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肉仿形切割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884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扣肉仿形切割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肉的模具,特别是一种扣肉仿形切割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地餐饮业中属于中餐蒸菜的扣肉在造型加工技术方面,仍采用人工持刀将半成品的材料切成相似的片型,再拼摆成简单的格式,上笼进行蒸。但因受刀功技术高低和拼摆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最终造型各异,真谓“一菜千格”菜品的文化艺术价值得不到体现。中国知识产权局2002年5月29日公开的名称为《切肉模》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493374Y,该装置提供了一种对生熟肉及部分蔬莱的切片、切丝、切丁装置,尤其是能使被切物的厚薄、粗细、大小可调,而且使用方便、不需电及其它能量,完全手工操作的切肉模。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的模具把所切物品固定,而后按锁定模具轨道切菜的原理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不需电及其它能量,完全手工操作,不仅能切割生肉、而且能切割熟肉及部分疏菜,根据人们的播要还可随意选择切出需要厚薄、粗细、大小的、片、丝、丁。但该装置所出的形状单一,无法切割出各种异型的图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根据模具形状切割出各种仿型图案的精美菜肴的扣肉仿形切割成型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扣肉仿形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是由上仿形板、下仿形板和将上、下仿形板连接成整体的连接件组成,在上、下仿形板上开有仿形槽,在上、下仿形板上固定有将被切割物体固定在其内的环形封闭框,环形封闭框将仿形槽围在其内。
上述仿形槽为多边形或螺旋形或花瓣形。
上述上仿形板和下仿形板上的仿形槽是对应的。
上述仿形槽为非间断的螺旋线或曲线或直边直角组成。
上述上仿形板和下仿形板上的仿形槽是可以由一个以上形状相近的仿形槽组合而成。
上述将上、下仿形板连接成整体的连接件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通过本技术方案制作出的菜肴,其形状可以是多样的,如六边形、花瓣形、螺旋线形等,使人们在吃饭的同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口福,而且给人们以精神享受,同时给宴会带来好的气氛。精美菜肴要有好的口味外,色泽,形状在菜肴上桌后给食者带来的第一反映会给人们审美心理产生主观影响。精美的造型不但会增加人的食欲,而且给人以艺术享受。本技术方案所要达到的目的就在于,它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加工技术,实现了将菜肴做到精美造型的目的,同时将多种文化和艺术完美结合成为典范。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A-A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需要加工的原料半成品如肉切成与仿形板上的环形封闭框相同的形状,如图2所示的六方形,然后将肉放入下仿形板4上的环形封闭框3中,将上仿形板2上的环形封闭框3与下环形封闭框对好,如图1所示,通过螺栓5将上、下仿形板定位和固定,将切刀插入仿形槽1中,由于上仿形板2和下仿形板4上的仿形槽1是对应的,切刀沿仿形槽移动,就可将固定在本装置中的肉切割出仿形槽所设计出的连续的近似的同心六方形。
本装置中的仿形槽可以是连续的由同心的四边形或多边形,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螺旋形或花瓣形。
根据需要,仿形槽也可以由多个上述形状的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扣肉仿形切割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是由上仿形板(2)、下仿形板(4)和将上、下仿形板连接成整体的连接件(5)组成,在上、下仿形板上开有仿形槽(1),在上、下仿形板上固定有将被切割物体固定在其内的环形封闭框(3),环形封闭框(3)将仿形槽(1)围在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扣肉仿形切割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仿形槽(1)为连续的多边形或螺旋形或花瓣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扣肉仿形切割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仿形板(2)和下仿形板(4)上的仿形槽(1)是对应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扣肉仿形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仿形槽(1)为连续的螺旋线或曲线或直边直角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扣肉仿形切割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仿形板(2)和下仿形板(4)上的仿形槽(1)是可以由一个以上形状相近的仿形槽(1)组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扣肉仿形切割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将上、下仿形板连接成整体的连接件(5)为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肉的模具,特别是一种扣肉仿形切割成型模具,该模具是由上仿形板、下仿形板和将上、下仿形板连接成整体的连接件组成,在上、下仿形板上开有仿形槽,在上、下仿形板上固定有将被切割物体固定在其内的环形封闭框,环形封闭框将仿形槽为在其内。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通过本技术方案制作出的菜肴,其形状可以是多样的,如六边形、花瓣形、螺旋线形等,使人们在吃饭的同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口福,而且给人们以精神和艺术享受,同时给宴会带来好的气氛。本装置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加工技术,实现了将菜肴做到精美造型的目的,同时将多种文化和艺术完美结合成为典范。
文档编号B26D7/00GK2875733SQ20062000356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0日
发明者李泽生 申请人:李泽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