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索压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9823发布日期:2020-04-07 21:5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拉索压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斜拉索压锚装置。



背景技术:

压锚是斜拉索施工过程重要的施工环节,主要的梁端压锚方式有钢丝绳牵引压锚、钢绞线软牵引压锚、张拉杆硬牵引压锚、多种方式组合牵引压锚等,对应的压锚工装设备主要包括卷扬机、千斤顶、撑脚、钢绞线、张拉杆等,所需的工装设备较多,经济性差;对于同一项目的不同索长、索重的斜拉索,通常采用不同的压锚方法,需要使用不同压锚工装及设备,通用性差;压锚工装各部件大都各自独立,复杂笨重,安全性难保证;使用时需要组装,效率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的斜拉索压锚工装设备复杂笨重,经济及通用性差,安全可靠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斜拉索压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斜拉索压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沿水平方向行走的行走单元、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连接于行走单元的转体单元以及设置于转体单元上用于张拉锚固斜拉索的入锚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转体单元包括转体支架;所述转体支架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连接支撑在行走单元上。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单元上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转体支架支撑于第二滚轮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体支架与行走单元之间设置有限制转体支架脱出的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下端固定在行走单元上,上端沿竖向延伸至转体支架圆周侧部。

进一步的所述入锚单元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铰接于转体支架的框架结构,基座与转体支架之间设置有驱动基座绕铰支点转动的第二油缸。

进一步的所述入锚单元还包括伸缩臂;所述基座与伸缩臂之间设置有驱动伸缩臂沿其轴向移动的第三油缸。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臂的槽体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定位槽;所述基座上安装有可伸入定位槽对伸缩臂进行固定的定位键。

进一步的第三油缸壳体铰接于基座上,顶推端设置有可伸入定位槽内的入锚键。

进一步的还包括沿水平方向铺设的行走轨道;所述行走单元滑动连接于行走轨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单元包括行走框架;所述行走框架下端设置有限制行走框架脱出行走轨道的第一限位装置。

进一步的它还包括行走顶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顶推装置包括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壳体铰接于行走轨道上,顶推端铰接于行走框架上。

一种压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梁端的斜拉索移至入锚单元并对其进行临时固定,通过行走单元调整斜拉索至指定入锚位置,通过转体单元调节斜拉索的水平转角,最后通过入锚单元调节竖向倾角使待安装的斜拉索中心线与成型后的斜拉索中心线重合,沿斜拉索中心线张拉斜拉索锚头至预定位置,将已预先设置好的后续牵引系统与斜拉索锚头连接,完成压锚设备的压锚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过行走单元调整斜拉索至指定入锚位置的方法为:根据斜拉索梁端的入锚位置,铺设行走轨道,驱动行走单元沿行走轨道滑移即可调整斜拉索至指定入锚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过转体单元调节斜拉索的水平转角的方法为:驱动转体单元绕竖直轴线转动,调整入锚单元上的斜拉索的姿态,使斜拉索的水平角度与入锚位置的水平角度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过入锚单元调节竖向倾角使待安装的斜拉索中心线与成型后的斜拉索中心线重合的方法为:驱动入锚单元绕水平轴线转动,调整斜拉索的竖向倾角,使入锚单元上的待安装斜拉索与成型后的斜拉索的中心线相互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结构简单,能够适应同一项目不同长度和规格的斜拉索压锚施工,综合成本低。

2、转盘角度与伸缩臂角度可调,能够使用不同空间角度的斜拉索压锚作业,适用性强。

3、行走单元沿轨道步履式行走定位,能够准确到达斜拉索指定安装的位置。

4、斜拉索在压锚设备上通过步履式伸缩臂的推动完成压锚作业,效率高,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方便的调节入锚位置、转角和方向,便于斜拉索以最合适的姿态入锚和压锚,整个调节过程和压锚方法简单高效,且通用性强,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压锚装置的俯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压锚装置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压锚装置的入锚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行走轨道、行走框架和转体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压锚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行走单元;1.1—行走框架;1.2—第一限位装置;1.3—第一滚轮;1.4—第一油缸;2—转体单元;2.1—转体支架;2.2—第二滚轮;2.3—第二限位装置;3—入锚单元;3.1—基座;3.2—第二油缸;3.3—伸缩臂;3.4—第三油缸;3.5—定位槽;3.6—定位键;3.7—入锚键;4—行走轨道;5—后续牵引系统;a—斜拉索梁端;b—斜拉索锚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5,一种斜拉索压锚装置,本实施例的压锚装置包括三个单元,分别为可沿水平方向行走的行走单元1、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连接于行走单元的转体单元2以及设置于转体单元2上用于张拉锚固斜拉索的入锚单元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铺设有行走轨道4,行走轨道4是根据实际需求铺设的平面轨道,可以是直线形也可是是弧线形的,或是其他形状,只要能够满足运送行走单元的要求即可。行走单元1滑动连接于行走轨道4上。行走单元1包括行走框架1.1,行走框架1.1下端设置有限制行走框架1.1脱出行走轨道4的第一限位装置1.2,第一限位装置1.2为沿竖向布置的板状结构,上端固定在行走框架1.1上,下端钩挂在行走轨道4上限制行走框架1.1脱出。

