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及桥梁的限高限重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0189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及桥梁的限高限重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及桥梁的限高限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加强公路和桥梁的管理,防患于未然,很多道路及桥梁都设置了限高和限重的标识牌,引导大型车辆正确通行。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相继发生超载、超高车辆违章经行,造成公路损坏桥梁垮塌事件,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限高栏被撞坏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司机看到限高栏的时候无法预估车辆是否能通过,导致车辆快撞到限高栏时根本来不及刹车,撞坏限高栏,继而出现损坏公路及桥梁的严重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量车辆是否超高、超重,如果出现超重、超高的车辆提前出现警告信息,迫使车辆提前刹车,改道行驶,不至于撞到限高栏,损坏公路桥梁。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及桥梁的限高限重装置,包括限高支架、减速带、测重仪;所述限高支架上端设有报警灯、太阳能电池板、盒体;所述限高支架右侧设有LED显示屏;所述减速带底部连接伸缩杆,使减速带可以升起和落下;所述测重仪和红外感应器连接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出端连接伸缩杆;所述报警灯、控制器、LED显示屏连接盒体内蓄电池。
[0005 ]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内设置蓄电池、红外感应器、电子眼。
[0006]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带表面涂有反光材料。
[0007]本实用新型一种公路及桥梁的限高限重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当有超重,超高的违规车辆通行时,能提前预警司机,迫使车辆减速,改道行驶,避免了违规车辆的通行,损坏限高栏和公路桥梁出现严重的交通事故。另外,本装置用太阳能供电,有效地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1-测重仪;2-减速带;3-LED显示屏;4_太阳能电池板;5_报警灯;6-红外感应器;7-电子眼;8-盒体;9-限高支架;I O-伸缩杆;11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的一种公路及桥梁的限高限重装置,包括限高支架9、减速带2、测重仪I;所述限高支架9上端设有报警灯5、太阳能电池板4、盒体8;所述限高支架9右侧设有LED显示屏3;所述减速带2底部连接伸缩杆10,使减速带2可以升起和落下;所述测重仪I和红外感应器6连接控制器11输入端,控制器11输出端连接伸缩杆10;所述报警灯5、控制器IULED显示屏3连接盒体;盒体8内设置蓄电池、红外感应器6、电子眼7。[0011 ]当有违规车辆驶入时,经过测重仪I时,测重仪I和红外感应器6工作,测出车辆的重量和高度,将数据传送到处理器U,当车辆超高或者超重时,控制器11将控制减速带2底下的伸缩杆10,将减速带2升起,报警灯5闪烁,LED显示屏3显示“超重(超高)禁止通行”,迫使车辆改道行驶。反之,正常车辆通行时,减速带2是落下的状态,LED显示屏3显示“正常通行”。
[001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公路及桥梁的限高限重装置,包括限高支架(9)、减速带(2)、测重仪(I);所述限高支架(9)上端设有报警灯(5)、太阳能电池板(4)、盒体(8);所述限高支架(9)右侧设有LED显示屏(3);所述减速带(2)底部连接伸缩杆(10),使减速带(2)可以升起和落下;所述测重仪(I)和红外感应器(6)连接控制器(11)输入端,控制器(11)输出端连接伸缩杆(10);所述报警灯(5)、控制器(11)、LED显示屏(3)连接盒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及桥梁的限高限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8)内设置蓄电池、红外感应器(6)、电子眼(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及桥梁的限高限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2)表面涂有反光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及桥梁的限高限重装置,包括限高支架、减速带、测重仪;所述限高支架上端设有报警灯、太阳能电池板、盒体;所述限高支架右侧设有LED显示屏;所述减速带底部连接伸缩杆,使减速带可以升起和落下;所述测重仪连接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输出端连接伸缩杆;所述报警灯、控制器、LED显示屏连接盒体。当有超重、超高的违规车辆通行时,能提前预警司机,迫使车辆减速,改道行驶,避免了违规车辆的通行,损坏限高栏导致公路桥梁出现严重的交通事故。另外,本装置用太阳能供电,有效地节约了能源。
【IPC分类】E01F13/00, E01F11/00, E01F9/529
【公开号】CN205314007
【申请号】CN201620024872
【发明人】李秀芬
【申请人】李秀芬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