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11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轴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
背景技术
VL型移动节是汽车传动轴行业中比较常见的分装部件,大多数VL节的结构如图1 所示,由外星轮11,内星轮13,球笼14和6个钢球12组成。将钢球装在外星轮、内星轮的球 道时,必须借助一根可以摇动内星轮转动的摇棒作为工具,使摇棒和内星轮偏转一个角度, 将钢球装入球道上。装配后,一般都需要拿到专用设备上做移动力(推拉内星轮和钢球在 球道内做轴向移动时的阻力)检测,以判定所选钢球规格与外星轮球道的配合状况是否满 足工艺要求,如过紧,则需要更换规格小一级钢球;过松,则要更换规格大一级的钢球(钢 球分级供货,每一级之间在直径上都有细微的差别),直到移动力检测合格为止。通常的摇棒,其结构简单,并没有约束内星轮轴向移动的功能,钢球装配好后,只 能拿到专用设备进行移动力测试,而不能在装钢球时预测移动力,返工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其能对移动节 内星轮进行轴向限位,可预测移动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包括位于摇棒 头部、与移动节内星轮间隙配合的摇棒头子,所述摇棒头子内腔设有可沿摇棒头子外表面 伸出或收回的挡块,所述摇棒的尾部设有用于控制挡块伸出或收回的把手。优选地,所述摇棒头子内腔设有相配合的外锥体和内锥体,所述挡块设于外锥体 和内锥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挡块由一竖直的伸出部和与伸出部成角度的接触部组成,所述接 触部设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外锥体接触,所述第二平面与内锥体接触。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摇棒中部、与摇棒头子连接的手柄,所述手柄内腔设有芯轴 和弹簧,所述外锥体、内锥体和芯轴通过一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端顶在芯轴上,另一 端顶在设于摇棒头子和芯轴之间的垫块上,所述把手固定在芯轴端部、并露出手柄。进一步地,所述摇棒头子外表面上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与移动节内星轮靠紧后,所 述挡块的伸出部正对移动节内星轮卡丝槽。进一步地,所述芯轴上设有外台阶,所述手柄上设有与所述外台阶相配合的内台 阶,所述弹簧一端顶在外台阶上。更进一步地,所述挡块为4个,分别沿摇棒头子外表面均勻分布。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其从内星轮中取拿方便,便于钢球装配,同时 其挡块的设计还能对内星轮进行轴向定位,操作工通过手握手柄的推拉动作(注这时VL 外星轮被气动装置夹固在工作台上),可以凭感觉大致估测出移动力是否合适,不合适的可 以在上专用移动力检测设备前提前返工。
图1为现有技术中VL型移动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摇棒的挡块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挡块的横截面图。图4为挡块的分布示意图。图5为摇棒的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摇棒的挡块收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节专用摇棒,包括位于摇棒头部、与移动节内星轮 13间隙配合的摇棒头子5,摇棒头子5内腔设有可沿摇棒头子5外表面伸出或收回的挡块 1,摇棒的尾部设有用于控制挡块伸出或收回的把手10,摇棒头子5内腔设有相配合的外锥 体3和内锥体4,外锥体3和内锥体4均为刚性体,挡块1设于外锥体3和内锥体4之间, 摇棒的中部设有与摇棒头子5连接的手柄8,手柄8内腔设有芯轴9和弹簧7,外锥体3、内 锥体4和芯轴9通过一螺钉2固定连接,弹簧7 —端顶在芯轴9上,另一端顶在设于摇棒头 子5和芯轴9之间的垫块6上,把手10固定在芯轴9端部、并露出手柄8,使得按压把手10 时,可带动芯轴9、内锥体4、外锥体3和弹簧7同向运动。如图3所示,挡块1由一竖直的伸出部16和与伸出部16成角度的接触部17组成, 接触部17设有第一平面18和第二平面19,第一平面18与外锥体3接触,第二平面19与内 锥体4接触。如图5所示,摇棒头子5外表面上设有台阶20,台阶20与移动节内星轮13靠紧 后,挡块的伸出部16正对移动节内星轮卡丝槽15,这样既方便了操作,又避免了结构相对 薄弱的挡块1与内星轮卡丝槽15平面相撞。