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2205发布日期:2020-09-18 20:4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



背景技术:

今年来,我国沥青路面发展迅速,沥青路面占总公路里程数的85.2%,在以往的道路路面设计中,一般采用简单的透水沥青路面或者透水混凝土路面,其透水效果较差,影响交通安全。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848614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冷拌彩色沥青排水吸音路面,由上至下依次构筑有冷拌彩色沥青面层、粘结层、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透水层与基层,基层两侧设有排水沟,排水沟顶部与冷拌彩色沥青面层持平;透水层底部设置有呈倒置v字形结构的导流道,导流道向两侧延伸至透水层两侧的排水孔处。上述方案通过在透水层中设置呈倒置v字形结构的导流道,使从路面上渗透下来的水能够流到导流道中,并将水通过排水孔排至排水沟中,但是由于路面上含有大量的粉尘,当水与粉尘混合进入到导流道中时,粉尘会逐渐堆积在导流道中而产生堵塞的问题。

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当水混合这路面上的粉尘进入导流道中时,粉尘会逐渐堆积在导流道中而产生堵塞,影响路面的排水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路面上的排水结构进行疏通,避免产生堵塞而影响排水功能的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包括有路面本体,所述路面本体的两侧均设有排水沟,所述路面本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ogfc层、透水层和基层,所述透水层内设有连通排水沟的导流通道,所述ogfc层上设有位于导流通道的正上方并与排水沟连通的第一凹槽,所述导流通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排水沟内设有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利用水车的原理在从第一凹槽中流出的水的冲击下发生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有路面本体,在路面本体的两侧设有排水沟用于收集从路面本体上排出的水,路面本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ogfc层、透水层和基层,ogfc层为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该层的孔隙率为18~22%,能迅速从其内部排走路表雨水、具有抗滑、抗车辙及降噪的优良特性;透水层采用粒径为15~20mm的碎石铺设,基层由混泥土浇筑而成;在ogfc层上设有与排水沟连通的第一凹槽用于收集从路面本体的表面流走的水;在透水层中设有于排水沟连通的导流通道且导流通道设置在第一凹槽的正下方,在导流通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导流通道为圆筒状,导流通道和转动轴为同圆心设置,在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在排水沟中设有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的设计采用了水车的原理,当第一凹槽中汇集的水排至排水沟时对转动机构产生冲击使转动机构发生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转动,当螺旋叶片发生转动时能够带动堆积在导流通道中的灰尘向排水沟的一端移动从而对导流通道进行清理,使导流通道不会发生堵塞能够正常的起到排水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通道与第一凹槽的底部均设置为倒置的“v”字形结构,所述转动轴、螺旋叶片、转动机构设置为两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通道和第一凹槽的底部均设置为倒置的“v”字形结构,能够加快排水的速度,避免当水流较大时排水速度跟不上,相应的转动轴、螺旋叶片、转动机构也设置为两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若干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呈圆周阵列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机构包括有若干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转动板,且转动板呈圆周阵列分布,从第一凹槽中排出的水对转动板产生冲击从而带动转动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板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从第一凹槽中流出的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从第一凹槽中排出的水流较小不足以推动转动轴转动时,能够通过设置在转动板上的第二凹槽对水进行收集,从而使重心发生变化带动转动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均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用于将第一凹槽中流出的水引流至第二凹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凹槽的两端均设有导流管,当第一凹槽中的水流较小时,会发生水流沿着路面本体的侧面向下流而不流至第二凹槽中的情况,在导流管的作用下能够避免这种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设有与导流通道固定连接的轴承,所述导流通道上靠近排水沟的一端设有豁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和导流通道固定连接的轴承用以确保转动轴的转动的顺畅,在导流通道上靠近排水沟的一端设有豁口,从导流通道排出的水和粉尘通过豁口排至排水沟中,使轴承的设置不会干涉水和粉尘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层与基层之间设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透水层和基层之间设有防水层,防水层为sbs改性乳化沥青层,具有较强的粘结能力,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槽上固定连接有与路面本体的表面持平的第一盖板,所述排水沟上设有与路面本体的表面持平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第一盖板上均设有若干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上固定连接有与路面本体的表面持平的第一盖板,使路面本体的表面保持平整,不影响车辆的行驶;在排水沟上设有与路面本体的表面持平的第二盖板,在第二盖板与第一盖板上均设有若干疏水孔,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不影响第一凹槽和排水沟的集水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凹槽用于汇集路面本体上的大部分的水,当第一凹槽中的水排至排水沟中时对转动机构产生冲击使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带动堆积在导流通道中的灰尘向排水沟的一端移动从而对导流通道进行清理,使导流通道不会发生堵塞能够正常的起到排水作用。

