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89954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属于桥梁伸缩装置技术领域,该桥梁伸缩装置用于对桥梁的相邻两个梁体之间的伸缩缝进行调节,伸缩缝沿桥梁的横桥方向布置,桥梁伸缩装置包括活动配合的第一固定梳齿板和第一活动梳齿板、活动配合的第二固定梳齿板和第二活动梳齿板以及设置于伸缩缝内的多根横梁,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梁体连接,所有横梁的顶部共同连接有一根沿横桥方向布置的中梁,中梁分别连接第一活动梳齿板和第二活动梳齿板,第一固定梳齿板和第二固定梳齿板分别连接两个梁体。本发明提供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具有伸缩量大,稳定性强的优点。
【专利说明】
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桥梁伸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桥梁是一种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桥梁对人们的交通出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桥梁伸缩装置作为桥梁的重要附属装置之一,在桥梁的使用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同时也能保持车辆通行时平稳、不跳动。
[0003]桥梁伸缩装置发展至今已经有很多种类,目前使用最多的为梳齿板式伸缩装置与模数式伸缩装置。梳齿板式伸缩装置使用范围比较广,其主要特点为整体结构高度低、行车平稳、自动除渣、防水性能好等。但梳齿板式伸缩装置的伸缩范围比较小,大多应用于小跨径桥梁上。与梳齿板式伸缩装置相反,模数式伸缩装置的伸缩范围比较大,主要应用在大跨径桥梁上,但同时其结构比较复杂,且由于模数式伸缩装置顶面的模数缝比较多,汽车行驶过后有明显的噪音和跳动,影响行车时的舒适性。
[0004]虽然近年来人们对梳齿板式伸缩装置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882806B的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三向调节钢制梳形板伸缩装置及其安装方法”、授权公告号为CN102767135B的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多向变位功能的桥梁伸缩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103255710B的发明专利“一种集中排水梳齿型桥梁伸缩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103255711B的发明专利“一种分体式抗挠变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102296531B的发明专利“一种多向变位大位移梳齿形桥梁伸缩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103711074B的发明专利“无缝式大位移公路步行桥梁伸缩装置”等均对梳齿板式伸缩装置进行了改进,但是这些改进都没有解决桥梁伸缩装置的伸缩位移量小的缺陷,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其具有较大的伸缩位移量,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桥梁的伸缩稳定性要求。
[0006]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0007]—种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用于对桥梁的相邻两个梁体之间的伸缩缝进行调节,伸缩缝沿桥梁的横桥方向布置,桥梁伸缩装置包括活动配合的第一固定梳齿板和第一活动梳齿板、活动配合的第二固定梳齿板和第二活动梳齿板以及设置于伸缩缝内的多根横梁,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梁体连接,所有横梁的顶部共同连接有一根沿横桥方向布置的中梁,中梁分别连接第一活动梳齿板和第二活动梳齿板,第一固定梳齿板和第二固定梳齿板分别连接两个梁体。
[0008]进一步的,中梁的两侧对称布置有至少一对液压油缸,每个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均与中梁连接,每个液压油缸的缸体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梁体连接。
[0009]进一步的,每个液压油缸的内部均通过活塞杆分隔成左油腔和右油腔,每对液压油缸的左油腔相互连通,每对液压油缸的右油腔相互连通。
[0010]进一步的,液压油缸为双向油缸,每个双向油缸的活塞杆的一端均与中梁连接,每个双向油缸的左油腔和右油腔的容积相等。
[0011]进一步的,中梁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与液压油缸一一对应的油缸位移箱,每个油缸位移箱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梁体连接,每个油缸位移箱分别与对应的液压油缸的缸体连接。
[0012]进一步的,两个梁体分别连接有多个横梁位移箱,每根横梁的端部分别固定在位于同侧的横梁位移箱中。
[0013]进一步的,横梁为箱梁,每根横梁的端部分别通过上支承和下支承弹性固定在横梁位移箱中。
