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轨道道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04501发布日期:2021-05-18 23:2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式轨道道岔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悬挂轨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挂式轨道道岔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道岔通常是平推式或者旋转式道岔结构,其中平推式十字道岔需要两个以上的动力结构,导向结构比较复杂,产品加工精度要求高,被推动的机械机构强度比较薄弱;旋转式道岔需要对旋转体进行单独的支撑,以保证旋转体能够正常的转动,但此种方式不仅占用较大空间而且成本高。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道岔机构,其通过轨道梁内部支撑旋转体,旋转体旋转实现不同通道的连通,不需要单独为旋转体设置支座,且有效的减小了旋转体的惯性矩,极大的节约了道岔建造成本、提高了道岔运行效率。
5.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悬挂式轨道道岔机构,包括:多个相交的走行通道,各走行通道的走行面在交汇处处于同一平面且走行面中心线交汇于一点,相邻走行通道之间相互连接,在交汇处内部设有旋转体;旋转体包括同一平面内平行且对称的第一走行部和第二走行部;旋转体由多个走行通道的组合梁的上部或/和下部承载,旋转体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以使旋转体处于任一位置时均同任意走行通道连续相通。
7.进一步地,第一走行部和第二走行部上方中部设置导向面。
8.进一步地,旋转体包含供电轨,供电轨固定设置在导向面的两侧。
9.进一步地,第一走行部和第二走行部均呈直线。
10.进一步地,旋转体的直径d,走行通道的宽度l1,轨道梁开口宽度l2,d≥l1和l2平方和的平方根值,且d≤l1和l2平方和的平方根值的4倍。
11.进一步地,第一走行部远离第二走行部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中心轴线同第一走行部的中心轴线垂直;
12.第二走行部远离第一走行部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中心轴线同第二走行部的中心轴线垂直;
13.第一走行部和第二走行部位于同一平面,用于支撑车辆走行轮。
14.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便于车辆通过的走行空间。
15.进一步地,所旋转体还包括支撑环,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走行部的一端同所述支撑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走行部的一端同所述支撑环连接。
16.进一步地,驱动装置设于走行通道的组合梁的上部或/和下部,用于驱动旋转体以支撑环的中心轴线为轴转动,以使旋转体处于任一位置时均同任意走行通道连续相通。
17.进一步地,多根走行通道的交汇处具有安装孔,安装孔的一端具有第一支撑圈,
或/和另一端具有第二支撑圈;用于承载支撑环。
18.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轨道道岔机构,能够通过在各走行通道的交汇处设置旋转体,并且利用多个走行通道的组合梁的上部或下部承载旋转体,从而能够在不需要额外支撑的前提下,保证旋转体能够在个走行通道的交汇处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走行部和第二走行部能够与各走行通道连通,从而实现对相对设置的两个走行通道连通。
20.通过上述设计,能够利用多个走行通道的组合梁对旋转体进行支撑,不需要额外的支撑部件,既能够降低成本,又能够使得装置更加的灵活,占用更小的空间,并且保证旋转体每旋转一定的角度均可连通相对设置的两个走行通道。
21.总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轨道道岔机构,其通过轨道梁内部支撑旋转体,旋转体旋转实现不同通道的连通,不需要单独为旋转体设置支座,且有效的减小了旋转体的惯性矩,极大的节约了道岔建造成本、提高了道岔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体的立体图;
2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28.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走行空间的示意图;
29.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体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30.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体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31.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体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三;
32.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体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四;
33.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4.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体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35.图标:100

旋转体、110

第一走行部、120

第二走行部、130

第一连接部、140

第二连接部、200

驱动装置、300

走行通道、3

第一支撑面、4

第二支撑面、5

导向面、6

供电轨、7

走行空间、8

支撑环、9

安装孔、10

第一支撑圈。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3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9.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此外,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1.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2.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43.实施例
44.请参照图1