2、通过设置导流管和第二凹槽,能够确保当第二凹槽中的水流较小时也能够起到对导流通道的疏通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的剖视图,用于体现路面的整体结构设计;

图2为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转动机构、转动轴、螺旋叶片的结构设计。

图中:1、路面本体;101、基层;102、防水层;103、透水层;104、ogfc层;2、第二盖板;3、排水沟;4、第一盖板;5、疏水孔;6、第一凹槽;7、导流管;8、导流通道;9、转动轴;10、转动板;11、第二凹槽;12、螺旋叶片;13、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如图1所示,包括有路面本体1,在路面本体1的两侧设有排水沟3用于收集从路面本体1上排出的水,路面本体1由上至下依次设有ogfc层104、透水层103、防水层102和基层101,ogfc层104为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该层的孔隙率为18~22%,能迅速从其内部排走路表雨水、具有抗滑、抗车辙及降噪的优良特性;透水层103采用粒径为15~20mm的碎石铺设,防水层102为sbs改性乳化沥青层,具有较强的粘结能力,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基层101由混泥土浇筑而成;在ogfc层104上设有与排水沟3连通的第一凹槽6用于收集从路面本体1的表面流走的水,在第一凹槽6上固定连接有与路面本体1的表面持平的第一盖板4,使路面本体1的表面保持平整,不影响车辆的行驶,在排水沟3上设有与路面本体1的表面持平的第二盖板2,在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2上均设有若干疏水孔5使不影响第一凹槽6和排水沟3的集水性能。

如图1、图2所示,在透水层103中设有于排水沟3连通的导流通道8且导流通道8设置在第一凹槽6的正下方,导流通道8和第一凹槽6的底部均设置为倒置的“v”字形结构,能够加快排水的速度;在导流通道8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9,导流通道8为圆筒状,导流通道8和转动轴9为同圆心设置,在转动轴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和导流通道8固定连接的轴承用以确保转动轴9的转动顺畅性,为保证导流通道8中的水及粉尘能够顺畅排出不受轴承的影响,在导流通道8上靠近排水沟3的一端设置豁口13;在转动轴9上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12,在排水沟3中设有与转动轴9固定连接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有若干与转动轴9固定连接的转动板10,且转动板10呈圆周阵列分布,从第一凹槽6中排出的水对转动板10产生冲击从而带动转动轴9转动;当从第一凹槽6中流出的水流较小不足以推动转动轴9转动时,能够通过设置在转动板10上的第二凹槽11对水进行收集,并在第一凹槽6上靠近排水沟3的一端设置导流管7将第二凹槽11内的水流直接导至第二凹槽11内,而不会沿着路面本体1的侧面向下流而不流至第二凹槽11中的情况。

当由于下雨或洒水等情况导致路面本体1的表面存在水时,路面本体1上的大部分水流至第一凹槽6中,小部分的水透过ogfc层104上的微小孔隙至透水层103中并渗透至导水通道中;第一凹槽6中的水通过导流管7冲击在转动板10上,并积聚在第二凹槽11中,转动板10受到冲击力时带动转动轴9发生转动,从而带动螺旋叶片12发生转动,在螺旋叶片12的带动下使堆积在导流通道8中的灰尘向排水沟3的一端移动从而对导流通道8进行清理,使导流通道8不会发生堵塞能够正常的起到排水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