如图2所示,芯轴9上设有外台阶21,手柄8上设有与外台阶21相配合的内台阶 22,弹簧7 —端顶在外台阶21上。如图4所示,挡块1为4个,分别沿摇棒头子5外表面均勻分布。图6所示为挡块被内锥体4收回时的状态。手抓塑料把手10,将其连同芯轴9 一 同压下(相对于手柄8),这时外锥体3将左移动,脱离挡块1,内锥体4也同时向左移动,内 锥体4与挡块接触部的第一平面19相接并推动挡块1向内收(即伸出部16缩回摇棒头子 内腔),直至芯轴外台阶21与手柄的内台阶22完全相靠为止,这时挡块1被完全收回,不 再对内星轮13有任何阻碍,因此摇棒可轻松取出或插入内星轮13。此时芯轴9由于手柄8 阻挡不再向左继续移动,可以避免内锥体4继续向左移动撞击挡块1。图2所示为挡块被外锥体3推出时的状态。摇棒插入内星轮13后,松开把手10, 内部弹簧7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顶推芯轴9,使得芯轴9向右移动,内锥体4也向右移动,脱离 挡块1,外锥体3也同时向右侧移动,直到将挡块1顶至与摇棒头子5内圆面靠死为止,挡块 1突出于摇棒头子外表面的伸出部16,对应卡入移动节内星轮卡丝槽15。这时,内星轮13 的轴向移动将完全受摇棒控制,即随摇棒的移动而移动,此时,便可由通过操作工手握摇棒手柄8,进行推拉动作,凭感觉大致估测出移动力是否合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可靠,直接靠手压来收回挡块的设计,完全避免了 由于摩擦等原因可能导致的挡块不能完全同步缩回的问题,而且使用也很方便。并且,该挡 块的设计能够完全约束内星轮的轴向移动,操作工通过手握摇棒的推拉动作(注这时VL 外星轮被气动装置夹固在工作台上),可以凭感觉大致估测出移动力是否合适,进而可以在 上专用检测设备前提前返工。尽管最终还是必须通过专用设备来做移动力检测,但返工率 会大大降低,因而可显著提高装配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包括位于摇棒头部、与移动节内星轮(1 间隙配合的摇 棒头子(5),其特征是所述摇棒头子(5)内腔设有可沿摇棒头子( 外表面伸出或收回的 挡块(1),所述摇棒的尾部设有用于控制挡块(1)伸出或收回的把手(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其特征是所述摇棒头子(5)内腔设 有相配合的外锥体⑶和内锥体G),所述挡块⑴设于外锥体⑶和内锥体⑷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其特征是所述挡块(1)由一竖直的 伸出部(16)和与伸出部(16)成角度的接触部(17)组成,所述接触部(17)设有第一平面 (18)和第二平面(19),所述第一平面(18)与外锥体C3)接触,所述第二平面(19)与内锥 体⑷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摇棒中部、与摇 棒头子(5)连接的手柄(8),所述手柄⑶内腔设有芯轴(9)和弹簧(7),所述外锥体(3)、 内锥体(4)和芯轴(9)通过一螺钉O)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 —端顶在芯轴(9)上,另一 端顶在设于摇棒头子(5)和芯轴(9)之间的垫块(6)上,所述把手(10)固定在芯轴(9)端 部、并露出手柄(S)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其特征是所述摇棒头子( 外表面 上设有台阶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其特征是所述芯轴(9)上设有外台 阶(21),所述手柄(8)上设有与所述外台阶相配合的内台阶(22),所述弹簧(7) —端 顶在外台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其特征是所述挡块 (1)为4个,分别沿摇棒头子( 外表面均勻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节装配专用摇棒,包括位于摇棒头部、与移动节内星轮间隙配合的摇棒头子,所述摇棒头子内腔设有可沿摇棒头子外表面伸出或收回的挡块,所述摇棒的尾部设有用于控制挡块伸出或收回的把手。该专用摇棒从移动节内星轮中取拿方便,便于钢球装配,并且通过推拉摇棒动作,可对移动力进行预测,降低了返工率。
文档编号B25B27/14GK201816030SQ20102055371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孙刚, 林学锋, 王玉民 申请人: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