[0014]进一步的,上支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平面钢板、弹性材料层和聚四氟乙烯滑板层,下支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聚四氟乙烯滑板层、弹性材料层、曲面钢板。
[0015]进一步的,中梁的上表面设有多个转轴座,各个转轴座上分别设有第一圆弧凹槽,各个第一圆弧凹槽内分别设有转轴,第一活动梳齿板和第二活动梳齿板的下表面分别设有与转轴相对应的第二圆弧凹槽,各个第二圆弧凹槽分别与对应的转轴连接,各个转轴分别通过压板固定在对应的转轴座上。
[0016]进一步的,第一活动梳齿板上间隔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第二活动梳齿板上设有与第一凸起部配合的第二凹陷部以及与第一凹陷部配合的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的下表面和第二凸起部的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二圆弧凹槽,各个第一圆弧凹槽和各个第二圆弧凹槽同轴布置。
[0017]本发明提供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通过设置有两个固定梳齿板与两个活动梳齿板相互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桥梁伸缩装置的伸缩位移量并提高桥梁伸缩装置的多向变位能力;同时通过在中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液压油缸,通过对称布置的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对中梁的位置进行限定,保持中梁始终控制在伸缩缝的中心处;最后在中梁和两个活动梳齿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桥梁伸缩装置竖向变位能力的转轴。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的液压油缸处的纵截面剖视图;
[00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的横梁位移箱处的纵截面剖视图;
[00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的横截面剖视图;
[002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横梁与上支承和下支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中的对称布置的两个液压油缸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的中梁的俯视图;
[002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的横梁的俯视图;
[0027]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中的第二活动梳齿板的俯视图;
[0028]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中的中梁、第一活动梳齿板和第二活动梳齿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附图标记分别为:
[0030]001、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100、第一固定梳齿板;101、第二固定梳齿板;102、第一活动梳齿板;103、第二活动梳齿板;104、中梁;105、横梁;106、液压油缸;107、油缸位移箱;108、横梁位移箱;109、转轴座;110、第一圆弧凹槽;111、转轴;112、第二圆弧凹槽;113、第一凸起部;114、第一凹陷部;115、第二凸起部;116、第二凹陷部;117、止水带;118、上支承;119、下支承;120、预埋螺栓;121、第一耳环;122、第二耳环;123、不锈钢滑板;124、压板;200、伸缩缝;300、梁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00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4]实施例1
[0035]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001,用于对桥梁的相邻两个梁体300之间的伸缩缝200进行调节,伸缩缝200沿桥梁的横桥方向布置,桥梁伸缩装置包括活动配合的第一固定梳齿板100和第一活动梳齿板102、活动配合的第二固定梳齿板101和第二活动梳齿板103以及设置于伸缩缝200内的多根横梁105,每根横梁10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梁体300连接,横梁105的顶部共同连接有一根沿横桥方向布置的中梁104,中梁104分别连接第一活动梳齿板102和第二活动梳齿板103,第一固定梳齿板100和第二固定梳齿板101分别连接两个梁体300。具体的,第一固定梳齿板100的梳齿与第一活动梳齿板102的梳齿交错间隔布置,第二固定梳齿板101的梳齿与第二活动梳齿板103的梳齿交错间隔布置,第一固定梳齿板100通过预埋螺栓120固定连接伸缩缝200—端的梁体300,第二固定梳齿板101通过预埋螺栓120固定连接伸缩缝200另一端的梁体300,中梁104的顶部分别通过压板124以及螺栓与第一活动梳齿板102和第二活动梳齿板103连接,多个横梁105相互平行且均沿顺桥方向布置,中梁104为箱梁。