实际使用时,通过在行走框架1.1与行走轨道4之间设置行走顶推装置便于对行走框架1.1进行驱动,如图1所示,行走顶推装置包括第一油缸1.4,第一油缸1.4的壳体铰接于行走轨道4上,顶推端铰接于行走框架1.1上。第一油缸1.4顶推行走框架1.1沿行走轨道4行进移动。

如图1所示,转体单元2是用于调节水平转角的主体单元,转体单元2包括转体支架2.1,转体支架2.1是圆盘形的支架结构,转体支架2.1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连接支撑在行走框架1.1上。本实施例的转体支架2.1与行走框架1.1之间的连接为滚动连接,行走框架1.1上设置有第二滚轮2.2,转体支架2.1支撑于第二滚轮2.2上。

转体支架2.1与行走单元1之间设置有限制转体支架2.1脱出的第二限位装置2.3,第二限位装置2.3结构与第一限位装置1.2类似,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装置2.3下端固定在行走单元1上,上端沿竖向延伸至转体支架2.1圆周侧部。使用时,转体支架2.1在第二滚轮2.2上转动,第二限位装置2.3限制转体支架2.1脱出第二滚轮2.2。

本实施例的入锚单元3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对斜拉索进行固定,二是用于调节斜拉索竖向倾角。如图2和3所示,入锚单元3包括基座3.1,基座3.1为可绕水平轴线转动地铰接于转体支架2.1的框架结构,基座3.1一端铰接连接于转体支架2.1,另一端与与转体支架2.1之间设置有驱动基座3.1绕铰支点转动的第二油缸3.2。通过第二油缸3.2驱动基座3.1绕铰支点转动,能够调节斜拉索的竖向倾角。

入锚单元3固定斜拉索的部分如图2和3所示,包括伸缩臂3.3,伸缩臂3.3是上端开口的槽状结构,斜拉索放置在伸缩臂3.3内。基座3.1与伸缩臂3.3之间设置有驱动伸缩臂3.3沿其轴向移动的第三油缸3.4。本实施例通过第三油缸3.4驱动伸缩臂3.3步进式移动,实现对斜拉索的张拉。如图2所示,伸缩臂3.4的槽体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定位槽3.5,基座3.1上安装有可伸入定位槽3.5对伸缩臂3.3进行固定的定位键3.6。第三油缸3.4壳体铰接于基座3.1上,顶推端设置有可伸入定位槽3.5内的入锚键3.7。使用时,通过变换入锚键3.7和定位键3.6对应不同的定位槽3.5,能够实现对斜拉索的快速张拉。

本实施例具体的压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斜拉索梁端a的入锚位置,铺设斜拉索压锚装置的行走轨道4,将压锚装置安装在行走轨道4上并进行调试;

s2:如图1所示,将斜拉索梁端a移至入锚单元3的伸缩臂3.3上,斜拉索锚头b伸出入锚单元3的基座3.1,并将斜拉索锚头b与基座3.1临时固定;

s3:如图1所示,启动第一油缸1.4,推动行走单元1,并配合第一滚轮1.3及第一限位装置1.2,使行走单元1在行走轨道4上移动至斜拉索指定入锚位置,行走过程中,转体单元2将根据斜拉索的姿态调整转角;

s4:如图2所示,启动第二油缸3.2,调整安装在基座3.1上的伸缩臂3.3的竖向角度,使待安装的斜拉索中心线与斜拉索成型后的中心线重合;

s5:如图3所示,基座3.1两侧的第三油缸3.4逐步顶推伸缩臂3.3,带动斜拉索锚头b进入预定的位置;

s6:如图5所示,将已预先设置好的后续牵引系统5与斜拉索锚头b连接,完成压锚设备的压锚工。

完成后,移出压锚设置至原始位置,移出过程中,需临时拆除行走单元1与转体单元2与索体干涉的部分,移除后再安装至原位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