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旋转体100、第一走行部110、第二走行部120、第一限位部111、第一支撑部112、第二限位部121、第二支撑部122、驱动装置200、走行通道300、第一支撑面3、第二支撑面4、导向面5、供电轨6、走行空间7、支撑环8、安装孔9和第一支撑圈10。
45.其中,多个相交的走行通道300,各走行通道300的走行面在交汇处处于同一平面且走行面中心线交汇于一点,相邻走行通道300之间相互连接,在交汇处内部设有旋转体100;
46.旋转体100包括同一平面内平行且对称的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旋转体100由多个走行通道300的组合梁的上部或/和下部承载,旋转体100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200,以使旋转体100处于任一位置时均同任意走行通道300连续相通。
47.能够通过在各走行通道300的交汇处设置旋转体100,并且利用多个走行通道300的组合梁的上部或下部承载旋转体100,从而能够在不需要额外支撑的前提下,保证旋转体100能够在各走行通道300的交汇处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能够与各走行通道300连通,从而实现对相对设置的两个走行通道300连通。
48.通过上述设计,能够利用多个走行通道300的组合梁对旋转体100进行支撑,不需要额外的支撑部件,既能够降低成本,又能够使得装置更加的灵活,占用更小的空间,并且
保证旋转体100每旋转一定的角度均可连通相对设置的两个走行通道300。
49.总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轨道道岔机构,其通过轨道梁内部支撑旋转体100,旋转体100的旋转,实现不同通道的连通,不需要单独为旋转体100设置支座,且有效的减小了旋转体的惯性矩,极大的节约了成本。
50.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走行通道300的数量为偶数,多个走行通道300以其交汇点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旋转体100的转动角度等于相邻走行通道300之间的夹角。
51.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走行通道300均具有第一支撑面3,用于支撑车辆走行轮,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具有第二支撑面4,用于支撑车辆走行轮;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3和第二支撑面4平齐,以保证车辆能够再走行通道300内是顺利的进入旋转体100中。
52.进一步地,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上方中部设置导向面5。本实施例中,导向面5采用导向轨的形式,导向轨的中心轴线同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的中心轴线平行,且导向轨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的中心轴线之间。此种设计,能够对车辆走行轮进行限位,保证车辆运动至旋转体100时,能够利用导向件限制车辆走行轮的位移(仅沿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的轴向运动)。
53.进一步地,旋转体100包含供电轨6,供电轨6固定设置在导向面5的两侧,两根供电轨6的中心轴线同导向轨的中心轴线平行,能够再车辆导向体运动至旋转体100时,利用供电轨6保证车辆连续供电。
54.进一步地,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均呈直线。保证旋转体100转动任意角度均可将相对的两根走行通道300连通,并且连通之后,能够使得导向体运动通过旋转体100时,运动路径为直线。此种方式为了实现车辆的连续直线运行,此时旋转体100连通的两个走行通道300的中心轴线重合。
55.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也可设置为弧形,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对应圆弧的圆心重合;此时,可连通两根相邻的走行通道300(两个走行通道30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等于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对应圆弧的圆心角)。此时就可将跟个具有夹角的走行通道300连通,从而实现车辆的转弯运行。此种实施方式也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这里不做赘述。
56.另外,本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多组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从而实现多辆悬挂式车辆的同步运行。此种方式仅是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数量的改变而已。
57.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旋转体100更加的稳定,本实施例中第一走行部110远离第二走行部120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部130,第一连接部130的中心轴线同第一走行部110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二走行部120远离第一走行部110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部140,第二连接部140的中心轴线同第二走行部120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位于同一平面,用于支撑车辆走行轮。