[0036]本实施例1提供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001,在伸缩缝200两端的梁体300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梳齿板100和第二固定梳齿板101,并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梳齿板100配合的第一活动梳齿板102以及与第二固定梳齿板101配合的第二活动梳齿板103,最后通过沿横桥方向布置的中梁104和沿顺桥方向布置的多根横梁105对第一活动梳齿板102和第二活动梳齿板103进行固定,使梁体300受力产生移动形变时,应力通过两组活动梳齿板进行分散和缓冲,随后两组活动梳齿板将应力传递到中梁104处,中梁104底部连接的多根横梁105进一步对中梁104受到的应力进行缓冲和分散,保持中梁104的稳定不偏移,使梁体300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伸缩形变。
[0037]由于同时采用两组活动梳齿板相互配合,每组活动梳齿板的伸缩量和偏移量结合在一起能够大大提高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001的伸缩位移形变量,同时两组活动梳齿板相互配合也提高了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001的多向变位能力。
[0038]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中梁104的两侧对称布置有至少一对液压油缸106,每个液压油缸106的活塞杆均与中梁104连接,每个液压油缸106的缸体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梁体300连接。具体的,中梁10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耳环121,每个液压油缸106的活塞杆分别通过第一耳环121与中梁104铰接。
[0039]通过在中梁10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液压油缸106,每个液压油缸106的活塞杆分别与中梁104连接,能够有效的提高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001的稳定性,使中梁104在承受较大的冲击力时产生较小的位移,当中梁104受到冲击应力向一侧偏移时,位于另一侧的液压油缸106通过活塞杆给予中梁104—个反向的拉力,使中梁104的位置保持稳定,从而减小了中梁104的移动形变和偏移度,同时液压油缸106的活塞杆分别通过第一耳环121与中梁104铰接可以适应桥梁发生转角时梁体300产生的扭转形变和扭曲应力。
[0040]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每个液压油缸106内部均通过活塞杆分隔成左油腔和右油腔,每对液压油缸106的左油腔相互连通,每对液压油缸106的右油腔相互连通。
[0041]通过将对称布置在中梁104两侧的两个液压油缸相互连通,且每对液压油缸106中,位于中梁104左侧的液压油缸106的左油腔通过油管连通位于中梁104右侧的液压油缸106的左油腔,位于中梁104左侧的液压油缸106的右油腔通过油管连通位于中梁104右侧的液压油缸106的右油腔,使中梁104受力偏移时两侧的液压油缸106的活塞杆位移量相等,保证中梁104两侧的液压油缸106均匀的对其进行推拉,使中梁104受力时稳定的位移。
[0042]当中梁104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向左侧偏移时,中梁104带动位于中梁104两侧的液压油缸106的活塞杆均向左侧移动,此时位于中梁104左侧的液压油缸106的左油腔中的液压油进入到位于中梁104右侧的液压油缸106的左油腔中,使位于中梁104两侧的液压油缸106的左油腔内的静压力保持平衡,使中梁104两侧的液压油缸106的活塞杆的位移量相等,保证中梁104两侧的液压油缸106的活塞杆对中梁104的推力和拉力相等,从而提高了中梁104的稳定性。
[0043]当中梁104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向右侧偏移时,中梁104带动位于中梁104两侧的两个液压油缸106的活塞杆均向右侧移动,此时位于中梁104右侧的液压油缸106的右油腔中的液压油进入到位于中梁104左侧的液压油缸106的右油腔中,使位于中梁104两侧的液压油缸106的右油腔内的静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中梁104两侧的液压油缸106的活塞杆的位移量相等,保证中梁104两侧的液压油缸106的活塞杆对中梁104的推力和拉力相等,从而提高了中梁104的稳定性。
[0044]进一步的,液压油缸106为双向油缸,每个双向油缸的活塞杆的一端均连接中梁104,每个双向油缸的左油腔和右油腔的容积相等。具体的,每个双向油缸朝向中梁104—端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耳环121与中梁104铰接。
[0045]通过设置有双向油缸,同时双向油缸内部通过活塞杆分隔的左油腔和右油腔的容积相等,能够保证位于中梁104两侧的两个双向油缸的油腔内部的静压力达到平衡,使两侧的双向油缸的活塞杆均匀的对中梁104产生推力或拉力,提高中梁104受力偏移时的稳定性。
[0046]进一步的,中梁104的两侧布置有与液压油缸106——对应的油缸位移箱107,每个油缸位移箱107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梁体300连接,每个油缸位移箱107分别与对应的液压油缸106的缸体连接。具体的每个油缸位移箱107的顶部设有第二耳环122,每个液压油缸106的缸体通过第二耳环122与对应的油缸位移箱107铰接,每个油缸位移箱107均通过混凝土浇筑与同侧的梁体300固定连接。
