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伸缩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7895发布日期:2019-05-15 22:11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伸缩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桥梁伸缩缝。



背景技术:

桥梁是跨越河流、深谷或其他交通线使用的具有承载能力的专门的人工构造物。由于气温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容易导致桥面发生形变,因此需要在两梁端之间或梁端与桥台之间设置能自由变形的伸缩缝,以保证桥面平顺以及对结构体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现在的桥梁伸缩缝的设计及构造不合理,伸缩缝之间很容易积聚杂物,影响桥梁的正常伸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伸缩缝,具有减少杂物积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分别安装于梁端缝隙两侧的固定板和活动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均设有相互插接的梳齿条,所述梳齿条包括若干齿杆和若干齿缝,所述齿杆端部均倾斜向下设置有斜面。

采用上述方案,固定板与活动板分别安装于梁端缝隙的两侧,且梳齿条相互插接,桥梁发生形变时,梳齿条之间相对移动,避免梁端两侧相互挤压或梁端缝隙增大而引起的行车危险,由于齿杆端面倾斜设置有斜面,汽车行驶产生的气流沿着斜面进入齿缝中,将位于梳齿条齿缝间的杂物带走,减少齿缝杂物积聚,影响桥梁的正常伸缩,且齿杆端部设置的斜面使得汽车高速行驶时能更加平稳。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上表面均开设有若干延伸至所述齿缝侧壁的通风孔。

采用上述方案,汽车高速行驶经过固定板和活动板时,轮胎对通风孔产生气压,由于通风孔延伸至齿缝侧壁,使得气流进入梳齿条齿缝对齿缝间的杂物清理。

进一步,位于齿缝侧壁的所述通风孔开口朝向齿杆端部。

采用上述方案,梳齿条间相对移动不影响通风孔,气流对齿缝间清理效果更好。

进一步,位于通风孔一侧的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上表面均铰接有同向倾斜的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位于所述通风孔上方,所述按压板与固定板以及按压板与活动板之间均竖直设置有弹簧。

采用上述方案,汽车经过固定板和活动板时对按压板进行按压,按压板远离铰接处一侧向下转动,对通风孔产生气压,使得气流从通风孔进入到梳齿条间齿缝,进而清理杂物,汽车离开后按压板远离铰接处一侧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抬起。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上表面均开设有供所述按压板嵌于其中的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按压板向下按压时可嵌于凹槽之内,使固定板和活动板表面平滑,进而使汽车行驶时能平稳通过。

进一步,所述按压板与固定板及按压板与活动板之间均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包括导向柱和供导向柱插接的导向套筒,所述导向柱远离导向套筒一端铰接于按压板表面,所述导向套筒竖直设置在通风孔内,所述弹簧套设于导向柱,且一端与按压板下表面相连接,另一端与导向套筒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导向柱铰接于按压板下表面,按压板向下按压时导向柱插接于导向套筒内,使得弹簧压缩时,在导向杆导向作用下避免左右偏移。

进一步,所述按压板与所述凹槽之间夹角为30°至60°。

采用上述方案,按压板角度合适,一方面保证按压板对通风孔产生足够气压,另一方面不影响汽车正常行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固定板与活动板分别安装于梁端缝隙的两侧,且梳齿条相互插接,桥梁发生形变时,梳齿条之间相对移动,避免梁端两侧相互挤压或梁端缝隙增大而引起的行车危险,由于齿杆端面倾斜设置有斜面,汽车行驶产生的气流沿着斜面进入齿缝中,将位于梳齿条齿缝间的杂物带走,减少齿缝杂物积聚,影响桥梁的正常伸缩,且齿杆端部设置的斜面使得汽车高速行驶时能更加平稳;

其二,可在固定板和活动板一侧安装按压板,利用汽车行驶时对按压板按压所产生的气流从通风孔进入梳齿条齿缝间进行清理,同时按压板下表面设置有弹簧,使按压板在按压后能迅速恢复原样,提高气流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桥梁伸缩缝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桥梁伸缩缝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固定板一侧通风孔轴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活动板一侧通风孔轴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活动板;3、齿杆;4、齿缝;5、斜面;6、通风孔;7、按压板;8、凹槽;9、弹簧;10、导向柱;11、导向套筒;1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桥梁伸缩缝,参见图1,包括固定板1和活动板2,固定板1和活动板2分别安装于梁端缝隙的两侧,固定板1和活动板2一侧均延伸出相互插接的梳齿条,且活动板2的梳齿条延伸至安装固定板1的梁端缝隙一侧,梳齿条包括若干齿杆3和若干齿缝4,若干齿杆3端部均倾斜向下设置有斜面5,斜面5的设置使得汽车行驶时可以平稳通过,同时产生的气流沿着斜面5将齿缝4间的杂物带走;齿杆3和齿缝4的数量根据由桥梁的宽度决定。

实施例二

参见图2,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板1和活动板2上表面均横向开设有若干延伸至齿缝4侧壁的通风孔6;优选的,位于齿缝4侧壁的通风孔6开口朝向齿杆3端部。位于通风孔6一侧的固定板1和活动板2上表面均铰接有同向倾斜的按压板7,优选的,按压板7与固定板1以及按压板7与活动板2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本实施例的按压板7与固定板1以及按压板7与活动板2之间的夹角为45°。汽车通行的方向是由活动板2向固定板1方向行驶。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按压板7位于通风孔6上方,固定板1和活动板2上表面均开设有供按压板7嵌于其中的凹槽8,按压板7表面面积与凹槽8面积相适配。按压板7与固定板1以及按压板7与活动板2之间均横向且竖直设置有若干弹簧9,优选的,弹簧9套设有导向杆,导向杆包括导向柱10和与导向柱10活动插接的导向套筒11,导向柱10与按压板7下表面铰接,导向套筒11竖直设置在通风孔6内,弹簧9一端与按压板7下表面相连接,另一端与导向套筒11相连接。汽车高速行驶经过按压板7时,按压板7远离铰接处一侧向下转动,对通风孔6产生气压,使得气流从通风孔6进入到齿缝4,进而清理杂物。汽车离开后,按压板7远离铰接处一侧在弹簧9的作用下回复初始位置。

设计原理:固定板1与活动板2分别安装于梁端缝隙的两侧,且梳齿条相互插接,齿杆3端部的斜面5使得汽车行驶时可以平稳通过,同时产生的气流沿着斜面5,将齿缝4间的杂物带走。固定板1与活动板2分别增设按压板7,汽车行驶经过时对按压板7进行按压,提高气流强度,使气流从通风孔6进入齿缝4,提高清理杂物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