58.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3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0之间形成便于车辆通过的走行空间7。
59.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连接部140和第二连接部140平行设置。
60.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0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杆,两根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同第一走行部110的两端连接,第二连接部140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杆,
两根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同第二连接部140的两端连接,此种设计能够减轻旋转体100整体的重量。
61.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面4位于第一支撑部112和第二支撑部122靠近走行空间7的一侧,且同走行通道300的第一支撑面3平齐。
62.进一步地,请结合图6,本实施例中旋转体100的直径d,走行通道300的宽度l1,轨道梁开口宽度l2,d≥l1和l2平方和的平方根值,且d≤l1和l2平方和的平方根值的4倍。其中d值越小,旋转体100的体积越小,再转动时更加的有利。
63.进一步地,旋转体100还包括支撑环8,第一连接部130远离第一走行部110的一端同支撑环8连接,第二连接部140远离第二走行部120的一端同支撑环8连接。
64.需要注意的是,沿支撑环8的中心轴线,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对称设置。
65.此种设计,能够利用支撑环8将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实现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的同步运动,保证稳定性。
66.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同时驱动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能够同步运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0设于走行通道300的组合梁的上部或/和下部,用于驱动旋转体100以支撑环8的中心轴线为轴转动,以使旋转体100处于任一位置时均同任意走行通道300连续相通。
67.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0可采用齿轮驱动的方式,具体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圈,从动齿圈设于支撑环8,并同支撑环8同轴设置,驱动电机设于走行通道300的连接梁,主动齿轮同从动齿圈啮合。此种设计,能够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在此过程中同从动齿圈啮合,从而实现支撑环8转动的目的,带动第一走行部110和第二走行部120同步运动。
68.此外,请结合图5,驱动装置200也可采用磁极的方式,在支撑环周向设置多个第一磁极,在行走通道的连接梁上设置多个第二磁极,多个第二磁极分别同多个第一磁极对应设置,从而在多个第二磁极通电后,第二磁极与第一磁极相互作用,从而驱动支撑环转动,此为常规现有技术中的转动驱动方式,这里不做赘述。除以上两种驱动方式外,本实施例还可采用其他本领域常规的驱动方式,不仅限于以上两种。
69.进一步地,多根走行通道300的交汇处具有安装孔9,安装孔9的一端具有第一支撑圈10,或者另一端具有第二支撑圈11,或者安装孔9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支撑圈10和第二支撑圈11;用于承载从动齿圈230或支撑环8。本申请安装孔的两端可选择其中一端设置支撑圈,也可选择两端均设置支撑圈。
70.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圈10位于第二支撑圈11上方,支撑环8同第一支撑圈10活动连接,沿旋转体100的周向,所述支撑环8和第一支撑圈10活动连接。
71.通过第一支撑圈10对支撑环8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旋转体100整体支撑的目的,避免了传统旋转体100需要重新设置支撑体进行支撑的问题。
72.请结合图7

12,此为本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此处,走行通道300为四根且交汇于一处,四根走行通道300以交汇处为轴均匀分布,此时,能够通过转动旋转体100从而使得走行空间与相对的两根走行通道300连通,从而使得车辆在其中一根走行通道300中运行至旋转体100后,进入走行空间中,然后运动至另一根走行通道300中,实现车辆运行路线的
导通,而当其余两根走行通道300上的车辆需要运行时,转动旋转体100,使得走行空间与另外两根走行通道300连通,实现导通。
73.一种悬挂式轨道道岔机构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多个驱动装置200同步运行带动旋转体100转动,使得转动体转动至与多个走行通道300中的其中两个相对的走行通道300连通,此时第一支撑部112的第二支撑面4同走行通道300的第一支撑面3平齐,车辆走行轮由走行通道300进入导向空间中,利用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21对车辆走行轮进行限位的同时,利用导向轨进行导向并再次限位,同时利用供电轨6对车辆进行供电。
74.综上所述,本申请其通过轨道梁内部支撑旋转体100,旋转体100的旋转,实现不同通道的连通,不需要单独为旋转体100设置支座,且有效的减小了旋转体的惯性矩,极大的节约了成本。
75.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