[0047]通过在中梁104的两侧布置与液压油缸106相对应的油缸位移箱107,每个液压油缸106均通过油缸位移箱107与梁体300连接,能够很好的保护液压油缸106的缸体,避免液压油缸106在受力过大时损坏,同时液压油缸106通过第二耳环122与油缸位移箱107铰接也能够适应桥梁发生转角时产生的扭转形变和扭曲应力。
[0048]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梁体300分别连接有多个横梁位移箱108,每个横梁105的端部分别固定在位于同侧的横梁位移箱108中。
[0049]通过在中梁104的两侧布置横梁位移箱108,每个横梁105的两端的端部均分别通过横梁位移箱108与两侧的梁体300连接,当中梁104受力偏移时带动各个横梁105移动,设置在横梁105两端的横梁位移箱108能够对横梁105的移动进行缓冲,避免横梁105受力过大时损坏。
[0050]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8所示,横梁105为箱梁,横梁105的两端分别通过上支承118和下支承119弹性固定在横梁位移箱108中。
[0051 ]横梁为箱梁结构时的承载压力大,刚度大,而且抗扭矩能力强,制作和安装方便,能够很好的满足使用的需要;同时横梁105的两端分别通过上支承118和下支承119弹性固定在横梁位移箱108中,当中梁104受力偏移时带动横梁105移动,横梁105的两端分别被上支承118和下支承119弹性固定在横梁位移箱108中并产生滑动,提高了横梁105的抗偏移能力和伸缩位移量。
[0052]进一步的,上支承118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平面钢板、弹性材料层和聚四氟乙烯滑板层,下支承119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聚四氟乙烯滑板层、弹性材料层、曲面钢板。具体的,上支承118中的弹性材料层为橡胶材料层,下支承119中的弹性材料层为聚氨酯弹性材料层,横梁105的端部设置在上支承118中的聚四氟乙烯滑板层和下支承119中的聚四氟乙烯滑板层之间,横梁105的端部上表面和下表面还分别设有不锈钢滑板123,横梁105端部的上表面设置的不锈钢滑板123与聚四氟乙烯滑板层之间以及横梁105端部的下表面设置的不锈钢滑板123与聚四氟乙烯滑板层之间分别涂抹有润滑油,该润滑油优选为黄油。
[0053]在横梁105两端的端部上方设有上支承118,在横梁105的两端的端部下方设有下支承119,上支承118由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平面钢板、橡胶材料层和聚四氟乙烯滑板层组成,下支承119由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聚四氟乙烯滑板层、聚氨酯弹性材料层、曲面钢板组成,当横梁105受力产生偏移时其端部会相对上下布置的聚四氟乙烯滑板层产生滑动,此时上下布置的橡胶材料层和聚氨酯弹性材料层起到缓冲作用,最后横梁105的端部带动上下布置的平面钢板和曲面钢板在横梁位移箱108内滑动,通过布置在横梁105的端部上方的上支承118和布置在横梁105的端部下方的下支承119,能够使横梁105在横梁位移箱108中移动时起到缓冲作用,提高横梁105移动时的稳定性。
[0054]同时通过在横梁105的端部上表面和下表面还分别设有不锈钢滑板123,横梁105端部的上表面设置的不锈钢滑板123与聚四氟乙烯滑板层之间以及横梁105端部的下表面设置的不锈钢滑板123与聚四氟乙烯滑板层之间分别涂抹有黄油,能够进一步减小横梁105的两端滑动时的磨损,延长横梁105的使用寿命。
[0055]进一步的,如图1、图7、图9和图10所示,中梁104的上表面设有多个转轴座109,各个转轴座109上分别设有第一圆弧凹槽110,各个第一圆弧凹槽110内分别设有转轴111,第一活动梳齿板102的下表面和第二活动梳齿板103的下表面分别设有与转轴111相对应的第二圆弧凹槽112,各个第二圆弧凹槽112分别与对应的转轴111连接,各个转轴111分别通过压板124固定在对应的转轴座109上。具体的,各个转轴111分别焊接在对应的第二圆弧凹槽112内,当第一活动梳齿板102和第二活动梳齿板103通过压板124与转轴座109利用螺栓连接后,各个转轴111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圆弧凹槽110和第二圆弧凹槽112内,第一活动梳齿板102和第二活动梳齿板103上设有用于安装压板124的压板槽,压板124的下表面设有与转轴111相对应的圆弧凹槽,各个压板124通过螺栓将对应的转轴111的两端固定,使各个转轴111固定在对应的转轴座109上。
[0056]在中梁10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圆弧凹槽110,在第一活动梳齿板102下表面和第二活动梳齿板103下表面分别设有与第一圆弧凹槽110相对应的第二圆弧凹槽112,在第一圆弧凹槽110和第二圆弧凹槽112之间设有转轴111,当第一活动梳齿板102下表面和第二活动梳齿板103伸缩移动和转动时,转轴111将应力传递到中梁104,通过设置在第一活动梳齿板102、第二活动梳齿板103和中梁104之间的转轴111,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001的转角适应能力,当伸缩缝200两端的梁体300转动时,转轴111在第一圆弧凹槽110内转动减少了中梁104和横梁105受到的应力,提高了中梁104和横梁105的稳定性。
[0057]进一步的,第一活动梳齿板102上间隔设有第一凸起部113和第一凹陷部114,第二活动梳齿板103上设有与第一凸起部113配合的第二凹陷部116以及与第一凹陷部114配合的第二凸起部115,第一凸起部113的下表面和第二凸起部115的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二圆弧凹槽112,各个第一圆弧凹槽110和各个第二圆弧凹槽112同轴布置。
