.568÷6=9.26kn;

5)验证是否符合要求:

φ48*3.5的钢管,其回转半径i=15.8,

长细比为:λ=1700/15.8=108,查表可得φ=0.53,则一根立杆受压应力为

[σ]=n/(0.53*489)=35.7mpa<f=250mpa,抗压强度满足要求。

纵梁为基面沿长方向侧面的两侧平行安装的梁;横梁为沿基面短方向侧面的两侧安装的量;

纵梁验算:

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查得:

mmax=0.125*q*l2=0.125*2.36*8.62=21.82kn·m

两根14a槽钢截面抵抗矩w=80.5*2=161cm2

满足要求;

横梁验算:

纵梁将荷载传给横梁,其中集中荷载为:

p=2.36*8.6÷2*2=20.3kn

只在集中荷载下的弯矩为:

wmax=20.3*1.2=24.36kn·m;

经叠加后支撑座出弯矩最大为:

m横max=24.36+1.7=26.06kn·m;

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查得:

mmax=0.125*q*l2=0.125*2.36*8.62=21.82kn·m

两根14a槽钢截面抵抗矩w=80.5*2=161cm2

满足要求;

主梁验算:

每根32a的工字钢主要承受集中荷载:

p主=4.71*(7.6+10.7)÷2=43.10kn

w主max=43.1*1.4=60.34kn·m

32a的工字钢截面抵抗矩w=692cm2

满足要求;

钢棒验算:

φ40钢棒主要承受剪切力,所受最大剪力为q=43.10*2=86.2kn,按普通螺栓受剪验算;

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查得:抗剪强度设计值[ft]=80mpa;

每根工字钢有四根钢棒,仅考虑三根同时受力,每根钢棒所受剪力:

ft=86.2÷3÷1.26=22.88mpa<[ft],符合要求。

步骤s12:材料准备;具体是指:单个脚手架包括两根主梁、8根横梁、钢棒4根、精扎螺纹钢、作为立杆和横杆的φ48钢管、扣件、脚手板、安全网;主梁采用工字钢32a、横梁采用槽钢14a。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s2具体是指已施工完的承台顶面为基面,安装主梁、横梁和纵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基面的两个对称侧面通过钢棒与主梁连接;主梁安装在钢棒上。

步骤s22:在基面的四周布置依次连接的横梁,主梁用于对横梁进行支撑;同侧的两根横梁相互平行且通过螺纹钢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安装时,主梁、横梁间焊缝赢排熟练持证焊工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焊接,主梁通过墩身旁的两根精扎螺纹钢进行连接,横梁采用的φ25的钢筋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将首节立杆与横梁焊接,同时立杆的间距、接长、立杆与横杆相交处连接;

步骤s32:在横梁上满铺两层脚手板,不得存在探头板的现象;

步骤s33:采用铁丝将脚手板与脚手架连接;

步骤s34:在立杆远离基面的一侧满铺细目式安全防护网,横梁远离立杆的一侧安装两层安全平网。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安装时,首先安装将首节立杆底部与横梁焊接,同时立杆间距和接长、立横杆相交处连接、横杆步距和间距、剪刀撑的设置、剪刀撑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要求;

钢管脚手架满铺两侧脚手板,不得存在探头板的现象,并采用8#铁丝与脚手架连接,脚手架外侧满铺细目式安全防护网,脚手架下方兜设两侧安全平网。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s4具体是指:按照建筑施工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时预留安装钢棒的预留孔四个。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采用落地式脚手架搭设,底部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硬化处理;通道按照建筑施工相关规范要求设置安全网、扶手、挡脚板和防滑条;

步骤s52:在墩身施工作业层位置采用两层5cm厚的木板与脚手架相连,形成国人通道,过人通道随墩身施工高度逐步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预留孔的位置要保持在同一高程面上,钢棒预埋间距为模板单节高度,位置以低于模板接触面50cm为宜,务必保证四个钢棒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当墩身混凝土接近脚手架时,采用4台5t手拉葫芦在四角将主梁均匀缓慢提升,直至最顶层模板下方;

步骤s62:将φ40钢棒插入预留孔中,用于支撑主梁,同时手拉葫芦将主梁对拉防止失稳。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7具体是指:按照安装相反的工序进行施工,拆除的材料集中堆放,并用吊车调离。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提升式桥墩脚手架施工工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步骤s2:主梁、纵横梁安装;

步骤s3:钢管脚手架安装;

步骤s4:墩身施工;

步骤s5:上下人行通道施工;

步骤s6:脚手架提升;

步骤s7:脚手架拆除。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脚手架设计及受力检算;具体是指:荷载取值计算、脚手架承载力检算、纵梁验算、横梁验算、主梁验算、钢棒验算;

步骤s12:材料准备;具体是指:单个脚手架包括两根主梁、8根横梁、钢棒4根、精扎螺纹钢、作为立杆和横杆的48钢管、扣件、脚手板、安全网;主梁采用工字钢32a、横梁采用槽钢14a。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2具体是指已施工完的承台顶面为基面,安装主梁、横梁和纵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基面的两个对称侧面通过钢棒与主梁连接;主梁安装在钢棒上。

步骤s22:在基面的四周布置依次连接的横梁,主梁用于对横梁进行支撑;同侧的两根横梁相互平行且通过螺纹钢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将首节立杆与横梁焊接,同时立杆的间距、接长、立杆与横杆相交处连接;

步骤s32:在横梁上满铺两层脚手板,不得存在探头板的现象;

步骤s33:采用铁丝将脚手板与脚手架连接;

步骤s34:在立杆远离基面的一侧满铺细目式安全防护网,横梁远离立杆的一侧安装两层安全平网。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4具体是指:按照建筑施工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时预留安装钢棒的预留孔四个。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采用落地式脚手架搭设,底部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硬化处理;通道按照建筑施工相关规范要求设置安全网、扶手、挡脚板和防滑条;

步骤s52:在墩身施工作业层位置采用两层5cm厚的木板与脚手架相连,形成国人通道,过人通道随墩身施工高度逐步调整。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当墩身混凝土接近脚手架时,采用4台5t手拉葫芦在四角将主梁均匀缓慢提升,直至最顶层模板下方;

步骤s62:将钢棒插入预留孔中,用于支撑主梁,同时手拉葫芦将主梁对拉防止失稳。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s7具体是指:按照安装相反的工序进行施工,拆除的材料集中堆放,并用吊车调离。

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高空作业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带和安全帽;在提升过程中必须由专人统一指挥;提升前对脚手架周边的工作人员全部清理,避免提升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