[0058]第一活动梳齿板102和第二活动梳齿板103之间通过交错布置的第一凸起部113、第一凹陷部114、第二凸起部115和第二凹陷部116配合连接,同时第一凸起部113的下表面和第二凸起部115的下表面分别设有与第一圆弧凹槽110配合的第二圆弧凹槽112,当梁体300进行纵向伸缩时,第一活动梳齿板102和第二活动梳齿板103同时产生位移,两组活动梳齿板产生的位移量只有设计位移量的一半,大大增加了梁体300结构的稳定性。
[0059]进一步的,中梁104的两侧分别设有止水带117,止水带117的一端连接中梁104,止水带117的另一端连接同侧的梁体300。通过设置的止水带117进行隔水和阻水,有效的保护了桥梁伸缩装置001的内部不被雨水侵蚀。
[00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用于对桥梁的相邻两个梁体之间的伸缩缝进行调节,所述伸缩缝沿所述桥梁的横桥方向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伸缩装置包括活动配合的第一固定梳齿板和第一活动梳齿板、活动配合的第二固定梳齿板和第二活动梳齿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伸缩缝内的多根横梁,每根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梁体连接,所有横梁的顶部共同连接有一根沿横桥方向布置的中梁,所述中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梳齿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梳齿板,所述第一固定梳齿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梳齿板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的两侧对称布置有至少一对液压油缸,每个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均与所述中梁连接,每个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所述梁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液压油缸的内部均通过所述活塞杆分隔成左油腔和右油腔,每对所述液压油缸的所述左油腔相互连通,每对所述液压油缸的所述右油腔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为双向油缸,每个所述双向油缸的活塞杆的一端均与所述中梁连接,每个所述双向油缸的所述左油腔和所述右油腔的容积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与所述液压油缸一一对应的油缸位移箱,每个所述油缸位移箱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所述梁体连接,每个所述油缸位移箱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液压油缸的所述缸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梁体分别连接有多个横梁位移箱,每根所述横梁的端部分别固定在位于同侧的所述横梁位移箱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箱梁,每根所述横梁的所述端部分别通过上支承和下支承弹性固定在所述横梁位移箱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平面钢板、弹性材料层和聚四氟乙烯滑板层,所述下支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聚四氟乙烯滑板层、弹性材料层、曲面钢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的上表面设有多个转轴座,各个所述转轴座上分别设有第一圆弧凹槽,各个所述第一圆弧凹槽内分别设有转轴,所述第一活动梳齿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梳齿板的下表面分别设有与所述转轴相对应的第二圆弧凹槽,各个所述第二圆弧凹槽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转轴连接,各个所述转轴的分别通过压板固定在对应的所述转轴座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位移量复合式的桥梁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梳齿板上间隔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活动梳齿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配合的第二凹陷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凹陷部配合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下表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圆弧凹槽,各个所述第一圆弧凹槽和各个所述第二圆弧凹槽同轴布置。
【文档编号】E01D19/06GK105951589SQ201610470571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3日
【发明人】熊经雄, 赵岩, 孙俊, 曾令子, 马建平, 朱丽叶
【申请人】武汉臣基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